多面的曾国藩 —— 对曾国藩的介绍和评价
目录 人物简介 早年经历 纵横官场 领导湘勇 主办洋务 思想学术 人格修炼 历史评价 笔者观点
人物简介 – 曾国藩( 1811 年 11 月 26 日- 1872 年 3 月 12 日),汉族,初名子城,字 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 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 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 晚清四大名臣 ”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 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 6 岁入塾读书。 8 岁能读四书、诵五经, 14 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 年( 1838 )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 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 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 “ 实学 ” 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 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 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 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 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 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早年经历 1811 年(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今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大坪村)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兄妹 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 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 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 “ 利见斋 ” 。 1826 年(道光六年)春,应 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道光十年( 1830 年),前往衡阳唐氏宗 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1832 年(道光十二年),曾国藩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连考两次会试不中,随后又努力复习一年。 1834 年(道光十四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 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北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835 年(道光十五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 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于是返回长沙,于同乡刘蓉、郭嵩焘等居于 湘乡会馆。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纵横官场 在 1838 年(道光十八年),曾国藩再次参加会试,终于中试, 殿试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自此,他一步一步 地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朝考列 一等第三名,道光帝亲拔为第二,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1840 年(道光二十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 院检讨。 1843 年(道光二十三年) 4 月,升任翰林院侍讲。七月,钦命为 乡试(四川)正考官。 8 月,补授翰林院侍讲。 12 月,充文渊阁 校理。 1845 年(道光二十五年),升侍讲学士。不久,同榜进士李文 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住他北京家至少一年。 1847 年(道光二十七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 年(道光二十九年),授礼部右侍郎。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坚韧不拔地沿着这条仕途之道, 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
领导湘勇 组建湘勇 1853 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 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 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 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 “ 凡枪炮刀锚之模式, 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 筹建水师。 大战太平军 1854 年(咸丰四年) 2 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在这 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 荼毒生灵 ” , “ 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 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 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 ” ,接着号召 “ 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 一为之所也 ” ,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 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64 年(同治三年) 7 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对无辜平民展开 屠杀与抢掠,当时的南京城被烧毁,平民死伤无数,南京人称曾国藩、曾国 荃兄弟为 “ 曾剃头 ” 、 “ 曾屠户 ” 。 7 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 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此起曾与平定太平天国战功居次之湖广总督官 文双方形成集团政争白热化。八月,奏准裁撤湘军 人。
主办洋务 1867 年(同治六年) 3 月,在江南制造总局下 设造船所试制船舰。同时拟设译书馆。 5 月, 会同李鸿章将江南制造总局由虹口迁高昌庙, 征地扩迁,规制大增。六月,补授体仁阁大学 士。 1868 年(同治七年) 4 月,奉上谕改授为武英 殿大学士。 5 月 31 日,至上海视察江南制造成 总局。 8 月,奉命调任直隶总督。 9 月,江南造 船厂试制的第一艘轮船驶至江宁,曾登船试航, 取名 “ 恬吉 ” 。 12 月,曾国藩抵达北京,拜见慈 禧太后与同治皇帝。
思想学术 政治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 “ 康乾盛世 ” 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 他说: “ 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 对于 “ 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 ” , “ 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 ” , “ 痛恨次骨 ” 。他认为, “ 吏治之坏,由于 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 行政之要, 首在得人 ” ,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 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军事 曾国藩提倡忠君卫道、以儒家学说治军的这一宗旨还贯彻在选将、募兵、军 队管理以及协调军内外关系等方面。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内涵极丰,集显过人 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 兵少而国强 ” , “ 兵愈多,则力愈弱;饷 愈多,则国愈贫 ” 。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 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曾国藩在治军方略上苦费心机,主张用儒家学说治 军,即用封建伦理纲常去教育官兵,以仁礼忠信作为治军之本去陶冶官兵, 他的目的就是要以此来维系军心,培植出一支完全绝对服从于自己的私家军 队。所以他认为, “ 用兵者必先自治,而后制敌。 ”
人格修炼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 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 是 “ 慎独 ” ,举头三尺有神明。 曾国藩认为: “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 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 步。 ” 养生之道, “ 视 ” 、 “ 息 ” 、 “ 眠 ” 、 “ 食 ” 四字 最为要紧,养病须 知调卫之道。 早年修身十三条 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 读史、谨言、 养气、保身、写日记、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 门。
历史评价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 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 威名震九万里,内安 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毛泽东: ① 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 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 ② 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胡哲敷: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为明朝的 王守仁,一则清朝的曾国藩。 《清史稿》: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 见者竦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天性好文,治之终身不厌,有家法而 不囿於一师。其论学兼综汉、宋,以谓先王治世之道,经纬万端,一贯之以 礼。惜秦蕙田五礼通考阙食货,乃辑补盐课、海运、钱法、河堤为六卷;又 慨古礼残阙无军礼,军礼要自有专篇,如戚敬元所纪者。论者谓国藩所订营 制、营规,其於军礼庶几近之。晚年颇以清静化民,俸入悉以养士。老儒宿 学,群归依之。尤知人,善任使,所成就荐拔者,不可胜数。一见辄品目其 材,悉当。时举先世耕读之训,教诫其家。遇将卒僚吏若子弟然,故虽严惮 之,而乐为之用。居江南久,功德最盛。
笔者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