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音樂 ~ 鋼琴 組員 ~
1. 鋼琴的由來 2. 鋼琴的歷史 4. 鋼琴家 ( 著名 ) 5. 歌曲欣賞 6. 資料來源 7. 各組員的感想 8. 分工表 3. 鋼琴的構造
古時候,大部分的樂器都只能發出單一的旋律,不能同時發出 兩個音以上的和聲,因此喜歡動腦筋的人,就不斷的研究,把許多 長短不同的琴弦,按著次序排列在一起,因為長的琴弦可以發出較 低的聲音,而短的琴弦則發出較高的聲音,所以就產生了一個按照 音高順序排列的樂器,我們稱它為鍵盤樂器。 這個樂器到了十四、五世紀,演變成為大鍵琴(它的原理是利 用手指按鍵,帶動勾子撥弦來發聲)。大鍵琴在當時造成很大的轟 動,因為它可以表現出非常華麗的技巧,是那個時候唯一可以單獨 演奏的樂器,而許多其他的樂器更需要它來協助伴奏呢!於是作家 們紛紛地為大鍵琴寫曲子。 後來,人們對於音樂的要求,越來越精緻,希望大鍵琴能夠做 出:漸強、漸弱、大聲、小聲等等的表情變化,但是這些對於大鍵 琴來說是辦不到的。所以聰明的人們又再度對它進行改良,於是產 生了現在我們常用的樂器 - 鋼琴。
鋼琴的歷史 鋼琴是由克里斯多 霍利 (Bartolomeo Cristofoti) 於 1709 年 左右 所發明的。 他 在佛羅倫斯梅迪西 宮廷擔任維護樂器 的工作。 鋼琴的全 名是 Piano eforte ,意思是大聲 和小聲。
鋼琴的歷史 鋼琴 (piano forte 或 forte piano) , 簡稱 piano ,是一種鍵盤樂器, 用鍵拉動琴槌以敲打琴弦。從 十八世紀末以來,在歐洲及美 國,鋼琴一直是最主要的家庭 鍵盤樂器。鋼琴發源於歐洲, 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大 鍵琴與古鋼琴 ( 小鍵琴 ) 從十六世紀末葉開始,大鍵琴 和古鋼琴的兩種鍵盤樂器逐漸 盛行起來,直到十八世紀末了, 才被鋼琴取而代之。
鋼琴的構造 現代鋼琴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為直 立式鋼琴 (upright piano) ,一為三角 平台式 (grand piano) 。直立式裡有 標準尺寸及小號直立琴,三角平台 琴則有許多尺寸,從最小到演奏會 使用的大型平台鋼琴。早期鋼琴中 還有一種長的四方形樣式及直立起 來的三角形鋼琴。 鋼琴基本上有八十五至八十八個琴 鍵,鋼琴有二至三個踏板,最重要 的有兩個,一個在右,叫強音踏板 ,促使所有斷音裝置被解除,令任 何弦被擊時能自由地震動,直到踏 板被解放;在左邊的叫柔音踏板, 是一個能造出柔和的聲音的踏板。
鋼琴家 ~ 蕭邦 蕭邦是近代浪漫派的抒情音樂 家,他在音樂史中,是一位神 秘、愛國而最富於詩意生命的 鋼琴家。 一八一○年二月二十二日,他生 於多難的波蘭,他的父親是位 具有波蘭血統的法國人,母親 卻是一位純粹的波蘭人,他共 有四個兄妹,而蕭邦便是四個 混血兒當中的第二者。
他是位虔誠而熱心的作曲家,以最高氣質完美之藝術理想表現內心 之情感,獲得最崇高的美。另外,波蘭民謠對他的作品影響很大, 他的音樂外在性質完全是自己的,但內部純然出自他的祖國 ── 波 蘭。人稱他是「愛國鋼琴詩人 。 蕭邦除寫過極少數的歌曲外,全部均係鋼琴曲,舉世偉大的作曲家 中,將鋼琴獨出一幟的表現者,除蕭邦之外,別無第二人。他的作 品總數中,共有 169 首,是只為鋼琴這種獨奏樂器而作的。其餘的 少數作品,也都用到了這種樂器。沒有他作曲家為鋼琴這塊園地作 了這麼豐富的貢獻,或是在現代鋼琴技巧、風格、與聲音的發展上 像他那麼地具有影響力。他在和聲上的嘗試,因縱於不協和音,因 此常是狂暴的。他所表現的音色效果、宏亮音響汗動力,在他之前, 未有人能窺其堂奧。就鋼琴這樂器而言,不論在技巧或藝術內涵, 他都增強了不少,因此真可以說,它完全解放而達自足的境界。蕭 邦是在寫作鋼琴音樂中,只有以鋼琴為念的第一位作曲家,而不是 利用鋼琴作其他音樂的表述。貝多芬在他的鋼琴作品中常有管弦的 伏筆,舒伯特是常有「聲樂」的暗示,而蕭邦則總離不了「鋼琴 性」;他在鋼琴音樂方面的成就,足可媲美於貝多芬在交響曲、
鋼琴家 ~ 貝多芬 貝多芬 1770 年 12 月 16 日出生於德國萊茵河畔的波昂一個有音樂背景 的家庭,祖先為荷蘭人,他家族是音樂世家,祖父是波昂宮庭樂長, 爸爸於科隆選帝宮廷禮拜堂擔任男高音歌手及宮廷樂長的職務,貝 多芬有 2 個年幼的弟弟。 貝多芬年幼時由他爸爸教他彈琴,他的音樂學習進步很快,當他發 現貝多芬的音樂天才,就急於將小貝多芬培養成音樂神童,強迫他 長時間練琴。但貝多芬真正的啟蒙老師,卻是宮庭樂長倪富 ( ) 他是來自萊比錫的著名作曲家,除了鋼琴和管風琴外,還教 貝多芬作曲。 貝多芬 8 歲時已公開演奏, 13 歲擔任宮廷的助理管風琴師和中提琴 手,並寫出 ‘ 依德雷斯主題奏曲 ’ , 14 歲在宮廷演奏管風琴。
1789 年,貝多芬 17 歲被送往當時歐洲的音樂中心 --- 維也納 學習音樂,並結識仰慕的莫札特 (Wolfgong Amadeus Mozart) ,後因媽媽患上肺結核病危,匆匆趕回波昂,返 國後在布魯寧一家的支持下,入波昂大學為旁聽生。 1792 年 (22 歲 ) 貝多芬正式移居維也納,先與有「交響樂之 父」之稱的海頓 (Joseph Haydn) 、阿布雷茲親王、薩里耶 瑞等大師學習, 之後在羅勃科維茲親王 、魯道夫大公、 金斯基 親王等貴族的贊助下 ,逐漸在維也納尊定了名聲,在維也納 貝多芬很快便成為出色的鋼琴家,特別是他即興演奏的本 領更受人愛戴。 1800 年左右,貝多芬發現聽覺衰退,並且越來越嚴重,直 至 1812 年 (42 歲 ) 完全失聰。 貝多芬 1827 年 3 月 26 日逝世於維也納,終年 57 歲,死因是 貝多芬不小心染上感冒,引發長年來的多種症病而死亡。
鋼琴家 ~ 莫札特 莫扎特 ---- 奧國人, 1756 年 1 月 27 日出生於奧 地利薩爾茲堡 (Salzburg, Austria) 爸爸是著名小提琴家,他發現兒子的音樂才 華,悉心栽培,加以鼓勵,莫扎特小時長期 在宮中生活, 4 歲開始學習音樂, 2 年後 (6 歲 ) 已是出色古鍵琴,管風琴和小提琴手,是著 名的音樂神童。 1791 年 12 月 5 日逝世於維也納,享年 34 歲。 喪禮極為隨便,逝世後葬於維也納郊外的一 個貧民墓地。
第一交響曲 C 大調 (1779) 命運 (no.5) 第二交響曲 D 大調 (1802) 貝多芬的鋼琴
伍美儀 : 我發覺我做完這份音樂報告之後, 知道 了好多關於鋼琴的由來, 歷史和有關音 樂家的資料等。我更加知道, 做一份 project 需要各組員的合作精神, 才能夠 完成。
潘寶怡 : 我做完這份音樂 project 令我得知很多關於鋼 琴的知識。而且這份 project 的難度不太高, 只 要我們的組員分工合作, 很快已經做好了。我 本身都喜歡音樂, 所以做這份 project 我覺得好 開心。 黃曉鳳 : 完成這份音樂專題研習後, 我覺得自己對樂器 方面有更深的認識。更使我知道了鋼琴的歷 史和由來。製作 project 期暗, 我能夠知道和組 員分工合作的重要性, 而且更增進我們的友誼。
伍美儀 : 鋼琴的由來,The End 頁, 分工表, 歌曲欣賞, 後期整理 潘寶怡 : 封面, 目錄, 鋼琴家 ( 著名 ), 歌曲 欣賞, 感想, 後期整理 黃曉鳳 : 鋼琴的歷史, 鋼琴的構造, 資料來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