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六内科 陈高峰. 引言 引言 1 、公元前 5000 年,据说埃及有位名叫 Edwin Smith 的医生,其 文稿中记载着用加温来治疗乳腺肿物。 2 、德国医生 Busch 在 1886 年首次报告了一例 2 岁患面部肿瘤的 幼儿,因感染丹毒,高热后肿瘤消失。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肿瘤的综合治疗 肿瘤的综合治疗 第 251 医院肿瘤科 赵增虎 第 251 医院肿瘤科 赵增虎. 根据病人的身心状况、肿瘤的具体 部位、病理类型、侵犯范围(病期) 和发展趋势,结合细胞分子生物学的 改变,有计划地、合理地应用现有的 多学科各种有效治疗手段,以最适当 的经济费用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同.
不同化疗续贯方式对 N3 期鼻咽 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 许婷婷. 研究目的 同期放化疗是局部晚期( III 、 IVa-b 期)鼻 咽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式 N3 患者经同期放化疗后仍有更高的局部区 域复发及远处转移的风险,预后差 这部分患者仅仅采用同期放化疗的治疗强 度是否足够?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 一 ) 、外环境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已达 1000 多种 直接致 癌物 间接致 癌物 引起与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癌肿 以前致癌物形式进 入机体,经代谢、 转化形成活化的终 致癌物.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及预防 第 20 章 肿瘤免疫.
肿瘤标志物的组合及意义. 肿瘤标志物 (Tumor Marker) 是反映肿瘤存在 的化学类物质。它们或不存在于正常成人 组织而仅见于胚胎组织,或在肿瘤组织中 的含量大大超过在正常组织里的含量,它 们的存在或量变可以提示肿瘤的性质,借 以了解肿瘤的组织发生、细胞分化、细胞 功能,以帮助肿瘤的诊断、分类、预后判.
考点一:细胞概述(实验 ”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 胞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 象和结果、讨论 p25 ) 考点二: 细胞膜与细胞壁(实验 “ 验证活细胞 吸收物质的选择性 ” :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 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考点三:细胞质(实验 “ 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 布.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肿瘤内科与综合治疗进展 胡国清.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环境与肺癌 姜林甫.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 烯二炔类抗生素 烯二炔(enedinye)类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迅速,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类抗生素.
淋巴结转移癌 制作:刘重次 钱丽娟.
乳腺癌术后功能锻炼 青岛中心医院外一科.
急救概述 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 救護大隊教練團.
左乳腺癌术后的PDT治疗.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TTP或PFS的临床意义.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课时2 DNA的结构与复制 一、高考要求 内容标准及等级要求 学习要求 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 说出DNA分子的基本单位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炎症.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有关上调miRNA-145与急性 白血病细胞阿霉素耐药性的研究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妇女心理保健讲座 硕放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丁惠芬.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糖尿病流行病学.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第一章 液压传动系统的基本组成 蓄能器 1 功用 (1)辅助动力源,短时大量供油 特点: 采用蓄能器辅助供油,可以减小泵的流量,电机的功率,降低系统的温升。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实验 6, 肿瘤 (Neoplasia) 总菜单 切片: 1,胃腺癌 (Adenocarcinoma in stomach)
甲状腺激素.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内科护理学实验 1 血糖的监测与护理 实验学时:4学时 实验类型:综合性.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ATP SLYTYZJAM.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微机系统的组成.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Cassandra应用及高性能客户端 董亚军 来自Newegg-NESC.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15章 量子力学(quantum mechanics) 初步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基因信息的传递.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智能仪表与传感器技术》 第一章 传感器与仪表概述 电涡流传感器及应用 任课教师:孙静.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热疗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六内科 陈高峰

引言 引言 1 、公元前 5000 年,据说埃及有位名叫 Edwin Smith 的医生,其 文稿中记载着用加温来治疗乳腺肿物。 2 、德国医生 Busch 在 1886 年首次报告了一例 2 岁患面部肿瘤的 幼儿,因感染丹毒,高热后肿瘤消失。 3 、 1884 年 Bruns 报告了 1 例晚期黑色素瘤的患者,感染丹毒后 高热 40 ℃以上数日,肿瘤全部消失.并存活 8 年。 4 、 1893 年 Coley 记载 38 例诊断为晚期恶性肿瘤的患者,采用反 复接种链球菌、丹毒等混合细菌毒素,诱发病人高热 39 ℃ — 42 ℃, 结果 12 例肿瘤完全消失, 19 例好转。

引言 引言 5 、 1898 年 Westermark 报道用局部热水灌注的方法治疗晚期宫 颈癌收到一定的姑息性疗效。 6 、 1957 年 Lawafy 曾从文献中综合 450 例组织学证实的自发消退 的恶性肿瘤,发现至少有 152 例患者曾因疟疾或伤寒而高热。 7 、 1977 年 Deway 等人的细胞动物学实验发现组织受热 41 ℃至 45 ℃为有效治疗肿瘤的温度范围。这一结论在临床肿瘤热疗 中得到证实,并成为临床肿瘤治疗时的一项基本生物学量化 依据。 8 、近 20 年来由于多学科的介入,热疗仪器的不断推陈出新,使 肿瘤热疗获得迅速发展,热疗在临床呈现的突出效果使人惊 讶和深思,人们对这一领域的前景充满信心。

热疗的概念 肿瘤热疗是用加热方式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 即利 用有关物理能量在组织中沉淀而产生热效应, 使肿 瘤组织温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 并维持一段时间, 以杀死肿瘤细胞, 又不损伤正常细胞的一种治疗方 法。热疗能有效杀伤恶肿瘤细胞, 提高病人的生存 质量, 延长病人的生命, 而且与放疗、化疗产生互 补作用, 增加患者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同时又减轻 放疗、化疗的副作用, 因而被国际医学界称 “ 绿色 疗法 ”, 更是有专家称其为 “ 医疗春天到来的标志 ” 。

热疗的原理 正常组织具有较大的血流量, 受热后血管扩张, 血流量增加, 将热量带走, 而对 于局限的瘤体来说, 由于肿瘤组织血管生长畸形、结构紊乱, 毛细血管受压 并有血窦形成, 新生的肿瘤血管对热反应小血流变化不大, 因而成为一个热 储器, 致使肿瘤部位温度高于邻近正常组织。高热能抑制肿瘤细胞的 DNA 、 RNA 及蛋白质合成, 从而抑制肿瘤的增殖。高热时肿瘤细胞骨架散乱, 细 胞的许多重要功能受损 : 溶酶体活性升高、线粒体结构破坏、聚合酶活性丢 失、染色体畸变, 继而导致细胞死亡。高热还能影响肿瘤细胞生物膜的状态 和功能, 对肿瘤组织代谢直接产生影响, 使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 低分子蛋 白外溢, 膜内 ATP 酶消失, 使肿瘤组织早期可发生淤血、血管扩张及部分血 流停滞, 细胞萎缩及数目减少和细胞内呼吸受抑制, 此时肿瘤细胞难以抵抗 放射线及化疗药物的杀伤作用, 进而达到促进其疗效的作用。

热疗的类型 (一)全身热疗 通过人为提高体温, 运用热作用及继发效应选择性杀死肿瘤 细胞, 控制细胞广泛转移, 特点是不仅病灶处温度升高, 而且全身温度都升高 到一定的同一温度。利用实体肿瘤的微血管及血流特点, 全身加温时瘤体产 生热积聚, 温度高于周围组织, 破坏瘤体的微环境, 以及损害瘤细胞细胞膜、 抑制 DNA 、 RNA 等而直接杀灭肿瘤细胞。与化疗联合应用破坏瘤细胞细胞 膜稳定性后, 增强其通透性, 使药物更容易进入癌细胞并保持较高浓度。实 体瘤中心部分乏氧癌细胞对放射线不敏感, 但对热疗敏感 ; 热疗可增加瘤体 内氧分压, 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 ; 放疗则减少肿瘤细胞的热耐受 性, 提高热疗效果。目前医学上全身热疗方式主要有红外线直接辐射和体外 循环加热等两种方式, 全身热浴 ( 水、蜡、空气等 ) 由于其副作用大、治疗费 用高等问题已经渐渐被淘汰。

局部热疗  1. 超声治疗 热效应和空化效应是其主要机制。肿瘤坏死的 临界温度为 ~ 43 ℃, 高能聚焦超声治疗是通过 B 超诊断系 统寻找到瘤体后, 将瘤体移至辐射期焦点, 发射超声波在焦点处 形成强声场使该处组织升温达到肿瘤坏死温度, 从而杀死肿瘤 。另外高能聚焦超声治疗后可见瘤体组织内出现 0. 5 ~ 1. 5mm 的空洞, 镜下见组织内有 “ 空泡 ” 存在, 这种空泡就是空化效 应, 空化使组织内产生的气泡强烈膨胀、萎陷进而使组织结构 产生机械破坏。高能聚焦超声治疗适用于人体腹腔、盆腔内 用机载 B 超可观察到全貌的实体肿瘤。目前国内治疗情况显示 该方法有效率高, 与化疗配合降低了化疗剂量, 减轻了毒副作用, 提高了治疗效果。

局部热疗 2. 微波治疗 微波是指从 300MHz 到 1GHz 范围内的电磁波。微 波热疗是以微波为产热源, 通过特殊加热装置的传导并利用人 体内的血液循环, 使肿瘤内温度达到 42.5 ℃以上, 以达到使肿瘤 缩小或消除, 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 微波 作用于生物体可产生两种效应即致热效应和非致热效应。致 热效应可使机体温度逐渐上升从而产生许多生理反应而获得 医疗效果。目前, 国内已有肿瘤研究学者成功地把微波热疗与 化疗两者结合起来治疗胃癌、肺癌、肝癌、膀胱癌、大肠癌 、乳腺癌以及头颈部瘤等, 均已取得满意疗效。对于腹腔肿瘤, 热疗可以结合化疗灌注进行, 微波热疗配合化疗, 也已经建立相 对成熟的治疗方案并取得满意疗效。

局部热疗 3. 射频热疗 射频热疗主要是通过频率为 50KHZ 的单极向射频发 射器, 产生、发射较高功率的射频, 根据反馈回来的温度数据监 控能量输出, 进而保证射频场有效作用场的组织均匀平稳升温, 最终保持在设定温度。由于其选择性的升温, 使瘤细胞更加缺 血、缺氧、过酸、溶酶体增多 ; 由于抑制了细胞呼吸使乏氧糖 酵解增强, 乳酸增多, pH 降低, DNA 、 RNA 合成抑制。溶酶体 活性增高, 进而加强对瘤细胞的破坏。同时射频电能使肿瘤组 织周围正常组织血循环和供氧增加, 有利于改善化疗药物的输 送。抗拒放射线的 S 期细胞对高温最敏感, 易被杀灭, 还能增强 乏氧期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因此, 射频高温治疗与放疗、 化疗、并用能显著提高灭癌效果, 同时还可减少放射线和化疗 药物用量, 减轻副作用, 目前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瞩目的一种治 癌手段。

局部热疗 4. 内生场肿瘤热疗 采用两组不同频率, 不同相位的高频源, 相互 交叉作用于人体, 在人体深部组织发生干扰产生一种与外电场 完全不同的新的频率和形式的电场, 在这种电场力作用下, 对人 体组织进行有选择性地产热称为内生场。在内生场下, 人体内 电解质离子或偶极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 随高频交变电场发生 离子运动和极子取向旋转运动, 由于电解质离子所带电荷质量 、数量的不同, 运动的速度就不同, 在振荡过程中互相摩擦而产 生内源性热。其独特的内生场原理, 解决了射频引起的脂肪过 热和深部组织治疗温度不够的问题, 并且具备射频功能, 大功率 的输出短时间内可迅速达到治疗温度 ; 采用热电偶测温系统, 测 温精度高, 此项治疗空间宽阔, 安全舒适, 便于各种体形的患者治 疗, 摆位灵活无治疗死角。适用于人体胸腔、腹腔、盆腔等部 位表浅及深部的原发、复发的恶性实体肿瘤或转移肿瘤。

细胞内热疗  伴随纳米技术的出现, 针对全身和局部加温治疗的技 术难题, 最近一些学者提出了细胞内热疗方法, 试图利 用容易进入细胞内部的磁性超微粒子在体外交变场的 作用下加热来靶向治疗肿瘤。 Shinkai 等曾用神经胶 质瘤细胞在含有磁性阳离子脂质体的培养液中培养后 收集成细胞团, 置于射频交变场中, 40 分钟后, 温度超 过 42 ℃, 此时细胞全部死亡。此后, 该研究小组又将混 有磁性阳离子脂质体的神经胶质瘤细胞皮下注射到 F 小鼠后肢, 用交变磁场多次照射, 结果显示肿瘤组 织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热疗的适应症 肺癌、肺转移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肝转移癌、 乳腺癌、胰腺癌、胆囊(管)癌、肠癌(结肠、直 肠)、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 淋巴瘤、各种肉瘤以及胸腔、纵膈、腹腔、盆腔和 四肢的原发与转移的肿瘤、癌性胸水、腹水,晚期 癌的顽固性疼痛等

禁忌症  心血管代偿功能不全的患者  植入心脏起搏器及体内有金属假体的患者  出血性疾病和出血倾向的患者  神经原性膀胱及体温调节障碍、知觉障碍的患 者

热化疗抗癌机制 热化疗有利于化疗药物进入癌细胞。 热化疗促使癌细胞凋亡发生。 热增加药物与 DNA 交联,增强对癌细胞的杀伤。 热能抑制化疗后癌细胞 DNA 的修复和合成。 热能抑制多药耐药基因表达,降低癌细胞耐药性, 化疗耐药性癌细胞对热疗敏感。

八,热化疗的治疗肿瘤的运用:  局部热疗 + 化疗 体外高频热疗机、胸腹腔热灌注肿瘤治疗机  全身热疗 + 化疗 全身热疗系统

热放疗抗癌机制 1 、热放疗可促进放疗抑癌作用。 2 、热放疗能成倍提高放射线的杀癌效应。  在高热基础上( 42~45 )℃进行放疗,可提高 放疗效果 6 倍。  43 ℃、 1000cGy 剂量的放射线 =37 ℃、 6000cGy 剂量的放射线的杀癌效应。

热放疗结合具有较强的协同和增敏作用 项目热疗放疗 S期S期敏感抗拒 慢性氧缺乏、营养 不良、低 PH 敏感敏感差 免疫反应增强抑制 肿瘤组织类型一致效应不同 其他 热疗能抑制肿瘤细胞 损伤后 DNA 双链的修复 放疗可减少肿瘤细胞的热耐 受性,提高热疗效果

热疗加放疗  实验研究发现,热疗加放疗对癌细胞的作用得 到相乘的效果。对肿瘤细胞加热 42 ℃ 后再做 放射治疗,癌细胞存活率为 3%-5% , 43 ℃ 加 放射治疗癌细胞生存率为 0.15%, 抗癌效应提高 倍. 临床研究也发现, 热疗结合放疗明显增 加肿瘤的缓解率。乳腺癌皮肤转移加温后放射 治疗仅 6Gy, 即可杀灭癌细胞,而单纯放射治疗 则需 15Gy 以上,加热 42 ℃ - 43 ℃ 时,加放疗 15Gy ,肿瘤可消失,但单纯放疗则需 50Gy 。

热疗加放疗 u 高热能抑制放射损伤细胞的修复,增强放射杀 伤癌细胞的效果,另外肿瘤中心的癌细胞处于 乏氧状态,对放射线不敏感,放射治疗后不能 杀灭,往往成为肿瘤复发的根源,热疗后可增 加瘤体内的氧分压,从而提高肿瘤细胞对放射 线的敏感性。

热疗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1 、极少数人会出现Ⅰ ° ~ Ⅱ ° 浅烫伤 2 、部分肥胖的人会出现脂肪结块 上述情况不作任何处理,数周后可自行吸收、愈合。

热疗机基本配制  治疗主机一台  控制台一台  治疗床一台  计算机控制系统一套  温控系统一套

HG-2000 体外高频热疗机主机 1. 国际先进专利技术, “R” 型变压器 2.FU-81 特级军工产品电子管 2 只 3. 主机箱可前后移动 300mm

控制台 控制台全功能操作,对图像、数 字信息处理更快捷,性能稳 定,质量保证。 操作简便、易学,具有病例 档案数据库,可储存 5 万份以 上病例报告

计算机控制系统 温控软件界面

病历管理软件界面

独具匠心的水袋设计,防止皮肤烫伤,增强有效加温深度,利于输出功率 的调谐

治疗各种肿瘤的有效率一览 a. 肺癌 Lungcancer b. 食道癌 Esophagus cancer c. 胃癌 Gastric cancer d. 大肠癌 Colon cander e. 肝癌 Hepatic cancer f. 腹腔转移癌 Adbomen cancer g. 癌性腹水 Ascites cancer h. 乳腺癌 Mammary cancer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