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
主要内容 病因及发病机制 2 临床表现及断标准 3 治疗 4 概况 1
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 IBS )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以大便习惯改变为 主要特征,并伴随大便性状异常,持续存在或间 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物化学异常改变可 解释的临床症候群。近年来已被公认为一类具有 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身心疾病。 在西方国家占胃肠病门诊的 50% 。患者年龄多 在 20 ~ 50 岁,老年后初次发病者极少, 女性多见 (女:男月 2 ~ 5 : 1 ),有家族聚集倾向。国人出 现 IBS 症状者的比率与国外相仿。
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 IBS 发病机制认识的基 本过程, IBS 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 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等多 因素有关 近半个世纪来人们对 IBS 发病机制认识的基 本过程, IBS 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动力异常、内 脏感觉异常、精神心理因素、肠道感染等多 因素有关 内脏感觉异常 肠道动力异常 脑肠相互作用 其他 肠道感染 精神心理因素 病因及发病机制
肠道动力异常 多年来, 许多研究均证实胃肠动力变化是 IBS 症状发生的 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 主要具有两个特点 : 第一, 广泛性, 即可涉及到全胃肠道 ; 第二, 高反应性, 即对各种生理和非生理刺激的动力反 应过强。
内脏感觉过敏 躯体感觉 内脏感觉过敏是 IBS 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特别是以腹痛 为主的 IBS 患者,其直肠感觉过敏的程度与患者症状的严重 性密切相关,但其躯体感觉则正常。 内脏感觉异常
反复刺激 致敏的脊髓回路 神经节
丘脑 伤害性信号传送到大脑,主要激活 2 条途径,一是通过脊髓丘脑束到大脑皮质,二是通过脊 髓网状束到达边缘系统和额叶, 后者在内脏感觉的情绪组成 中起着重要作用 导水管灰质 蓝斑 杏仁核 结肠 5- 羟色胺能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 尾状核 阿片肽神经
精神心理因素 Company Logo ①精神病 IBS 患者常有神经质、情 绪激动、焦虑和抑郁等心 理异常, 而这些异常对胃 肠道运动有明显影响。精 神心理因素可概括为 3 种 : ②心理异常 ( 如焦虑、 抑郁等 ) ③不良的环境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 慢性的应激 植物神 经系统脑 — 肠轴 慢性的应激对个体所产生的功能紊乱, 会延缓疾病 的恢复过程。且 IBS 患者对应激的反应比正常人更敏 感、强烈且持久。应激是机体对不良刺激或应激情 景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应激性生活事件常可促使 IBS 症状的发生和加重。另外,心理因素还通过植物神 经系统和脑 — 肠轴影响肠道功能,脑功能显像技术可 以证实 IBS 患者脑功能的异常变化 。
肠道感染 约 1/4 IBS 患者的症状起自胃肠炎、肠道寄生虫 感染或菌痢及炎症性肠病等直接影响胃肠功能的疾 病。其发病与感染的严重性及应用抗生素时间均有 一定关系。 肠道感染及肠粘膜炎症能破坏肠粘膜屏障,使肠 上皮通透性增高 :
肠道感染 病原体的侵袭 其他 细菌的内毒素可使 肠道通透性增高 细胞因子对肠粘膜 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 CRF 的作用 肥大细胞的作用 肠道感染
其他 大量研究表明, IBS 的发生还与 胃肠激素及神经肽、 遗传、环境、饮食等 多种因素有关, 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l 特征性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 l 腹痛 几乎所有 IBS 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腹痛。 部位不定,以下腹和左下腹多见。多于排 便或排气后缓解。 l 腹泻 绝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 l 便秘 表面可附黏液。
l 其他消化道症状 腹胀、排便不尽感、排便 窘迫感 l 全身症状 失眠、焦虑、抑郁、头昏、头痛 等精神症状
l 腹泻型 l 便秘型 l 腹泻便秘交替型
分型依据的症状: ①每周排便 3 次; ③块状或硬便; ④稀烂便或水样便; ⑤排便费力; ⑥排便急迫感。
便秘为主型 ① ③ ⑤ 项中之一项或以上,而无 ② ④ ⑥ 项或① ③ ⑤ 项中之二项或以上,可伴有② ④ ⑥ 中之一项 ① ③ ⑤ 项中之一项或以上,而无 ② ④ ⑥ 项或① ③ ⑤ 项中之二项或以上,可伴有② ④ ⑥ 中之一项 腹泻为主型 ② ④ ⑥项中之一项或以上,而无 ① ③ ⑤ 项或② ④ ⑥项中之二项或以上,可伴有① ⑤中一项,但无③项 ② ④ ⑥项中之一项或以上,而无 ① ③ ⑤ 项或② ④ ⑥项中之二项或以上,可伴有① ⑤中一项,但无③项
腹泻便秘交替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诊断标准 ①症状在 排便后改善; ( 1 )病程半年以上 且近 3 个月来持续存 在腹部不适或腹痛, 并伴有下列特点中 至少 2 项:①症状在 排便后改善; ②症状发生伴随排 便次数改变; ③症状发生伴随粪 便性状改变。 ( 2 )以下症状不是诊断所 必备,但属常见症状,这些 症状越多越支持 IBS 的诊断: ①排便频率异常(每天 >3 次 或每周 3 次 或每周 <3 次); ②粪便性状异常(块状 / 硬 便或稀水样便); ③粪便排出过程异常(费力、 急迫感、排便不尽感); ④黏液便;⑤胃肠胀气或腹部膨胀感。 ( 3 )缺乏可解释 症状的形态学改变 和生化异常 IBS 的特征性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的改变。 2006 年, 罗马委员会推出了 IBS 的 Rome Ⅲ诊断标准,具体内容为 :
问诊+查体 有 发热、消瘦、便血、腹部包块 发热、消瘦、便血、腹部包块 彻底检查 近期排便习惯改变、肿瘤 家族史、 >40 岁 肠镜或钡灌肠 肠镜或钡灌肠 大便常规+ OB 大便常规+ OB 是 否
治疗 一般治疗 1 l 首先,详细询 问病史以求发 现促发因素, 并设法予以去 除。 2 l 其次,患者进行耐 心的解释,说明疾 病的性质、病因、 发病机制、病程和 预后,以提高患者 的治疗信心,更好 地配合治疗。这是 治疗最重要的一步 。 3 l 再次,教育患者建立良 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上 避免诱发症状的食物, 如腹胀患者应避免使用 产气的食物;便秘患者 应多食粗纤维食物及蔬 菜瓜果,养成定期排便 的习惯等。
l 胃肠解痉药 l 止泻药 l 泻药 l 抗抑郁药 l 肠道菌群调节药 l 胃肠动力双向调节剂
l 心理治疗 l 催眠术 l 生物反馈疗法
腹痛 / 腹部不适、腹胀伴有排便习惯改变 <40 岁 ; 无报警症状 治疗,随访 >40 岁, 或有报警症状 检查 阴性 治疗,随访 器质性疾病 治疗 报警症状 : 发热、体重下降、便血或黑粪、贫血、腹部包块以及其它不能用功能 性疾病解释的症状和体征。
①少食多餐。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 高蛋白食物 ; 便秘者应食多纤维蔬菜、粗粮等,建立定时 排便习惯。避免过食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②一般无需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劳逸结合,可参加 适当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本病精神护理非常重要,医护人员必须与家属互 相配合,解除患者思想顾虑,根据检查结果,让患者了 解本病的起因,性质及良好的预后,以解除紧张情绪,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④本病一般不危及生命。但重要的是这些患者的慢 性病症状,很易掩盖新发生的肠道恶性病变。为此,医 者应随时提高警惕,注意对并发器质病变的早期发现。
在治疗和预防肠易激综合症时,需注意: 腹泻患者应以少渣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 而便 秘患者除多饮水外,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并增加含纤维素多的食物。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