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 4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为什么对外开放? 2. 怎样对外开放 ? 3. 有何特点和意义? 4.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开放 ” 有何不同 ?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章 中国利用外资 第一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发展阶段 第二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方式 第三节 中国利用外资的优惠政策 第四节 中国企业的海外筹资.
Advertisements

1978 年和 1979 年,邓小平先后访问了日本和美国。面 对西方高速发展的经济,在深感中国已经落后的同时, 他深刻地认识到: “ 环顾全球,今天世界上经济发展较快 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闭关自守的。对外开放的政策是中 国的希望。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 开世界。 ” 通过对外开放,迅速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二节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教学目的 : 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客观依 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和格局,明确 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的意义。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 设的道路. 第 11 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 1949—1956 年) 1 、国民经济的恢复( ) ( 1 )背景: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 2 )恢复: 1952 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为国家开展有.
56年 58年 66年76年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9年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78年 文革十年 曲折发展十年 过渡时期 两年 徘徊 新时期 导入新课.
这首歌歌颂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哪项重大决策 ?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三、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12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推进 含义: 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 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农村 根本原因: 措施: 意义 “ 一大二公 ” 人民公社旧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 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第 4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 别 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 邓小平.
第 4 课 第 4 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九七九年那是 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 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 座城 奇迹般聚起座座 金山.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经济特区和经济开发区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第 21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一、对外开放 中国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遵循平等与互利的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经 济合作和技术交流,以加速我国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 (基础、原则、目的) 1 、含义:
对外开放格局 的形成. 对外开放 ——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 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 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对外开放 —— 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 基础上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 世界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
专题三 第二课. 第一步:设立经济特区 海南省 深圳 厦门 珠海 汕头 知识小贴士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经济特区是指国家划出一定的范 围,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的地区。
第 22 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一、 记薄 1 、经济体制改革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 合作探究 1. 农村改革的目的、措施、作用 2. 城市改革的时间、重点、具体 内容 3. 对外开放的目的、形成的格局 4. 设立了哪几个经济特区.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 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 3 课 对外开放 预习检测 1 、 “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 ,这里的 “ 春天 ” 指的是( ) A 改革开放 B 科教兴国 C “ 文革 ” 结束 D 包产到户 2 、老人在南海边 “ 画了一个圈 ” 是指( ) A 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第十章 第一节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的发端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与和巨大成就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 各国、各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整体的历史过程。 2、全球化的原因和条件: ①20C八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理论.
中国的工业.
第十九章 经济全球化和国家经济安全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 第二节 国家经济安全 第三节 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 8 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
青岛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个人金融产品营销与业务创新 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 成都.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主要数据 交易本金 1039亿美元 (2006年3月23日) 评分 (美国标准普尔)
--专题复习讲座 --主讲:王年胜 时间:四月十八日 地点:多媒体教室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湘阴一中历史组 郭觉.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课标感悟 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第21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海南 深圳 汕头 珠海 厦门.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华中学 林庆.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中华中学 林庆.
第20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你知道我国外汇储备位居第一位的根源吗? 虽然外汇储备呈现略有下降的态势,但仍远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日本1.3万亿美元,继续稳居世界第一。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为什么要开放:时代的呼唤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市场也逐渐建立长期来,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想得到发展,就不能忽视这种全球化的潮流。 ——岳麓版《必修二》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中学 杨文兵.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是在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中最重要的因子 。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毛泽东思想 12建筑学第二小组18~34.
6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5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40年前我们吃的是什么?.
China’s Native High Performance IPv6 Backbone Plan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新中国成立以后,历史上的邪教、帮会经人民政府的打击,退出了历史 舞台。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英语口译 3 Culture and Language.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第9课 西欧和 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2课 农村和城市的改革 (经济体制) 一、改革最先的突破口: 农村 二、农村的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土地公有)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2019/9/19 互联网产业、立法与网规 张钦坤 腾讯法务部.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考点 4 (第 20 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 为什么对外开放? 2. 怎样对外开放 ? 3. 有何特点和意义? 4.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开放 ” 有何不同 ?

含义: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 遵循平等互利、互守信用的原则,同世界 各国发展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它是加强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基础:独立自主社会主义国家 原则:平等互利 目的: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国际方面: 1 、政治上, 20 世纪 70 年代的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相继实现了中美、 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2 、在经济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世界发展的趋势表明,任何国家的发展特别是经济 的发展,绝不能割裂国际间的联系,而只能积极地利 用这种关系为本国的发展服务。 一、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国际和国内背景

国内方面: 1. 十年 “ 文革 ” 使中国社会经济遭到严 重破坏,急需恢复和发展。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 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

1 、为了扩大外贸,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 技术及经营管理,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2 、适应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随着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向国际 化、全球化、一体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不可 能在封闭状态中求得生存。 3 、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国际格局逐渐向多 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 为什么?

1 . 1980 年起,我国先后建立深圳、珠海、 汕头、厦门和海南 (1988 年 )5 个经济特区。 2 . 1984 年,开放天津、上海等 14 个沿海 港口城市。 3 . 1985 年,先后将长三角、珠三角、厦漳 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4 . 1992 年,开放上海浦东。 1994 年开发天津滨海新区 5 . 2001 年,加入 WTO . 怎样? 归纳我国对外开放过程的特点

1. 点、线、面 2. 沿海、沿江、沿边、内地 3.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的程度逐 渐提高,领域逐渐扩大; 4. 经历了以探索实验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向 以法律规则为特征的制度性开放的跨越。 归纳我国对外开放过程的特点

2. 加入 WTO 有何意义? ( 1 ). 于中国:标志着世界市场对中国开 放,总体 上符合我国根本的长远利益; ( 2 ). 于世界:必将有力推动全球经济的 繁荣和发展。 思考: 1. 为什么首先在深圳等四个地区建立经济特区? 交通、侨乡、港澳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是中国利 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走向国际市场的一个 特殊渠道。 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它的前 提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人民共和国 完全行使主权管辖,在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经济特区含义: “ 特 ” 的表现:第一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第 二实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1. 有利于引进外资和技术,促进企业升 级换代,增强对外竞争力,推动经济高速发 展。 2 .为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 累经验 3 .使我国越来越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 全球化趋势 有何意义 ?

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1 、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大城市 2 .以经济特区的建设和发展为突破口。对 外开放区从沿海向内地发展 3 .经过 20 多年改革开放,形成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边开放 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4 .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

深圳 汕头 厦门 珠海 海南 秦皇岛 天津 大连 烟台 连云港 青岛 南通 上海 宁波 温州 福州 湛江 北海 广州 珠三角 闽三角 长三角 环渤海地区 重庆 万县 宜昌武汉 九江 塔城 伊宁 瑞丽 河口 东兴 满洲里 黑河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昆明 贵阳 长沙 西宁 银川 呼和浩特 长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全方位指对世界所有类型的国家开放。我们坚 持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上所有国家和 地区发展多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的经贸合作关系。 多层次指对外开放经历了由东到西、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由沿海到内地逐步推进的过程,形成了 全国性的由沿海开放地带、沿江开放地带、沿边开 放地带和内陆省会城市为代表的多层次对外开放格 局。 宽领域指我国不仅在经济领域对外开放,也在科 学、教育、文化等领域开放。 我国对外开放区域已从沿海延伸到广大内陆,形成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中国近代史上两次 “ 开放 ” 有何不同 ? 1 .背景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欧美资本主义 迅速发展,为扩大海外市场,发动鸦片战争下被迫开 放的;新中国的开放是在 “ 文革 ” 动乱使我国经济严重 破坏的情况下,党中央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特别是 吸取 “ 文革 ” 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外开放。 2 .根本原因不同:旧中国是处于半殖半封社会。 新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主权独立。 3 .基础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建立在不平等的基 础上,而今天的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4 .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无从谈起。

5 .内容不同: ①鸦片战争后.又经过多次侵华战争,清政府以领 土、主权破坏为代价,逐步被迫全境开放。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本着 平等互利原则,为了扩大外贸,吸引外资,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我国逐步形成 “ 经济特区 —— 沿 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 ” 全方位开放 的格局 6 .影响不同: ①旧中国的 “ 开放 ” 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 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 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 西方学习的思潮。 ②当今中国的开放将能够大大加快我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 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适应全球化趋势。

能力训练 1 .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B .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 .学习发达国家先进技术 D .学习发达国家的经济管理经验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逐渐形成的对外开放的 格局是 A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经济特区 — 内地 B .沿海开放城市 — 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发区 — 内地 C .经济特区 — 沿海经济开发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内地 D .经济特区 — 沿海开放城市 — 沿海经济开放区 — 内地 A D

3 .清朝后期中国开埠通商和当前对外开放的相似 之处是 ①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②由沿海向内地推进 ③深入到中国的西北内陆 ④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了中国的政治、经济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4 .清朝后期中国开埠通商和当前对外开放,加入 WT0 最本质的不同点是 A .关税税率不同 B .国家行使主权程度不同 C .对外开放地区不同 D .外资投入规模不同 C B

5 .某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 业基地,成为我国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对外开放 的重点和标志,该地区是 A .深圳 B .珠海 C .浦东 D .海口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认识上的重大突 破是 A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东西 B .市场经济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C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D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C D

7 . 1952 年底,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 得益于 A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B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执行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初步发展 D .苏联对中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 成就的原因是 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 ②对工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③实施对外开放政策 ④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A C

9 .与苏联相比,新中国成立初期在经济建设方面的 突出特点是 ( ) A .采取赎买私营工商业的政策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共同繁荣 C .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D .实行农业集体方针 10 .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以下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②扩大对外贸易的原则是平等互利 ③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海南两省 ④目前已经形成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 本相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A A

六、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1 .三大媒介:报纸、广播、电视 2 . 20 世界 90 年代以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媒 介 —— 网络媒介诞生了 . ( 后并为四大媒介 ) 3 .传播媒介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①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 往方式。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②使中国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提高了人 的政治思想素质 ③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提高了人们的科 学素质 ④大众传播媒体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开展政 治斗争的武器,有利于革命思想和新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