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吸虫纲吸虫纲. 1 、单殖亚纲 体外寄生 不更换宿主 固着器在体后端, 为锚或小 钩 吸虫纲的分类 三代虫指环虫.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 clonorchiasis sinensis 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 感染科.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毛首鞭形线虫 ( Trichuris trichiura Linnaeus , 1771 ). 毛首鞭形线虫 ,呈世界性分布。 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可引鞭虫病 ( trichuriasis )。本病是世界上分布 最为广泛的蠕虫病之一,与蛔虫病、 钩虫病都是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 我国距今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古尸.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并殖吸虫(肺吸虫) 裂体吸虫(血吸虫).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Paul R. Earl 翻译:天外飞仙(dxy)
血吸虫.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传染病.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学检验 Clinical parasitology And laboratory
吸 虫 TREMATODA Dept. of Human Parasitology,
吸虫形态学观察 肝吸虫、血吸虫生活史 肝吸虫、血吸虫、肺吸虫、姜片吸虫虫卵、幼虫、成虫及中间宿主.
消化系统检查 (第四讲).
第三十八绦虫.
第五节 猪囊尾蚴病 是由钩绦虫的幼虫猪囊尾蚴寄生于猪的肌肉和其他器官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又称猪囊虫病。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肺结核.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三、 前后盘吸虫病 前后盘吸虫病是由前后盘科(Paramphistomatidae)的各属吸虫(80多种)的成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瘤胃和胆管壁上,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所引起。 一般成虫的危害不甚严重,但如果大量童虫在移行过程中寄生在真胃、小肠、胆管和胆囊时,可引起严重的疾患,甚至发生大批死亡。前后盘吸虫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前后盘吸虫的种类繁多,虫体的大小、颜色、形状及内部构造均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兽医寄生虫学串讲.
Welcome.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日本血吸虫 Schistosoma japonicum
芜湖市镜湖区血防项目中小学校 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镜湖区卫生局 芜湖市地方病防治站 2009年5月21日
医学寄生虫总论 (三).
毛首鞭形线虫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医检1301班 王春嫔
猪寄生虫控制.
浅表淋巴结检查.
第六章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6.3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人类染色体显微形态图 ♀ ♂ 它们是有丝分裂什么时期的照片? 在这两张图中能看得出它们的区别吗?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线虫内容复习 概念:宿主(终宿主、中间宿主、保虫宿主、转续宿主)、迁延移行、夜现周期性 问答: 蛔虫病流行广的原因? 钩虫造成贫血的原因?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胃肠炎(Gastro-enteritis)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绦虫纲概述 (Class Cestoda) 绦虫 (cestode) 或称带虫 (tapeworm), 属于扁形动物门的绦虫纲
吸虫(trematode) 扁形动物门 Phylum Platyhelminthes 吸虫纲 Class Trematoda
钩 虫 病 概述 病因及流行病学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预防.
黄曲霉毒素中毒(Aflatoxicosis)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并殖吸虫病(肺吸虫病) paragonimiasis
五、 歧腔科吸虫病 (一)歧腔吸虫病(甲) 歧腔吸虫病是由歧腔科(Dicrocoeliidae),歧腔(双腔)属(Dicrocoelium)的矛形歧腔吸虫(Dicrocoelium Lanceatum),也称枝歧腔吸虫(D.dendriticum)和中华歧腔吸虫(D.chinensis)寄生于反刍动物牛、羊、鹿和骆驼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所引起,偶尔也见于人体。在我国的西北诸省、区和内蒙古等地分布广泛,危害较严重。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华支睾吸虫病(肝吸虫病)clonorchiasis sinensis
吸虫概论 扁形动物门------吸虫纲 吸虫的形态特点 大多数背腹扁平、两侧对称,叶状或舌状 有吸盘 无体腔 雌雄同体(血吸虫除外)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第四节 寄生虫病的特点 1. 寄生虫感染与带虫者: 感染阶段: 寄生虫感染 : 带虫者: 寄生虫病 : 2. 慢性感染与隐性感染 慢性感染
§7.4 波的产生 1.机械波(Mechanical wave):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过程叫机械波。1 2 举例:水波;声波.
第二节 矛形双腔吸虫病 本病是由矛形双腔吸虫寄生于牛、羊、骆驼、鹿等的肝脏胆管和胆囊内引起的一种肝脏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防蚊灭蚊.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钩虫与旋毛虫.
第八节布氏姜片吸虫(Fasciolopsis buski)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牛羊的常见寄生虫病

第一节 牛、羊肝片吸虫病 牛、羊肝片吸虫病是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肝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病原:在我国有两种病原,即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这两种吸虫除形态上稍有不同外,均多寄生于黄牛、水牛、绵羊、山羊、鹿和骆驼等的肝、胆管中,猪、马、驴、驯鹿、家兔、松鼠和水獭等亦能受其侵袭,但比较少见。

人类亦有遭受侵袭的记载。本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伴发全身性的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肝片吸虫外观呈叶片状,自肝胆管取出时呈棕红色,长20~35毫米,宽5~13毫米。虫体前端有一个三角形锥状突,口吸盘位于锥状突的前端。锥状突后,虫体左右展开形成“肩”部。腹吸盘位于虫体腹面中线上的肩部水平位置。

虫体中部最宽,向后逐渐变窄。片形吸虫为雌雄同体。虫卵呈长卵圆形,黄褐色,窄端有明显的卵盖,卵内充满卵黄细胞和一个卵胚细胞。大片吸虫与肝片吸虫的区别在于:

①虫体较长大 ②肩部不明显 ③虫体两侧缘比较平直, 后端钝圆 ④虫卵较大

图3-1  肝片吸虫 1.虫体 2.虫卵 1 2

图3-2  肝片吸虫的消化系统

图3-4  大片吸虫 1.虫体 2.虫卵 1 2

图2-4 肝片吸虫发育史

两种片形吸虫的发育史基本相同。它们在发育过程中需要椎实螺作为中间宿主。成虫在牛、羊胆管内产卵,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后,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 (15~30℃)与足够的氧气、水分和光线条件下,发育成毛蚴。

毛蚴从卵内孵出后,在水中游动,当遇到椎实螺时,就钻入螺体内发育成胞蚴。胞蚴经过无性繁殖发育成若干个雷蚴,每个雷蚴再经无性繁殖发育为若干个尾蚴。

一个毛蚴最后可以发育成100个甚至1000个以上的尾蚴。尾蚴离开螺体进入水中,附着于水生植物或其他物体上,脱去尾部,靠生囊腺的分泌物形成包囊而变成囊蚴。牛、羊吃草或饮水时,吞下囊蚴而被感染。

从吃到囊蚴到幼虫发育为成虫约需2~4个月。成虫在牛、羊的胆管内可生存3~5年之久。

诊断 肝片吸虫病在我国流行普遍,但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即使在同一省份或地区,在不同的年份流行情况也不同。一般以多雨的年份特别严重。因雨水多,畜粪中的虫卵容易被冲到水里;雨多水位高,螺蛳容易繁殖,囊蚴散布广,牛、羊容易被感染。因此本病在沼泽低洼地的流行比高燥地严重。

本病有季节性。在春末夏初,雨水多而较潮湿,气温也较适宜,螺蛳大量繁殖。这种条件正适合肝片吸虫虫卵的发育和毛蚴的孵出,到夏、秋两季尾蚴大量逸出,因此牛、羊大量感染多在夏、秋季节。

轻度感染时往往不显现症状,感染数量多时 (牛250条以上,羊50条以上),则可出现症状。对于幼畜,即便寄生很少的虫体,也能呈现有害作用。

急性型肝片吸虫病多发生于羊,时间多在夏末和秋季,这主要是在短时间内集中地吞咽了大量囊蚴,幼虫在肝实质内移行时所致。病羊精神沉郁,体温经常升高;食欲消失,偶有腹泻现象;肝脏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度增强;而后迅速发生贫血,粘膜苍白。常在3~5天内迅速死亡。

慢性型肝片吸虫病最为常见,主要是寄生在胆管中的成虫引起的。病羊贫血,粘膜苍白,眼睑、颌下、胸下及腹下水肿。被毛粗乱,无光泽,干枯易断,有部分脱毛现象。消化障碍,瘤胃蠕动无力,有卡他性肠炎。食欲减退或废绝,逐渐消瘦,最后由于极度衰竭而死亡。

牛患肝片吸虫病,常呈慢性经过。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肝脏,其变化程度与感染数量及病程长短有关。如在原发性大量感染、取急性经过的病例中,可见到急性肝炎,肝肿大、出血等病灶;

其中有长达2~5毫米的暗红色索状物,质软,挤压切面时,有粘稠污黄色液体流出,其中杂有尚未成熟的幼龄虫体。腹腔内有血色的液体和有腹膜炎病变。

慢性病例, 主要呈现慢性增生性肝炎。被破坏的肝组织形成瘢痕性的淡灰白色条索,肝实质萎缩、褪色、变硬,边缘钝圆, 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 胆管肥厚, 扩张成绳索样突出于肝表面。胆管内壁粗糙而坚实,内含大量血性粘液和虫体以及黑褐色成粒状或块状的磷酸盐结石。 用沉淀法检查虫卵可确诊。

防治 治疗肝片吸虫病时,不仅要进行驱虫,而且应注意对症治疗,尤其对体弱的重症患畜。常用的驱虫约有:

硫双二氯酚 牛40~50毫克/千克,羊80~100毫克/千克,一次口服 硝氯酚 (拜耳9015) 牛5~8毫克/千克,羊4~6毫克/千克,一次口服 六氯对二甲苯 (血防846) 牛、羊125毫克/千克,一次口服

硫溴酚 (又名抗虫349) 黄牛30~50毫克/千克绵羊60毫克/千克,山羊30毫克/千克,一次口服 丙硫苯咪唑 (抗蠕敏) 牛、羊20毫克/千克,口服,对成虫有良效,但对童虫效果较差 ,

六氯酚 牛、羊10~20毫克/千克,口服 双酰胺氧醚 羊100毫克/千克,口服 氯碘柳苯胺 牛10毫克/千克,羊7.5~10毫克/千克,口服

为了有效地预防肝片吸虫病,必须根据其流行病学及其发育史的特点,制定综合预防措施。

驱虫:肝片吸虫病的传播主要是病畜和带虫者。因此驱虫不仅有治疗作用,也是积极的预防措施。驱虫的时间和次数与流行地区具体条件相结合。在我国北部地区,每年应有二次驱虫:一次在秋末冬初,主要是预防动物冬季发病另一次在冬末春初,可以减少动物在放牧时散播病原 ;

2. 粪便处理 家畜粪便应经发酵处理,以杀死虫卵。对驱虫后排出的粪便尤应严格处理

3. 放牧地的选择:尽可能地选择地势高而干燥的地方作放牧地或建牧场。如果必须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可考虑有计划地分段使用牧地。一般说来,在夏季,在某一地段的放牧时间不要超过1.5~2个月就移往另一地段放牧 ,

4. 饲草和饮水要注意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