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人口 一、人口資料的取得 二、台灣人口數量與分布 三、台灣人口增減與移動 四、台灣人口組成 五、台灣人口議題
人口資料的取得: 第十三章 人口(一)人口資料與人口規模:人口資料的取得:1.人口普查:第十三章 人口(一)人口資料與人口規模:人口資料的取得:1.人口普查: 1. 人口普查:靜態調查 藉此獲得人民的居住地、年齡、性別、 及職業等資料 是政府了解國家內部社會狀況、掌握 人力資源的主要依據 可彌補戶口登記的不足
2. 戶口登記:動態調查 戶口登記簿:記錄戶內成員姓名、住址等 資料 規定出生或死亡等變動時,需按時登記 提供了解一地區人口、家庭、及社會狀況 的切入點
一地區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是由人口數 量的多寡與空間的大小來決定 二、台灣人口數量與分布
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 1. 自然環境 : 主要透過地形 ( 低平 ) 和氣候 ( 溫和 ) 條件反映出來 2. 經濟條件 : 主要決定人口分布的格局 (1) 農業社會時期 ~ 人口密度取決於土壤肥沃 度、作物種類、灌溉條件和集約程度等 (2) 工商業發達時期 ~ 轉向工商業發達、交通 便利之處集中 3. 歷史條件 : 人口因長期增加而較密集
人口密度與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密度與人口分布:人口密度: 是表示一區或國家人口疏密程度最常用的指標 人口愈集中,人口密度愈高 可以了解人口在空間分布情形 人口數(人) 人口密度= 土地面積(平方公里) 台灣人口密度 :632 人 / 平方公里 ( 民 95) 人口密度:單位面積上居住的人口數 人口分布的 : 人口密度 無法反 應區域 內部的 差異
人口密度與人口分布:臺灣人口分布:人口密度與人口分布:臺灣人口分布: 不均勻分布 西部多於東部 平原多於山地 城鄉人口密度差異 大 ( 集中台北、台 中、台南、高雄 ) 臺灣人口分布:
● 人口成長影響因素: 第 十 四 章 人 口 ( 二 ) 海 水 作 用 : 人 口 成 長 影 響 因 素 : 台灣的人口增減與移動 因出生、死亡、移入、移出等因素而變動 自然增減率 = 出生率-死亡率 社會增減率 = 移入率-移出率 人口增加率 = 自然增加率 + 社會增加率 可預計未來人口 數量的變化
千分率 (% o ): 指每 1000 個單位中所包含的比率 。 該年活產嬰兒數 出生率 = × 1000 % o 該年人口總數 該年死亡人口數 死亡率 = × 1000 % o 該年人口總數 該年移入人口數 移入率 = × 1000 % o 該年人口總數 移出率 =
台灣的人口成長 配合 p 鄭氏治臺時期 : 鼓勵移民,以社會增加為主 2. 清領時期 : 東南沿海地區人民偷渡來台,以 社會增加為主 3. 日治時期 : 以內部的自然增加為主,台灣人 口成長明顯期 4. 台灣光復後 : 國民政府遷台,大規模嬰兒潮, 人口成長快速期。人口成長決定於自然增 加。
台灣百年變化 : 配合 p.11 a. 明顯成長期 :20 世紀初期,原因 ~ 死亡率下 降 b. 緩慢成長期 :20 世紀中期,原因 ~ 出生率顯 著降低 c. 停滯成長期 :20 世紀晚期,出生率、死亡率 均低,呈現穩定狀態。
人口成長:臺灣的人口成長:人口成長:臺灣的人口成長: 封閉性人口系統 主要影響因素 → 出生率、死亡率 臺灣人口成長與社會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前半期 → 死亡率降低 民國 40 年後 → 出生率的變動 ● 臺灣的人口成長 20 世紀以前, 人口成長以移 入為主。
人口成長系統 封閉性人口系統 : 人口成長決定於出生和死 亡的人數變化 開放性人口系統 : 除了自然的增減,還包括 社會增減 ( 移入移出 ) 的影響
人口遷移:人口遷移:人口遷移:人口遷移: 定 定義:人口在空間中的移動現象 造 造成人口空間變化的重要原因 目目的 : 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環境而移動 經經濟因素:為了謀生容易 政政治、宗教因素:求得政治、宗教上的自由 非非志願性因素:被迫遷移 ● 人口遷移
人口遷移:推拉力:人口遷移:推拉力: 推力 → 排斥力,是造成人口移出的因素 拉力 → 吸引力,是造成人口移入的因素 推拉力相互作用的結果 → 頻繁的遷移活動 中間障礙 → 可能影響遷移行為的干擾因素 推拉力:造成人口移出移入的因素 ● 人口遷移 回目錄
社會增加呈現負值地區 : 1. 鄉村地區 2. 雲林澎湖地區
人口組成:人口組成:人口組成:人口組成: 人口組成:或稱人口結構、人口構成 可反映出生、死亡及遷移等人口現象的變化 參考要素:性別、年齡、職業、種族、宗教、 文化、教育、語言等 是社會經濟變遷的重要指標 政府擬定社會福利的重要參考資料 ● 台灣的人口組成
人口組成:人口性別結構:人口組成:人口性別結構: 人口性別結構: 常以男女性別比表示 定義:每一百個女人相對男人的數目 影響一地男女比 → 生物因素、年齡結構、 遷移等 男性人口數 性別比 : × 100 女性人口數
人口組成:人口年齡結構:人口組成:人口年齡結構: 人口年齡結構 人口系統中各年齡組別在總人口中的比例 人口年齡組成 → 幼年人口: 0 14 歲 青壯年人口: 15 64 歲 老年人口: 65 歲以上 ( 幼年人口 + 老年人口 ) 扶養比 = × 100% 青壯年人口
人口組成:人口金字塔:人口組成:人口金字塔: 水平軸表示性別比例,垂直軸表示年齡組別 結構特徵 了解幼年人口、老年人口、青壯年人口的比 例 了解依賴人口、勞動人口的比例 據以推估未來出生率、死亡率、勞動率及被 扶養人口比例 人口金字塔:可同時表現人的性別結構 及年齡結構
百分比率 五歲組距 15 歲 65 歲 老年人口 青壯年人口 幼年人口 女右男左
人口金字塔三種基本類型 : 1. 低金字塔型 : 出生率、死亡率皆 高,幼年人口比例 高,老人壽命短。 經常出現經濟落後 地區或低度發展國 家。 如:非洲地區
人口金字塔三種基本類型 : 2. 高金字塔型 : 醫療衛生進步,死 亡率下降,出生率 也逐步降低,使得 青壯年人口多。常 出現於開發中的國 家。 如 : 早期台灣、印度、 中國
人口金字塔三種基本類型 : 3. 彈頭型 : 出生率、死亡率皆低。 因生產意願不高,幼年 人口比例明顯減少;人 民平均壽命延長,老年 人口增加。已開發國家 皆屬之。隱憂 ~ 高齡化 社會現象。 如 : 歐洲各國、美國。
人口高齡化 : 指一地區老年人口比例超過 7% 。 高齡化社會 : 指步入『人口高齡化』階段後,老年 人口比例持續成長,及至超越幼年人口的比例時, 即稱之。 台灣於 82 年開始步入人口高齡化階段,預計 106 年即成為高齡化社會
人口素質 : 嬰兒死亡率、識字率、平均壽命,可呈顯發展歷 程。 識識字率 : 指 15~24 歲人口中,能夠讀寫及理解日常 生活說明的人口百分比。 平平均壽命 : 一地人口平均的死亡年齡
台灣的人口議題 1. 高齡化 兩者是邁向高度發展國家的普遍 2. 少子化 現象。 ★解★解決策略 : 協助老人安養及生涯規劃、加強社會福 利、提高人口素質。 3. 文化適應 : 主要是 a. 外籍勞工或 b. 外籍配偶來台 ★ 解決策略 : a.~ 須保障國人就業權力、防範變成變相移民、避 免造成社會問題; b.~ 家庭成員互動關係、小孩教育問題、文化背景 差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