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黴漿菌(Mycoplasma) 披衣菌(Chlamydia) 放線菌(Actinomyc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黴漿菌(Mycoplasma) 披衣菌(Chlamydia) 放線菌(Actinomyc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黴漿菌(Mycoplasma) 披衣菌(Chlamydia) 放線菌(Actinomyces)

2 Chapter 42 柔膜細菌目(Mollicutes)
黴漿菌(Mycoplasma) 肺炎黴漿菌 人類黴漿菌 生殖道黴漿菌 尿漿菌(Ureaplasma) 溶尿尿漿菌

3 特性 細胞外寄生 自由營生最小的細菌(0.1~0.3m),以前被認為是病毒 無細胞壁、多型性,對青黴素、頭孢菌素、萬古黴素具抗性
細胞膜含脂醇(sterol) 菌落似荷包蛋狀、細小 Small, fried-egg-like colonies

4 致病因 肺炎黴漿菌藉黏附素P1蛋白與呼吸道上皮細胞結合 破壞上皮,使清除功能受阻,使異物進入下呼吸道,持續性咳嗽
具超級抗原性,吸引發炎細胞,釋放TNF-、 IL-1、IL-6

5 流行病學 - 肺炎黴漿菌 世界性、無季節性、感染率高,藉飛沫傳播 學齡兒童和年輕人較易感染,5歲-20歲, 肺炎主因
15-20﹪社區團體感染肺炎 潛伏期及感染期皆長

6 流行病學 嬰兒(尤其女嬰)出生時易感染,人類黴漿菌、生殖道黴漿菌、和尿漿菌。 青春期前大部份消失。 青春期後帶菌狀況與性行為有關
性活躍者15﹪帶有人類黴漿菌,45-75﹪帶尿漿菌

7 臨床症狀 肺炎黴漿菌: 引起輕度上呼吸道疾病(微燒、乾咳) 2週以上 10﹪有下呼吸道症狀:氣管炎、支氣管 炎、肺炎(原發性非典型肺炎)
引起輕度上呼吸道疾病(微燒、乾咳) 2週以上 10﹪有下呼吸道症狀:氣管炎、支氣管 炎、肺炎(原發性非典型肺炎) 生殖道黴漿菌、尿漿菌:非淋菌性尿道炎 人類黴漿菌:腎盂腎炎、骨盤腔感染、產後熱

8 大葉型肺炎(典型肺炎) ‧常見症狀:發燒、畏 寒、咳嗽帶痰、胸痛。 ‧檢驗: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到致 病菌,胸部Ⅹ光呈大 葉型肺炎。
 寒、咳嗽帶痰、胸痛。 ‧檢驗:白血球上昇、  通常可在痰中找到致  病菌,胸部Ⅹ光呈大  葉型肺炎。 ‧常見病原體:肺炎雙  球菌、嗜血桿菌、克  雷氏菌、部分厭氧菌  及革蘭氏陰性菌 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9 間質浸潤型肺炎(非典型肺炎) ‧常見症狀:上呼吸道 感染症狀、乾咳、頭 痛、肌肉痛、發燒、 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檢驗:白血球微幅上
 感染症狀、乾咳、頭  痛、肌肉痛、發燒、  但較少胸痛及畏寒。 ‧檢驗:白血球微幅上  昇、痰中通常找不到  致病菌,胸部Ⅹ光呈  間質性浸潤。 ‧常見病原體:肺黴漿  菌、退伍軍人症、濾  過性病毒等。 Murray, et.al: Textbook of Respiratory Medicine

10 診斷 鏡檢:無細胞壁、太小,不實用 培養:特殊培養基-血清(sterol)、酵母抽出液(核酸)、葡萄糖(或尿素或精胺酸)、青黴素(抑制其他細菌)、pH指示劑。需2-6星期培養

11 診斷 血清學:冷凝集素 65﹪感染肺炎黴漿菌的病人血清中含一種IgM抗體,在4℃中可以凝集人類O型紅血球。
非專一性,單核球增多症和腺病毒感染也呈陽性

12 治療、預防、控制 紅黴素、四環黴素,可同時治療披衣菌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 預防困難,隔離病患 無疫苗 避免不潔性接觸

13 Chapter 47 披衣菌(Chlamydia)
實為細菌: 擁有內膜外膜 擁有DNA和RNA、核醣體 對抗生素有感受性 細胞壁不具胜肽聚醣而有許多半胱胺酸

14 披衣菌(Chlamydia) 二形態: 原質小體(Elementary body)- nm,具傳染力,不會複製,對惡劣環 境抵抗力強(似芽孢) 網狀小體(Reticulate body)- nm,細胞內繁殖體,不具傳染力

15 繁殖方式 → EB與宿主細胞結合 →吞噬,阻止溶酶體 與吞噬泡融合 →重組成RB,合成DNA、RNA、蛋白質(但需要宿主細胞提供ATP) →二分裂法繁殖→形 成〝包涵體〞 →重組成EB(18-24h) →細胞破裂(48-72h)

16 1. 砂眼披衣菌 2. 肺炎披衣菌 3. 鸚鵡熱披衣菌

17 1. 砂眼披衣菌 依外膜蛋白抗原性分成15個血 清變異型 A,B,Ba,C,D-K L1,L2,L2a,L3

18 砂眼披衣菌 - 致病因 A-K變異型 : 只感染無纖毛的柱狀上皮細 胞(呼吸道、 結膜、尿道、生殖道)。直 接破壞細胞,吸引嗜中性球、淋巴球,造 成發炎反應 L1 – L3變異型 : 經外生殖器小裂傷進入, 至股溝兩側淋巴結,發展成肉芽腫,疼痛 (花柳性淋巴肉芽腫 LGV)

19 砂眼披衣菌 A – K 變異型 砂眼披衣菌 L1-L3 變異型 砂眼 (Trachoma) 泌尿生殖道感染 成人包涵性結膜炎 新生兒結膜炎
新生兒肺炎 砂眼披衣菌 L1-L3 變異型 花柳性淋巴肉芽腫 (LGV)

20 砂眼 (Trachoma) 變異型A、B、Ba、C引起的慢性角膜結 膜炎 全世界五億人罹患砂眼,700-900萬失明
中東、北非、印度,主要是小孩,接觸患 者的手、毛巾、分泌物傳染、蒼蠅(?)

21 泌尿生殖道感染 B、Ba、D至K變異型引起 細菌性性病第一位(美國), 每年400萬新病例
在女性,80﹪無症狀,子宮 頸炎、子宮內膜炎、尿道炎、 輸尿管炎等。 在男性,25﹪無症狀,尿道 炎 引起35-50﹪非淋菌性尿道炎

22 泌尿生殖道感染 淋菌後尿道炎:同時 感染淋病雙球菌和砂 眼披衣菌,前者治癒, 後者症狀才出現(因 潛伏期長)
Reiter’s症候:尿道 炎+結膜炎+多發關 節炎

23 成人包涵性結膜炎 新生兒結膜炎 B、Ba、D至K變異型 18-30歲性活躍,泌尿道感染→自我接種、口交、游泳池→眼
母親泌尿道感染,25﹪嬰兒出生時感染 眼瞼腫脹、充血、膿性分泌物

24 新生兒肺炎 母親泌尿道感染,10-20﹪嬰兒得間質性肺炎 先出現鼻炎→斷音咳嗽,可持續數月

25 花柳性淋巴肉芽腫 感染L1、L2、L3變異型 感染部位(外生殖器)潰瘍→消失→淋巴節腫大、疼痛(橫瘻)
Bubonic plague – Inguinal buboes with edema

26 2. 肺炎披衣菌 最早從一名台灣兒童結膜分離,又名TWAR菌株 多感染成人,引起支氣管炎、肺炎,相當普遍
多數感染為無症狀,嚴重的引起非典型肺炎(很難與肺炎黴漿菌、退伍軍人症桿菌及呼吸道病毒區分) 與動脈硬化症的發生可能有相關 實驗診斷困難 治療-四環素或紅黴素10-14天

27

28 3. 鸚鵡熱披衣菌 最早從鸚鵡分離,傳給人類,造成鸚鵡熱(parrot fever)
其他鳥類亦可感染,故病名為飼鳥病(ornithosis) 此菌藉鳥類乾燥排泄物傳給人類,多為成年人。人傳人罕見 呼吸道→肝、脾→血液→肺及其他組織→肺發炎水腫→發疳、缺氧 診斷:補體結合試驗 治療:四環素或紅黴素,鳥-金黴素

29 Iodine-stained Chlamydia trachomatis inclusion bodies (arrows)

30 Chlamydial urethritis (elementary bodies in direct smear of urethral cell, fluorescein antibody stain)

31 Chapter 28 奴卡氏菌(Nocardia)
特徵 在檢體或培養中形成樹枝狀的菌絲。 G(+),染色不佳時呈G(-),部份抗酸,絕對需氧。 90﹪感染是星型奴卡氏菌造成。

32 奴卡氏菌(Nocardia) 致病因 未明,伺機性感染。 高危險群-T細胞缺乏免疫不全,慢性肺部 疾病。 流行病學
無所不在,土壤和醫院免疫不全病患體內 感染屬外源性(非正常菌叢)。

33 Myetoma caused by N. brasiliensis
臨床症狀 支氣管肺炎:病程緩慢, 無法和其它化膿性 細菌 感染區別。 皮膚感染:放射菌足菌 腫、皮下淋巴感染、蜂窩 組織炎等。 1/3病患有中樞神經受損、 慢性腦膜炎。 眼部感染:不當使用隱 形眼鏡、眼科手術。 Myetoma caused by N. brasiliensis

34 診斷 臨床表徵+菌體分離: 檢體→革蘭氏染色→菌絲結構(與放線菌相 似),染色性較差,部份抗酸。 培養:使用退伍軍人菌所使用的BCYE 培養基 (5-10﹪CO2,約1週,菌落乾 燥至油臘狀,白或橘色)。 治療、預防、控制 外科手術除創+磺胺醯6週以上。

35 Chapter 41 放線菌 (Actinomyces)
在檢體或培養中形成類 似真菌菌絲的纖維狀結構。 為真正細菌:無粒腺體和核膜,分裂生殖,可被青黴素控制。 G(+)桿菌,不具抗酸性,厭氣性。 以色列放線菌(A. israelii)是最主要致病菌種。

36 致病因 為上呼吸道、胃腸道、女性生殖道的菌落。 因皮膚黏膜障壁瓦解 (外傷、手術) 感染才引起疾病 放線菌病 (actinomycosis) 所以為內生性感染。

37

38 Patient with cervicofacial actinomycosis. Note the draining sinus tract. 瘻管+膿腫,可見類似沙粒的菌落,呈黃橘色,含磷酸鈣,稱硫磺顆粒,化膿區纖維化變硬

39 流行病學 頸顏部感染-口腔衛生欠佳、口部外傷、侵入性牙科處置。 胸部感染-吸入後擴散。 腹部感染-外科手術,外傷。 骨盆感染-源於腹部感染或子宮內裝置。 神經感染-繼發感染。

40 診斷 困難,檢體易被黏膜正常放線菌污染。 在壞死組織膿液檢視硫磺顆粒,染色,鏡檢。 生長挑剔生長緩慢 菌落類似臼齒的頂端。

41 治療、預防、控制 外科手術除創+延長使用抗生素(青 黴素、四環黴素)。 保持口腔衛生,胃腸道受侵犯時以抗 生素預防。


Download ppt "黴漿菌(Mycoplasma) 披衣菌(Chlamydia) 放線菌(Actinomyces)."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