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喘患儿标准 护理计划 儿科护理学
支气管哮喘是在支气管高反应状态下,由于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引起的可 逆性气道阻塞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和带有哮鸣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 见护理问题包括:①低效性呼吸型态;②清理呼吸道低效;③体液不足;④舒 适的改变;⑤知识缺乏(家长)。 低效性呼吸型态 相关因素 支气管痉挛。 平滑肌水肿。 主要表现 刺激性干咳,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 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呼吸平稳,无咳嗽。 患儿能够进行有效呼吸。 护理措施 1 、卧床休息。
2 、将患儿置于坐位或半坐卧位,有利于呼吸。 3 、评估并记录患儿呼吸型态,包括频率、深浅度、节律、紫绀等。 4 、鼓励患儿作深而慢的呼吸运动。 5 、遵医嘱给药,并观察药效及副作用。 6 、哮喘发作时,守护并安慰患儿,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及家长的安抚工作。 7 、必要时吸氧,氧气注意湿化和温化。 8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温湿度适宜。禁止家属在室内吸烟。 9 、患儿活动或哮喘发作出汗后,及时更换衣服,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10 .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哮喘发作,同时告知患儿及家属有发作先兆(如呼 吸不畅、喉发痒、咳嗽等)应及时报告医师。 重点评价 呼吸频率、节律、呼吸哮鸣音等改善的程度。 清理呼吸道低效 相关因素 支气管痉挛、水肿。 分泌物聚集、纤毛运动受损和咳嗽无力。 主要表现 呼气性呼吸困难、哮鸣音。 大量白色粘稠痰、刺激性咳嗽。
护理目标 患儿能有效地咳出呼吸道分泌物。 呼吸音正常或呼吸改善。 患儿的肺功能在常范围内。 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包括呼吸频率、节律,每 4 小时 1 次。 评估痰量及其颜色和粘稠度。 遵医嘱予以雾化吸入,鼓励患儿作有效咳,协助拍背将痰液咳出。 痰液较多、咳嗽无力者,应随时准备吸痰。 遵医嘱做痰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制定用药方案。 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加强呼吸道湿化与温化。 除需限制入量外,保证患儿摄入充足的水分(每天 100mL/kg ),以降低分 泌物粘稠度。 重点评价 呼吸是否逐渐平稳。 痰液粘稠是否改善,痰液是否易咳出。 病人能否自行排痰。 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呼吸困难,呼吸增快,由肺蒸发水分增加。 疲劳所致摄入量减少。
主要表现 呼吸道干燥、痰多而粘稠,不易咳出。 口唇干燥。 尿少(每小时少于 30mL )。 护理目标 患儿不出现脱水现象。 保持粘膜湿润,尿量大于每小时 30mL 。 护理措施 鼓励患儿多饮水及进食所喜爱的各种饮料,饮水量每天为 mL 或 100mL/kg 。 记录 24 小时出入水量,维持液体的出入平衡。 遵医嘱予以静脉补液。 重点评价 皮肤弹性是否正常。 尿量是否在正常范围内。 有无脱水征及脱水改善的程度。 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哮喘发作时呼气性呼吸困难。 主要表现 张口呼吸。 出汗。 烦躁不安。
护理目标 患儿无不适减轻。 护理措施 使患儿保持舒适的体位,如坐位或半坐卧位。 当患儿陈述不适时,应积极地尽力为患儿解除不适,并鼓励他们将不适及时告 知医护人员。 作好心理护理,多陪伴、关心、体贴患儿,尽量满足患儿的合理要求。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有害的气味及强光的刺激,使患儿安静,必要时遵医嘱予 以镇静剂。 遵医嘱用解痉药,并观察疗效。 重点评价 精神状态是否好转及好转的程度。 哮喘症状是否缓解。 知识缺乏(家长) 相关因素 小儿初患支气管哮喘,家长对疾病知识不够了解。 缺乏医学信息来源。 主要表现 不了解该病的易发因素。 缺乏护理的有关知识,患儿经常感冒。
护理目标 患儿家长能对该病有所了解,能讲述有关的易感因素。 患儿家长能掌握较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的避免复发。 患儿家长了解预防该病的重要性。 护理措施 向家长介绍支气管哮喘的特点及发作时的护理方法。 向家属介绍人患儿的饮食要求,禁食诱发哮喘食物。 做好出院指导,使家长了解避免患儿复发的重要意义。 患儿应加强体格锻炼,增强体质,多做户外活动,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呼 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支气管哮喘与某些过敏源有关,家长尽可能使患儿避开过敏源,如不吃易诱 发哮喘的食物,家中饲养宠物,户外活动避免与花粉、动物毛屑接触等。 为患儿安排一个舒适的居室,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环境清洁,室内不放 置花草,不宜铺地毯。 定期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 气候变化应及时添减衣服,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在传染病流行时,少去或不 去人多的场所,如电影院、商店等。 重点评价 家长对本病了解的程度,家长是否掌握了家庭护理要点。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标准护理计 划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改变,临床表现轻型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 心电图可见早搏或 T 波降低等改变;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 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 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发亮,四肢湿冷及末梢发绀等,可在数 小时或数日内死亡。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活动无耐力;②舒适的改变: 胸闷、胸痛;③潜在并发症 -- 心力衰竭;④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 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改变,临床表现轻型患儿一般无明显症状, 心电图可见早搏或 T 波降低等改变;心肌受累明显时,患儿常诉心前区不 适,胸闷、心悸,头晕及乏力等;重症患者可突然发生心源性休克,表 现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发亮,四肢湿冷及末梢发绀等,可在数 小时或数日内死亡。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活动无耐力;②舒适的改变: 胸闷、胸痛;③潜在并发症 -- 心力衰竭;④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活动无耐力 活动无耐力 相关因素 相关因素 与心肌受损、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与心肌受损、心搏出量减少有关。 氧的供需失调。 氧的供需失调。 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 1 .心率增加、虚弱、疲乏。 1 .心率增加、虚弱、疲乏。 护理目标 患儿活动耐力增加,气促、虚弱、疲乏改善或消失。 护理目标 患儿活动耐力增加,气促、虚弱、疲乏改善或消失。
护理措施 密切观察患儿活动前的心肺状态,评估患儿的活动水平,观察记录活动反 应。 为患儿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急性期间卧床休息,一般休息至体温稳定 3-4 周后;有心衰者,休息应不少于 6 个月,待心衰控制、心脏恢复正常大小, 再逐步增加活动量,以不出现心悸,气促为宜。 有效给氧,氧浓度 30%-50% ,采用鼻导管或面罩给氧。 制定患儿恢复活动原则: 锻炼从卧床逐渐过渡到坐或站立 10 分钟至 20 分钟。 深呼吸练习,每天 3 次。 坐在椅子上 30 分钟,每天 3 次。 房间内行走 1-2 分钟,每天 3 次。 在大厅内行走 25 步,然后逐渐增加,蓄积力量小跑返回。 重点评价 患儿活动量是否增加。 患儿气促、紫绀是否减轻。 舒适的改变:胸闷、胸痛
相关因素 与心肌缺血有关。 与心肌炎有关。 主要表现 胸闷、胸痛。 护理目标 患儿主诉舒适感增加。 患儿胸闷、胸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空气新鲜。 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 治疗、护理集中进行,尽量不打扰患儿睡眠;烦躁不安者给予少量镇 静剂。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面色、脉搏、血压等,患儿出现胸部不适等异 常时,应及时处理。 遵医嘱静脉滴注护心药物,如果糖二磷酸钠、护心通、大剂量维生素 C 等。 遵医嘱吸氧。 分散患儿注意力,安慰患儿,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患儿保持最佳心 理状态。 重点评价 患儿舒适感是否增加。 患儿胸闷、胸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潜在并发症 -- 心力衰竭
相关因素 心肌损害。 心脏扩大。 主要表现 心率增快: >180 次 / 分。 呼吸增快: >60 次 / 分。 突然极度烦躁不安,紫绀,面色苍白。 心音低钝、奔马律、颈静脉怒张。 肝脏进行性增大。 尿量减少或无尿。 护理目标 住院期间患儿不发生心力衰竭。 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疲乏、苍白、出汗等情况。 严密观察心率、呼吸及病情变化,若出现心慌、气急紫绀、肝大等症状, 应及时处理。 急性期卧床休息,根据病情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尽量保持患儿安静,避免不良刺激;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
使用输液泵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总量。 保持大便通畅,多吃蔬菜水果,必要时予开塞露通便。 重点评价 患儿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 家属及患儿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家属和患儿对疾病的有关知识了解不足。 对治疗方案及护理知识缺乏了解。 主要表现 患儿家属希望知道本病的有关知识,常向医务人员打听。 患儿家长对本病知识缺乏,对医务人员寄予极大希望。 不能配合医护人员完成各项治疗与护理。 护理目标 家属和患儿对疾病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 能配合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向患儿及家长介绍有关此病常识,并告之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向家长讲述疾病的过程及治疗方案,鼓励说出内心焦虑的原因,适当 参与患儿的生活护理。 同情关心患儿,安慰家属,精心护理,消除疑虑。 交待患儿的治愈需要相对长的时间,让家属有心理准备,树立治愈的 信心。 重点评价 家属和患儿是否了解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家属是否能主动配合治疗、护理。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