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患者 男 12 岁,学生,因突起发热头痛、呕 吐 2 天入院。 2 天前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体温 39 0 C , 头疼,呕吐 2 次,为胃内容物。次日头疼加剧,呕吐 频繁,精神差,晚上到医院急诊。血常规 WSC18.4×109/L , N86% 。 PE:BP95/65mmHg,P114 次.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第一节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脑炎.
泌尿道感染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UTI. 一般知识 一般知识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什么是泌尿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泌尿道感染的分类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分类 1 肾盂肾炎( pyelonephritis) 膀胱炎( cystiti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病理教研室 赵亮 神经系统疾病. 病理特殊规律 1 、特有的定位表现、功能障碍; 2 、相同的病变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症状 3 、不同的病变导致相同的后果.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 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临床特征:突起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 吐,皮肤粘膜瘀点、瘀癍及脑 膜刺激征。 本病多见于冬春季,儿童发病率高。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概 述 流行性乙型脑炎( Japanese encephalitis ), 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而传播的以脑 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急性传染病,发生于夏秋季, 儿童多见。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呼吸 衰竭、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征为主要特征。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二院传染科. 一.概念  由志贺菌属细菌 (genus shigellae ,又称痢疾杆菌) 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志贺菌病 (shigellosis) 。  夏秋季常见  直肠和乙状结肠的炎症和溃疡为主要病理表现  临床表现.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学生中常见几种传染病. 传 染 病  传染病,即传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 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 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病原体疾病病原体疾病 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乙、丙三类,共 37 种。  传染病的特点: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有免疫性、可以预防、有流行病学特 征。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化脓性脑膜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张园园.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简称化脑)是小 儿,尤其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系 由各种化脓菌感染所引起的脑膜炎症,部分患者病变累及 脑实质。临床上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 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脓性改变为特征。
猪病防治 猪链球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 学习目标 1. 掌握猪链球菌病各种类型的症状要点。 2. 了解猪链球菌病的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 淋巴结脓肿的病理变化; 3. 掌握猪链球菌病的急性败血型的病理变化。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细菌性痢疾 中山大学医学院 传染病学教研室 邓子德. 概 述 – 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 临床特征为腹痛、腹泻、里急后 重和粘液脓血便,可伴有发热及 全身毒血症。 – 为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预防猪流感.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夏晓玲
Tuberculous Meningitis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烟台市传染病医院 王承儒.
第五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十三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内科教研室 周毅.
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感染病学教研室 袁 喆
第五章 细菌感染性疾病 第六节 细菌性痢疾 内科教研室 周毅.
脑脊液检验 Examination of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十章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神木职教中心医学系.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传染病.
化脓性脑膜炎.
第二节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张佳.
化脓性脑膜炎 Purulent Meningitis.
阿拉善电大医学教研室 柳彩霞 副主任医师/高级实验师 电话: QQ号: 大山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 Epidemic encephalitis B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流行性感冒.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病学教研室.
第十六章.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颅内压增高.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化 脓 性 脑 膜 炎 purulent meningitis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u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神经内科 邵宇权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五讲 授课老师:许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九、治疗.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临床表现 潜伏期 HA 30天(15—45) HB 70天(30—180) HC 40天(15—150) HE 40天(10—70)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病历:患者 男 12 岁,学生,因突起发热头痛、呕 吐 2 天入院。 2 天前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体温 39 0 C , 头疼,呕吐 2 次,为胃内容物。次日头疼加剧,呕吐 频繁,精神差,晚上到医院急诊。血常规 WSC18.4×109/L , N86% 。 PE:BP95/65mmHg,P114 次 / 分, R30 次 / 分, T 40 0 C ,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压之不退色,颈有抵 抗感,心肺( - )腹( - )。 1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治疗原则是什么?做哪些检查协助诊断?注意什 么?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 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 髓膜炎。简称流脑。 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最 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 髓膜炎。简称流脑。 特征:高热、头疼、呕吐、皮肤淤点、 脑膜刺激症。 特征:高热、头疼、呕吐、皮肤淤点、 脑膜刺激症。 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中,流脑发病率最 高 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中,流脑发病率最 高 定义

一、 病原学 一、 病原学 脑膜炎球菌奈瑟氏菌属, G - ,卵圆形。 脑膜炎球菌奈瑟氏菌属, G - ,卵圆形。 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 抵抗力很弱 : 寒冷、干燥、热及一般消 毒剂均极敏感。 抵抗力很弱 : 寒冷、干燥、热及一般消 毒剂均极敏感。

流脑流行的月份 发病率/年发病率/年

二、流行病学 二、流行病学 3 〜 5 年一次小流行, 8 〜 10 年一次大流行。 3 〜 5 年一次小流行, 8 〜 10 年一次大流行。 冬春季节( 3 〜 4 月)发病较多, 15 岁以下儿 童较多。易感人群受感染后大多成为带菌者, 仅 1% 表现为典型的流脑。 冬春季节( 3 〜 4 月)发病较多, 15 岁以下儿 童较多。易感人群受感染后大多成为带菌者, 仅 1% 表现为典型的流脑。 1 、传染原 : 带菌者和患者 1 、传染原 : 带菌者和患者 2 、传播途径 : 病原菌借飞沫直接由空气传 播。 2 、传播途径 : 病原菌借飞沫直接由空气传 播。 3 、易感人群 3 、易感人群 6 个月〜 2 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 逐渐降低。病后获稳固免疫力 。 6 个月〜 2 岁发病率最高,以后随年龄增长而 逐渐降低。病后获稳固免疫力 。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三、发病机制和病理 1 、发病机制 1 、发病机制 免疫力强 ---- 细菌被消灭 免疫力强 ---- 细菌被消灭 鼻咽部 → 人体 细菌在鼻咽部繁殖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细菌在鼻咽部繁殖成为无症状带菌者 免疫弱 少数:细菌从鼻咽侵入血 → 败血症 免疫弱 少数:细菌从鼻咽侵入血 → 败血症 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的暂时性菌血症, 为皮肤黏膜出血点的暂时性菌血症, 极少 数:败血症 —— 透过血脑屏障累 极少 数:败血症 —— 透过血脑屏障累 及脑脊髓膜 →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及脑脊髓膜 → 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引起栓塞、 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引起栓塞、 出血、坏死及细胞浸润 → 淤点和 出血、坏死及细胞浸润 → 淤点和 淤斑。(同样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内脏 淤斑。(同样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内脏 出血) 出血) 急性微循障碍 ( 爆发性流脑 ): 急性微循障碍 ( 爆发性流脑 ): DIC — 脑微循环障碍 — 脑水肿、昏迷 DIC — 脑微循环障碍 — 脑水肿、昏迷

2 、病理 2 、病理 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 栓形成及出血倾向。 败血症期:血管内皮损害,血管壁有炎症、坏死和血 栓形成及出血倾向。 脑膜炎期:软脑膜病变为主,颅底脑膜的化脓性炎症 粘连引起Ⅰ、Ⅲ、Ⅵ、Ⅶ、Ⅷ对脑神经损害。 脑膜炎期:软脑膜病变为主,颅底脑膜的化脓性炎症 粘连引起Ⅰ、Ⅲ、Ⅵ、Ⅶ、Ⅷ对脑神经损害。 爆发型败血症休克型的皮肤及内脏损害更严重。 爆发型败血症休克型的皮肤及内脏损害更严重。 爆发型脑膜炎型的脑组织病变更严重,有明显出血、 水肿及脑疝。 爆发型脑膜炎型的脑组织病变更严重,有明显出血、 水肿及脑疝。

四、临床表现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 1 〜 7 天,一般 2 〜 3 天。 潜伏期 1 〜 7 天,一般 2 〜 3 天。 1 、普通型 占 90% 1 、普通型 占 90% ( 1 ) 上呼吸道感染期 ( 1 ) 上呼吸道感染期 多数无症状,少数咽喉疼痛,分泌 物增多, 1 〜 2 天。 多数无症状,少数咽喉疼痛,分泌 物增多, 1 〜 2 天。

( 2 ) 败血症期 突发寒战高热,伴头疼呕吐、乏力,肌肉酸 痛、食欲不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状。 突发寒战高热,伴头疼呕吐、乏力,肌肉酸 痛、食欲不振、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等毒血症状。 特征 :70% 患者皮肤黏膜淤点、淤斑。 特征 :70% 患者皮肤黏膜淤点、淤斑。 少数出现关节疼痛、唇周疱疹、脾肿大。 少数出现关节疼痛、唇周疱疹、脾肿大。 1 〜 2 日内发展成脑膜炎。 1 〜 2 日内发展成脑膜炎。

( 3 )脑膜炎期 ( 3 )脑膜炎期 高热及毒血症持续,淤点淤斑继续存在,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头疼,呕吐频繁、狂躁惊 厥,脑膜刺激征阳性。 高热及毒血症持续,淤点淤斑继续存在,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加重。头疼,呕吐频繁、狂躁惊 厥,脑膜刺激征阳性。 1 〜 2 日后出现瞻妄和昏迷。 1 〜 2 日后出现瞻妄和昏迷。

角弓反张

( 4 ) 恢复期 体温逐渐恢复,神志逐渐清醒,淤点淤斑 逐渐被吸收。 体温逐渐恢复,神志逐渐清醒,淤点淤斑 逐渐被吸收。 1 〜 3 周痊愈 1 〜 3 周痊愈

2 、爆发型 多见于儿童,常 24 小时内死亡。 2 、爆发型 多见于儿童,常 24 小时内死亡。 ( 1 )败血症休克型 以严重的出血和休克为特征。 突发寒战高热,数小时后出现精神萎靡、意识 障碍;短期内皮肤淤点淤斑迅速遍及全身。周 围循环衰竭是此型的主要特点:面色苍白、四 肢厥冷、唇绀、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脑膜 刺激症缺如。脑脊液大多澄清,细胞数正常或 轻度升高。 血及淤点培养为阳性。 血及淤点培养为阳性。

肾上腺出血 皮肤淤血斑

( 2 )脑膜脑炎型 除高热、淤斑外,脑实质损害 的表现明显:剧烈头痛、呕吐、惊厥、昏迷、锥体 束征阳性。眼底可见视乳头水肿,呼吸衰竭,瞳孔 忽大忽小严重者发生脑疝,并出现相应症状,可因 呼吸衰竭死亡。 ( 3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症状,同时或先后出 现,病情极严重,病死率高。

3 、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临床表现为低 热,轻微头痛和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皮肤可 有少数细小的出血点和脑膜刺激症。脑脊液多 无变化。咽拭子培养可有阳性。

4 、婴幼儿流脑特点:高热、拒食、吐奶等, 惊厥、咳嗽和腹泻较成人多,脑膜刺激症 可缺如。前囟大多突出。少数患儿因频繁 的呕吐、出汗致失水而表现前囟下陷。

5 、老年人流脑特点:免疫功能低、爆发型 多;上呼吸道症状多,意识障碍明显,皮肤 瘀点瘀斑发生率高;病程长、预后差、病死 率高;白细胞数不高。 (上述各型中,以普通型最重要) (上述各型中,以普通型最重要)

五、实验室检查 五、实验室检查 1 、血 Rt : WBC ↑ ( 20×10 9 /L 〜 40 ×10 9 /L ) 、 N ↑ ( 80 〜 90% ), DIC 时 PLT 计数明显减少。 1 、血 Rt : WBC ↑ ( 20×10 9 /L 〜 40 ×10 9 /L ) 、 N ↑ ( 80 〜 90% ), DIC 时 PLT 计数明显减少。 2 、 C.S.F: 确诊的重要方法,但腰穿后易诱发脑疝, 严格掌握适应症。 2 、 C.S.F: 确诊的重要方法,但腰穿后易诱发脑疝, 严格掌握适应症。 先降颅压再穿刺,缓慢放液。 先降颅压再穿刺,缓慢放液。 C.S.F 早期压力稍高,外观正常;稍后外观混浊,白 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1000X10 6 /L, 蛋白质 ↑ ,糖显著 ↓ 。 C.S.F 早期压力稍高,外观正常;稍后外观混浊,白 细胞计数明显升高, >1000X10 6 /L, 蛋白质 ↑ ,糖显著 ↓ 。

3 、细菌学检查 3 、细菌学检查 ( 1 )涂片检查 血阳性率 70% 〜 80% 有 早期诊断价值。 ( 1 )涂片检查 血阳性率 70% 〜 80% 有 早期诊断价值。 C.S.F 沉淀涂片阳性率 60% 〜 70% 。 C.S.F 沉淀涂片阳性率 60% 〜 70% 。 ( 2 )细菌培养 血培养阳性率不高,但对 败血症期诊断有意义。 ( 2 )细菌培养 血培养阳性率不高,但对 败血症期诊断有意义。

4 、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检测:是流脑快速诊断方法。具 有早期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反向 间接血凝试验的阳性率为 94.2% (脑脊液), 78.8% (血液)。 特异性抗原检测:是流脑快速诊断方法。具 有早期诊断、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反向 间接血凝试验的阳性率为 94.2% (脑脊液), 78.8% (血液)。

并发症和后遗症: 1 、并发症:细菌播散的继发感染:中耳炎、 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脓 胸。 1 、并发症:细菌播散的继发感染:中耳炎、 化脓性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肺炎、脓 胸。 2 、后遗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动眼神 经损害、耳聋、失明、肢体瘫痪、癫痫。 2 、后遗症:硬膜下积液、脑积水、动眼神 经损害、耳聋、失明、肢体瘫痪、癫痫。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诊断 1 、流行病 : 流行季节 1 、流行病 : 流行季节 2 、临床表现:高热、头疼、呕吐、神志改变、 皮肤黏膜淤点、淤斑 2 、临床表现:高热、头疼、呕吐、神志改变、 皮肤黏膜淤点、淤斑 3 、实验室检查 : C.S.F 、细菌阳性 3 、实验室检查 : C.S.F 、细菌阳性

(二)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 、其它化脓性脑膜炎 1 、其它化脓性脑膜炎 ( 1 ) 无明显季节性, ( 1 ) 无明显季节性, ( 2 )淤点、淤斑、 DIC 少见。 ( 2 )淤点、淤斑、 DIC 少见。 ( 3 ) 大多有原发病,脑脊液细菌学检查可确诊。 ( 3 ) 大多有原发病,脑脊液细菌学检查可确诊。 肺炎球菌脑膜炎: ← 肺炎、中耳炎 肺炎球菌脑膜炎: ← 肺炎、中耳炎 G- 杆菌脑膜炎: ← 颅脑手术后 G- 杆菌脑膜炎: ← 颅脑手术后 流感杆菌脑膜炎: ← 婴幼儿 流感杆菌脑膜炎: ← 婴幼儿 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 ← 腰穿、麻醉、造影、手术后 铜绿假单胞菌脑膜炎: ← 腰穿、麻醉、造影、手术后

2 、 TB 性脑膜炎 2 、 TB 性脑膜炎 ( 1 ) 多与 TB 有关,慢性起病,病程较长。 ( 1 ) 多与 TB 有关,慢性起病,病程较长。 ( 2 )有 TB 症状。 ( 2 )有 TB 症状。 ( 3 ) C.S.F: 呈毛玻璃状,以淋巴细胞为主, ( 3 ) C.S.F: 呈毛玻璃状,以淋巴细胞为主, 可检 查出 TB 菌。 可检 查出 TB 菌。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3 、流行性乙型脑炎 ( 1 ) 7 〜 9 月发病。 ( 1 ) 7 〜 9 月发病。 ( 2 )脑实质损害为主:惊厥、昏迷、肢体瘫痪。无皮肤淤点 ( 2 )脑实质损害为主:惊厥、昏迷、肢体瘫痪。无皮肤淤点 ( 3 ) C.S.F: 澄清, 细胞数 <0.5X10 9 /L 以下,蛋白质可稍增高, 糖及氯化物正常。 ( 3 ) C.S.F: 澄清, 细胞数 <0.5X10 9 /L 以下,蛋白质可稍增高, 糖及氯化物正常。 C.S.F 或血清中特异性 IgM 阳性。 C.S.F 或血清中特异性 IgM 阳性。

4 、中毒型菌痢 4 、中毒型菌痢 1 )夏季 1 )夏季 2 )无淤点 2 )无淤点 3 ) C.S.F: 正常 3 ) C.S.F: 正常 4 )粪培养 4 )粪培养

七、治疗 七、治疗 1 、一般治疗 1 、一般治疗 按呼吸道隔离和治疗,流质饮食保持尿量 每天 1000 毫升以上,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 变化。 按呼吸道隔离和治疗,流质饮食保持尿量 每天 1000 毫升以上,观察生命体征和瞳孔 变化。 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 高热: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高热: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头痛时可用高渗葡萄糖静注。 头痛时可用高渗葡萄糖静注。

2 、抗菌治疗 2 、抗菌治疗 ( 1 )青霉素 ( 1 )青霉素 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但 C.S.F 中浓度低,需大剂量 注射, 每日 800 万〜 1200 万单位静滴。疗程 5 — 7 天。 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但 C.S.F 中浓度低,需大剂量 注射, 每日 800 万〜 1200 万单位静滴。疗程 5 — 7 天。 ( 2 )氯霉素 ( 2 )氯霉素 C.S.F 中浓度较高。磺胺类及青酶素过敏可选用,注意对 骨髓的抑制作用。疗程 7 天。 C.S.F 中浓度较高。磺胺类及青酶素过敏可选用,注意对 骨髓的抑制作用。疗程 7 天。 ( 3 )头孢类:易透过血脑屏障。头孢曲松成人 2 克、儿童 50 毫克 — 100 毫克 / 公斤,每 12 小时 1 次。疗程 7 天。 ( 3 )头孢类:易透过血脑屏障。头孢曲松成人 2 克、儿童 50 毫克 — 100 毫克 / 公斤,每 12 小时 1 次。疗程 7 天。 ( 4 )磺胺类 :以往为首选药,但目前耐药株多,现已少 用。 ( 4 )磺胺类 :以往为首选药,但目前耐药株多,现已少 用。

4 、爆发型流脑的抢救(略) 4 、爆发型流脑的抢救(略) ( 1 )败血症休克型 ( 1 )败血症休克型 1 )抗菌治疗,以青霉素为主。大剂量 1 )抗菌治疗,以青霉素为主。大剂量 2 )抗休克治疗 2 )抗休克治疗 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补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 血管活性药(山莨菪碱)扩血管。 血管活性药(山莨菪碱)扩血管。 糖皮质激素(不超过 2 — 3 天)。 糖皮质激素(不超过 2 — 3 天)。 强心药治疗心力衰竭。 强心药治疗心力衰竭。 3 ) DIC 治疗。肝素治疗 mg/kg/d 加入液体静滴, 4-6 小时重复一次,多数 1 — 2 次即可。 3 ) DIC 治疗。肝素治疗 mg/kg/d 加入液体静滴, 4-6 小时重复一次,多数 1 — 2 次即可。

( 2 ) 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 2 ) 脑膜脑炎型的治疗 1 )抗菌治疗同上 1 )抗菌治疗同上 2 )脱水剂治疗 20% 甘露醇及高渗糖降颅内压。 2 )脱水剂治疗 20% 甘露醇及高渗糖降颅内压。 3 )呼吸衰竭治疗 3 )呼吸衰竭治疗 吸氧、吸痰及降温,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停止气管切 开。 吸氧、吸痰及降温,用呼吸兴奋剂,呼吸停止气管切 开。 4 )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 4 )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脑水肿。

预防: 预防: 1 、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治疗,密切接触者,应 医学观察 7 天。 1 、早期发现病人并就地治疗,密切接触者,应 医学观察 7 天。 2 、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大型集会。 2 、流行期间加强卫生宣教避免大型集会。 3 、疫苗注射 3 、疫苗注射 4 、药物预防:密切接触者 SMZco 1.0 Bid 4 、药物预防:密切接触者 SMZco 1.0 Bid

病历讨论:患者 男 12 岁,学生,因突起发热头痛、 呕吐 2 天,于 3 月 15 日入院。 2 天前患者出现畏寒, 发热,体温 39 0 C ,头疼,呕吐 2 次,为胃内容物。 次日头疼加剧,呕吐频繁,精神差,晚上到医院急 诊。血常规 WBC18.4×109/L , N86% 。 PE:BP95/65mmHg,P114 次 / 分, R30 次 / 分, T 40 0 C ,胸腹四肢均有出血点,压之不退色,颈有抵 抗感,心肺( - )腹( - )。 1 、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2 、治疗原则是什么?做哪些检查协助诊断?注意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