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运动与免疫 目的: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功能 掌握免疫应答过程与特点 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点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性免疫调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 2 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 4 节 免疫调节. 学习目标  说出艾滋病的全称  说出艾滋病的病原体  描述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  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 简述免疫系统组成  描述人体防御外来病原体侵袭的防线  描述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简述抗原和抗体  描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Advertisement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第八章 运动与免疫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免疫调理.
HIV 病 毒 如何 清除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1 免疫器官 2 免疫细胞 3 免疫活性物质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 所(胸腺、骨髓、脾、淋巴结、扁桃 体) 淋巴细胞( T 细胞、 B 细胞等) 吞噬细胞 ( 巨噬细胞等 ) :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 自己 ” ,排除 “ 非 己 ”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第一节 组织屏障及其作用 第二节 固有免疫细胞 第三节 固有体液免疫分子及其主要作用 第四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 14 章 固有免疫系统及其应答 固有免疫 (innate immunity) 亦称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 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在个体出生时即具备,可对侵入的病原体迅速产生.
第二章 天然免疫系统细胞. 基本概念  免疫系统 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 免疫细胞 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  主要参与天然免疫应答的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 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
你知道 每天你的手上 有多少细菌吗 ?. 一双未洗过的手上最多有 80 万个细菌 一克指甲垢里藏有 38 亿个细菌 将手洗干净还有 182 种细菌.
免疫学.
孙汶生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
第4节 免疫调节.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Chap.9 传染与免疫 传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一个流行的观点 身体是1,事业、家庭、知识、财富等是1后面的0,0越多,成绩越大,但没有了1,再多的0都是0.
免疫 四川省大竹中学生物组.
身体的防卫.
《医学免疫学》概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教研室 授课:邝枣园教授 联系电话: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医学免疫学 Medical Immunology.
免疫与计划免疫 涪陵十六中王永强
第三节 免疫和计划免疫 33团中学 徐萍.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艾青中学 刘海华.
身体的防卫.
第六章 免疫应答.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组成 1.免疫器官 骨髓 ① 、② 胸腺 、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2.免疫细胞 T 细胞、B 细胞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什么?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四节 免疫调节.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节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免疫或天然免疫) 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产生) 人体皮肤、黏膜----第一道防线
 免 疫 调 节.
多彩的病原体世界.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高三生物复习--免疫 授课人:柳明艳.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药理教研室 胡庆华.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免 疫 与 计 划 免 疫.
适应性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发生在固有性免疫之后,是淋巴细胞在抗原的刺激下对抗原作出的特异性反应,能够产生免疫记忆效应。在彻底消灭病原体以及防止再感染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返回.
免 疫 应 答 概 述 机体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体内的抗原呈递细胞首先对抗原进行加工、处理和呈递,继而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呈递的抗原进行识别后,引起相应的淋巴细胞发生活化、增值、分化,进而产生一系列免疫效应,从而将入侵的抗原性异物进行排除的整个生理过程,称为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固有免疫系统及应答.
第五章 免疫 免疫:身体对外物入侵的防护机制。 分: 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An Overview of the Immune System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和计划免疫 (第一课时) 太谷五中 卫萍.
免疫细胞.
第40章 免疫应答.
第六章 免疫应答.
问题探讨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主要是调节身体遇到的物理或化学变化时稳态的维持。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Immunological regulation)
第十六章 免疫耐受 (immunological tolerance)
细 胞 因 子 Cytokine, CK 细胞因子概述 白细胞介素 干扰素 其它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受体 细胞因子与临床
课程导入: 抗原 抗体 ? 补体.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免 疫 学 概 论.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第二章 免疫系统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细胞因子 第四章 补体系统.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机体的免疫防御 中国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曹 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八章 运动与免疫 目的: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特点及功能 掌握免疫应答过程与特点 掌握免疫功能对不同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特点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三节 运动性免疫调理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一、免疫的概念与分类 (一)免疫的概念 免疫:机体能够识别 “ 自己 ” 和 “ 非己 ” 成分,并排除 “ 非己 ” 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 发展过程:首先认为免疫只是抗感染,且只对机体本 身有利;目前认为( 1 )免疫应答不只对病原体; ( 2 )免疫功能不只是抗感染; ( 3 )免疫后果不一定对机体有利。 (二)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1. 非特异性免疫 ( 1 )概念:机体在长期的种系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 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防卫机能。

各种屏障结构 ( 2 )组成:吞噬细胞 体液中的抗菌物质等 先天性的; ( 3 )特点:相对稳定性 有种族特异性 2. 特异性免疫 ( 1 )概念: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受某种病原微生物感 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后天获得性的; ( 3 )特点:具有特异性 不能遗传 皮肤、粘膜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等 ( 2 )组成:

二、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三)免疫系统的功能 变态反应、免疫缺陷病 自身免疫病 肿瘤 抗病原体的侵袭 清除损伤或衰老的细胞 清除癌变细胞 免疫防御 免疫稳定 免疫监视 异常反应正常反应功能 (一)免疫器官 1 、中枢免疫器官 分化免疫细胞的场所 ①. 胸腺:淋巴干细胞 → 胸腺 → 胸腺激素 →T 细胞 → 定居外周 ②. 骨髓:多能干细胞 → 分化 → 淋巴干细胞 → 淋巴细胞 原血细胞 → RBC 粒细胞 巨噬细胞等

有辅助 B 细胞的功能 有抑制 B 细胞的功能 能释放淋巴因子 有杀伤细胞的能力 参与Ⅳ变态反应 THTSTETCTDTHTSTETCTD 辅助 T 细胞 抑制 T 细胞 效应 T 细胞 细胞毒素 T 细胞 Ⅳ型变态反应 T 细胞 功能简称亚群 2 、外周免疫器官 接受免疫细胞的场所。 由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粘膜下淋巴组织等组成 (三)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的关的细胞 1.T 细胞:发挥细胞免疫和免疫调节 2.B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受刺激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3.K 细胞( Killer cell ) 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 4.NK 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 不需抗原激活及抗体参与,能杀伤某些靶细胞。

5. 单核 - 巨噬细胞 由血液中单核细胞和组织中巨噬细胞组成。具有吞 噬和杀伤作用并传递抗原信息。 6. 粒细胞 ( 1 )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在组织中起作用) ( 2 )嗜酸性粒细胞: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 成与释放活性物质;限制过敏反应的发生。 ( 3 )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快反应物质,参与 变态反应 (三)免疫分子 1. 补体 ( 1 )补体:存在于人体和动物血清中,与免疫有关 的,具有酶活性的一组球蛋白。 ( 2 )补体组成:由 30 多种血清蛋白组成; ( 3 )补体的作用:杀菌、溶菌;免疫粘附等。 2. 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致敏 T 细胞现相应抗原再次接触后,所释放 的各种可溶性活化物质。

主要有:白细胞介素( IL )、淋巴毒素、干扰素等 作用:在免疫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三、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淋巴细胞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发动的杀灭抗 原物质的免疫反应。 (一)体液免疫的应答反应过程 1. 感应阶段 : 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交 T 细胞 2. 增殖和分化阶段: B 细胞成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3. 效应阶段:产生抗体,部分成为记忆 B 细胞

(二)细胞免的疫应答反应过程 1. 感应阶段 : 巨噬细胞处理抗原,将抗原信息交 T 细胞 2. 增殖和分化阶段:活化的 T H 细胞开始大量增殖激活 相应的 T D 和 T C 细胞;部分分化为记忆性 T 细胞; 3. 激活的 T C 细胞发挥特异的细胞毒性作用;攻击靶 细; T D 细胞释放多种淋巴因子,参与抗病原体感染的 炎性反应

第二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不同运动免疫机能的影响 (一)适中运动与抗感染能力 适中运动,免疫系统会发生数种有益变化。能促进 免监视功能,并在很长时间内降低感染的风险。 研究表明:经常进行跑步的人, 60~90% 患感冒的次 数明显减少 (二)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长期大强度运动对免疫有负性影响;主要表现: 1. 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增殖力下降,细胞免疫受损伤 2. 主要免疫球蛋白 IgA 、 IgG 及重要补体 C 3 、 C 4 含量降 低; 3. 运动后儿茶酚胺等应激激素明显升高,导致免疫细 胞减少、活性降低;

4. 鼻腔中性粒细胞吞噬作用降低,血中粒细胞氧化活性降低; 5.NK 细胞的细胞毒性降低; 6. 延迟性过敏反应降低, 7. 可导致肌肉损伤,释放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 8. 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降低; 9.sIgA 浓度降低,抗感染能力下降; 10. 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 Ⅱ)的表达及巨噬细胞的抗原提 呈作用降低。 (三) “ OPEN WINDOW ” 理论( “ 开窗户期 ” 理论) 大强度剧烈运动时,应激激 素升高免疫细胞入血,使淋巴细 胞含量增加,运动后,淋巴细胞 下降,增殖分化能力降低,免疫 球蛋白及功能受影响,出现免疫 低下(可持续 3~72h )

( 四 ) “ J ” 型曲线模式 不运动者免疫功能呈 自然状态,而大强度、大 运动量、较长时间持续且 较高频率的运动,免疫功 能会受到强烈抑制。在这 两极之间,适度运动能有 效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 抵抗力。 第三节 运动免疫调理 一、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一)概念 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期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 所诱发的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的现象。

(二)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1 、神经系统的影响: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免疫功能; 副交神经兴奋能增强免疫功能。 2 、生物信息的影响: 增进免疫作用物质:生长素、促甲状腺素、 β- 内啡肽等 抑制免疫作用物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等; 3 、血糖水平的影响: 运动 → 血糖 ↓ 4 、氧自由基水平的影响: 急性运动 → 氧自由基 ↑→ 免疫细胞膜破坏 → 免疫抑制 5 、谷氨酰胺水平的影响: 长期耐力运动 → 肌肉能耗 ↑→ 谷氨酰胺释放 ↓→ 免疫 细胞供能 ↓→ 免疫抑制 6 、免疫抑制因子的影响: 剧烈运动 → 免疫抑制素等 ↑→ 免疫抑制

( 三)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1 、保护机体安全 保护免疫细胞不受损害 2 、保证训练后的恢复 运动免疫抑制程度越深 → 解除抑制时间越长 → 获 得恢复期长 3 、训练过度的信号 运动性免疫抑制 → 感染率 → 提示训练强度过大或 疲劳堆积 二、营养调理 1. 糖的补充 ( 1 )训练前:补的时间不能太近( 2.5~3h 前完成)避免引 起胰岛素性低血糖。 ( 2 )训练中:少量多次补充,浓度不能太高( 2.5~6% ) ( 3 )训练后:运动后应早补糖,利于糖原再合成及机能恢 复。(超长距离运动即刻可补 100~150g )

2. 谷氨酰胺的补充:多在运动后补。 3. 抗氧化物的补充:对抗氧自由基等的生成( vitc 、 vitE 、胡萝卜素) 4. 微量元素的补充:保护细胞膜的作用(如 Se 、 Cu 、 Fe 、 Zn 等) 5 、中药调理: 补中益气 三、运动员自我调理 1. 将训练之外的生活和精神压力降低到最低限度 调节好心情 → 减轻心理、生理压力 → 避免应激激 素 ↑→ 保护免疫系统 2. 注意选择运动员寝室的色彩和音乐 适宜色彩和动听的音乐 ↑ 心情愉快 ↑→ 避免应激 激素 ↑→ 保护免疫系统

3. 注意运动员营养的合理摄入 合理膳食 → 保证免疫球蛋白的正常摄入 4. 避免过度训练和慢性疲劳 过度训练 → 避免应激激素 ↑→ 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注 意休息、生活有规律) 5. 降体重的速度不宜过快 降重过快 → 免疫蛋白减少 6. 尽量减少感染机会 感染时 → 免疫细胞等受影响 7. 患病期间注意减量甚至停训 患病时 → 免疫细胞等受影响 → 再训练时 → 进一步加 重对免疫细胞等受影响

补充 “ 流动脑 ” 与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调节网络 一、免疫系统 —“ 流动脑 ” 的概念 (一)固定脑 固定脑:即位于颅腔内的大脑。能对各种感知刺 激产生相应反应,对非感知刺激不能作出相应感知认 识及发生应答反应。 (二)流动脑 流动脑即免疫系统:是免疫系统随时感知非感知性刺 激,并通过细胞因子等免疫递质发动免疫应答。 作用情况:对非感知性刺激产生免疫应答,而后对神 经、 内分泌系统进行反调控作用,以维持机体 的稳态。 二、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 (一)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的基本概念 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通 过分泌共同的生物信息物质,并在细胞上具有共 同的神经肽、激素和细胞因子的受体,在调节某 一身体功能时,可以互相配合,相互影响,相互 制约,形成整合性调节。

(二)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构成基础 ( 1 )存在共同的信息物质:三者的作用是双向的,可 共同分泌神经肽等。 ( 2 )存在共同的交汇点:神经调节、内分泌、免疫系、 统都需在血液和组织液中进行。此是其交汇点; ( 3 )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信息分子和细胞表面 标志等方面有相似之处; ( 4 )各生物活性物质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作 用是在整体条件下的较完整的调节。 (三)运动时神经 - 内分泌 - 免疫网络的整合调节作用 运动时( 1 )神经系统兴奋调节随意运动,同时影 响内分泌系统; ( 2 )内分泌系统又反馈调节神经系统的作用,同时 有干扰和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 3 )免疫系统在接受神经、内分泌系统作用的同 时,能分泌免疫信息分子反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 统,调控其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