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芳 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fang1217@seed.net.tw 0952-753-732 合作學習的策略 張淑芳 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fang1217@seed.net.tw 0952-753-732.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合作學習,學習合作 林佩璇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合作學習發展的背景 個人發展 民主社會.
校際 IT 精英挑戰賽 2016 Inter-School IT Elite Challenge 2016 決賽日 2016 年 4 月 23 日.
合作學習 臺北市立大學 教育學系 黃思華
讓我們“學”在一起 ~ 常見的合作學習方式分享
合作學習的策略
智力測驗計分與解釋 輔導老師 黃曉樺.
教學方法.
花蓮縣國小綜合活動領域教師 36小時關鍵能力研習 分組實做作業單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單字聯想題 遊戲規則: 1.依據五個提示的聯想,猜出謎底答案。每個提示皆和謎底有關聯,但彼此可能沒有關係。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課程:科技輔具設計導論 開課班級:資訊科學系碩士班 (選修3學分) 授課老師:陳友倫 老師 陳治臻 老師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教學優良教師分享 資訊管理系 陳昌助.
淺談學生合作學習之課堂應用 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兼任所長 董旭英.
Science Society (Games Factory)
創意知覺玩具提案 2012/9/10.
平板與翻轉教學應用之結合 Eddie Chang Microsoft Taiwan.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Chapter 2 – Chapter 4 Chang Chi-Chung
教學策略技巧與教學資源運用 劉淑雯 台北市文化國小教師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1213.
合作學習 中教四 紀慧萍
六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Wavelet transform 指導教授:鄭仁亮 學生:曹雅婷.
第 一 單 元 不定積分.
指導老師: 蘇明俊 老師 組長:潘翠娥 組員:張惠雅 葉麗華
為成功制定目標和行動計畫 國際獅子會分區主席訓練.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設計理念與教學步驟 本簡報可配合翰林英語第五冊第七課或康軒英語第六冊第二課的文法句型使用。
G-30-3 What開頭的感嘆句.
Prepositional Phrases
合作教學法 一、合作教學的原理 合作式教學乃根據社會心理學的「小團體理論」,認為小團體的成員會相互依賴並產生隸屬感、榮譽感。根據此種理論,若能將大班級再分成小組,將可使小組成員獲得相互幫助學習的機會,使成績好的學生協助成績較低的學生,從而提昇學習成效。
分數乘法 – 從連加法到乘法運算 學習單位:5n3
小學四年級數學科 8.最大公因數.
The inventor of the detective fiction genre
同分母分數大小比較 ‧教材設計者:台北縣康橋國小 林必勤老師 ‧教材製作者:台北縣康橋國小 吳淑敏老師.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教學媒體作業 歷史系99級 楊琇媚.
Creative Teachers Association Limited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106年度教育雲服務策略聯盟計畫 酷學習 COOL CLASS.
三年級上學期英語科教學報告 教學目標 教材內容 教學方式 作業設計 評量方式.
香港西區扶輪社匡智晨輝學校 名稱:二位加一位圖加法 科 目:數學 學習範疇:數 學習單元:整數運算 學習重點細目:二位加一位(進位)圖加法
把你的換帖的CO進來 一個設計者的心路歷程:聯合報企畫林懷駿.
NASA 二階.
六年級 英文科 課程計畫 Ms. Hsu.
《在小班如何促進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五年級數學科 體積與容量 的關係和單位 白田天主教小學下午校 趙國鴻.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合作學習 2009年10月28日 香港教育學院小班發展與研究中心聯席總監 陳錦榮博士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正向輔導管教 (國小案例 分享與座談) 基隆市中和國小張意欣老師.
英文管理期刊導讀 A Guide on Reading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Journals Spring, 2007 Friday, 10:10~12:00 R9208 Instructor: 張婉菁 Phone:
106年度成果發表競賽辦法 組別 團體組 個人組 人數 2人以上,最多6人 同一實習公司,或同一產業得併組參賽 1人為限 格式
學習經驗分享 牙三 張仁虎.
「運動與科學」教學分享 管理學院體育健康與休閒研究所 邱宏達.
106學年度第二學期 二年級學校日 英語科教學計畫
數位學習 孫春在、曾憲雄、陳登吉、袁賢銘.
G-30-6 How開頭的感嘆句.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September 15th, 2012
107-2 國中部任意選修 看動畫學英語 授課教師 羅曉筠.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創新學習 從教師開始- 主講人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李忠謀 教授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簡介 發想:本簡報以常見的臺灣夜市小吃出發,與學生生活結合,以圖片為輔,讓學生從食物為出發點,學習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相關方位和介係詞之應用 ﹔除吸引學生興趣外,並融入對話,以更深入加強學生對於本單元的聽力理解能力。接著帶入評量,確定學生已學會食物名稱及其搭配的量詞單位,以及介係詞之應用 。 視覺.
網站個案報告 參考架構 一,企業背景簡介 二,經營優勢與競爭分析 三,市場區隔與目標市場 四,行銷4P策略 五,未來發展與挑戰
Taipei Municipal Dahu Elementary School March 1st , 2013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張淑芳 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fang1217@seed.net.tw 0952-753-732 合作學習的策略 張淑芳 臺中教育大學 教育學系 fang1217@seed.net.tw 0952-753-732

合作學習的策略 􀁻 互相核對(Pairs Check) 􀁻 思-寫-討-享(Think-Write-Pair-Compare) 􀁻 思考分組分享法(Think-Pair-Share,簡稱TPS) 一起學習(Learning Together,LT) 􀁻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 拼圖法第二代(Jigsaw II) 􀁻 小組遊戲競賽法(TGT) 􀁻 合作探究學習(Group Investigation)

互相核對(Pairs Check) 先把四人組分成A、B兩小組,二人一組完成工作紙。A組及B組的甲先做工作紙的第一題,乙則核對他的答案。 如乙對甲的答案無異議,便應稱讚對方,然後二人交換角色,乙做工作紙的第二題,甲則核對乙的答案。甲和乙繼續以這種方法分工直至把工作紙做完 工作紙完成後,A、B兩小組互相比較答案 最後教師和全班一起核對答案

思-寫-討-享(Think-Write-Pair-Compare) 四人一組,各人獨自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並把答案寫出來 四人組分A、B兩組,每組二人,一起討論答案 討論完成,四人組內的A組與B組互相比較答案

思考分組分享法(Think-Pair-Share,簡稱TPS) TPS是由美國馬利蘭大學的李曼教授(Frank Lyman)發展出來的 先讓學生兩個兩個地坐在一起 一上課就由授課老師講授一段或提出問題,先由每個學生花一或二分鐘來思考(Think)自己的答案 二人的小組(Pair)再彼此分享與核對答案,直到都有共識 最後老師要求每一組學生向其他二或三個小組的人分享(Share)、或是向全班分享他們那一組有共識的答案  TPS法可說是合作教學法領域中最簡單的一種方式,對那些完全不知道什麼是合作教學法的老師或學生而言,可算是最容易實施的方式。

一起學習(Learning Together) 沒有固定步驟 教師須運用合作學習的元素去設計他的教學計劃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實施步驟: 全班授課:一開始就告知團體目標,分析教材內容;授課方式包括講解、討論、錄影帶觀賞等。 分組學習:一律採異質分組,每一組有四至五人,每一組員的背景、性別、與能力不同均不同。 學習評量:以小考方式較為常見。 計算個別的進步分數:就算是原始分數是退步的情形,該生的進步分數頂多是零分,絕不會有負分的情形。進步分數的區間完全是由老師自訂,原則是要盡量鼓勵學生學習。 小組的獎勵:表揚的方式包括獎狀、口頭獎勵、物質獎勵、活動獎勵、與公佈表揚等。

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STAD) 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並不是要齊一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表現 而是要讓各個學生按自己的能力/程度或與趣/專長加以發展 能力較低的學生為小組作出的貢獻也可媲美能力較高的組員,這可提升學生的自我形象和學習動機 能力較高的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那個步驟之中對能力較低的組員所給的指導能促進他自己的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

拼圖法第二式(Jigsaw II) (1)全班教學 (2)個別閱讀 (3)專家小組討論 (4)合作小組報告 (5)個人小測 (6)小組表揚

拼圖法第二式(Jigsaw II) 1.學生分組。 2.在小組內分配每人一個專家主題。 3.自己研讀整個學習單元,但加強自己的專家主題。 4.至專家小組討論並精熟他們的主題。 5.回到小組報告自己研究的主題。 6.進行小考,個別分數如同STAD轉換為小組分數。 7.接受個別和團體表揚。

小組遊戲競賽法 Team Game Tournament (TGT) 的實施步驟 全班教學:除了介紹教材內容外,也須要說明競賽規則。 分組學習:一起練習作業單上的內容。 遊戲競賽:可採測驗式或問答式,前者是同桌競賽的學生個別答完試卷後,依次排名;後者則是由同一競賽桌的同學輪流發問作答。 學習表揚。

小組遊戲競賽法 (TGT) 教學過程與STAD相同 與STAD不同之處 學科遊戲競賽:乃是學生在學科教材知識中藉著遊戲競賽的方式,為小組獲取積點,而這些教材學生均已在小組做過練習 能力系統:乃是為使每個學生均有相同的機會為他自己的小組獲得分數,而以能力來安排競賽桌。

93.12.10 15

93.12.10 16

小組調查法(或稱小組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 :GI 提示問題或設計問題情境。 學生自願分組或被指定分組。 學生確定問題所在。 學生把問題結構化或明確化。 學生分工合作搜集資料。 學生嘗試提出不同見解。 小組內的成員或討論、或批判、或協調。 提出小組報告。 討論與檢討。

小組探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GI) (1) 學生選擇探究範疇並成立探究小組 (2) 小組設計探究計劃 (3) 小組進行探究 (4) 小組計劃匯報 (5) 小組匯報 (6) 老師及學生評估結果

GI 實施流程 實施前 實施中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小組設計探究計劃分配問題,分配角色, 第三階段:小組進行探究進行探究,客觀分析 教師教學準備階段 實施中 第一階段: 學生選擇探究範疇並成立探究小組決定主題 界定問題 問題歸類成立範疇 興趣及異質分組 第二階段:小組設計探究計劃分配問題,分配角色, 討論問題,搜集資料 第三階段:小組進行探究進行探究,客觀分析 寫成報告,作出修訂 第四階段:小組計劃匯報決定匯報重點,採用多元化 形式,互相報告匯報計劃, 訪問有關人士

GI 實施流程 實施中 第五階段:小組匯報小組輪流匯報 第六階段:教師及學生評估結果提問及觀察 實施後 留心聆聽匯報內容 學生互相提問 表達意見 第六階段:教師及學生評估結果提問及觀察 進展性評估 擬定兩條題目 設計測驗卷 實施後 教師省思階段

合作學習的教室管理技巧 一、零噪音的訊號(the zero-noise signal): 不必大吼、不必用教鞭敲桌子 老師拍掌,然後說:「各位同學,請注意!」 控制室內電燈開關:只要老師迅速地將燈一關、再一開,學生就可以知道須要壓低小組討論的音量。 用一般比賽計時常用的按鈴:一有音量失控的情形,老師馬上將鈴按下去,學生自然從清脆的鈴聲中得到合適的提醒,而將音量降下來。 比手勢:老師在行間巡視時發現音量失控,可以比照合唱團指揮的方式,將手臂舉起,並將拳頭握緊;這時後,先看到的小組也將全組組員的手舉起、並閉上嘴巴;其他的小組發現鄰近的小組已將手舉起,也迅速比照辦理,估計應該在二秒鐘左右,全班就可以完全安靜下來。為了鼓勵學生能迅速對老師的手勢作出合適的反應,老師可以對前三名的小組略予口頭鼓勵,或是配合計分板的實施予以額外的加分。 不必大吼、不必用教鞭敲桌子

合作學習的教室管理技巧 二、團體讚揚(group praise): 老師可以走到表現最好的小組旁邊,然後,作出零噪音的訊號,等到全班都安靜下來,老師這時候對全班稱讚該小組的表現,以引發合適的模仿效果,這遠比老師責備表現最差的小組以得到警惕的效果還要好,換句話說,「見賢思齊」的方式比「殺一儆百」的方式更易讓學生接受。

合作學習的教室管理技巧 三、特別認可或表揚的佈告欄(special-recognition bulletin) 學生的許多行為是可以經過制約的過程而學習的,老師將各小組填入「百尺竿頭」式的壁報圖表(chart)上,讓學生一步一步地爬格子,每爬一格就要讓全班學生知道為什麼某一小組的積分能更上一層樓的原因,如此一來,學生知道老師所認可的行為模式是什麼,自然會努力配合。

合作學習的教室管理技巧 四、特別表揚典禮(special-recognition ceremony): 當實施一段時間以後,就可以在公開的場合表揚。通常,表揚的頻率大約是每週一次。如果是小組式的表現優異,可以用鼓掌或歡呼的方式;如果是個人式的表現優異,可以上前將小組的別號與個人的姓名寫在佈告欄上。透過這種公開的方式,合作式學習的效果能更加鞏固。

合作式學習的教室管理技巧 五、全班或全組的快樂時光(class or team fun time): 除了每週一次的表揚之外,每天上課時段的獎勵也是必須的。在國外最常見的模式,有提前讓該小組下課,或是提供「遊戲桌」的方式,讓這些表現優異的學生輕鬆一下。但是,在我們國內實施的話,可以考慮讓這些學生讀自己的書、做自己喜歡的勞作作業、……等等,以免驚動到鄰近班級的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