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由於以前五月又稱為「午月」,所以農曆五月五日稱為 「端五」、「重五」或「重午」。在這一天,人 ? 特別重視 正午的活動,這個時候陽光最強烈,所以端午節也稱為 「端陽節」。同時,因為在這天有懸掛菖蒲習俗,所以也 有人稱之為「蒲節」。到了民國二十八年以後,這一天又 被訂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的崇高人格和文學成就。 資料來源 : 台灣小百科 圖片來源 : 西高地天圖 端午節的名稱怎麼來
屈原是一位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官做到參與政事、發怖法令、接 待國賓、應對諸候的左徒,他極力向楚懷王提議,要聯合齊國,對 抗秦國,可惜楚懷王不接受他的意見。後來,楚懷王被秦國誘騙去, 他悔恨交加,最後鬱鬱地死在秦國。秦國見楚國越來越弱了,覺得 時機已到,就攻打楚國。沒多久,楚國就丟失了大半國土,漫出遍 野都是無辜老百姓的屍骨。屈原心如刀割,悲憤交加,寫下了《天 問》、《九歌》、《離騷》、《懷沙》等許多的愛國詩篇。他流放 多年後,心力交瘁的他,於是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也就是端午節, 跳進汨羅江自殺了。楚國老百姓,聽到屈原投江自殺的消息,都趕 到江邊,但滾滾江水,哪裡去打撈他的屍體呢?老百姓為了恭祭屈 原,也不想讓江裡的魚鱉蝦蟹吃掉屈原的屍體,就一面敲鑼打鼓, 嚇走魚群,另一面往江裡投進好多米飯。也因為這樣老百姓為了尊 敬屈原,從此每年的這一天,帶著鼓、米飯,駕著小船,在江上划 來划去,並一面敲鑼打鼓,一面把米飯投進汨羅江裡,來祭祀屈原。 參考台灣小百科、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由來
有一天晚上,一位老爺做了個夢。他夢見屈原頭戴高高的帽子,腰上掛 著一把長長的寶劍,身上穿著珠玉嵌的袍子。老爺爺恭恭敬敬地向他磕 頭行禮。屈原告訴他,他十分感謝鄉親對他的熱愛,也十分高興,知道 老百姓是愛國的,是有正義感的。老爺爺見他很瘦,就問他 :“ 投在江裡 的祭品,你吃到了嗎? ” 屈原說 :“ 那些東西都被魚鱉蝦蟹吃掉了。 ” 老爺爺 又問 “ 這可怎麼辦呢? ” 屈原說 :“ 如果你 ? 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包成菱角形 的粽子,魚鱉見了,以為是菱形,就不吃了。 ” 說完,他的身影就不見了。 老爺爺把這個夢告訴大家。後來,五月初五這天,鄉親就照他的話,做 了好多菱角形的粽子,投進江裡給屈原吃。過了不久,老爺爺又做了個 夢,屈原告訴他,這些粽子多數還是被魚鱉吃掉了,如果把送粽子的船, 打扮成龍的樣子,魚鱉是怕龍王的,就都不趕吃了。於是打造了好多龍 船。從此以後,在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千家萬戶,粽子飄香,各條江 河,划龍舟,紀念偉大詩人,喧鬧彩聲,傳遍各地。 資料來源 : 愛國詩人屈原、台灣小百科 圖片來源 : 序幕傳說故事
除了紀念屈原之外,還有許多端午節的習俗是與天氣有關的。由 於農曆五月正值盛夏,氣候十分炎熱,在醫藥衛生不發達的時代, 這段時間經常流行各種蟲害、疾病,傷害人畜,造成人 ? 生命財 產的損失,人 ? 認為這是鬼魅作怪所造成的,便將五月視為「惡 月」、「毒月」或「凶月」,其中五月五日更是百毒之首,被稱 為「惡日」或「毒日」。為了對付百毒,便有在此日插蒲艾、飲 雄黃酒、帶香包等習俗產生,其實這些都是為了消毒,防疫、防 蟲,以保障人的健康。 資料來源 : 台灣小百科 圖片來源 : 痞客邦 端午節的習俗
划龍舟 古時候有一個詩人名叫屈原,因為憂心國家的前途,所以投江自 盡。當時,人們看到屈原跳江自殺,被他的愛國精神所感動,於 是紛紛划船前去搭救,可是最後都沒有找到屈原。而這種划船救 屈原的行為,卻演變成在端午節划龍舟競賽的習俗。 包粽子 屈原投江後,人們擔心他的身體會被江河裡的魚蝦吃掉,所以就 用竹筒裝滿米飯丟入江中,希望魚蝦去吃竹筒飯裡的米飯,不要 吃屈原的身體。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每年都在農曆五月五日, 也就是屈原投江的日子,用竹葉來包粽子吃。 資料來源 : 台灣小百科 圖片來源 : 搜狐新聞、好康挖挖哇 習俗活動
帶香包 在我國民間的習俗裡,五月是「毒月」,五月五日是九毒日的開始。 古時候的人認為孩子生病就是有魔鬼纏身,他相信麝香、檀香等具有 避邪驅魔的作用,所以在端午節這一天父母都會在小袋子裡放入這些 香料,掛在孩子身上,來驅走惡魔,必免生病。 插艾草 過了端午節,炎熱的夏天就來到,這時,一些冬眠的蛇、蟲都會跑出 去活動,而艾草和菖蒲的氣味具有驅蟲的作用。所以,人們相信在門 口插艾草、菖蒲,便可以辟邪驅瘟。 資料來源 : 台灣小百科 圖片來源 : 痞客邦、大樹林
飲雄黃酒 俗語說 : 「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為甚麼雄黃酒有這麼大的功 效呢?原來,雄黃是一種含硫化砷的礦物,民間又叫做「雞冠石」, 具有消毒、驅蟲、治瘧疾等功效。在在炎熱的五月,蚊蠅孳生,四 處傳播疾病,此時飲雄黃酒,自然具有保健的功能。 劍井午時水 「午時」是端午節這天最重要的時刻。在這天,凡是與午時有關的 物品,都蒙上了一層神奇的色彩,「午時水」便是其中一種。 資料來源 : 台灣小百科 圖片來源 : 國姓廟全球資訊網、蘋果日報
客家鹹粽 DIY 材料: 1. 圓糯米、香菇、五花肉 ( 和腿肉 ) 、菜脯米、餃子、栗子、醬油、鹽、糖。 2. 粽葉 ( 洗淨備用 ) 、粽繩。 餡料作法 : 1. 豬肉切小塊,加醬油、鹽、糖先滷,快好時再加進香菇和栗子同滷至栗 子熟透。 2. 用少許油先炒絞肉,加少許醬油調味,再和菜脯米拌炒均勻,加少許蔥末後起鍋。 糯米飯作法: 圓糯米洗淨,泡水 6 小時,蒸熟,加入滷汁拌勻。 粽子包法 : 1. 將兩張粽葉頭尾重疊放置。 2. 將粽葉折成杯狀。杯狀內側的棕葉比較短,外側比較常,最外面的棕葉葉柄朝上。 3. 將少量糯米飯放進杯中壓緊,做出一個凹洞。 4. 填入各種餡料。 5. 再蓋上糯米飯,將上面的粽葉蓋下。用力壓緊 ( 要確定壓緊,否則粽子會散開 ) 。 6. 做出粽子的四個角,並把上面的「蓋子」折向側面。 7. 從「蓋子」處將成形的粽子用粽繩繞兩圈後打結綁緊。 8. 將綁好的粽子放在蒸籠蒸透即可。 放鬆一下
謝謝大家 製作人 : 董妤嫺 圖片來源 : 靖的幸福小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