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市立育英國民中學 100 學年度 第一學期書法研習 兼具空間與時間變化的書體 --隸書介紹與賞析
壹、理論部分
隸書又名八分,是漢朝最為通行的文字書體, 歷史上以漢朝與清朝為隸書的兩個高峰期。
一、流變與起源 是大篆捷書過程中逐漸形成的。 促進書體演變的文化機制:
( 一 ) 求速求易 1 、快速書寫的文化需求。 2 、生活節奏加快。 3 、文化信息傳遞增多。
( 二 ) 追求規範與通行 1 、文字使用面向社會下層擴散。 2 、文化形態多樣性的發展。
( 三 ) 文字書寫的審美需求。
二、文化意義 ( 一 ) 是古體書與今體書的分水嶺。 ( 二 ) 隸書是篆書的輔助字體。 ( 三 ) 隸書是書體的第一次大革命;草書、行書、 楷書均源於隸書。 ( 四 ) 佛教、道教、神靈文化、獨尊儒術、孔子 崇拜、厚葬風氣、與喪葬文化造成碑碣盛行, 提供漢隸表現的舞台。
三、造形特徵 ( 一 ) 線條 1 、蠶頭雁尾的線條不但具有律動感,而且保 有水平穩定之平衡感。 2 、蠶不二設、雁不雙飛兼具變化穩定之功能。 3 、發揮毛筆書寫自然形態功能,使線條具有 粗細、方圓、藏鋒、露鋒等特性,符合生理運 動節奏。
( 二 ) 結體 1 、橫勢。 2 、左右開張。 3 、形狀扁方 ( 如龜 如鱉 ) 。
四、藝術美感 ( 一 ) 線條的視覺形象豐富。 ( 二 ) 視覺藝術的節奏感提高。 ( 三 ) 在視覺心理作用下產生三度空間。
( 四 ) 紙的使用與隸書碑刻的大量湧現,在章法 空間構成上提出新的視覺要求。 ( 五 ) 解放毛筆的書寫特性,使筆劃運動的節奏 點散佈於字的四周邊緣。
一、隸書法史: 1 、隸書的由來 2 、曹全碑 3 、乙瑛碑 4 、簡牘及帛書 5 、近代書法名家何紹基、趙之謙
貳、實作部分
二、隸書結構及習字要領: 1 、中鋒運筆 2 、蠶頭雁尾 3 、橫平豎直 4 、蠶無二設,雁不雙飛 5 、左撇右捺(左右開展) 6 、上密下疏 7 、中軸平穩 8 、一波三折 9 、少者厚重,多者纖秀 10 、逆筆藏鋒,欲右先左
三、楷書筆法及字形結構簡介(以台灣省 書畫教育協會所出字帖為例): 1 、橫、豎劃寫法與字例講解:一、十、士、 上、王、主。 2 、折、點劃寫法與字例講解:且、工、高、 古、畢、甫。之、其、經、半、無、道。
3 、撇、捺劃寫法與字例講解:文、及、吏、大、 未、米。 4 、間架結構(一):千、升、重、后、垂、秉。
5 、間架結構(二):右、有、存、左、在、友。 6 、間架結構(三):人、合、命、春、秦、奉。
四、書法教學網站: 1. 書法教學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