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 于益芝 刘秋燕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Tumor Immunity Tumor Antigen Tumor Immunotherap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DC-CIK 肿瘤免疫细胞治疗 北京五康新兴科技有限公司. 以肿瘤免疫治疗为核心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手术、放疗 和化疗后的第四种肿瘤治疗方法。 DC-CIK 细胞治疗被认为是新一代抗肿瘤过继细胞免疫 治疗的首选方案。 DC-CIK 细胞治疗,是在体外培养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 DC.
Advertisements

第八节 肿瘤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肿瘤的病因 ( 一 ) 、外环境因素 1 、化学致癌因素 已达 1000 多种 直接致 癌物 间接致 癌物 引起与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癌肿 以前致癌物形式进 入机体,经代谢、 转化形成活化的终 致癌物.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免疫诊断和免疫治疗及预防 第 20 章 肿瘤免疫.
目的要求 1 、掌握:肿瘤抗原的分类和特征; 2 、熟悉: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机; 制、肿瘤的免疫逃逸机制和肿瘤的免 疫学检验; 3 、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方法.
第四章. 与免疫反应有关的细胞 单核 ⁄ 巨噬细胞 粒细胞 肥大细胞 NK 细胞 树突状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第 2 章 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 Cells and organs of the immune system.
汇报人:张 蕾 导 师:何俏军 教授 杨 波 教授 浙江大学 药学院 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 研究背景 ——ATRA  肿瘤的诱导分化疗法是肿瘤治疗学研究的新领域。诱导分化 ( induction of differentiation ) 是指恶性肿瘤细胞在体内外分化诱导 剂的作用下,向正常或接近正常细胞方向分化逆转的现象。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 •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简介 • 用于治疗肿瘤的基因工程细胞因子 • 基因工程细胞因子类药物的开发研究.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细胞因子.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CK受体
细胞因子、黏附分子、CD抗原.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学(tumor immunology)是研究肿瘤抗原性质、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机体免疫功能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肿瘤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科学.。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机体对肿瘤抗原的免疫应答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免疫治疗及预防.
动物繁殖理论与生物技术.
龙星课程—肿瘤生物信息学上机课程 曹莎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生物治疗科 任秀宝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二十一章 口腔癌与免疫 陈万涛 教授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
Th17细胞与银屑病关系的 研究进展 扬州大学医学院 殷筱舒 冯永山.
CIK A-NK CTL TSuM-DC.
第七章 基因工程应用.
第11讲 免疫学应用.
第一节 参与固有免疫的组织、 细胞和效应分子
免疫系统 陈保国 学号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第二十一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教学要求: 1. 掌握自身免疫与自身免疫病的概念; 2. 掌握自身免疫病的特征;
T 细胞之路 作者:谢志宙 王晓飞 焦丁兴 刘盼 蔡束垚 世上本没有路,过的细胞多了也就成了路。 ——团队语录.
第十四章 肿瘤免疫 免疫监视理论: - 免疫系统可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 - 肿瘤细胞在出现后形成肿瘤前被清除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十七章 免疫耐受.
the Complement System 补 体 系 统
共刺激分子 ——(B7/CD28家族成员).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
三、科研成果与贡献 代表性成果 成果1:治疗性乙肝疫苗研制及临床应用 (干预病原微生物持续感染的新策略和新技术)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淋巴细胞.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王 辉.
免疫细胞.
适应性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十六章 适应性免疫:B淋巴细胞 对抗原的识别及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淋巴细胞 INSTITUTE FOR IMMUNOBIOLOGY
肿 瘤 免 疫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 免疫学教研室 熊 洁.
肿瘤免疫 北京大学 王月丹.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细胞因子 Cytokine 天津医科大学 免疫学系 张永慈.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受体为跨膜糖蛋白: 膜外区(细胞因子结合区) 跨膜区(富含疏水性氨基酸区) 胞质区(信号转导区)
第十一章 抗原递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 (Immunotolerance and Immunoregulation)
第十四章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 Chapter 15: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Xiao Jian /
细 胞 因 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History for the research of the cytokines
Immune Regulation Xiao Jian.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免疫学概述.
AD相关LncRNA调控及分析方法研究 项目成员:魏晓冉 李铁志 指导教师:张莹 2018年理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作品成果展示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第六章 细胞因子( Cytokine)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T细胞执行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并在TD-Ag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 于益芝 刘秋燕 曹雪涛 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Tumor Immunity Tumor Antigen Tumor Immunotherapy

一、肿瘤抗原  寻找和发现新型肿瘤抗原的技术得到了 快速发展  越来越多的肿瘤抗原在肿瘤的诊治中得 到了应用

寻找和发现新型肿瘤抗原的技术 1. Autologous Typing :  基本原理:患者血清通过补体介导杀 伤肿瘤细胞  最早采用的方法( PNAS , 1978 )  效率低,仅发现了数种肿瘤抗原

2. 生化技术: 洗脱 纯化 ( HPLC ) MHC I 结合肽 自体 CTL 克隆 致敏肿瘤细胞 杀伤  得益于蛋白纯化技术的发展( Nature , 1990 )  必须建 CTL 克隆,仅发现了数种肿瘤抗原

3. 以 T 细胞为基础的肿瘤抗原鉴定技术  得益于基因文 库技术的发展 ( Science , 1991 )  需构建 CTL 克隆 和肿瘤细胞株

4. 重组 cDNA 文库的血清学分析技术( SEREX ) cDNA 噬菌体表达文库 受体菌 转膜 患者血清 二抗 阳性克隆 建库筛库 测序和分析

SEREX 的特点( PNAS , 1995 )  克服了必须构建 T 细胞克隆的难题  高效,迄今已经通过此方法发现了 2000 多种肿瘤抗原

4. 噬菌体库展示技术( Int J Mol Med,2000)

5. 差异表达基因筛选技术( Science , 1995 ) 6. 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 2004 )

部分重要的肿瘤抗原及其产生机制 产生机制肿瘤抗原肿瘤 致癌病毒产物 人乳头瘤病毒 E6 和 E7 蛋白宫颈癌 EB 病毒核抗原 1 ( EBNA-1 )蛋白 EBV 相关淋巴瘤、鼻咽癌 猿猴空泡病毒 40(SV40) T 抗原 SV40 诱导的啮齿类动物肿瘤 基因突变或(抑)癌基因 产物 突变的 P53 蛋白约 50% 人类肿瘤 突变的 Ras 蛋白约 10% 人类肿瘤 过表达的 Her-2/neu 乳腺癌等 糖基化蛋白 神经节苷脂 GM2 和 GD2 黑色素瘤 正常组织中的隐蔽抗原黑色素瘤抗原 (MAGE)-1 、 MAGE-3 等黑色素瘤等 色素分化抗原 Gp100 、 MART 黑色素瘤 胚胎抗原 癌胚抗原 (CEA) 结肠癌等多种肿瘤 甲胎蛋白( AFP )肝癌 分化抗原 CD10 、 CD20 B 淋巴瘤 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 前列腺癌

二、肿瘤免疫和免疫逃逸机制 免疫平 衡状态 正相 调控 负相 调控

肿瘤局部微环境内的抑制性细胞亚群  调节性 T 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 Treg )  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 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 )  调节性 NK 细胞( regulatory NK cells )  调节性树突状细胞( regulatory DC )

1. 肿瘤调节性 T 细胞 tumor regulatory T cells,Treg

 1975 年提出抑制性 T 细 胞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 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 Immunol. Commun., 1975, 4, 201–217 ) ( 1 ) Treg 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研究历史  1980 年的实验研究首次 报道了 抑制性 T 细胞对 抗肿瘤免疫功能的抑制 作用 ( J Exp Med. 1980;151:69-80 )

 1990 首次获得抑制性 T 细胞克隆并明确提出体 内存在 抑制性 T 细胞 对 抗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 ( J Immunol, 1990,145, )  1999 年动物实验发现去 除 Treg 能增强抗肿瘤免 疫 ( J Immunol. 1999;163: )

 2001 年发现患者肿瘤局部 Treg 数量增多 ( Cancer Res ;61: )

 2003 年动物实验证明 Treg 在肿瘤局部占优势 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03;100(19): )

 2004 年证明人类肿瘤局部 Treg 数量与肿瘤的进 展和预后相关 ( Nat Med. 2004;10:942-9 )  2004 年明确提出 Treg 在 肿瘤免疫的调节中发挥 着关键作用 ( J Exp Med , 2004 , 200 : )

 2004 年 证明人类肿瘤局部 Treg 通过细胞间的 直接接触对效应 T 细胞的抑制作用 ( Immunity ;20: ) Treg 对 NK 细胞的抑制 Treg 对 NKT 细胞的抑制

 2005 年 证明 Treg 对肿瘤免疫的抑制作用发生 在肿瘤局部且逆转这种抑制作用即使对于晚 期肿瘤也具有治疗作用 ( J Exp Med , 2005 , 201 : )

 2005 年提出并证明存在肿瘤特异性 Treg ( J Immunol ;175: , Blood , 2005 , 106 : )  2005 年报道了靶向清除 Treg 临床应用项 目 ( J Clin Invest , 2005 : 115 : )  2006 年后 Treg 在肿瘤免疫和免疫治疗中 的作用及其机制得到了深入研究 ( Nat Rev Immunol , 2006 , 6 : , J Immunol ;178: )  年针对 Treg 的肿瘤治疗思路的 改变 ( Nat Rev Cancer , 2007 : , J Exp Med , 2008 , 205 : )

2009 年 Treg 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确认  Liu Z, Kim JH, Falo LD Jr, You Z. Tumor regulatory T cells potently abrogate antitumor immunity.J Immunol May 15;182(10):  Beyer M, Schultze JL. Curr Pharm Des. Regulatory T cells: major players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2009;15(16):

( 2 )肿瘤 Treg 的产生机制

一种肿瘤诱导的 CD4 + CD69 + CD25 - 调节 性 T 细胞发现和功能研究

肿瘤诱导 CD4 + CD69 + CD25 - 调节性 T 细胞产生

CD4 + CD69 + CD25 - T 细胞抑制 CD4 T 细胞反应 J Immunol, 2009

( 3 )肿瘤 Treg 抑制作用的机制

( 4 )针对肿瘤 Treg 的免疫治疗 depleting managing

非特异性 Treg 的清除( CD25 mAb 、 IL-2+ 白喉毒 素、 foxp3 mRNA 转染 DC 等) 特异性 Treg 的 清除 提高效应 T 细胞抗 Treg 的抑制作用的 能力( A20- silenced DCs ) 阻断 Treg 的 趋化和聚集 抑制 Treg 的 功能(针对 STAT3 、 IL- 10 等) 抑制 Treg 的分化控制 Treg 的分化方 向 控制 Treg 的功能联 合生物治疗

Rech AJ, Vonderheide RH.Clinical use of anti- CD25 antibody daclizumab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antigen vaccination by targeting regulatory T cells. Ann N Y Acad Sci Sep;1174:99-106Clinical use of anti- CD25 antibody daclizumab to enhance immune responses to tumor antigen vaccination by targeting regulatory T cells

2.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TAM ) 巨噬细胞

M  是体内功能最为活跃的细胞之一  表达数十种受体  产生数十种酶  分泌近百种生物活性产物 巨噬细胞的特点

巨噬细胞的来源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 Kupffer )细胞 脾与淋巴结:游走与固定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 A 型细胞 不同部位的巨噬细胞

与巨噬细胞功能相关的表面标志  MHC II 类分子  FcR 与 CR  趋化因子受体  其他受体:如 GM-CSF 、 M- CSF 等的受体

巨噬细胞的分泌产物 种类 实例 补体 C1 ~ C9 , B 、 D 、 I 、 H 因子, C1 抑制物 凝血因子 V 、 V Ⅱ、Ⅰ X 、 X 因子,凝血酶原 酶类 各种中性蛋白酶,酸性水解酶,溶菌酶 生物活性酯类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前列腺素、白三烯等) 激素样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β 内啡肽 细胞因子 IL-1 、 IL-3 、 IL-6 , TFN-a,IFN-a, - β 、 FGF 反应性中间产物 活性氧、亚硝酸盐 其他 多种生长因子及刺激因子,嘌呤及嘧喧产物, 各种结合蛋白、连接蛋白及酶抑制物、 VitD3 等

rested M  responsive M  stimulated M  activated M  病原体 signal LFA-1 MHC-II 细胞增生 趋化,杀菌 提呈 Ag , 激活 LC , First signal: MAF/IFN- , MSF second signal: LPS/IFN- , MSF,CK, 12 The process of M  activation 3 Biologic effects

Biologic effects of M 

rested M  responsive M  stimulated M  activated M  suppressor M  病原体 signal LFA-1 MHC-II 细胞增生 趋化,杀菌 提呈 Ag , 激活 LC , 过度活化 适度活化 PGE 抑制免疫功能 杀瘤,杀菌 First signal: MAF/IFN- , MSF second signal: LPS/IFN- , MSF,CK, 12 3 The process of M  activation

 激活的巨噬细胞通过产生 TNF 及 IL-1 等效 应因子直接或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 TAM 通过产生肿瘤血管生长因子( tumor angiogenesis factor, TAF )等机制促肿瘤生 长和转移 《国外医学:免疫学 分册》 年第 13 卷 第 2 期: 60-65

巨噬细胞的分型 过敏性反应和寄生虫感染 介导 Th2 型活化和免疫调控 介导免疫调控,参与基 质沉积和组织修复

Paola Allavena , Antonio Sica , Cecilia Garlanda , Alberto Mantovani.The Yin-Yang of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in neoplastic progression and immune surveillance 。 Immunological Reviews : 155–161

( 1 ) TAM 的来源  表达低水平 MHC-II  抗原呈递功能低下  分泌高水平的免疫 抑制性细胞因子如 IL-10 和 TGF-β ,  炎症性细胞因子 IL- 12 、 IL-6 、 IL-1β 、 TNFα 的产生显著低 下  产生较低水平的 NO 、 ROIs 等

( 2 ) TAM 的功能特点 TAM 的功能作用具 有时相性和组织特 异性:在不同肿瘤 组织、同种肿瘤的 不同部位以及在同 一肿瘤的不同发展 阶段其功能亦有所 不同。  肿瘤组织内  肿瘤间质  肿瘤坏死缺 氧区域 正向 负向

( 3 ) TAM 的促瘤效应及相关机制

三羧氨基喹啉 氯膦酸盐 小分子非肽类特异性 CXCR4 拮抗剂 ( 4 )针对 TAM 设计肿瘤治疗的策略和思路

3. 髓系来源的抑制性细胞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小鼠 GR1+CD11b+DMSCs 人 CD14-CD11b+

COX2 ( PTGS2 )、 PGE 、 SCF 、 M-CSF 、 IL-6 、 GM-CSF 、 VEGF 扩增、募集 活化 IFN-γ 、 IL-4 、 IL-13 、 TGF-β MDSC 的扩增、募集和活化

Fas 信号通过 PGE2 募集 MDSC 促进肺癌生长 Fas signal in lung cancer PGE 2 MDSC recruitment promotes lung cancer growth Treg J Immunol. 2009;182:

MDSCs 促肿瘤效应 穿孔素

靶向 MDSCs 的肿瘤免疫治疗之一:促进 MDSC 的分化成熟 全反式维甲酸( ATRA )、维生素 D3

靶向 MDSCs 的肿瘤免疫治疗之二:抑制 MDSCs 的扩增 扩增、募集 COX2 ( PTGS2 )、 PGE 、 SCF 、 M-CSF 、 IL-6 、 GM-CSF 、 VEGF VEGF 特异性阻断性抗体如 avastatin

靶向 MDSCs 的肿瘤免疫治疗之三:阻断 MDSCs 的功能 COX2 抑制剂、磷酸二 酯酶 5 抑制剂,如 sildenafil ,能够下调 MDSCs 的 ARG1 和 iNOS 的表达

靶向 MDSCs 的肿瘤免疫治疗之四:剔除 MDSCs 某些化疗药物能够直 接剔除 MDSCs ,如 gemcitabine

肿瘤局部微环境内的免疫抑制性因子  IL-10 、 IL-6 、 IL-4 、 IL-13 、 IL-1β 、 TGF- β 、 GM-CSF 、 VEGF 、 SCF 、 M-CSF  趋化因子如 CCL2 、 CCL5 、 CCL12 、 CCL19 、 CCL20 、 CCL21 等  PGE2 、 iNOS 、 IDO 及精氨酸酶  CTLA-4

CTLA-4 )

热休克蛋白( HSP ) γδT

肿瘤细胞产生的 HSP 能通过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趋化 因子并活化树突状细胞而启动抗肿瘤免疫 tumor Heat stress HSPs release autocrine chemokine DC DC infiltration paracrine DC maturation and induction of antitumor immunity J Immunol. 2009, 182(3):

 发现新的肿瘤抗原具有重要价值  负向免疫调节机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 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肿瘤免疫疗法必需考虑其对负向免疫的诱导 作用  对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应予客观评价 小 结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