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长春教师招聘考试 笔试化学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 齐春梅. 真题再现 2 考情分析 1.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Advertisements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苯酚 酚与醇概念的对比: 酚 —— 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 化合物。 醇 —— 分子里含有跟链烃基结 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 芳香醇 —— 羟基跟苯环侧链相 连的化合物。
1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 2010、10、. 2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苯酚的结构特点,能够正确书写苯酚的结构简式。 2.认识苯酚的弱酸性和与浓溴水的取代反应,能够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体会苯酚中苯基和羟基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4、了解苯酚的物理性质,苯酚的检验方法。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2016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 标准与考试说明 · 化学(解读)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省质检考前指导.
课 题 2 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第四单元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1节 钠及其化合物.
目标引领 考情分析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的必考点。高考主要围绕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溶液中离子数目、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目、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等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预计2013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将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
食物中主要成分的检验.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第一节 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第2课时).
第一节 氯 气. 第一节 氯 气 1.氯气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 2.氯水的性质、HClO的性质。 3.漂粉精的成分、性质、制备与用途。 4.含氯化合物的性质、用途。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高中化学实验 (二) 气体的制备.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元素化合物复习.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摩尔质量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秦才玉.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一、钠的重要化合物 【思考】Na2CO3与NaHCO3的鉴别方法 【固体】
物质的分类.
第十二单元 有机化学基础(5) 授课人:董 啸.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高二化学集备组.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实验二中 化学组 程维胜.
高中化学专题复习 化学用语与常用计量(一)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单元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课时1 化学反应的焓变 平阳十一中 林天炜.
第 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高三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题解题策略.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恶心的 水垢.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氯及其化合物 欧昌友 高中化学第一轮复习.
§2.3 红外光谱的特征吸收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5 长春教师招聘考试 笔试化学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教师考试研究院 齐春梅

真题再现 2 考情分析 1

1 中学化学 学科知识( 60 分) 学科课程标准与教材( 10 分) 教学设计( 10 分)

化学试卷题型 分析 化学试卷分值 比例 考情分析 1

1

1

真题再现 3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课程改革要求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心理发展水平和全面发 展的要求选择化学课程内容,初中化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 ) ( 1 )科学探究 ( 2 )身边的化学物质 (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 4 )物质的化学变化 ( 5 )知识与技能 ( 6 )物质构成的奥秘 ( 7 )化学与社会发展 ( 8 )过程与方法 A. ( 1 ) ( 2 ) ( 3 ) ( 4 ) ( 5 ) B. ( 4 ) ( 5 ) ( 6 ) ( 7 ) ( 8 ) C. ( 1 ) ( 2 ) ( 4 ) ( 6 ) ( 7 ) D. ( 3 ) ( 5 ) ( 6 ) ( 7 ) ( 8 )

一级主题二级主题 科学探究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身边的化学物质 地球周围的空气 水与常见的溶液 金属与金属矿物 生活中的常见化合物 化学物质的多样性 物质构成的奥秘 微粒构成物质 认识化学元素 物质组成的表示 物质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与能源、资源利用 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 化学物质与健康 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知识点链接

学科专业知识 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知识化学实验

真题一 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不正确的是( )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 质 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和二元酸 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 化物 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 ⑦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A. ① ④⑤ ⑥ B. ③ ④⑤ ⑥ C. 只有① ③ D. 全部正确

知识点链接

真题二 16 O 和 18 O 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6 O 2 和 18 O 2 互为同分异构体 B. 16 O 和 18 O 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 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 16 O 和 18 O 之间的相互转化 D. 标准状况下, 1.12L 16 O 2 和 1.12L 18 O 2 均含有 0.1N A 个氧原 子

知识点链接

真题三 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bNO 3 - +cH + =dFe 2+ +f Fe 3+ +gNO↑+ hNO 2 ↑ +kH 2 O 。下列关 系一定成立的是( ) A . 2d + 3f = 3g + h B .反应中每消耗 5.6 g Fe ,转移 0.2mol ~ 0.3mol e - C . HNO 3 的氧化性大于 Fe 3 + D .当 a 不变时, d 随着 b 的增大而增大

真题四 25 ℃时,在 BaSO 4 的饱和溶液中存在 BaSO 4 ( s )⇌ Ba 2+ ( aq ) +SO 4 2- ( aq ), K SP =1.1025× ,在该温度下有关 BaSO 4 的溶度积和溶解平 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向 c ( SO 4 2- ) =1.05×10 -5 mol/L 的 BaSO 4 溶液中加入 BaSO 4 固体 , c ( SO 4 2- )增大 B. 向饱和溶液中加入 Ba ( NO 3 ) 2 固体,则 BaSO 4 的溶度积常数增大 C. 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 Na 2 SO 4 固体,则该溶液中 c ( Ba 2+ ) > c ( SO 4 2- ) D. 向该饱和溶液中加入 BaCl 2 固体,则该溶液中 c ( SO 4 2- )减小

知识点链接

真题五 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mol/L 的下列溶液:① Na 2 CO 3 ② NaHCO 3 ③ C 6 H 5 ONa ④ CH 3 COONa ⑤ NaAlO 2 ,请按 pH 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A. ④②③①⑤ B. ③④②⑤① C. ⑤①②③④ D. ②⑤①③④

知识点链接

真题六 在一个真空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内,充入 10molN 2 和 30molH 2 ,发生合成氨反应: N 2 ( g ) +3H 2 ( g ) ⇌ 2NH 3 ( g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 H 2 的转化率为 25% 。若在同 一容器中充入 NH 3 ,欲达到平衡时的各成份的百分含量与上 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充入的 NH 3 的物质的量和达到平衡 时 NH 3 的转化率是( ) A . 15mol 25% B . 20mol 50% C . 20mol 75% D . 40mol 80%

知识点链接

真题七 能够鉴定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的操作是( ) A. 在氯乙烷中直接加入 AgNO 3 溶液 B. 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后,加入 AgNO 3 溶液 C. 加入 NaOH 溶液,加热后加入稀硝酸酸化,然后加入 AgNO 3 溶液 D. 加入 NaOH 的乙醇溶液,加热后加入 AgNO 3 溶液

知识点链接

真题八 某物质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有关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 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 B. 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 FeCl 3 溶液显紫色 C. 1mol 该物质分别与溴水和 H 2 反应时最多消耗 Br 2 和 H 2 的物 质的量分别为 4mol 和 7mol D. 滴入酸性 KMnO 4 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能证明其结构中存 在碳碳双键

真题九 实验室不能长期放置的试剂是( ) ①酚酞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稀硫酸 ④ FeCl 3 溶液(加少量 HCl ) ⑤氢硫酸 ⑥ Cu ( OH) 2 悬浊液 ⑦ NaCO 3 溶液 ⑧石灰水 A. ② ④ ⑤ ⑧ B. ① ② ④ ⑥ ⑧ C. ② ③ ⑤ ⑦ D. ② ⑤ ⑥ ⑧

真题十 可用如图装置制取(必要时可加热)、净化、收集的气体是( ) A. 铜和稀硝酸制一氧化氮 B. 氯化钠与浓硫酸制氯化氢 C. 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 D. 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制硫化氢

学科课程教学指导 下列有关初中化学课程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坚持终结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 B. 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C. 评价方式只有分数评价和等级评价两种 D. 坚持学生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

案例分析 阅读下列教材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检验 NaHCO 3 和 Na 2 CO 3 的热稳定性,通常的做法是分别将 其加热,并将其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石 灰水是否变浑浊,下面是某老师对 NaHCO 3 和 Na 2 CO 3 的热 稳定性实验的创新设计: 如图 2 所示,在一支小试管内盛装 NaHCO 3 固体,并将导管 插入澄清石灰水 A 中,在具支试管中盛装 Na 2 CO 3 固体,并 将支管导管插入澄清石灰水 B 中,然后加热,结果发现, A 中溶液变浑浊,而 B 中溶液无变化。

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问题: ( 1 )上述改进后的实验有哪些优点?( 6 分)

( 2 )在平时改进化学实验时,我们应注意哪些方面?( 4 分)

教学设计 阅读下列教材片段内容,回答问题 · · ·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 1. 实验室里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 分。下面列出了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 素。 气体发生装置 反应物的状态 反应条件 气体收集装置 排空气法 排水法

2. 二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 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比空气 的大或小 是否与水反应 二氧化碳 氧气 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 置各有什么不同。试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与同学讨 论、交流,分析各自设计的装置的优缺点。 3. 通过讨论,选择一套最佳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并讨论怎么 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时二氧化碳? · · ·

请你据以上教材内容设计你的教学: (一)初中化学教学要注重 “ 三维目标 ” 的落实,根据教材内容 片段,你认为主要的目标是: 1. 知识与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该片段的教学重点是 ,为完成这一重点内容教 学,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