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 《组织学与胚胎学》理论课件 组织学 第 5 章 血液和淋巴 苏中静 陈海滨 汕头大学医学院
血液 ( blood ) 是在心血管系统内流动的液态组织 在成人约占体重的 7 %,总量约 5 L 血液由血浆 ( plasma ) 和血细胞 ( blood cell ) 组成 一、血液
血浆 血小板 白细胞 红细胞 血液的组成 血细胞 男 :( 4.0~5.5 ) /L 女 :( 3.5~5.0 ) /L ( 4.0~10 ) 10 9 /L ( 100~300 ) 10 9 /L
(一)血浆 约占血液容积的 55% ,为淡黄色半透明的粘稠液 体 pH7.3~7.4 ,比重 1.025~1.030 ,渗透压 313 mosm 其中 90% 是水,其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酶、 激素、糖、维生素、无机盐和各种代谢产物等 * 血清 (serum) :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液体
(二)血细胞 约占血液容积的 45 %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涂片 (Wright 或 Giemsa 染色 ) :观察血细胞形 态最常用的方法 * 血象:对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1. 红细胞 2. 嗜酸性粒细胞 3. 嗜碱性粒细胞 4. 中性粒细胞 5. 淋巴细胞 6. 单核细胞 7. 血小板 各种血细胞模式图
1. 红细胞 直径 : 7 ~ 8.5 µm 形态:双凹圆盘状,中央浅染、较薄,厚约 0.8 µm ,周缘较厚,约 2.6 µm 结构:无核、无细胞器,充满血红蛋白 (Hb ) 功能:运输 O 2 和 CO 2 平均寿命:约 120 天
红细胞 LM 红细胞 SEM
网织红细胞: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特征 : 稍大,胞质中有残留的核 糖体,煌焦油蓝染色呈蓝 色细网状 正常值:占红细胞总数的 0.5% ~ 1.5% 1. 红细胞
2. 白细胞 球形,有核细胞, (4.0 ~ 10) 10 9 /L 中性粒细胞 (50% ~ 70%) 有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0.5% ~ 3%) 嗜碱性粒细胞 (0% ~ 1%) 淋巴细胞 (25% ~ 30%) 单核细胞 (3% ~ 8%) 白细胞 无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 数量: 50% ~ 70% ,是数量最多的白细胞 直径 : 10 ~ 12 µm 形态特征 : 核左移: 1 ~ 2 叶核增多 核右移: 4 ~ 5 叶核增多 胞质粉红色,有颗粒 核杆状或分 2 ~ 5 叶
中性粒细胞 TEM 嗜天青颗粒 : 较大,量少,含 ACP 、 过氧化物酶、组织蛋 白酶等 特殊颗粒 : 细小,量多,含 AKP 、 溶菌酶、乳铁蛋白等 (1) 中性粒细胞
功能 : 可做活跃的变形运动 ( 穿过血管壁 ) 具有趋化性和吞噬功能 参与细菌等微生物感染的防御反应 在血液停留 6 ~ 7 小时, 在结缔组织中存活 1 ~ 4 天 (1) 中性粒细胞
(2) 嗜酸性粒细胞 数量: 0.5% ~ 3% 形态:直径 10 ~ 12 µm ,核多为 2 叶,胞质颗粒 粗大、均匀、桔红色含 ACP 、组胺酶等 功能 :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灭活组胺,减弱 过敏反应;释放主要碱性蛋白和酶,参 与对蠕虫免疫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 LM 嗜酸性粒细胞 TEM
(3) 嗜碱性粒细胞 数量: 0 ~ 1% ,数量最少的白细胞 形态:直径 12 ~ 15 µm ,核 2 叶或 S 形 颗粒大小形态不规则,紫蓝色。 颗粒内含物: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 化因子,成分与肥大细胞相同 胞质中含:白三烯 功能:参与过敏反应,抗凝血
嗜碱性粒细胞光镜和 TEM
(4) 单核细胞 数量: 3% ~ 8% 直径: 14 ~ 20 µm (体积最大的白细胞) 形态:核卵圆或肾形(常有折叠),染色质疏 松,胞质灰蓝色,含嗜天青颗粒
单核细胞光镜和 TEM
功能 : 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和趋化 能力 在血液停留 1 ~ 5 天, 进入结缔 组织变为巨噬细胞 吞噬异物、衰老的细胞,分 泌生物活性物质,参与免疫 应答 (4) 单核细胞
(5) 淋巴细胞 数量: 25% ~ 30% 形态: 小淋巴细胞: 6 ~ 8 µm ,胞质 少,强嗜碱性,核圆有侧凹, 染色质块状着色深 中淋巴细胞: 9 ~ 12 µm ,胞质 较多,含少量嗜天青颗粒,核染色质较疏松,着色略浅 大淋巴细胞: 13 ~ 20 µm ,主要存在于组织中
淋巴细胞 TEM 电镜结构: 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 核糖体,少量线粒体 和高尔基复合体,核 仁常见 功能: 参与免疫应答 (5) 淋巴细胞
分类: 胸腺依赖淋巴细胞 (T 细胞 ) :参与细胞免疫 骨髓依赖淋巴细胞 (B 细胞 ) :参与体液免疫 自然杀伤细胞 (NK 细胞 ) :非特异杀伤某些肿瘤 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5) 淋巴细胞
3. 血小板 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下来的小块 数量: (100~300) 10 9 /L 直径 2 ~ 4 µm 形态: 双凸扁盘状,无核,极易变形 中央颗粒区:紫蓝色 周边透明区:浅蓝色
血小板 TEM 电镜结构: 微管 开放小管系和致密小管系 特殊颗粒、致密颗粒和少 量溶酶体 功能: 参与止血、凝血和内皮修复 3. 血小板
二、血细胞发生 造血器官的演变: 卵黄囊 肝、脾 骨髓 骨髓:出生以后最主要的造血器官
造血组织: 网状组织 — 网状细胞 + 网状纤维 基质细胞 — 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间充质 细胞等,分泌体液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 殖与分化 各种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 血窦: 腔大的毛细血管, 有利于成熟血细胞进入血液 (一)红骨髓的结构 * 造血诱导微环境:造血细胞赖以生存、增殖与分化的环境
骨髓组织结构
在造血诱导微环境的作用和多种因素的调节 下,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类造血祖细 胞,祖细胞再定向增殖分化成为各种成熟血 细胞,称血细胞发生 (二)血细胞发生
是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又称多能干细胞 形态:类似小淋巴细胞,胞质内除大量游离核 糖体和少量线粒体外,无其他细胞器 特性:①有自我复制能力 ②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③有多向分化能力 ④有不均一性 1. 造血干细胞
小鼠脾集落实验:证实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X 线全身照射 (约 9Gy ) X 线照射 ( 约 2Gy) 骨髓细胞悬液 9-11 天 脾集落 同系小鼠
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只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 胞系定向增殖分化,故也称定向干细胞 2. 造血祖细胞 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巨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淋巴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造血祖细胞 淋巴系造 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髓系造血 干细胞 血小板 嗜碱性粒细胞 粒细胞 - 单核细 胞系造血祖细胞 巨核细胞系 造血祖细胞 红细胞 淋巴系造 血祖细胞 T 淋巴细胞 B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红系造血祖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造血祖细胞
基本过程:原始阶段 幼稚阶段 ( 早、中、晚 ) 成熟阶段 形态变化基本规律: 胞体 : 大 小 (巨核细胞例外) 胞核 : 大 小 无 ( 红细胞 ) 分叶 ( 粒细胞 ) 胞质 : 嗜碱性强 弱 ( 嗜酸性) 分裂能力 : 有 无 3. 血细胞发生过程的形态演变
(1) 红细胞发生 原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出现 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脱去细胞核 网织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出现嗜天青颗粒 中幼粒细胞: 出现特殊颗粒 晚幼粒细胞 成熟粒细胞 (2) 粒细胞发生
(3) 单核细胞发生 起源于粒细胞 - 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 原单核细胞 → 幼单核细胞 → 单核细胞 炎症或免疫功能活跃时,幼单核细胞增殖 力很强,提供外周血足量的单核细胞
(4) 血小板发生 原巨核细胞 : 直径 15 ~ 50 µm 幼巨核细胞 : 核分裂但胞体不分裂形成巨核 细胞 巨核细胞 : 不规则形,直径 35 ~ 150 µm 血小板 : 由巨核细胞胞质末端膨大脱落形成
(5) 淋巴细胞系的发生 起源于淋巴造血干细胞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经血流迁入胸腺,发育为 T 细胞 一部分淋巴干细胞在骨髓内发育为 B 细胞和 NK 细 胞 淋巴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主 要表现为细胞膜蛋白和功能状态的变化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粒细胞 — 单核细胞系 巨核细胞系 红系 淋巴系 造血祖细胞 造血祖细胞 造血祖细胞 淋巴系造血干细胞 原巨核细胞 造血干细胞 髓系造血干细胞 幼巨核细胞 巨核细胞 血小板
4. 骨髓血屏障 白细胞 : 通过自身运动,穿越 屏障,进入血窦 红细胞 : 通过存在血窦壁的压 力梯度挤压进入血窦 血小板 : 巨核细胞突起穿过血 窦壁进入窦腔,末端 脱落形成血小板 血窦壁是成熟的血细胞从造血组织进入血液循环的屏障结构
三、淋巴 淋巴是流动在淋巴管内的液体 由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而形成, 经淋巴导管最 终汇入静脉
骨髓移植 : 以正常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替代病理性 干细胞,重建患者的免疫和造血系统 骨髓移植 E.D. Thomas
同基因骨髓移植 : 供者为单卵孪生同胞 异基因骨髓移植 : 供者为非单卵孪生和 非血缘性无关供者 骨髓移植
临床应用: 治疗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遗传性造血功能障碍、 白血病和其他恶性肿 瘤等疾病 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