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 帆
各朝代服飾
多以袍服為貴,袍服的 樣式以大袖收口為多,一 般都有花邊。百姓、勞動 者或束髮髻,或戴小帽、 巾子,身穿交領長衫,窄 袖。 秦代的袍服是一種有絮 棉的夾層內衣,穿著時在 袍服的外面要罩一件外衣。 秦漢
唐代仕女服裝的特點是兩鬢抱面 及低腰裙高束。貴婦人的禮服多 以袒胸、低領、大袖為主,同時 又有襦裙、半臂(短袖)肩披帛 巾。唐 人 與西 北各 民 族 的 交 往 頻 繁, 各 民 族 同唐 人 雜 居 內 地 的 也 很 多。 因 此, 當時 也流行穿胡服。 貴婦人的禮服多以袒胸、低領、 大袖為主,同時又有襦裙、(袖) 肩巾。 唐承隋制,天子用黃袍及衫,黃 袍被視作封建帝王的御用服飾。 隋唐
宋代衣冠服飾大多沿襲唐代,但 又有自身的特點。官服多為大袖 衫,頭戴直角冠帽,採用不同顏 色的服裝來區別官員級別;貴族 婦女的時髦禮服則是大袖衫。 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 貴妃至各級民婦所用的 “ 公服 ” ; 二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稱 " 禮服 " ;三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宋 代 婦 女 的 日 常 服 飾, 大 多 上 身 穿 襖、 襦、 衫、 背 子、 半 臂, 下 身 束 裙 子、 褲。 其 料 為 羅、 紗、 錦、 縷 、 毅 、 絹。 宋朝
元朝並沒有完整的冠服制度。元 代服裝以長袍為主。官員和士庶 的日常服裝多為窄袖長袍。另外, 在元代大宴活動中,天子百官要 穿統一顏色的服裝,稱為 「質孫服」。 「質孫服」應用 面很廣 ,官臣在內宮大宴中均 可用,樂工和衛士同樣。蒙 古 族 的 衣 冠, 以 頭 戴 帽 笠 為 主 。 元朝
明朝女裝:短衫長裙,也就是襦裙, 腰上系著綢帶。明代女裝上 衣是三領窄袖,身長三尺有餘,露 裙二、三寸,即所謂 “ 花冠裙襖, 大袖圓領 ” 。裙裝在明代初年用色 偏向淺淡。 明朝讀書人:著青布直身的寬大長 衣。 明朝
清 ─ 紫紗套袖旗袍。清代, 流行衣身修長,衣袖短窄的 滿裝形式。滿族的旗裝,外 輪廓呈長方形,馬鞍形領掩 頰護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 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盤紐 為飾,假袖二至三幅,馬蹄 袖蓋手,鑲滾工藝裝飾,衣 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馬褂。 襟邊、領邊和袖邊均以鑲、 滾、繡等為飾。 清 代 男 子 和婦女的 服 飾 以 長 袍 馬 褂 為 主。 清朝
近代 孫中山先生認為革命黨人穿什麼式樣的 服裝是個大問題,他依據中服和西服式 樣進行了改革。最初的式樣有背縫,在 後背中腰處有腰帶,前門襟有九顆扣子, 上下口袋袋褶外露。孫中山先生帶頭穿 這種服裝,人們就紀念他稱這款服 為「中山裝」。 在民國初期,女子旗袍跟清代旗袍沒有 太大分別,到了三、四十年代,旗袍進 入全盛時期,這時的旗袍才發展成窄袖、 收腰、無袖等款式變化,更加舒適、合 體、美觀,突出女性的曲線美感。
中 國 鞋
這張照片是我國迄今為止,最為古老的原始木屐。板上有五個洞, 作為繫繩之用。 1989 年在浙江省慈湖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時期遺 址發現。出土時一只已腐爛,另一只比較完整。這雖是仿製品, 但再現了原始木屐的形制。 原始木屐 : 南朝活絡木齒屐 :
清代宫廷女布鞋仍是中國傳統的紅色為主色調,配以花紋, 底有寸厚,貴氣而精美,滿族女子多有穿着,且腳都比較大, 跟常人無異。 女布鞋 清代宫廷男布鞋造型粗獷,短鞋口、雙梁,配以花紋, 秀長而不失陽剛之氣。 男布鞋
這雙木製 “ 三寸金蓮 ” ,紅底子,黄色花紋。這雙鞋的 上面用兩只小圓木塞住,可做欣賞用。也有人作儲存器, 將自己喜爱的小物件放進去儲藏。 木製金蓮鞋 這只木制墨斗是一只傳世實物,墨斗原為木工量器。把 墨斗做成金蓮鞋式,把墨線放在其中,既實用,又可供 鑑賞。 木制墨斗金蓮鞋
該鞋主要流行於雲南大理、洱源、劍川等地,學步兒童穿用。 白族童鞋除了虎鞋外,還有豬鞋、貓鞋、兔鞋、 蝴蝶鞋等。豬鞋形似小豬,全身用黑色布縫制而成, 前部有 “ 豬耳 ” 和翹得高高的紅鼻子,後部則留有 “ 豬尾巴 ” , 像一頭可愛的小豬。 這是四川羌族幼童穿用的鞋。鞋底和鞋幫用整塊紅布縫製, 鞋頭另用一塊紅布剪出虎頭形狀用線縫上,虎頭用綠、黃、黑、 粉色毛線綉出五官,鞋口及虎頭邊沿均以白布鑲邊。這雙鞋造型古樸趣致, 寄寓了長輩關愛之心。 羌族虎頭 童鞋 白族豬頭童鞋
這是一雙典型的藏族男子布靴。居住在 “ 世界屋脊 ” 上的藏族牧民通常過着逐 水草而居的生活 ,由於氣候的原因,雨雪無常。為了防滑,常在牛皮鞋底釘上鐵釘, 類似 “ 登山鞋 ” 、 “ 雪地鞋 ” 。从鞋口後部至鞋靿半處有開口,內衬為白布,面與里之間絮 有動物皮毛,利於保暖。 這雙硬底布靴,底由三塊硬牛皮縫製而成,鞋靿以下鞋幫部分, 由黑絨布製作 , 外沿成花瓣狀,鞋為單梁,由金黃、綠、紅、藍幾色綉成條紋狀; 鞋靿内衬有草綠色毛毡,保暖效果好。鞋靿上半部分有一開口,方便穿脱。 這些服飾既與馬上生活息息相關,又反映了藏族性格中深沉粗獷的一面。 藏族硬底女布靴 藏族男子布藏族男子布 藏族男子布靴
中國各類形飾物
下列三圖皆為唐代的臂飾,臂飾可分為手鐲和臂釧兩大類。手鐲方面,隋 唐時手鐲製作華貴精美,陝西西安何家皂唐代宗窖出土的白玉鑲金玉鐲, 玉分作三段,每段兩頭都以金花絞鏈相聯,可以開啟,華貴無比。臂釧方 面,臂釧又名跳脫,條脫由捶扁的金銀條盤繞旋轉而成,具有彈簧狀松鐲, 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十圈不等。這類臂釧根據手臂至手腕粗細,環 圈由大至小相連,兩端以金銀絲固定 。 鑲金玉鐲 雙龍戰珠金腕輪 藍白琉璃珠 手飾 - 手鐲
頭飾 - 髮髻 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没有許 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个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个髮髻,插 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商代 玉笄 新石器時代 石笄,骨笄 明代 金鳳簪
配帶飾物 - 中國結 中國傳統結又稱 “ 中國結 ” ,是中國特有民間手工編結裝飾品。中國結的特 點是每一個結從頭到尾都是一根絲線編結而成,每一個基本結又根據其形 和意命名。而且用許多巧妙精美的編結方法和技巧來賦予 “ 結 ” 許多吉祥的 名稱和內涵,如: “ 腰間雙綺帶,為同心結 ” , “ 繡帶合歡結,錦結 ” 結字也是 一個表示力量、和諧,充滿情感的字眼,無論是結合、結交、結緣、團結、 結果,還是結髮夫妻,永結同心, “ 結 ” 給人都是一種團圍、親密、溫馨的 感覺。
耳飾 - 玉玦 ﹑耳環 耳玦,有缺口的環形玉稱為玦。耳玦是一種較為原始的耳飾, 其戴法目前不是很清楚。有人说戴耳玦時可將缺口扣住耳朵, 也有人说需用細繩子系挂在耳眼上。也有人说古人生前戴環、 死后戴玦。 春秋 玉玦 河姆渡文化 玉玦
宋代 金耳環 漢代 鎏金點翠花籃耳墜 明代 玉兔搗藥耳墜
聚精 ‧ ‧ 俱傷 兩敗 ‧ ‧ 秋毫 龍騰 ‧ ‧ 虎躍 明察 ‧ ‧ 會神 模棱 ‧ ‧ 兩可 拋磚 ‧ ‧ 曼舞 萍水 ‧ ‧ 引玉 輕歌 ‧ ‧ 如荼 如火 ‧ ‧ 悅目 賞心 ‧ ‧ 若驚 身敗 ‧ ‧ 名裂 受寵 ‧ ‧ 相逢
鍾情只為他直爽 ( 猜一科學家 ) 添卜便成卡,雨要每西下 ( 猜一城市名 ) 雖有十張嘴,只有一顆心 ( 猜一字 ) 人帶武器 ( 猜一字 ) 薪火不絕 ( 猜一足球用語 ) 一樹東邊兩堆土,左右兩面都是樹 ( 猜一城市名 ) 合心意 ( 猜一字 ) 答案﹕ 1. 愛因斯坦 2. 上海 3. 思 4. 伐 5. 長傳 6. 桂林 7. 憶
參考網址 : 參考書籍: 成語故事 中國文化知識趣談
特別鳴謝 : 鍾小琪 (6B) : 中國服飾&中國飾物 張雅文 (6B) : 中國鞋 周鳳儀 (6B) : 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