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崎 病川 崎 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川 崎 病 (Kawasaki disease , KD) 解春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 川崎病 )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 (Kawasaki Disease, KD )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 川崎病 )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 (Kawasaki Disease,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 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为特点的血管炎综合征。又称皮肤粘膜淋 巴结综合征。常累及心血管系统,是儿童 期缺血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 50% 在 2y 内发病,80% 病例在 5y 内 四季均可发病,4-5 月份和 11-1 月份 发 病相对较多.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 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 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预后.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川崎病) Mucocutaneous Lymphnode Syndrome(MCLS) Kawasaki disease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陈笋.
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疑难病例讨论 发病过程 青年女性( 16 岁),病史 3 年,加重 1 月 2010 年 7 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部蝶形红斑,伴全身水肿,以颜面部 为著,无心悸、气紧,逐渐出现尿量减少,肉眼血尿、泡沫尿,伴口 干、牙齿片状脱落、脱发、双手遇冷后变白、变紫,无发热、光过敏 、口腔溃疡,无关节肿痛,无肌痛、肌无力,于当地医院化验尿常规.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脏移植 治疗终末期缺血性心脏病 陈 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川崎病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王华彬.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急性肾小球肾炎 昆明医学院第 一附属医 院 儿 科 教研室.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风 湿 热 Rheumatic Fever.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风湿热 rheumatic fever.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多发性骨髓瘤 MM(multiple myeloma)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检验科 王宇.
结核病防治知识.
肺结核.
川崎病诊断治疗新进展.
川崎病 (Kawasaki disease KD)
PET-CT-SUVmax与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原发灶 径线变化的关系
炎症.
川崎病 儿一科.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临床实训教学部.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评估达力士软膏的长期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甲状腺激素.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如何阅读胸部CT片 一、胸部CT技术参数应用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第三章 眼睑病 disease of the eyelid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慢性骨骼、软组织疼痛治疗 浙江大学医学部附属二院骨科.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冠状动脉解剖 李秀梅.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周成斌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华南结构性心脏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招生专业与类型 科研工作 教育与工作经历
干细胞再生治疗 症例.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川 崎 病川 崎 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川 崎 病 (Kawasaki disease , KD) 解春红

历史  1961 年 1 月川崎富作 (Tomisaku Kawasaki) 日本东京红十字医院: 4 岁男孩发热 7 天,颈淋巴结肿大,唇 有皲裂,眼结膜充血,全身有皮疹,掌跖面红肿,后指端脱 皮。经青霉素及激素治疗后二周热退,其他症状亦消失,一 月后出院  次年又遇 6 例,投稿描述此为一独立病种,未被录 用,当时认为系渗出性红斑或幼年型类风湿病  1967 年川崎在日本报道 50 例名为 “ 发热性眼口腔皮 肤肢端脱皮综合征,伴或不伴有急性非化脓性淋巴 结炎 ”— 独立病种

历史  60 年代,关于川崎病与心血管并发症的关系尚未明 确  70 年代,日本开展全国性的调查,发现 10 例因为川 崎病后冠状动脉瘤并发症而死亡的病例(尸检)  1973 年首先在日本国土以外的朝鲜半岛发现,以后 我国及美、澳、欧洲相继发现  1974 年川崎病首次有英文文献报道,并明确了川崎 病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 近年来发病率增高

流行病学  亚裔人较多,日本民族尤多  在美国,亚裔婴儿较黑人高三倍,较白人高六倍  各国统计数字有明显差异,至今仍以日本民族最 多,其次为韩国、台湾  我国的发病率似较日本为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 南国家发病率最低  KD 患儿同胞兄妹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儿童  遗传易感性

流行病学  多发生于婴幼儿  发病率存在季节差异, 77% 发生于二岁内  男性较女性为高 (1.35~1.5:1)  复发率约 1%~3%

病因  虽经大量的研究,至今未明  感染( EB 病毒、逆转录病毒、链球菌等)  环境污染  化学物品过敏  遗传因素

发病机制 超抗原学说 超抗原 (superantigen , sAg) 指某些抗原物质 ( 如细 菌毒素 ) 只需极低浓度即可过度活化某些亚型的 T 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异常分泌细胞 因子,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管炎

发病机制 热休克蛋白学说 人类热休克蛋白 (heat shock protein , HSP) 与细 菌 HSP 具有显著相关和同源性,尤其是 HSP65 具 有极强的免疫活性。推测 KD 的发病是由细菌来 源的 HSP65 和自身 HSP65Pt( 线粒体 P1 蛋白 ) 引起 免疫反应,免疫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异常, 损伤内皮细胞及形成血管炎

发病机制 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s ) MMPs 在体内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动脉血管基 质的代谢紊乱是冠状动脉扩张和动脉瘤形成的重 要因素之一

发病机制 免疫活化细胞激活 是 KD 的基本免疫病理改变

病理  全身性中小动脉非特异性血管炎,以冠状动脉为 主  镜检见冠状动脉管壁中膜及内膜有众多炎性细胞 浸润,并有血小板栓堵塞管腔  间质性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及瓣膜炎  窦房结及传导系统亦可有累及

自然病程  急性期( 1~9 天)  亚急性期( 10~21 天)  恢复期( 22~60 天)  慢性期(数年)

主要临床特征  发热: 5 天以上持续发热,占全部患者的 94~100% ,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一般在 3 天之内 就会退热,川崎病一般都要发热 5 天以上,其间 如果有其他主要症状并存,就可以确诊或怀疑为 川崎病。发热多可高达 38 ℃以上甚至 40 ℃ ,热型 多为驰张热。与上呼吸道感染相比,发病初期患 者一般状态不佳,食欲不振,精神不好,多数在 发病时就比较严重

 结膜充血: 双侧眼 球结膜非渗出性或非化 脓性充血,不伴疼痛和 畏光,无水肿或角膜溃 疡

 皮疹: 皮疹以斑丘疹最多 见,也可见到多形性红斑, 但无疱状皮疹,会阴部明显, 在急性期可出现会阴部脱皮

淋巴结肿大  主要临床特征中相对少见  通常为单侧,以颈前三角多见  直径 >1.5 cm  坚实无波动  表明皮肤无发红  无触痛或仅轻微触痛

 口唇和口腔改变: 口唇红肿、干燥和皲 裂,甚至有出血。舌 常呈杨梅舌,口腔粘 膜充血,但无溃疡

 手和脚的变化: 手掌和脚掌红斑、手 足硬肿、起病后 10 天 左右有指趾脱皮,部 分可见肛周脱皮

其他临床表现 心血管系统  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  听诊:心脏杂音、心律失常、心音减弱

其他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  腹泻、呕吐、腹痛  胆囊肿大  麻痹性肠梗阻  轻度黄疸、 ALT 

其他临床表现 泌尿系统 蛋白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 呼吸系统 咳嗽、流涕、肺部异常阴影 骨骼关节 疼痛、肿胀 神经系统 惊厥、意识障碍、面神经麻 痹、四肢痛、无菌性脑膜炎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 of Kawasaki disease

实验室检查  心电图 : PR 间期、 QT 间期延长、异常 Q 波、 QRS 低电压、 ST-T 改变、心律失常  胸片 : 心影增大 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心包积液、瓣膜反流、心功能减退

实验室检查  WBC  伴核左移  PLT   ESR   CRP   ALB    2-G   轻度贫血

诊断  川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患儿具有 ≥5d 的发热且至 少具有 5 项主要临床特征中 4 项  因为诊断标准的基本临床表现并非特异,所以 KD 的诊断还需除外具有类似临床表现的其他疾 病

诊断- 不完全川崎病 1) 诊断标准 6 项只有 3 项,但在病程中超声心动图或 血管造影证明有冠状动脉瘤者 ( 多见于 8 岁年长儿 ) ,属重症 2) 诊断标准 6 项中只有 4 项,但可见冠状动脉壁辉度 增强 ( 提示有冠状动脉炎 ) 。应除外其他感染性疾 病 ( 病毒性感染、葡萄球菌感染、溶血性链球菌 感染、耶尔森菌感染等 )

诊断- 不完全川崎病  对于婴儿( <1 岁),除发热外,仅有其他诊断标 准 5 项中的 1 项或 2 项,可考虑不完全 KD  美国 2004 年 KD 标准中规定,小婴儿除发热外, 仅有任何一项临床表现者,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发 热者,应该进行心超检查 Circulation. 2004;110:

诊断- 不完全川崎病  多项有关不完全 KD 的研究均发现,不完全 KD 患 儿的临床特征比典型 KD 患儿要少,但是其实验 室指标却与典型 KD 患儿表现一致  虽然 KD 患儿的实验室指标的改变并非特异,但 注重其实验室指标的改变非常有助于不完全 KD 的诊断

诊断 不完全川崎病诊断的参考项目: ① BCG 接种处再现红斑 ②血小板数显著增多 ③ C- 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增加 ④超声心动图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壁辉度增强 ⑤心脏杂音 ( 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心包摩擦音 ) ⑥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 ⑦ BNP 在 KD 患儿急性期有明显升高,并且具有一 定的特异性

不完全 KD 疑 似患儿的评估

鉴别诊断  猩红热  渗出性多形红斑  类风湿关节炎  败血症  出疹性病毒感染

心血管并发症  冠状动脉炎 首要病变,部分可形成冠脉扩张或动脉瘤  心肌缺血或梗死 室壁瘤 乳状肌功能失调二尖瓣反流  心脏炎 ( 心肌炎、心包炎 )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病变高危因素 日本 Kobayashi 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初步建立了 预测 IVIG 不反应和并发冠脉损害的高危评分指标:  血钠 ≤133 mmol / L(2 分 )  AST≥100 IU / L(2 分 )  IVIG 初始治疗时间 <4 d(2 分 )  血中性粒细胞分类 ≥0.8(2 分 )  CRP≥100 mg/L(1 分 )  年龄 <1 岁 (1 分 )  PLT≤300× 10 9 / L(1 分 ) 评估积分在 7 分以上,则为 KD 并发 CAL 的高危人群

冠状动脉瘤 冠状动脉瘤的诊断 : 二维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造影 螺旋 CT 磁共振

冠状动脉瘤 中国儿童正常冠状动脉主干内径 ( 二维超声 心动图 ): 小于 3 岁 <2.5mm 3-9 岁 <3mm 9-14 岁 <4.5mm 冠状动脉内径超过正常范围或局部扩张,即可诊 断冠状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冠状动脉瘤  类型: 弥漫型、球囊状型、梭状型及小瘤或扩 张型  分级: 8mm 为 3 级称巨大动脉瘤  部位: 绝大多数发生于冠状动脉主干近端,其 次为右冠状动脉近段、左前降支、右冠状动脉中 段及左回旋支

其他并发症  胆囊炎  无菌性脑膜炎  无菌性尿道炎  关节炎  中耳炎  肺炎

治疗 IVIG  剂量: 2g/kg/day×1 天或 1g/kg/day×2 天  时机: 病程 10 天内( 7 天内疗效更佳) 但 5 天内给予该治疗并不能更好预防心血管后 遗症

治疗  Aspirin 30~50mg/kg/day ,分 3 次,热退 2 - 3 天后, 3~5mg/kg/day ,每天 1 次,如无冠状动脉病变, 血小板正常,炎症指标正常约持续 6 - 8 周停药, 冠脉有病变者,则维持到冠脉恢复正常

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 目前有争议  不作为首选  对于 IVIG 无反应型 KD 应用激素争议较少  剂量不统一

治疗  潘生丁 3~5mg/kg/day ,分 3 次 有冠状动脉轻中度扩张,血小板持续增高,炎症 指标持续增高( ESR , CRP , WBC 和中性粒细 胞)  华法令和溶栓 巨大冠状动脉瘤形成或血栓形成

治疗- 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  定义: 在川崎病早期,给予 IVIG 治疗后 h 后发热不退 ( 体温 >38 ℃ ) 或退热 2 ~ 7 d 后再现发 热并伴至少一项川崎病主要临床特征,称之为 IVIG 无反应型

治疗- 丙球无反应型川崎病  追加 IVGG  肾上腺皮质激素  乌司他丁(中性粒细胞蛋白酶抑制剂)  抗细胞因子疗法:血浆置换、已酮可可碱、 阿昔单抗、英利昔单抗  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环孢素 A 、甲氨 蝶呤

治疗- 巨大冠状动脉瘤  Aspirin+ 潘生丁或 Aspirin+ 华法令持续应用至冠 状动脉病变消失  介入  外科手术

关于免疫接种  一般在川崎病发生 6 个月后进行  IVIG 阻滞活的病毒疫苗复制及后天获得性免疫 建立  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血管炎,在应用 活的或死的疫苗后病情可能会突然恶化

随访  超声心动图:入院时, 2 周, 1 月, 2 月, 3 月, 6 月, 1 年,以后每年 1 次  如病情重,怀疑早期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宜尽早 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  随访过程中根据需要结合心电图、心血管造影 CT 、 MRA 等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