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民的地位與形象 —— 以「無米樂」 (2005 年 ) 為例
故事大綱 紀錄臺南縣後壁鄉三個老稻農的勞動與生活 透過他們的勞動與生活,我們可以領略到生 活的智慧,也可以意會到人與人、人與動物、 人與神、人與天、人與土地,是如何微妙地 共生共存著 可是我們曾經想過 , 這群老農民就像手無寸 鐵的孤兒 , 對抗 WTO 這隻看不見的巨獸, 而主流社會關心他們嗎?政府在意他們嗎?
導演介紹 顏蘭權 : 留英的電視電影製作碩士 莊益增 : 台大哲學系畢業 什麼原因讓他們放棄光環,走向社會 最沒有人關心與留意的邊陲角落?什 麼理由讓他們兩人願意花盡心血與財 力,用影像記錄下台灣農村裡小人物 的故事?
拍攝「無米樂」的動機 長久以來就想要記錄台灣農村 以農村作為紀錄片的主題,是非常邊 緣的。所以, WTO 便成了申請經費的 時候很重要的「藉口」。 不想以知識份子的方式來談農人,而 是想表達對於台灣農業史的關心,並 觸及台灣加入 WTO 後對農業的衝擊。
本片成功之處 以平實手法,讓「無米樂」自己說話 , 讓後壁鄉的農夫農婦自己說故事,結 果讓人見識到影像與畫面的力量,與 紀錄片的真情流露。 因此,大部分影評人與觀眾都給予該 片一致好評,認為是近年少見的優良 紀錄片。
「無米樂」探討主題 — 農人樂天知命 片名由來 崑濱伯說:「無米樂,無米樂,心情放輕鬆!」 夫妻之間的感情 崑濱伯說: 『我老婆肯吃苦,她一邊幫忙種田, 一邊到聲寶工廠做臨時工,一個月賺幾塊錢,加 減賺,說起來我老婆很乖,很可取,我不會對她 說感謝她,但是心裡知道她幫我很多忙。』不肯 多說一句感謝的崑濱伯,心裡卻充滿了對妻子的 深刻感情。
「無米樂」探討主題 — 農人樂天知命 人對土地的感情 煌明伯一面擰乾汗水一面說:『雜草是農民的敵人 … 太常噴 灑除草劑,會破壞土壤。』雖然土地不會講話,但他知道 不時的關心就會知道它需要什麼 人對動物的感情 文林伯牽著後壁鄉唯一的水牛,拖曳一車的稻草,走在收 成後乾裂的稻田,『我這條牛,有時會拍片,有時載小孩 玩,比較乖啦!我就是這樣捨不得賣, ……… 說起來牛的 命不好,做得要死 ……… 』卸下牛軛,相伴一生的水牛慵 懶的在小水漥的泥巴中翻滾,一面為水牛潑水解解暑氣, 文林伯以對待親人的方式,疼惜著這個最忠實的朋友,那 種寬大與認份,就是可愛的台灣農民質樸的生命哲學。
「無米樂」探討主題 — 台灣農民困境 台灣農民的待遇 ? 崑濱伯的兩甲地,辛苦了四、五個月, 只賺七、八萬元而已 稻價十幾年來都沒有變 加上政府「強制休耕」 ( 水庫不放水 ) 加入 WTO 後,保證收購價格就被取消 一個農民到底能賺多少?
「無米樂」探討主題 — 台灣農民困境 1949 年實施三七五減租,以及 1953 年的耕者有 其田政策,是否對台灣農民有利? 1950 至 60 年代,政府以農業支援工業發展。其 中糖、米二項約佔對外輸出總值的 75 % ,成為 工業化初期購進機器設備所需資金的主要來源。 但是農民所得卻未有顯著的提高 。 1968 年以後,由於工商業快速發展,農村勞動 力大量外流,農業工資急遽上升,農用資材成本 偏高,農產品價格不穩定,農民所得偏低,以及 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等種種因素,導致農業發展 面臨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
「無米樂」探討主題 — 台灣農民困境 加上由美國進口的大宗穀物,不但影響國內稻米 的產銷,更剝奪農民兼種雜糧收益。此外,台糖 與民營企業兼營大養豬場及養雞場,其生產遠較 一般農戶之副業養豬、養雞有利,使得農家養豬、 養雞備受打擊,造成農民所得偏低。 1988 年 5 月 20 日農民與大學生聚集立法院 - 台北 車站,為農民生計與權益展開劇烈抗爭,爆發將 近二十小時警棍、石塊、甚至燃燒汽油的激戰、 對立的 520 事件,成為戰後台灣最大規模的農民 請願行動 。
「無米樂」放映後的迴響 在日本放映的時候,日本人說他們的農民 也面對同樣的問題,可是沒有像台灣農民 那麼苦。 因為日本人相信:如果不生產稻米,日本 就會亡國!所以即使加入 WTO ,在他們國 內仍然有各種政策來保護農民,例如補差 價,好讓農民既可以生存,同時也讓產品 有競爭力。
《無米樂》暴紅後的影響 後壁鄉的米進而熱銷 崑濱伯成為全台知名的農民代表,他 的家也變成觀光勝地 煌明伯的手工棉被訂單暴增 地方鄉公所最近替片中的阿伯阿嬤們 立了雕像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具體影響 ?
問題與討論 相較於社會其他行業,你認為台灣的 農民有沒有受到政府合理的照顧,以 及公平的對待? 對照楊儒門以「白米炸彈客」的方式, 要求政府重視台灣開放稻米進口之後 的農民生計問題,「無米樂」所呈現 的效果如何? 你認同「無米樂」所呈現出台灣農村 的問題嗎?你從影片中的人物學習到 什麼?你贊同他們的人生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