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導論. 2 個人通訊服務 z 個人通訊服務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PCS) y 各種無線擷取技術和個人行動服務的通稱 y 高階數位蜂巢系統 (High Tier Digital Cellular System) x 適合移動範圍大的車輛和徒步使用者使用.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31 Chapter 4 Heterogeneous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for Vehicular Networks Andrea Conti, Alessandro Bazzi, Barbara M. Masini, and Oreste Andrisano ∗
Advertisements

淺談流動電話網絡 淺談流動電話網絡 李子健先生 DEPARTMENT OF PHYSICS, HKUST 香港科技大學 --- 物理學系.
1 遠距健康照護系統 - 網路架構與技術 行動網路. 2 定義與簡介 行動通訊為利用無線網路連接電腦主機、 通訊儀器與行動通訊設備,毋需纜線, 傳輸不受空間限制。
無線通訊的世代 (genera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第 7 章 無線網路.
9 GSM 系統簡介.
第十四章 無線通訊安全 本投影片(下稱教用資源)僅授權給採用教用資源相關之旗標書籍為教科書之授課老師(下稱老師)專用,老師為教學使用之目的,得摘錄、編輯、重製教用資源(但使用量不得超過各該教用資源內容之80%)以製作為輔助教學之教學投影片,並於授課時搭配旗標書籍公開播放,但不得為網際網路公開傳輸之遠距教學、網路教學等之使用;除此之外,老師不得再授權予任何第三人使用,並不得將依此授權所製作之教學投影片之相關著作物移作他用。
網路原理、技術與架構 資訊一忠 網路概論 主講人:王威盛 老師.
第六章 廣域網路 課前指引 相對於傳輸速率快且範圍小的區域網路(LAN)而言,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 WAN)的範圍幾乎是延伸到全世界。廣域網路藉由公用電話網路(Public Switch Telephone Network, PSTN)或光纖電纜,將多個區域網路鏈結在一起的網路,它可以跨過一個程式、當地、國家或全球主權管理的公共區域。本章就要來介紹廣域網路的觀念,和幾種常見的廣域網路技術。
第七章 電信、網際網路與無線技術.
無線網路與行動通訊 Wireless Network 醫務管理暨醫療資訊學系 陳以德 副教授: 濟世CS202-3
無線傳輸 無線傳輸概念之媒介 無線傳輸模型 調變技術 多重存取
第9章 移动通信网络 主讲:刘方明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第7章 通訊的工程 : 談多工(multiplexing)與交換(switching)
本投影片檔案僅供本書上課教師使用,非經作者同意請勿拷貝或轉載,謝謝。
第九章 無線網路.
第 13 章 蜂巢式電話和衛星網路.
移动通信网络(2G) 作者:刘俊升 11电子3班.
第八讲 信息与通信系统 8.1 概述 8.2 有线通信及光纤通信 8.3 无线通信及移动通信.
第七章 无 线 网 络 e.
物联网培训教程 无线通讯之RF-433M-2.4G/GPRS 郭向亮
第4章 移动通信网络.
移动通信 张燕
無限的無線:無線區域網路與無線都會網路 Unlimted Wireless Networks
移动通信技术基础 主讲人:王淑君 2007年3月.
3G移动通信技术 3GPP和3GPP2 WiMAX.
無智慧報告—網路導論 義守電機 副教授 黃蓮池 在報告前.
教育部補助「行動寬頻尖端技術跨校教學聯盟第二期計畫 -- 行動寬頻網路與應用 -- 小細胞基站聯盟中心」 EPC核心網路系統設計 課程單元:行動通訊之演進 計畫主持人:許蒼嶺 (國立中山大學 電機工程學系) 授課教師:萬欽德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系)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無線通訊與寬頻網路簡介 蔡崇洲 崑山科技大學電腦與通訊系.
移动电话通信原理补充.
第 2 章 物理层.
無所不在的手機 - 行動通訊 Fang-Biau Ueng
行動計算的基礎建設 ─ 網路技術.
- Cellular Phone Content
DEPARTMENT OF PHYSICS, HKUST
以電信公司合併看基地台設備如何整合 通訊所研ㄧ 陳瑞文 2018/11/13 3G Project.
無線區域網路 IEEE 標準 1997年制定 規範不同層的運作方式 不同特性的標準
軍用及公、民用無線電頻譜整理規劃 2GHz以上頻段現況與應用
2.1 计算机网络概念 2.2 因特网体系结构 ★ 2.3 OSI-RM与TCP/IP的关系 2.4 TCP/IP协议簇 ★
無線網路展頻技術 A 林奕翔.
Introduction to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3G发展和演进介绍 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下面是华为公司的汇报,汇报题目是:.
Different Codec Technologies
The Network Core 由互相連結成網狀的router所組成 資料在網路中傳送的方式 Circuit switching
無線網路的技術.
大陸通訊產業 高科技產業概論 指導老師:陳 永 璋 教 授 組 員: 鍾斐雯 黃端琪
行動與無線通訊 第ㄧ章 無線通訊網路 陳育良.
行動商務的發展趨勢
第6章 行動商務 授課教師 黃健雄 ..
第 6 章 廣域網路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附錄 傳統電信網路的行動管理機制 (Mobility Management)
电子商务 王素凤
第四章 無線通訊與網路應用 計算機概論編輯小組.
聲轉電信號.
2G向3G的演进过程.
Part 2 無線網路的技術.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 Cellular Phone Content
Channel Multiplexing 陳洋升 (2018/9/10).
第三节 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Bluetooth 技術篇 藍芽技術如何傳輸資料 藍芽傳輸的安全性 第六組 吳哲榮.
3G发展和演进介绍 各位领导、专家下午好: 下面是华为公司的汇报,汇报题目是:.
報告者: 通訊所 陳瑞文 學號: 授課教授: 潘仁義 老師
农牧业物联网 一、物联网的解读 二、未来的农牧业物联网 三、目前工作进展情况 四、关键共性技术 五、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思考.
4.3 广域网 广域网的结构与特点 广域网参考模型 广域网提供的服务 广域网的种类.
指導教授 :逄愛君 資訊三 B 莊惟舜 資訊三 B 張憶婷 資訊三 B 徐嘉偉
比較FDMA、TDMA、CDMA、ODMA相同相異處
CDM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導論

2 個人通訊服務 z 個人通訊服務 (Personal Communications Service, PCS) y 各種無線擷取技術和個人行動服務的通稱 y 高階數位蜂巢系統 (High Tier Digital Cellular System) x 適合移動範圍大的車輛和徒步使用者使用 xGSM 、 DAMPS 和 DCS1800 等 y 低階無線電信系統 (Low Tier Cord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x 適合於一般居家、辦公大樓和無線公共電話等應用 xCT2 、 DECT 、 PACS 和 PHS 等

3 個人通訊服務 z 公眾電話網路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z 公眾數據網路 (Public Switched Data Network, PSDN)

4 個人通訊服務系統之架構 z 個人通訊服務技術 y 高階蜂巢式電話技術 (High Tier Cellular Telephony) y 低階無線電話技術 (Low Tier Cordless Telephony)

5 個人通訊服務系統之架構 z 基本架構(圖 1.1 ) y 無線電網路 (Radio Network) x 手機 (Handset) (行動電話 (Mobile Phone) 、行動台 (Mobile Station, MS) ) x 基地台 (Base Station, BS) 基地台所發射無線電波的涵蓋範圍稱為細胞 (Cell) 基站控制台 (Base Station Controller, BSC) 基地收發台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y 有線傳輸網路 (Wireline Transport Network) x 行動交換中心 (Mobile Switching Center, MSC) x 行動資料庫 (Mobility Database)

6 圖 1.1 : PCS 基本網路架構 MSC Mobility Database PSTN BS BSC Wireline Transport Network Radio Network

7 高階蜂巢式電話系統 z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ervice) y 世界上第一套蜂巢式系統 y 系統構想起始於 1964 年,由貝爾實驗室於 1970 年代 發展完成,於 1974 至 1978 年間在芝加哥進行大型試 用實驗, 1983 年正式運作至今 y 「第一代」類比式蜂巢電話系統(大哥大) y 採用分頻多重擷取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技術 y 在 824~849MHz 和 869~894MHz 間共有 50MHz 的無 線電頻寬,被切割成 832 個頻道 x416 條下行通道( downlink :由基地台到手機的傳輸通道) x416 條上行通道( uplink :由手機到基地台的傳輸通道) y 漫遊管理使用 EIA/TIA IS-41 標準

8 高階蜂巢式電話系統 zGSM (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y 數位蜂巢式行動電話系統 y 由歐洲郵政電信組織 (CEPT) 和其後繼者歐洲電信標準 協會 (ETSI) 於 1983 年開始發展,希望提供一套橫跨歐 洲國家的相容性行動電話服務 y 同時結合了分時多重擷取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和 FDMA 技術 y 每一個載送頻率提供 8 個語音通道,各通道的語音編 碼速率為 13Kbps y 將無線電系統的設計方式公開,而無智慧財產權問題 y 漫遊管理依據 GSM MAP (Mobile Application Part) 規 格 y 臺灣已開放 GSM 服務,於 1997 年起大量架設基地台

9 高階蜂巢式電話系統 zDAMPS (Digital AMPS, EIA/TIA IS-136 Digital Cellular System) y 於 1987 年開始在美國發展,早期的規格為 EIA/TIA IS-54 ,後續的規格稱為 IS-136 y 使用數位 TDMA 技術,亦被稱為 ADC (American Digital Cellular) 或 NA-TDMA (North American TDMA) y 每一個載送頻率可提供 3 個語音通道,各通道的語音 編碼速率為 7.95Kbps y 使用的頻段與 AMPS 相同 y 使用與 AMPS 相同的漫遊管理標準,皆為 IS-41

10 高階蜂巢式電話系統 zEIA/TIA IS-95 y 由 Qualcomm 所發展出的數位蜂巢式行動電話 系統,於 1996 年開始在美國營運 y 採用分碼多重擷取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技術 yCDMA 的容量比 TDMA 大 3 至 6 倍 yCDMA 的語音編碼速率可為 8Kbps 或 13Kbps y 最成功的 IS-95 系統為南韓所發展的系統 y 採用 IS-41 作為漫遊管理標準

11 多重擷取技術 z 分頻多重擷取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FDMA) 技術 y 利用不同的無線電頻率來載送不同的語音通道 y 容許頻率重複使用 frequency bands time

12 多重擷取技術 z 分時多重擷取 (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MA) 技術 y 將每一個載送頻率 (Frequency Carrier) 切割成 固定的時槽 (Time Slot) ,每一個時槽相當於一 個語音通道 y 基地台的無線電硬體能讓多個語音通道共用

13 多重擷取技術 z 分碼多重擷取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DMA) 技術 yCDMA 直接序列展頻 (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 DSSS) 技術將欲傳送的資料訊號 (Information Signal) 與 一虛擬雜訊序列 (Pseudo-Noise Sequence) 訊號混合, 此虛擬雜訊序列是一個較高速率、較寬頻帶的數位訊 號,用來代表一獨特的正交碼 (Orthogonal Code) ,經 過混合後的訊號看起來像是一個雜訊,但是接收端可 從中萃取出原始的資料訊號 y 可將許多使用者的訊號重疊於一共用的頻率/時槽通 道上,而這些訊號則依不同的編碼來區分

14

15

16 低階個人通訊服務 z 低階個人通訊服務 (Low Tier PCS) 系統 yPHS 和 PACS z 低階無線電話 (Cordless Telephony) 系統 yCT2 和 DECT z 工業、科學及醫療 (Industrial, Scientific and Medical, ISM) 頻譜 (Spectrum) y902 ~ 928 MHz, 2400 ~ MHz (Bluetooth, Wireless LAN), and 5725 ~ 5850 MHz

17 低階無線電話系統 zCT2 (Cordless Telephone, Second Generation) y 由歐洲所發展,自 1989 年開始商業性營運 y 共有 40 條 FDMA 語音通道,每一個通道的語音編碼 速率為 32Kbps y 採用分時雙工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模式 yCT2 用戶只能撥出電話,而無法接收來電(加強型 CT2 可接收來電,但成本甚高)(二哥大) y 提供數據傳輸服務,速率約在 2.4Kbps 至 4.8Kbps

18 低階無線電話系統 zDECT (Digital European Cordless Telephone) y 規格發表於 1992 年,被歐洲採用為無線電話標準 ( “European” 改為 “Enhanced” ) y 以超微細胞 (Pico-Cell) 方式在高密度用戶區提供服務 y 使用 TDMA 技術將每個通道切割成 12 個語音通道 y 採用 TDD 雙工模式,以及 32Kbps 的語音通道編碼速 率 y 採用動態式通道分配 (Dynamic Channel Allocation) 技 術 y 採用時槽轉換 (Time Slot Transfer) 技術 y 具有無縫式交遞 (Seamless Handoff) 功能

19 低階個人通訊服務系統 zPHS (Personal Handy phone System) y 由日本的非官方標準中心 RC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or Radio System) 所制定的標準 y 採用 TDMA 技術,每一個頻率可提供 4 個電話通道 y 頻帶分配於 1895~1918.1MHz ,可容納 77 個語音通道 y 採用動態式通道分配技術,但使用專屬控制通道 (Dedicated Control Channel) ,該預先選擇的通道係用來 傳送系統及控制信令等資訊 y 語音編碼速率為 32Kbps y 使用 TDD 雙工模式 y 可提供傳真服務,以及全雙工的數據機傳輸服務 (Full- Duplex Modem) ,速度可達 64Kbps (大眾電信)

20 低階個人通訊服務系統 zPACS (Personal Acc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y 由 Bellcore (Telcoria Technologies) 所發展,已是美國 標準之一 y 採用 TDMA 技術,每一個頻率可提供 8 個語音通道 y 語音編碼速率為 32Kbps y 同時提供 TDD 與分頻雙工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兩種雙工模式 y 漫遊管理採用類似於 IS-41 的標準 y 提供電路交換方式 (Circuit Switching) 和分封交換方式 (Packet Switching) 協定,分封交換協定主要應用在數 據傳輸

21 雙工 (Duplexing) 模式 z 分時雙工 (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y 由基地台傳送到手機的訊號以及手機傳送到基 地台的訊號分別在同一頻率的不同時槽上傳送 z 分頻雙工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y 上行通道與下行通道使用不同的頻率傳送 y 所有的蜂巢式系統皆使用 FDD

22 FDD 與 TDD 之比較 z 優點 yFDD x 不易受干擾 xCell Size 較大 x 可雙向同時傳送,品質 較好 yTDD x 只需一個頻道 x 可跳頻 x 硬體成本低 z 缺點 yFDD x 需兩個頻道 x 一次佔用兩個頻率,浪 費頻寬 x 須兩組 Transceiver ,硬 體成本高 yTDD x 易受干擾 xCell Size 較小 x 須做好同步

23 結論 z 表 1.1 :高階蜂巢系統和低階無線電話系統 的特徵 y 高階蜂巢式系統支援範圍較大的連續涵蓋區 (Continuous Coverage) 和高速移動的用戶 y 低階無線電話系統只能支援局部的涵蓋區 (Zonal Coverage) 和低速移動的用戶

24 表 1.1 :高階蜂巢系統和低階無線 電話系統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