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出血性疾病 Disorders of Hemostasis 2 3 第一节 概述 l 出血性疾病是指由于人体的止血、 凝血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临床上 皮肤、粘膜、内脏的自发性出血 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 病。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生理学 --- 血液 Physiology--- Blood. 白细胞 (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 定义 --- 为一类有核血细胞。 ×10 9 /L( /ul) 。 WBC 大于 1 万增多。 WBC 分类: 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RBC )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血液( blood ) 血液 血浆(细胞间质)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凝血酶 血浆蛋白、脂滴、酶 无机盐、激素等.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血 液 blood. 血液 (blood) 红细胞 ( erythrocyte ) 血细胞 白细胞 ( leukocyte ) 血液 血小板 ( blood platelet ) 水 血浆(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 生素, 激素, 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骨 髓 干 细 胞 ↓ 白系祖细胞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定向白系祖细胞 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生成、释放) 可识别白系前体细胞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热烈欢迎 各位同行来临指教.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人体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Chapter 3 Blood 灵台电大工作站 李晓凤.
授课内容:第四章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学校:深圳外国语 授课教师:况妮娜 科目:生物学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第九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Coagulation-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s) 内容纲要: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高中《生命科学》拓展型课程第三章第二节 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扩展 (第二课时) 罗店中学:晏牡丹.
第三章 出血与血栓的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第 四 章 血液 牡丹江医学院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止血与凝血障碍检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 血液科 徐建民.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Disturbance)
实验诊断 血栓与止血检验.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 出血性疾病.
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imbalance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三章 血 液.
免疫遗传 Immunogenetics.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第二节、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乙型血友病 丙型血友病.
凝血機轉 a指的是酵素的active type(活化態) 12 (表面因子) 7 (促凝血酶原激酶原) (3,因子 III) 11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血液生理.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第十六讲 超敏反应(19) 一、概述 1. Hypersensitivity (allergy,anaphylaxis) 该物质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血液、骨、神经组织 和眼 组胚教研室.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二部分 免疫系统与免疫活性分子 免疫系统 免疫球蛋白 细胞因子 补体系统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二 部分 第五章 第四章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浆 : 血细胞 :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生理作用:营养功能;运输功能;缓冲功能; 形成胶体渗透压;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基本成分:水 90% 、电解质、小分子有机物 (同组织液); 血浆蛋白 : 白蛋白( 40% ), 球蛋白 (15-30%), 纤维蛋白原 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比容: 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 40-50% ; 女: 37-48%

( 一 ) 血液的比重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比重 : 全血 / 血浆 红细胞 三、血液的理化特性 二、血量 血量:全身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7-8% 。 包括:循环血量和储存血量。

( 二 ) 血液的粘度 相对粘度: 血液 / ; 血浆 / 粘滞性大小和红细胞数目、血浆蛋白含量有关。 ( 三 ) 血浆渗透压 313 mOsm/kgH2O 晶体渗透压 : 来自于血浆中晶体物质 / 小分子, 可出入血管 胶体渗透压 : 血浆蛋白产生 1.5mOsm/kgH2O, 不透过毛细血管 ( 四 ) 血浆的 pH 值 人血浆 波动范围小,由血浆 NaHCO 3 /H 2 CO 3 等缓冲决定。

三类血细胞: 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均来源于 造血干细胞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红细胞 嗜酸性粒嗜碱性粒中性粒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血小板 粒细胞 白细胞 非粒细胞

发育阶段,造血中心发生变迁。 造血过程:各类造血细胞发育、成熟过程。 造血干细胞:是分化程度很低的原始细胞。具有很强的自我 复制和定向分化能力。是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 的理想靶细胞。 血细胞的发育成熟过程 造血干细胞阶段 自我复制,能分化成定向祖细胞 定向祖细胞阶段 分化方向已限定的各系祖细胞 红系 / 粒 - 单核系 / 巨核系 /TB 淋巴系 前体细胞阶段 形态可辨认各系幼稚细胞 成熟的终末血细胞 一、造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 祖细胞 红系 / 粒 - 单核系 / TB 淋巴系 / 巨核系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一、红细胞生理 1. 红细胞的数量、形态 数量 : 男性 :500 万个 / µ l g/L 血红蛋白 女性 : 420 万个 / µ l g/L 血红蛋白 形态 : 双凹圆碟盘形, 直径 7-8  M 2. 红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 生理特征: ( 1 )可塑变形性

( 2 )悬浮稳定性 : 红细胞虽然比重大于血浆, 但其沉降缓慢,提示有 一定的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 ( 血沉 ):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血沉加快, 红细胞叠连增多, 如 : 球蛋白或纤维蛋白原增多 血沉减慢, 如白细胞增多时 ( 3 )渗透脆性: 红细胞膜的大小和形态随渗透压变化而改变。 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增大为球形,严重时甚至破 裂、溶血,成为影细胞。 衰老红细胞脆性高,初成熟红细胞脆性低。 溶血性疾病病人的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增加。

( 2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一定的缓冲酸碱度的能力。 3. 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从原红细胞发育至网织红细胞并释放入血: 6-7 天; 生成需要蛋白质、铁、叶酸和维生素 B12 ; 生成受 BPA , EPO 和性激素的调节;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 120 天。 90% 衰老的红细胞被巨 噬细胞吞噬。

二、白细胞生理 (一)数量与分类 有核血细胞, / µ l ,炎症时增多, 分类: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二)白细胞生理特性和功能 1. 粒细胞:占白细胞的 60%, 血流中停留数小时至 2 天。 特征:细胞质内具有颗粒。 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 1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占粒细胞的绝大多数。 血管内停留 6-8 小时;一半在循环池,一半在 边缘池(血管壁)。 含大量溶酶体酶,参与非特异性细胞免疫.

占白细胞的 0.5-1% , 颗粒为肝素、组织胺和过敏性反应物质。 释放的肝素增强脂酶活性,参与脂肪代谢; 释放的组织胺与过敏反应的症状有关。 ( 2 )嗜酸性粒细胞 : 占白细胞的 2-4% 。血液中数目呈昼夜周期 性变动;与糖皮质激素有关。 颗粒中含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无杀菌 作用。 限制嗜碱粒细胞在过敏反应中的作用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 3 )嗜碱性粒细胞

白细胞总数的 8-9% ,胞体大 (15-30 µ m); 出骨髓入血时未成熟, 2-3 天后迁入组织并增 大成熟为巨噬细胞( 50-80µm )。 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特异性免疫 应答和调节。 2. 单核细胞 :

免疫细胞中的一大类,免疫应答反应中起核 心作用。 B 细胞:来源于骨髓。参与体液免疫; T 细胞:来源于胸腺。参与细胞免疫。 3. 淋巴细胞:

血小板( platelet thrombocyte) 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经胞浆裂解形成 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1 个巨核细 胞裂解形成 个血小板。 正常值: 150, ,000 / µ l 血液。 四、. 血小板的生理 功能: 1. 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可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 脱落的空隙。 < 5,000 /µl ,微小创伤、血压升高等即可出现皮下出血 (紫癜)。 2. 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被激活的血小板参与生理 性止血。

五、血细胞的破坏 1. 红细胞的破坏 血液中平均寿命 120 天。 血管内破坏:衰老红细胞变形能力差, 受机械冲击破坏; 血管外破坏:停留在脾脏、骨髓被巨 噬细胞吞噬。 2. 白细胞的破坏 寿命不易确认。 中性粒细胞进入组织 3-4 天后,衰老死亡或自我溶解 3. 血小板的破坏 寿命 7-14 天 破坏途径:止血过程解体、衰老的在肝脾肺被吞噬

第三节 生理性止血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几分钟后自然停止。 可用出血时间的长短来反映。 受损的局部血管收缩,封闭阻止出血 损伤信号激活血小板,白色血栓形成,初步止血; 血浆凝血因子激活,启动凝血,形成牢固止血栓。 正常出血时间 1-3 分钟。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有 缺陷可出血不止。生理性止血过度激活,可导致血栓形成。 生理性 止血 过 程 :

二、血液凝固与抗凝 ( 一 ) 血液凝固 血液凝固:血液由流体状态转变为不流动胶冻状凝块的过程 血清:血液凝固后血凝块收缩,释放出的淡黄色液体。 血浆:血液除去血细胞后的成分。 1. 凝血因子: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Ⅰ - X Ⅲ 共 12 种(Ⅵ是活化的Ⅴ,不另算。) Ⅰ Ⅱ Ⅲ Ⅳ Ⅴ Ⅶ Ⅷ Ⅸ Ⅹ Ⅺ Ⅻ ⅩⅢ 除Ⅳ为 Ca2+ 外,都属蛋白酶类; Ⅱ、Ⅸ、Ⅹ、 Ⅺ 、Ⅻ 等为无活性的酶原。 除Ⅲ 存在于组织,其他凝血因子均在血浆中,多数由肝脏合成; Ⅱ、 Ⅶ、 Ⅸ、 Ⅹ的生成需要维生素 K 的参与;

血纤维 纤维蛋白多聚体 凝血过程 : 一系列蛋白质分子的水解过程,可分为三阶段 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 X Xa ) (Prothrombinase complex) 凝血酶原 ( Ⅱ) prothrombin 凝血酶 ( Ⅱ a ) thrombin 纤维蛋白原(Ⅰ)纤维蛋白(Ⅰ a ) Ca2+ , Ⅴ a

按凝血酶原酶复合物形成途径和参与凝血因子不同分为: 内源性激活途径 : 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 通常由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接触而启动(玻璃、硫酸脂、 胶原)。 涉及Ⅷ、Ⅸ、Ⅺ 、Ⅻ 缺乏 Ⅷ、Ⅸ、Ⅺ 病人凝血过程缓慢,不易止血,分别称为甲 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 hemophilia A, B, C). 外源性激活途径 : 血管外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在体内生理性 凝血反应的启动中起关键作用。

Thromboplastin: 促凝血酶原激酶

( 二 ) 抗凝系统的作用 凝血只发生在受损的局部,不会扩展到全身并阻碍血液循环: 血浆中存在与凝血系统相对抗的抗凝系统。 细胞抗凝系统: 体液抗凝系统:(几个主要的抗凝物质) 1.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Ⅲ:精氨酸残基与相关凝血因子活性部位的丝氨酸 残基结合而封闭活性中心。但本身的抗凝作用弱而 慢,与肝素结合后,抗凝作用增加 2000 倍。 2. 肝 素 酸性粘多糖。与凝血因子结合后使其作用下降或灭活加快; 与抗凝血酶 III 结合,使后者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加。 刺激内皮细胞大量释放抗凝物质。

3. 蛋白质 C 系统 多种抗凝血功能的血浆蛋白。 使凝血因子灭活、作用减弱;纤维蛋白溶解加速。 第一步 第二步

( 三 ) 纤维蛋白溶解 血栓的血纤维的逐渐溶解过程包括 2 个阶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血型 : 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人类 ABO 血型系统于 1901 年发现。 红细胞凝集 : 血型不相同的两个人的血混合,红细胞聚集成 簇现象:抗原 - 抗体反应。 抗原:凝集原,为红细胞膜上; 抗体:凝集素,存在血浆中 γ 球蛋白

二、红细胞血型 ( 一 ) ABO 血型系统 1.ABO 血型的分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聚原 A 与 凝聚原 B 而将血型分为 A 、 B 、 AB 、 O 四种。 凝聚原 凝聚素 A 型 B 型 AB 型 O 型

ABO 血型系统的亚型 A 型中存在 A 1 与 A 2 亚型, AB 型中有 AB 1 和 AB 2 ,用抗 A 抗体 检测时,易误定为 O 型和 B 型。输血时因注意。

2.ABO 血型系统的抗原 ABO 血型抗原特异性决 定于红细胞膜上糖蛋白所 含的糖链。 寡糖链的组成 与连接顺序间的不同,造 成血型的不同。 H 抗原: A 、 B 抗原的结 构基础,四种血型的红细 胞上均存在。抗原性弱而 不产生抗体。

3. ABO 血型的遗传 ABO 血型系统中,控制红细胞上抗原的基因在 9 号染色体 上的等位基因。 A 、 B 基因 / 显性; O 基因 / 隐性 血型 基因型 表现型 凝集素 A AA / AO A 抗 B B BB / BO B 抗 A AB AB A+B 无 O OO 无 抗 A+ 抗 B 从子女的血型可以推断亲子关系,但只能作为否定的参考依 据。

4. ABO 血型的鉴定 A B 型 A 型 AB 型 O 型

Rh 阳性 : 红细胞膜上含有 D 抗原 Rh 阴性 : 红细胞膜上不含 D 抗原 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 Rh 阳性者占 99% , Rh 阴性者 1% ;但个 别少数民族 Rh 阴性者可  10% 。 ( 2 ) Rh 血型系统 恒河猴红细胞 Rhesus monkey 家兔 抗恒河猴 红细胞抗体 人红细胞 凝聚反应

Rh 血型的特点及临床意义 : ( 1 )与 ABO 血型系统不同,人血清中不含抗 Rh 的天然抗体 ,造成 Rh 阴性者在接受了 Rh 阳性血液后会产生抗体。 Rh 阴性 者在第二次或多次输血时,会产生溶血反应。 ( 2 )抗体为不完全抗体 IgG ,能透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Rh 阴性的母亲生育第二胎时会发生新生儿溶血。 Rh 阴性的人输血和妊娠需特别注意。

三. 白细胞与血小板的血型 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含红细胞抗原 A/B/H/MN 等,还存在特有的 抗原。 人白细胞抗原 HLA , 最强抗原,构成复杂、庞大抗原系统。 第Ⅰ类 HLA : HLA-A,B,C ,组织相容性抗原 存在于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组织器官和肿瘤组织 第Ⅱ类 HLA , HLA-D,DR,DP,DQ 分布于 B 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内皮组织等。 可配合器官移植、输血、植皮、骨髓移植、亲子鉴定等应用。

三、输血的原则 1.ABO 同型相输。需反覆输血和生育年龄妇女还应该 Rh 血型相符。 2. 交叉配血 在 ABO 血型相符的人之间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发现不相容的抗原或抗体 供血者 受血者 配血反应 红细胞 血清 主侧 血清 红细胞 次侧 主侧、次侧均无反应 --- 配血相符 主侧反应 -- 配血不合,不能输血, 次侧反应: O 型输给其他 ABO 血型,或 AB 型接受其他血型 一次性应急用少量。

A2 输血给 A1/ 次侧凝集反应; A1 输血给 A2 / 主侧凝集反应 O 型血清存在抗 A+ 抗 B 凝集素,与受血者红细胞发生反应 3. 成份输血 4. 自体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