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莊寶玉 護理長 民國92年3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莊寶玉 護理長 民國92年3月25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莊寶玉 護理長 民國92年3月25日

2 事件緣起 SARS簡介 2003年2月26日,越南河內的一位美國商人因非典型肺炎就醫,後來送香港治療後死亡。其後在香港、越南陸續出現非典型肺炎合併呼吸衰竭案例。初步懷疑是濾過性病毒副黏液病毒冠狀病毒。其特點為發生濔漫性肺炎及呼吸衰竭,較過去醫學所熟知,由病毒、細菌所引起的非典型肺炎來得嚴重,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暫時將其命名為「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

3 大葉型肺炎(典型肺炎) ‧常見症狀:發燒、畏 寒、咳嗽帶痰、胸痛。 ‧檢驗: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到致 病菌,胸部Ⅹ光呈大 葉型肺炎。
 寒、咳嗽帶痰、胸痛。 ‧檢驗: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到致  病菌,胸部Ⅹ光呈大  葉型肺炎。 ‧常見病原體:肺炎雙  球菌、嗜血桿菌、克  雷氏菌、部分厭氧菌  及革蘭氏陰性菌 資料來源: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4 間質浸潤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常見症狀:上呼吸道 感染症狀、乾咳、頭 痛、肌肉痛、發燒、 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檢驗:白血球微幅上 昇、痰中通常找不到 致病菌,胸部Ⅹ光呈 間質性浸潤。 ‧常見病原體:肺黴漿 菌、退伍軍人症、濾 過性病毒等。 資料來源: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5 非典型肺炎不全等於SARS 母群體 非典型肺炎 SARS

6 SARS病例定義I 2003/3/16 WHO修訂 疑似病例(Suspect Case) 於2003年2月1日之後出現: 1.發高燒(>38℃)及 2.一種以上的呼吸道症狀,包括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並且包括以下一種以上的狀況:  a. 發病十日內曾與診斷為SARS之個案親密接觸(指曾照   顧SARS個案,或與其共同居住、或曾經直接接觸其呼   吸道分泌物及體液。)  b.發病十日內曾到過有SARS病例集中的地區(含中國廣   東及香港、越南河內、新加坡、加拿大多倫多)

7 SARS病例定義II 2003/3/16 WHO修訂 極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疑似病例經胸部X光攝影判定為肺炎,或有呼吸窘迫症候群(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或個案因無法解釋之呼吸道疾患導致死亡,解剖報告顯示未知原因引起之呼吸窘迫症候群病理變化。 備註:除了發燒與呼吸道症狀外,SARS尚可能伴隨其他症狀:頭痛、肌肉僵直、食慾不振、倦怠、意識紊亂、皮疹及腹瀉

8

9

10 SARS臨床症狀 (3) : 前趨症狀 WHO Mar 21, 2003)
rigors (55%) cough (39%) sore throat (23%) runny nose (23%) fever (100%) malaise (100%) chills (97%) headache (84%) myalgia (81%) dizziness (61%)

11

12 update

13 什麼狀況下要擔心得了SARS? 在今年2月1日後 1.曾到過有SARS報告病例的地區包括廣東、香港、 越南河內、新加坡、加拿大溫哥華、多倫多 或 2.曾與疫區回來的親友接觸者 3.曾與診斷為SARS個案有親密近距離接觸者  - 曾照顧SARS個案  - 與其共同居住  - 曾經直接接觸其呼吸道分泌物及體液

14 什麼狀況下要擔心得了SARS? 在今年4月10日後 1.曾到過有SARS報告病例的醫院: 和平、仁濟、台大?  或 2.曾與和平、仁濟醫院工作人員同住者  有上述經歷後的14天內出現高燒(>37.5~38℃)、全身酸痛(含腰酸)或呼吸道症狀: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請儘速戴口罩就醫!!!

15 疑似病例的處理方式 ‧立即將個案送往指定的檢查室或病房處理 ‧病患案應戴上手術用口罩 ‧設法取得並記錄個案過去十天內之詳細臨床病史、旅遊史、及接觸史,包括是否有接觸者發生急性呼吸道疾病 ‧取得CXR及全套血液檢驗報告 ‧如CXR正常:   1.提供個案個人衛生之建議,並要求個案在恢復健康之前應留在家中,避免至 人群聚集的地方及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2.個案出院時,應指導個案若其呼吸道症狀惡化,應立即就醫。 ‧如CXR發現單側或兩側浸潤(不限間質性浸潤),請依照極可能病例之處理原則辦理

16 極可能病例的處理方式 ‧安排住院隔離或與其他SARS個案安置於同一病房 ‧採樣供實驗室檢驗,排除其他非典型肺炎致病原: ‧建議應QOD採集檢體一次,檢體的檢驗必須在有適當阻  絕設備(生物安全等級第三級)的實驗室操作,如有需 要經由各國衛生主管機關轉送國際參考實驗室 ‧每二天追蹤全套血液檢查結果 ‧視臨床需求進行胸部X光檢查 ‧視臨床需求進行治療

17 ※ 高度疑似個案應送檢體包括: 血液-紅頭、紫頭管各1支 細菌、病毒性咽喉拭子各1支 尿液10cc 雙層塑膠袋 檢驗單在袋外 分類裝
   血液-紅頭、紫頭管各1支    細菌、病毒性咽喉拭子各1支 尿液10cc 雙層塑膠袋 檢驗單在袋外 分類裝 貼紙標示

18 萬一可能罹患了SARS怎麼辦?Ⅲ 接觸者的處理方式 ‧安撫其不安情緒。 ‧記錄姓名及詳細接觸史。 ‧建議接觸者當出現發燒或呼吸道症狀時:  1.立即報告醫師及衛生單位。  2.未經醫師同意,暫勿返回工作崗位。  3.未經醫師同意,應避免至公共場所。  4.儘量減少與親友的接觸。

19 接觸疑似SARS病患之工作人員隔離辦法 一級接觸者 (接觸疑似SARS病患時未戴N95口罩及無適當防護者)
1、居家隔離10天 避免與家人近距離(1公尺內)接觸。 注意個人衛生。 不宜與家人共同進食。 避免外出,不得已(為就醫)要外出時請著N95口罩。 在家著一般口罩。 衣物分開清洗。 儘量避免共用衛浴設備。

20 接觸疑似SARS病患之工作人員隔離辦法 一級接觸者 (接觸疑似SARS病患時未戴N95口罩及無適當防護者)
2、來院隔離10天(無法居家隔離者) 由感管小組安排適當病房隔離,不辦住院,院方提供隔離餐 布類清洗、垃圾:以一般廢棄物原則分類處理 環境每天以0.05%漂白水擦拭 ※接觸疑似SARS病患時有戴N95口罩者,予列管追蹤

21 接觸疑似SARS病患之工作人員隔離辦法 (指與“一級接觸者”有近距離接觸者 ) 二級接觸者
建議: 與他人接觸時請戴一般口罩 避免與家人親密接觸 注意個人衛生 公筷母匙 觀察期間為3天,若3天內其曾接觸之“一級接觸者”演變為疑似SARS個案時,則本人升級為“一級接觸者”。

22 接觸疑似SARS病患之工作人員隔離辦法 上述接觸者均需每天注意體溫變化及有無疑似SARS症狀,並通報單位主管(老師)及感管小組。
台大感管小組

23 接觸一般病患之注意事項 詳細詢問病情前,一律先戴一般口罩
1.新進病人詢問病史:增加有無SARS疑似症狀,包括本人或親戚旅遊史、接觸史(有發燒或類似SARS症狀的人),三大重點: l發燒(>37.5℃)、全身酸痛(含腰酸)、呼吸道症狀: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難 l病患自己或接觸過的親友來自疫區:大陸、香港、越南、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加拿大…,凡是從國外回來皆列入可疑範圍 l來自感染區:4/10 後曾至和平醫院就診或住院者、和平醫院員工及家屬(必要時參看健保卡)

24 接觸一般病患之注意事項 2.外籍陪病員一律加發母語SARS宣傳單
3. 病人及同仁如有發燒、全身酸痛,應先戴外科口罩照胸部X光(Tel提醒技術員,由專人戴口罩帶病人去檢查) 4.新病人如高燒、肺炎 on VCR時,先用in-line closed system suction及丟棄式呼吸管路,醫護人員戴口罩照顧病患(戴N95會更好),直到排除SARS可能性 通知感染管制小組協助處理(分機2973、3014、 #67#)

25 預防之道Ⅰ 儘量不要到人口密集的地方、不參加聚眾活動 保持室內環境通風 增強抵抗力:正常作息、飲食均衡、睡眠充足、適量運動 養成洗手好習慣
儘量避免出入醫院,不與疑似URI患者接觸 非必要,不去SARS流行地區 疑似SARS症狀儘速就醫,主動告知醫師旅遊、活動經歷 不要Denial,不要怕隔離,我們會好好照顧您

26 SARS如何傳染?傳染力如何? 可能是接觸病人的飛沫或體液(排泄物)而傳染
目前大部份病例是照顧SARS病人的醫護人員(約佔病例數90%),或SARS病人的至親好友(約10%) 要多少量的致病原才會導致感染不清楚 據說(Lab)此病毒能在離活體後存活24小時? 病毒在物體上附著力強,故需加強標準洗手

27 SARS潛伏期有多長? 從3~14天不等 最常見者為4天 為求慎審,潛伏期觀察可延長至14天

28 口罩怎麼戴才正確? N95口罩 P100防毒面具+防護面板 禁止先戴一般口罩再戴N95口罩(密合最重要) 拿掉口罩後確實洗手

29

30 THANK YOU


Download ppt "嚴重急性 呼吸道症候群 莊寶玉 護理長 民國92年3月25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