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传播疾病和艾滋病
STD 的定义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是 指主要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 ( 包括阴交、 肛交、口交、接吻、触摸等)而传染的一组 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 “ 花柳病 ” 。性病 不仅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 器官及全身重要器官组织。
经典性病: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第4 性病)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性病的概念逐渐被 “ 性传播疾病 (STD)” 代替,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把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 病、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滴虫病、 阴虱病、疥疮、乙型肝炎、股癣等也列为性病。已有 30 余 种。 现代性病的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 体、真菌、寄生虫等 性传播疾病是一组典型的生物-心理-社会性疾病,它的传 播、流行与诸多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流行概况及特征 2000 年 WHO 正式公布 STD 估计数,世界上每 天有 100 多万人感染性病,每年约有 4 亿新 STD 患者。其中主要是梅毒 1200 万,淋病 6200 万,衣原体感染 8900 万,滴虫病 1.7 亿, 尖锐湿疣 3000 万,生殖器疱疹 2000 万。
1995 年不同地区 15 ~ 49 岁成人 4 种 STD 的估计患病率( % )
1981 - 2000 年全国主要性病发病情况
1991 年卫生部公布的 “ 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 规 定 8 种要监测的性病 : 艾滋病, 淋病, 梅毒 ; 软 下疳,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非淋菌性尿道炎, 尖 锐湿疣, 生殖器疱疹 从 1987 年起, 先是在 16 个城市试点性病监测 工作, 从 1993 年起发展为有 26 个监测点
我国性病流行趋势 增长迅速 : 1980 年全国仅报告 48 例, 至 1988 年全国 各省市均有性病报告, 年均增长 % 年均增长 10%-25% 年以来年均增 长 30%. 梅毒增长幅度最大, 1998 年全国梅毒报告数为 例, 是 1993 年的 26.7 倍. 在某些地区如福州和 厦门市, 梅毒发病率超过 150/10 万人, 近年东北地区 增长迅速
长期以来淋病一直为我国报告性病中的优势 病种。但是有资料显示:天津, 广东, 广西和 海南 4 个省市的 NGU 的报病数超过淋病, 居第 一位。 性病报告存在大量的漏诊和漏报, 专家估计, 实际性病数是报告数的 6-10 倍, WHO 专家估 计, 我国目前性病患者数淋病为 万, 衣原 体感染为 万
地区分布特点 各省性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 沿海开放省份高于内地,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 后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90% 以上的性病病人集中在城市, 尤 其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 交通便利的城市
全国有 4 个性病高发地区 : 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 洲地区, 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 年以前以珠三角 地区最高, 1997 年以后以长三角地区最高, 有些省市 性病发病率在 300/10 万以上 发病率较低的地区有:河北,内蒙,山西,陕西 少数民族所在地区如:新疆梅毒发病率为全国首位
我国性病地区分布图
人群分布的特点 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广泛 多数 STD 的发病率以男性为多,美国艾滋病患者中 90 %以上 是男性,非洲男女总的发病无差别。不同病种,男女患者性 别比例不同。 近些年,女性病例逐年升高,男女比例差距逐渐减小,这可 能与女性主动就诊人数增加,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性活跃的人群为感染性病的危险人群。 岁青壮年占全 部性病病例数的 90% 以上
2000 年我国人群 STD 的年龄分布图
STD 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 性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是 STD 的主要传染源,他 们通过直接性接触或其他类似性行为接触感染他人。 ---- 目前我国感染和传播性病的 “ 高危人群 ” 为卖淫嫖 娼者和吸毒人员 ---- 通过嫖客等 “ 桥梁人群 ” 向普通人群传播,近年来 性病已在普通人群中发生流行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医源性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性病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为主 ( 占 72.03%), 其次为配偶传播 ( 占 17.98%), 间接传播 ( 占 9.8%), 母婴传播 ( 占 0.16%), 血液传播 (0.03%)
易感人群 人群对性病包括艾滋病普遍易感,尚无有效的疫苗 因此,可以反复感染,也可以久延不愈,时隐时现, 反复发作 其易感性与患者接触部位的状态(有无破损),感 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感染的方式、次数以及自 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高低等有关。
流行因素 --1 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导致价值观和道德观发 生变化, 婚外性生活和多个性伴增多 贫富差距加大, 导致卖淫现象增加 人口流动增加
流行因素 --2 性教育薄弱 性病临床医疗服务水平低, 就诊环境差, 性病 诊治不规范 性病医疗市场混乱, 大量耐药病原体出现,如 我国各地的耐青霉素淋菌株率高达 52.5%- 78%
流行因素 --3 艾滋病的出现, 非淋菌性尿道炎急剧增加, 性 病性盆腔炎增多 由于性行为方式的多样化,病变的发生部位 也成多样性,除生殖器外,肛门、直肠、口 咽部等也可发病
艾 滋 病艾 滋 病 艾滋病亦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引起的一 种传染病。
CD4 CXCR4 Binding Fusion & Entry Nuclear localization & entry Reverse transcription Integration Infection gp120 p24 Viral RNA RT & other virion proteins
Expression gp120 p24 Viral RNA RT & other virion prteins Budding Assembly Viral Gene Transcription Translation Post-translational processing Cellular Activation
AIDS 的临床表现 病人从感染到发展为艾滋病可分为 4 个阶段 急性感染期 (窗口期) 无症状感染期 全身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 艾滋病期
人类 HIV 感染的自然史
HIV 的流行特征 到 2001 年 12 月底,全球 HIV 累积感染人数已达 6000 万人,现 存 HIV/AIDS 人数约为 4000 万人,已有 2000 多万人死于艾滋 病。 报告和发现 HIV/AIDS 的国家达 210 多个。 仅 2001 年一年新发生的 HIV 感染人数就达 500 多万人。估计 全球每天新发生 HIV 感染人数约 人。其中 90 % 以上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2000 年全世界一年内就有 300 万人死于艾滋病。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艾 滋病流行最新统计数字,截至 2003 年底,各地区感 染艾滋病病毒者及艾滋病患者总数为:非洲 ( 撒哈拉 以南 )2500 万 万;亚洲 ( 南亚和东南亚 )460 万 万;拉丁美洲 130 万 -190 万;东欧和中亚 120 万 万;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70 万 -130 万;北美 79 万 万;北非和中东 47 万 -73 万;西欧 52 万 -68 万; 加勒比 35 万 -59 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1.2 万 -1.8 万。 合计 3400 万 万。
非洲艾滋病状况最令人担忧的地区。 2001 年,非洲各国共有 340 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并有 230 万人死于艾滋病。 亚洲是艾滋病发展最快的地区,以南亚和东南亚感染最高。 2001 年,亚洲新发现的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第一次超过 100 万,并有 43.5 万人死于这种疾病。目前,亚洲已有 700 多万 人感染艾滋病。 西非国家的感染率则稳定在较低水平。拉丁美洲与加勒比海 地区 HIV 感染仍持续上升,主要集中于静脉吸毒及男性同性 恋人群。 艾滋病近年来在东欧地区发展很快。在俄罗斯,仅仅 3 年的 时间,感染艾滋病毒的人数就增加了 15 倍。就整个地区而言, 去年一共有 25 万人感染艾滋病毒,使病毒携带者人数达到 100 万。
我国 AIDS 流行的四个阶段: 散发期( 1985 - 1988 年) 局部流行期 ( 1989 - 1993 年) 扩散期 ( 1994 - 1997 年) 快速增长期 ( 1998 年-)
我国现在的流行情况 2002 年,全国共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9824 例,比 上一年度上升了 19.5% ,其中病人 1045 例,死亡 363 例。截止到去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 感染者 例,比上一年度累计增长 32% ,其中 艾滋病病人 2639 例,死亡 1047 例。 中国艾滋病传播以经血途径为主,主要是吸毒, 占 63.7% ,经性传播途径占 8.1% ,经采血、血浆占 9.3% 。根据专家估计,截止到 2002 年底,中国艾滋 病病毒感染者已达 100 余万。
HIV 的传播 传播途径 : 经血, 生殖道, 母婴垂直传播 高危行为 : 不洁性行为, 多个性伴或性乱, 静脉吸毒, 受血等 高危人群 : 传播效率 : 经血传播或经胎盘 > 母婴垂直传播 ( 经产道 或经母乳喂养 )> 性交
HIV 的预防与控制 血液 : 减少使用全血或血浆, 供血者筛查, 加强对血制品生产的监督管理, 对从事与 HIV 相关的卫生工作者及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护 静脉吸毒者 : 减少共用注射器, 使用漂白剂或煮沸消毒, 推行注射器交换 项目, 美沙酮替代疗法,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加大检测力度 性行为 :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减少性乱的机会如关闭共公浴室等, 加强 对性病病人的筛检与治疗, 流行病学治疗可疑的性病患者, 婚前体检, 鼓 励告知性伴或同伴 高危育龄妇女 : 婚伴选择, 婚前和孕前体检, 教育配偶, 性病筛检和治疗
母婴 : 对高危妇女筛检, 孕前检测, 孕妇的常规筛检, 咨询, 产前治疗, 产后 治疗, 健康教育, 人工喂养 商业性工作者或妓女 : 健康教育, 提倡使用安全套, 筛检和治疗性病, 常规 检测 HIV 同性恋人群 : 减少性伴, 提倡使用安全套, 避免肛交 艾滋病患者 : 抗病毒治疗, 治疗性病, 减少性伴 HIV 流行病学监测 HIV 疫苗
性病 / 艾滋病的预防策略 控制艾滋病和性病必须政府重视,必须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 下,各部分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保 障系统,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立法管理。 贯彻执行我国预防和控制 STD 的规划及行动计划 持久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预防措施 传染源的控制 控制传播途径 监测 预防接种 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传染源的控制 疫情报告 积极治疗病人 针对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 流行病学治疗主要是指除艾滋病以外的其他 STD 而言,当感染 STD 的危险性很高时,即使性伴被感 染的情况尚未证实之前,也需要接受必要的治疗。 这种基于危险性而不是基于诊断的治疗称为流行病 学治疗( epidemiologic treatment )。
控制传播途径 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提倡安全性行为。 切断性接触以外的其他途径,严格保证血液及制品的安全性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活动 严厉的惩治贩毒,打击吸毒,强制戒毒和教育相结合
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HIV/AIDS 患者应有的权利 保护性病、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的问题 切断艾滋病、性病感染途径的社会伦理问题 避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