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瘙痒性疾病与真菌感染的诊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李 航 1. 瘙痒是皮肤科永恒的主题 2  瘙痒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皮疹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全身健康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疼痛之间的关 组织胺、白三烯、 前列腺素等 皮肤 中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物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quinolone antimicrobial agents 第二节 抗结核药物 tuberculostatics 第三节 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 antimicrobial sulfonamides.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四十二章 人工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 喹诺酮类药物 (quinolones)
妇科念珠菌感染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石一复. 主要内容 1 、概述 2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发病机制 3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诱发因素 4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5 、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治疗 6 、复发性念珠菌外阴阴道炎的诊断与治疗 7 、非白色念珠菌外阴阴道炎 8 、产科的念珠菌外阴阴道炎.
第四节 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 onychomycosis )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引 起甲板或甲下组织的感染。 甲癣( tinea unguium ),特指由皮肤癣菌所致的甲部感染。
真菌病( Mycoses ) 陈 江 汉 陈 江 汉长征医院皮肤科. 一、真菌的概念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营寄生或腐生生活 以肝糖元贮存养料 以肝糖元贮存养料 有细胞壁 有细胞壁.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 Dermatophytes ) 1 、生物学性状 Sabouraud 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第四十三章 抗真菌药. 各种癣菌 新型隐球菌 白色念珠菌 真菌所致疾病与常用药物 灰黄霉素 制霉菌素 特比萘芬 咪 康 唑 两性霉素 咪 唑 类 三 唑 类 浅部真菌病 头 癣 体 癣 指甲癣 深部真菌病 脑膜炎 肺 炎 心内膜炎.
模块九 专科用药及其他药物 应用  药物应用技术. 项目一 皮肤科用药 模块九 专科用药 麻风病 疥疮 癣症 项目一 皮肤科用药.
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董悦 健康妇女的天然防御功能 外阴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可抵御外来微生物的侵犯 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 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的影响下增生,和表皮细胞角化 阴道上皮分泌糖原营养乳酸杆菌使阴道酸碱度保持小于 pH4.5 ,使适应碱性的病原如厌氧菌的繁殖受到抑制.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十八章 皮肤科常见疾病 中国药科大学 於平.
第五章 真菌性皮肤病 概念 真菌病(mycosis)是由真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 真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甲真菌病的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北京友谊医院 赵俊英
第七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 一、喹诺酮类 第一代 萘啶酸 第二代 吡哌酸 第三代 氟喹诺酮类.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脂溢性皮炎 (seborrheic dermatitis)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第六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一、病因 糠秕或球形马拉色菌 。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又称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治疗指南 2008版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
第34章主要致病性真菌 学习要求 1)掌握皮肤感染真菌的致病性。 2)掌握白假丝酵母菌及新生隐球菌的形态和致病性。 3)了解其他内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癣》 目的要求: 1、了解癣病的病因、传染途径和预防措施。 2、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
第四十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皮肤病防治—民间传统 防:不要坐别人坐过的“热板凳” 来源?作用? 治:使用“硫磺香皂”洗澡.
Smilja Kalenic, 医学博士, 公共卫生博士 克罗埃西亚萨格勒布临床医院中心 译者/罗欲承(DXY)
第九章 化学治疗药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复 习.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真菌性皮肤病 Dermatomycoses.
第三十三章 真菌学概述 学习要求 1)掌握真菌的定义、形态结构与培养特性。
真菌(Fungus)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典型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广泛存在自然界,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霉菌)
医学真菌总论.
第三篇 真菌 fungus Fungus.
抗麻风病药、抗真菌药.
侵袭性真菌病诊断及其 经验性治疗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李家斌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第九章 真菌性皮肤病 Cutaneous Mycoses 上海交通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 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吴宜艳.
抗真菌药 与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真 菌 神木职教中心 李姣.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四十四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真菌性皮肤病.
第三十四章 抗病原微生物药物概论 [概述] 1. 抗病原微生物药:指对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用于防治感染性疾病的一类化疗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2. 病原微生物:细菌、螺旋体、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真菌、病毒等 。
甲状腺激素.
抗病毒药和抗真菌药.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抗真菌药 Antifungal Drugs.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夏季瘙痒性疾病与真菌感染的诊治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 李 航 1

瘙痒是皮肤科永恒的主题 2  瘙痒与炎症介质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皮疹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全身健康之间的关系  瘙痒与疼痛之间的关 组织胺、白三烯、 前列腺素等 皮肤 中枢

夏季常见瘙痒性皮肤病 3  真菌感染(癣)  湿疹  荨麻疹  蚊虫叮咬

夏季瘙痒的控制 4  找病因,对因治疗  阻断炎症介质 —— 口服药物、外用药物治疗  中枢镇静  刺激性药物遮盖痒感  忌热、忌抓  辅助治疗(光疗、冷冻、梅花针等)

抗组织胺药物 氯雷他定 : 开瑞坦,10mg Qd, 不困 西替利嗪:仙特明,10mg Qd 咪唑斯汀:皿治林 ( 双相作用),10mg Qd 扑尔敏: 4mg QN 苯海拉明: 25mg QN (新生儿禁用)

真菌感染性疾病  最常见的皮肤病  容易忽略的皮肤病  难治性皮肤病 6 真菌病 浅表真菌感染 (癣菌病) 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系统性真菌感染

7 真菌世界  真菌是独立于细菌、病毒的一种微生物,无处不在  真菌具有独特的生物结构和存在方式  真菌在生活工业和医学领域都值得非常关注  医学真菌领域发展迅速

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 8 遗传体质和个人状态 生活环境 用药状况 罹患疾患 (湿热、生活习惯) (肥胖、免疫缺陷) (艾滋病、糖尿病、外伤) ( 激素、免疫抑制剂、广 谱抗生素 )

浅部真菌感染 —— 癣的诊治 9  只累及表皮角质层  形态多种,累及多个部位  传染性较强,但对健康影响相对小  需要真菌镜检诊断,必要时配合真菌培养  部分癣伍德灯检查有特异颜色

10 头癣 —— 白癣  犬小孢子菌 —— 动物传人  铁锈色孢子菌 —— 人传人  青春期前发病,青春期后自愈  发外孢子,距离头皮 3-4mm 处发干离断  伍德灯显示亮绿色

11 头癣 —— 黑点癣  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须癣毛癣菌 —— 多为人传人,也可器物间接传播  儿童期发病,可迁延至成人期  发内孢子,发干于头皮处折断  可引起头皮萎缩瘢痕  伍德灯阴性

12 头癣 —— 黄癣  许兰毛癣菌、紫色毛癣菌致病  表现为脓疱、黄癣痂  可表现为甲黄癣和体黄癣,遗留瘢痕秃发  发内关节孢子菌丝,痂内有鹿角状菌丝  伍德灯显示暗绿色

13 头癣 —— 脓癣  犬小孢子菌(亲动物性)、石膏小孢子菌(亲 土性)、铁锈色小孢子菌(亲人性)致病  可由黑点癣、白癣逐步发展而来,从脓疱形成 脓肿  头发检查因病原不同而各有发内发外表现  伍德灯阴性

头癣治疗 14 理发(小片拔发)、洗头 外用 5% 硫软膏、 25% 碘 酊或各种抗真菌外用药剂 口服: 灰黄霉素( 2-4 周) 伊曲康唑( 1-3 个月) 特比萘芬( 1-3 个月) 脓癣需要服用抗生素 和激素 口服: 灰黄霉素( 2-4 周) 伊曲康唑( 1-3 个月) 特比萘芬( 1-3 个月) 脓癣需要服用抗生素 和激素

15 体癣和股癣的诊治  两者只是受累部位的差异(股癣专指股内侧、腹股 沟、会阴、肛周的癣)  片状分布,界限清晰,周边有丘疹等活动性皮损  可与足癣交叉传染  与糖尿病、免疫抑制状态关系密切  常见致病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

体癣、股癣的治疗 16 外用抗真菌药剂为主 严重者口服用药: 伊曲康唑 1-2 周 特比萘芬 1-2 周 严重者口服用药: 伊曲康唑 1-2 周 特比萘芬 1-2 周 关键点:预防为主,疗程要足

手癣和足癣的诊治 17 临床分型 红斑鳞屑型、水疱型、间擦浸渍型、 角化过度型 典型表现 两足一手 治疗特点 根据临床分型选择剂型,疗程要足

18

19 甲真菌病的诊治  致病菌:皮肤癣菌(甲癣)、酵母菌(白念珠 菌)、霉菌(曲霉)  临床分型 : 远端侧位甲下型、近端甲下型、浅表 白色型、全营养不良型

20 甲真菌病的治疗  以口服用药为主,配合外用药  疗程要足够、要规律  理解复发的原因 伊曲康唑 (每月冲击疗法) 特比萘芬(每日疗法) 氟康唑(每周冲击疗法 ) 外用药选择: 冰醋酸、液体抗真菌药与抗真菌软膏合用

21 皮下软组织真菌病 着色芽生菌病

22 皮下软组织真菌病 孢子丝菌病

23 皮下软组织真菌病 足菌肿

24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念珠菌病

25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隐球菌病

26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芽生菌病

27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组织胞浆菌病

28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曲霉病

29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毛霉病

30 系统真菌病的诊治 马尔尼菲青霉

31 系统真菌病的治疗  明确诊断,重视药敏试验  疗程要足,注意系统用药的毒副反应 常用药物有:两性霉素 B ,制霉菌素,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等

32 抗真菌药物概述

传统抗真菌药物 33 碘类 : 碘、碘化钾、碘氢苯炔醚、聚维酮碘 酸类 : 水杨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乳酸 染料类 : 结晶紫 其它:大蒜新素、土槿皮、紫草、高锰酸钾、发癣 退、硫磺、硫代硫酸钠、吡硫锌和硫化硒

34 化学合成类抗真菌药物 咪唑类 : 酮康唑、克霉唑、益康唑、咪康唑、舍他 康唑和联苯苄唑 三唑类 : 氟康唑、伊曲康唑、伏力康唑 丙烯胺类 : 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 硫脲类 : 托西拉酯、硫双萘酯和利拉萘酯 吗啉类:阿莫罗芬 其 它 : 氟胞嘧啶、环吡酮

35  通过破坏真菌细胞膜抗真菌  通过对真菌细胞壁的损害作用抗真菌  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和功能  其它作用机理  抗真菌机理尚不明确 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36 阻断真菌细胞膜合成的靶点 乙酰辅酶 A → 甲基戊酸 → 角鲨烯 → 羊毛甾醇 →14- 去甲基羊毛甾醇 → 麦角固醇

37 角鲨烯环氧化酶 (A 靶点 )  是丙烯胺类和硫脲类药物的作用位点  通过膜麦角固醇生物合成受抑、缺陷, 发挥抑菌 作用 ; 通过角鲨烯的聚集, 脂滴沉积于细胞壁及细 胞浆内, 发挥杀菌作用  口服特比萘芬不会影响人类和其它哺乳类动物 胆固醇的合成  对皮肤癣菌杀菌力强,对酵母菌呈抑菌作用  外用穿透角质层及甲板的能力较强,且具有抑 制炎性介质的作用,抗炎作用强  广泛用于治疗浅部真菌感染

38 细胞色素 P450 固醇合成酶 (B 靶点 )  是咪唑类和三唑类药物作用的位点  靶酶为羊毛甾醇的 C-14 去甲基化酶  细胞色素 P450 是真菌微粒体中的成分,其中 14- 去 甲基酶活性最高,是麦角固醇生成中不可缺少的 中间合成酶,底物是羊毛甾醇,产物是 14- 去甲基 羊毛甾醇  唑类药物对此酶均有较强的亲和性,能抑制酶的 催化活性。氟康唑和伊曲康唑对细胞色素 P450 的 亲和力比酮康唑强

39 14 位还原酶和 7 , 8 位异构酶 (C 靶点 )  吗啉类药物作用位点  可同时抑制次麦角固醇转化为麦角固醇中的两个关 键酶,即 14 位还原酶和 7,8 位异构酶,使次麦角固醇 堆积于真菌胞膜中,而麦角固醇大量减少,终致胞膜 结构和功能受损,真菌死亡  对皮肤癣菌及双相真菌高度抑菌,对曲霉需高浓度 才有抑菌作用  有强大的角质渗透力

40 其它破坏膜结构功能的机制 —— 两性霉素 B  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特有的脂质  胆固醇是哺乳动物细胞膜内固有的成分  两性霉素 B 均能结合到这两种膜脂质上,破坏其结 构,干扰膜的功能,细胞受损死亡  广谱抗菌,且作用强  毒副作用亦强

41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 广谱抗真菌活性,对于皮肤癣菌、大多数酵母 菌、双相真菌和其它霉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 活性  除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外,广泛用于浅部真菌病 的内用治疗  有口服胶囊、溶液和静脉注射液

42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 胶囊制剂口服吸收约 55% ,与食物同时服用可以 促进其吸收  口服溶液空腹服用较餐后服用的生物利用度高, 因此,口服液最好在空腹时服用  血药浓度升高与剂量增加不成正比  蛋白结合率高,大于 99% 结合于血浆蛋白,仅有 0.2% 不结合

43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 亲角质性,亲脂性,广泛分布于各个组织中  在脑脊液和唾液中含少量或不含药物  在表皮、甲中浓度较高,阴道上皮浓度也高  在皮肤和毛发中,药物可保持抑菌浓度达 4 周以 上,而在甲中,疗程完成后,可保持较高浓度达 6 ~ 9 个月  通过肝脏代谢,代谢产物 50% 从粪便排出, 35% 从尿中排出

44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 可用于治疗浅部真菌病及一些深部真菌病,如着 色芽生菌病、孢子丝菌病和某些暗色丝孢霉病  无生命危险的芽生菌病和组织胞浆菌病  也可替代两性霉素 B 治疗侵袭性曲霉病  维持治疗有助于组织胞浆菌病或隐球菌病复发  还可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发生曲霉和念珠菌 感染  对胶囊制剂疗效不好者,可改用口服溶液制剂

45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约 7% 左右 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包括: 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胀等 恶心、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腹胀等  其次为皮肤反应,包括: 皮疹、瘙痒、荨麻疹 皮疹、瘙痒、荨麻疹  严重的皮肤反应罕见,包括: -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 -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 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 - 紫癜性皮疹 - 紫癜性皮疹

46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CNS 症状主要是头痛( 2.1% ) 还有头晕、疲劳、嗜睡、震颤和眩晕 当治疗 SFI 时可有幻觉、神经病变和神经毒性 其他罕见不良反应有 - 血清病样反应 - 血清病样反应 - 超敏反应 - 超敏反应

47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在 600mg/d 剂量、长疗程时可发生 血 液 学 : 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血 液 学 : 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心血管系统:外周水肿、低钾血症、高血压、充 血性心力衰竭 内分泌:肾上腺机能不全、男子女性型乳房、月 经紊乱 性功能障碍代谢:高甘油三脂血症皮肤:脱发

48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 无症状肝酶升高(超过正常上限 2 倍)的发生率为 3.8% - 连续疗法: 1 ~ 5% - 连续疗法: 1 ~ 5% - 冲击疗法: 1.7 ~ 2% - 冲击疗法: 1.7 ~ 2%  症状性肝酶升高发生率约 3.2:10 万到 1 : 50 万  接受冲击治疗的患者中无症状性肝损害的报道

49 伊曲康唑 (Itraconazole) 引起的肝损伤多以小叶间胆管胆汁淤积性肝损伤 为特点,严重者可引起胆管减少 但也有报道肝损伤为混合类型,既有胆汁淤积性 肝损伤,又有肝细胞损伤 - 60 岁左右患者高发 - 60 岁左右患者高发 - 服药 5 ~ 6 周后发生 - 服药 5 ~ 6 周后发生 - 停药 1 个月后恢复 - 停药 1 个月后恢复仅有个案报道出现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