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及預防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 非典型肺炎 )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湯家耀醫生 2003.03.30.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SARS 對亞洲觀光造成的衝擊 – 對觀光成長產生的危機 第十組 組員 : 游琇婷 余筱婕 李予瑄.
Advertisements

肺炎. 定義 即肺部發炎或受到感染。 肺泡壁液體白血球 導致肺泡壁積聚液體及白血球,防礙肺部的正常 功能 病原體 鏈球菌葡萄球菌 細菌性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 黴漿菌披衣菌病毒 非典型肺炎:黴漿菌、披衣菌、病毒.
非典型肺炎,又稱為「嚴重性呼吸系 統綜合症」 非典型肺炎,又稱為「嚴重性呼吸系 統綜合症」 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 腺病毒﹑以及其他未明的微生物所引 致 的肺炎 主要是由流感病毒﹑支原體﹑衣原體﹑ 腺病毒﹑以及其他未明的微生物所引 致 的肺炎.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郑州市骨科医院. 一、什么是呼吸道传染病 二、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 些 三、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
有什麼常見的疾 病呢 ? 課文 小測驗 傷風 流行性感冒 砂眼 頭癬 ( 皮膚病 ) 請按以下的圖形來看其特徵: 上一頁下一頁.
第一节 上呼吸道及肺部炎症性疾病 鼻炎、鼻窦炎 咽炎、喉炎 气管支气管炎 肺炎. 一、鼻炎、鼻窦炎 (一)鼻炎 1 、急性鼻炎 2 、慢性鼻炎 急性病毒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 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萎缩性鼻炎 特异性鼻炎 要点: 1 、病因 2 、病变特点 3 、临床表现.
传染病 预防的基本措施.
预防猪流感.
第十四章:初级卫生保健.
概 念 非典型性肺炎泛指细菌以外病原体所致肺炎,指一组具有类似肺炎临床表现、胸部X线特征和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的肺炎。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小學六年級 常識科 香港環境問題 ~ 廢物污染.
香港常見的傳染病 4C 9 江淑芳.
香港基督少年軍第188分隊 安全章一/二級課程 第八講 傳染病! 2011年7月16日.
禽流感防制 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整理\台中市忠明國小謝青屏 適用年級:低年級.
大型流行病 如何影響市民 對疾病及公共衞生的理解?
托兒所防疫主任會議 衛生局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1 緒 論 CHAPTER 第一節 照顧服務員名稱由來 第二節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場所 第三節 護理成組簡介
第三节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 肺炎支原体肺炎 肺炎衣原体肺炎 病毒性肺炎 肺真菌病.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莊寶玉 護理長 民國92年3月25日.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莊寶玉 護理長 民國92年3月25日.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防疫導團 講師 王瑞雪.
從能力指標談寫作教學 (第一階段) 梁 財 妹.
非典型肺炎的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青浦区财政局 报告人:朱 蕾 二00三年四月二十五日.
   傷風和感冒 製作: 基督教臻美社會服務機構.
反思人类中心论 弱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意义与困境
同样的权利 同样的爱护.
新闻写作——通讯 主讲人:张萱
生物科專題報告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組員 : 姚光恆 陳俊達 潘尉鋒 張智林 李永浩.
我们的财富 … 健康 事业 家庭 金钱 友谊 什么样的状态才能叫健康呢?.
民眾心目中的理想牙科服務 報告人:鄭信忠 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北醫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
洗手 感染科詹雅涵感管師.
史達林 費雯麗 蕭邦 勞倫斯 肺結核及 咳嗽禮儀 莫札特 雪萊 濟慈 葛利格.
传染病.
你的肝----發炎了! 肝發炎指數 – GOT 及 GPT 超過 40 U/L。 如果一直不降,就嚴重了。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非洲 中東 南美洲 大洋洲. 歐洲 北美洲 亞洲 非洲 中東 南美洲 大洋洲.
病 毒 性 肝 炎.
即 時 看 板 防疫小叮嚀~進入病毒性腸胃炎流行季節,請注意勤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 國內病毒性腸胃炎疫情概況 全球諾羅病毒疫情概況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热泪盈眶.
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信 息 价 值 的 判 断 宣汉县第二中学 彭长然 上课了.
○高中生物课件(人教课标版) 万晓军生物工作室(安义中学)
DONNING & REMOVING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 for SARS
SARS 五年一班第一組 07吳昀澤 04陳浩宇 08林富斌.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國小健康中心腸病毒衛教 報告人:護理師朱述敏 報告日期96年1月16日.
性傳染病問答比賽.
糖尿病流行病学.
流行性感冒預防疫苗的認知 及 非典型肺炎的預防 主講者:福德舊生會主席 歐耀佳醫生 日期:21/09/2003 地點:福德學校禮堂
嚴重急性呼吸道綜合徵(SARS) (非典型肺炎) 的認識和預防
第2节 来 自 微 生 物 的 威 胁
常見的傳染病.
SARS簡介及預防措施 By 環安課 林坤輝.
护佑生命安康 依法享有生命健康权.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以人為本,關懷生命」-弘光科技大學推動「友善校園」策略與成效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結核病防治組 疾病管制局 民國92年3月25日.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結核病防治組 疾病管制局 民國92年4月27日.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結核病防治組 疾病管制局 民國92年3月25日.
諾羅病毒 成員:陳姿菁 梁閔翔 許寧靜.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H1N1新型流感(Swine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禽流感.
自殺防治網絡轉介自殺風險個案通報流程 社政、教育、勞政、警政、消防….等 自殺防治網絡人員發現自殺風險個案 (註1、註2) 自殺威脅者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簡報內容資料來源: 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結核病防治組 疾病管制局 民國92年3月26日.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台灣與世界 南台科技大學 課程資訊 課程名稱 台灣與世界 課程編碼 01D11503 系所代碼/名稱 00 / 共同科 開課班級
2019年度2-3月 全院性呼吸治療照護品質 呼吸治療科 黃靜芝 組長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認識及預防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 非典型肺炎 )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湯家耀醫生

提要 肺炎 非典型肺炎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預防目標和策略 個人預防守則 場所衛生指引

肺炎

肺炎 ( Pneumonia ) 肺實質的炎症 感染性 變態反應性 化學性 物理性

感染性肺炎 病毒 細菌 真菌 原蟲 立克次體 衣原體 支原體......

肺炎的病徵 發熱 咳嗽 咯痰 咯血 胸痛 呼吸困難

大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大葉性肺炎

小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小葉性肺炎

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 ( Atypical pneumonia ) 是一個不很確定的術語 原指由支原體( Mycoplasma )引起的肺 炎 起病較慢,病情較輕,病程較長 X線徵顯著,而胸部體徵輕微 現有用以泛指包括各種病毒、衣原體、 支原體等引致的肺炎

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肺炎

衣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衣原體肺炎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近期先後在亞洲、北美洲、歐洲發生的 病因不明的 嚴重的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最顯著的特徵是 在醫院內傳染性強,迅速引致大批醫護人員染病 毒力較強,相當部分病人迅速出現呼吸衰竭,甚 至死亡

SARS 臨床表現 (根據 WHO 最新總結) 潛伏期: 通常為 2~7 天,可短至 1 天及長至 10 天 初期: 急起高熱( >38 o C ),可伴有畏寒,頭痛,週身 不適,肌肉痛,頭暈等,並可有較輕的呼吸道症 狀(咳,咽痛,鼻涕) 肺炎期: 發病 3-7 天後,可出現乾咳,部份人有血絲痰,氣 促,呼吸困難,以至缺氧表現

SARS 檢驗所見 (根據 WHO 最新總結) X線檢查: 初期單側局灶性浸潤 後期雙側廣泛性雲絮狀浸潤 血液檢查: 初期白細胞數正常或下降 後期多有白細胞減少及血小板減少 肌酸磷酸激酶及肝轉氨酶可升高 屍檢: 呼吸宭迫綜合徵

SARS 轉歸 病程約兩周,有自限性 幼兒病情較輕, 40 歲以上及患有慢性病者病情 較重 10-20% 病人需要插管及機械輔助呼吸 治療: 抗病毒藥 類固醇激素 血清療法 廣譜抗生素 病死率約 3-4%

SARS 流行病學 時間空間分布 第一波:廣東省, ~ 佛山,河源,中山,江門,廣州,深圳,肇慶 第二波:香港特區, ?~ 第三波:越南,新加坡,加拿大,台灣 影響所及:美國,德國,英國,泰國......

廣 東 七 市 發 病 情 況 (至 2 月 9 日) ??.?? ? 226 ??.?? 6

香港 SARS 發病情況

香港流行的 主要來源

疾病由 廣東傳 至香港 及其他 多個國 家的經 過

全 球 發 病 情 況 (至 3 月 27 日)

SARS 流行病學 時間空間分布 ( ~ ) 首發日期病例數死亡數 中國內地 香港特區 ?36710 新加坡 ?782 越南 加拿大 中國台灣 ??60

SARS 流行病學 人間分布 兩性無區別 以 歲成人為主 醫護人員及與病人同住的人為最高危組別 發病同其他職業因素如禽鳥或動物接觸等 無關

醫護人員感染 SARS 至 2 月 9 日,廣東省的 305 名病人中,有 105 人( 34% )是醫護人員 至 3 月 27 日,香港的 367 名病人中,有 148 人( 40% )是醫護人員 有多個由一名病人引致許多醫護人員受 感染的例子,醫護人員罹患率可 >50%

SARS 病因 已排除 鼠疫 炭疽 變種流感(包括禽流感)

SARS 病因 備選 腺病毒( Adenovirus ) 衣原體( Chlamydia ) 副黏病毒( Paramyxovirus ) 冠狀病毒( Coronavirus )

SARS 傳染性和毒力 傳染性不及流行性感冒 通過與病人密切接觸而傳播 醫護人員 家人 其他:辦公室,酒店及大廈(電梯/大 堂),飛機 空氣傳播?水型暴發? 有隨著人間傳播而逐漸減弱的趨勢

SARS 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 傳染源:病人 傳播途徑: 接觸呼吸道分泌物 吸入飛沫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

預防目標和策略

澳門預防控制工作目標 儘可能推遲在澳門出現本地傳播的時間, 並儘可能減低其一旦出現時的規模 儘可能減少死亡個案 不發生醫院內暴發

預防策略 基礎策略:收集、匯總、分析和應用有 關 SARS 臨床及流行病學特徵,以及流 行進展情況的有關信息 核心策略:管理傳染源 輔助策略: 切斷傳播途徑 保護易感人群

管理傳染源 病例的早期發現,早期和適當的隔離和治療 對市民和場所管理人的宣傳教育 對醫務人員的指引 申報和轉介機制 診斷和評估機制 隔離設施和制度 治療手段 接觸者管理

切斷傳播途徑 防止病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飛沫及於他 人 個人衛生 飛沫 手 場所衛生 空氣流通 環境和物品消毒

保護易感人群 目前並無疫苗,亦無確證有預防效果的 西藥或中藥 可通過以下幾項保護易感者 保持良好的體質 實踐良好的個人衛生行為 避免前往人多空氣混濁的地方 在有需要的場合,使用個人防護用具

三度重要防線 第一度:醫院 做好感染控制,防止在醫院內發生暴發 第二度:重點場所 做好場所衛生,防止疾病傳播 第三度:個人 做好個人衛生,防止傳染他人或被他人傳 染

應變措施-個人防線失守 個人染病 病者住院隔離治療 接觸者在家隔離(至少 7 天) 家居及辦公室清潔消毒 場所內發現非在場所內感染的病例 場所暫停運作(至少 7 天)及清潔消毒 場所接觸者在家隔離(至少 7 天)

應變措施-重點場所防線失守 場所內發生傳播 病者住院隔離治療 場所暫停運作(至少 7 天)及清潔消毒 場所接觸者在家隔離(至少 7 天) 考慮全面停學/停業

特殊情況-院舍 院舍內發現病例 病者住院隔離治療 場所徹底清潔消毒 接觸者(工作人員及院友)一般適宜原位 隔離,有必要時亦可准其返家隔離(至少 7 天) ,但不可轉到其他院舍,隔離期間 並應避免與他人接觸

應變措施-醫院防線失守 醫院內發生傳播 啟動設於醫院外的衛生局緊急應變指揮中 心 緊密協作的部門:鏡湖醫院,教育暨青年局, 社會工作局,民政總署,治安警察局,消防局, 新聞局 其他可能有關部門:海關,勞工暨就業局,房 屋局,土地運輸工務局 ……

應變措施-醫院防線失守 醫院應變措施 擴大醫院隔離病區並確保其有效運作, 確保診斷,治療,隔離用品的不間斷供 應 儘可能將無接觸的病人出院或轉院,儘 可能停止醫院診治非傳染病的工作 安排專用區域,將接觸過病人或患病醫 護人員的其他病人,隔離觀察 在醫院外設隔離生活區,將接觸過病人 或患病醫護人員的健康人,隔離觀察

應變措施-醫院防線失守 社區應變措施 接觸者的家屬在家隔離 如同時有社區傳播,考慮 全面停課/停業 暫停人多聚集的高危活動 限制懷疑患病人士及隔離期未滿的接觸者的 活動及出入境 徵用必需財貨 持續地向公眾提供及時和可靠的信息和 教育

個人預防守則

個人預防守則 1. 注意環境衛生,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2. 注意個人衛生,經常洗手,特別是被口 鼻分泌物污染時,以保持雙手清潔; 3. 打噴嚏或咳嗽時應掩口鼻,並小心處理 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個人預防守則 4. 避免前往人多擠迫、空氣流通情況欠佳 的公眾地方; 5. 均衡飲食、足夠的水分、適量運動、充 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和避免吸煙,以 增強抵抗力; 6. 如有不適,應盡早就診。

照顧患病家人 1. 任何人士如有不適,應找醫生診治; 2. 患者應遵從醫生指示,包括適當服用處 方藥物及充份休息; 3. 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特別注意小心處理 口鼻分泌物及洗手;

照顧患病家人 4. 確保室內空氣流通; 5. 患者與其他人士近距離接觸時,應戴上 口罩,減低傳染給照顧者的機會; 6. 照顧者和患者近距離接觸時亦最好戴上 口罩,減低透過呼吸道受感染的機會。

場所衛生指引

場所衛生指引 通風 1. 鮮風量 2. 系統維護 3. 自然通風 環境 1. 清潔消毒 物品 1. 避免共用 2. 清潔消毒 人員 1. 個人衛生 2. 隔離病人

如有任何疑問或緊急情況 衛生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電話: 傳真: 電郵: 教育暨青年局 暴雨小組 24 小時聯絡機制 社會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