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劇
香港目前仍然是粵曲流行的年代? 也許有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 香港目前仍然是粵曲流行的年代? 也許有人會反對這樣的說法: 反對者可能認為粵語流曲和國語流行曲巳將粵曲淘汰了。但這只是表面現象而巳。 多個社區中心也設粵曲學習班,每星期亦有一次實習式的小型粵曲演唱會。這些活動,既吸弔上年紀的人參加,也吸引年輕人參加。這一大的粵曲愛好者,成為大型粵曲演唱晚會的支柱。而大型粵曲演唱會則多在香港大會堂、香港文化中心、西灣河文娛中心、牛池灣文娛中心,以及新界各區的區域大會堂舉行。 例如最初的歌壇源於大八音。"大八音"是,一種只有唱詞、沒有動作的演唱會,但唱的全本是戲曲。由於"大八音"受歡迎,才改變為只唱戲曲中的主題曲,在遊樂場時代產生粵曲歌壇。這些歷史是前人未嘗談及的。
粵劇的源流與歷史 中國的戲劇,正式形成於南宋,稱為南戲。南宋初 期 ,廣東是沒有戲劇的。南宋末期,南戲傳入廣東, 成為最早的粵劇。 公元一二七六年間,宋恭宗等為元兵追逼,南遷廣東,當時跟隨宋帝南遷的宋朝臣民,數以十萬計,其 中有懂得演戲的梨園子弟,就是這些梨園子弟把南戲 帶進 廣東,在廣東演出,在廣東落籍,在廣東傳播, 使南戲成為最早的粵劇。 由於當時是兵荒馬亂之際,南戲如何傳入廣東的紀錄 到至今仍未發現有文字資科支持,故此這段史實只能 成為推測。但有一有力物證,就是佛山祖廟的石劇台,這個劇台,現仍存在。佛山祖廟已有八百年歷史, 試問如果當時沒有戲劇演出,又怎會有劇台?而且這 個劇台是石做的,非富貴人家專用,而是人民公有, 如果當時的戲劇不是已經深入民間,又怎會有這樣的 建築?
粵劇的發源地又在什麼地方呢?不少 人以為一定是廣州其實不是廣州而是佛山。佛山是粵劇的發源地,有下列幾點史實可以證明:第一點是八百年前,佛山已有固定戲台的建造和留存。第二點是三百多年前,佛山已有粵劇本地 班的組成及第 一個粵劇伶人的團體《瓊花會館》。第三點是百多年前,粵劇伶人李 茂在佛山附近發動粵劇伶人組成義軍,響應太平天國革命,支持義軍的人數以百計,粵劇伶人之多可以想見。 粵劇已有數百年歷史,由初發軔以至於今,其間變遷很大,然莫如近五六十年間,班制改,人事更,劇本場口,一唱一做,迥異從前,以言變遷,莫此為甚。 粵劇在半世紀前,對角色的忠奸,分得很 清楚,正印武生、小武、小生,例不演奸戲,唱曲也各自有一家,聽戲的 人,一聽就知這是武生喉、小武聲、小生腔,自從當年「 寰球樂」班的朱次伯,以小武而改用平喉唱出,武生和小 生也一樣隨之而唱平喉,無所謂武生喉、小武聲、小生腔 。同時朱次伯又提倡「廣爽」。過去戲人的曲白,一律用 中州口音,即俗稱「戲棚官話」,朱次伯認為粵劇是廣東人的,應以廣東口音唱出為準,便在他的首本戲《夜吊白 芙蓉》 中,用平喉廣爽來唱,因受觀眾接受,使粵劇風氣 為之一變,戲班裹的武生、小武、小生的曲白,全改用廣 爽。由於朱次伯伶德不修,而被人暗殺。
粵劇是廣東省境內流行 14 劇種之一,也是全中國境內上演的 350種地方戲中的一種,由於製作龐丈,粵劇在廣州、澳門及香港通常不及稱為「大戲」。在今天香港,一個中型戲班,為演出一台神功戲,通常聘用二十多名演員、十名伴奏樂手及二十多名工作人員,分別負責佈景、燈光、音響、道具、伙食和雜食。 當時在「寰球樂」班擔任拉扯的薛覺先,竟一躍而承其位, 而且演來稱職,極得戲迷稱道。一年後便給廷攬過「人壽年」班 ,與該班正印花旦千里駒拍演。其後薛覺先與該班的正印小武靚 少華合作,另起一班,名為「梨園樂」 。花旦方面,特派人往南 洋聘請靚元亨的徒弟陳非儂回港拍薛覺先。 當時的「人壽年」班,本是人人稱為第一班的,但自有「梨 園樂」之後,就再不可以第一班稱,而只能和「梨園樂」、「新 中華」鼎足而三。這時侯「人壽年」班的台柱是靚少鳳和千里駒 ,「梨園樂」是薛覺先和陳非儂,而「新中華」則始終是白玉堂 和肖麗章。 「人壽年」感到要加厚實力,便派人到南洋聘請靚元享的另一個 徒弟馬師曾回港加入,不料馬師曾得不到觀眾賞識,人皆厭聽他 的「乞兒喉」,兼且坐艙(即戲班司理人)駱錦與又和他不睦, 在東主面前大加評擊,終於將馬師曾降至演通宵戲,馬師曾惟有 忍辱求存,並接受在南洋同門學藝的陳非儂之意見,將他在南洋 演出過的詼諧戲搬出試演,希望可以博得觀眾好感。果然奇蹟出 現,博得觀眾捧腹大笑,越做越旺台,遂得調回演頭場戲。 這時侯的薛覺先艷事瀕瀕,社會人士對他裴短流長,加上負責保護他的護 衛員(戲班稱炮手 )和另一班炮手在戲院鎗戰,有十數中彈死傷 ,這場浩劫,薛覺先險遭不測,潛逃無蹤,輾轉去了上海。自此「梨園樂」漸走下坡,終至瓦解。
馬師曾和陳非儂另組新班,名為「大羅天」劇團,班主為國華報社社長劉蔭蓀,一改以往戲班的陋習,擬定改善條例如下:將班字改稱劇團、不用戲船、改用宿社、不落鄉 演出、起用新人、搜集劇本、演員要依時上台、每場戲須 落力演出不得欺台。「大羅天」劇團哄動一時,它開始了省港班(即永遠在省港澳演出)及落鄉班(即永遠演出四 鄉)之分。 兩年後,馬師曾因桃色事件,在海珠戲院前,險遭手 榴彈炸死,同時廣州當局,又下令禁止他在廣州演戲,馬師曾不得已潛逃美國,但亦為當地華僑鄙視,更被一外國騙子慫恿他組織電影公司,因而負債累累,無法脫身回港 。幸得香港太平戲院東主源杏翹先生之助,為馬師曾償還債項,請他回港主持「太平劇團」,並邀得陳非儂與他再 度合作。 當時香港立法局有例禁止男女同班,所以歷來粵劇中 有全男班、全女班之分。及後羅之錦爵士在立法局提議, 說及男女既能同坐,為何不能同班,於是一致通過取消此法例。 陳非儂和馬師曾拍演了半年之後,因接了越南及緬甸 之約,離開「太平劇團」。班主適逢其會,改用女花旦, 聘譚蘭卿、上海妹等,和馬師曾拍演,觀眾們口味一新,場場滿座,盛極一時,其它各班亦紛紛聘用女花旦,於是 男花旦失業,漸遭淘汰,是粵劇歷史之一大轉變。
粵劇音樂簡介 粵劇音樂由唱腔、敲擊及旋律伴奏音樂所構成。由於廣州方言屬聲調性,加上各種說白形式各有很強的音樂性,廣義來說,說白也屬音樂之部分。 最常用卵三種唱腔音樂是梆王(或稱板腔音樂)、說唱及小曲。板腔音樂體系裏大概有三十多種形式,各有其音樂及唱詞結構。常見的說唱曲種是南音及木魚,較少用的是板眼及龍舟。用於粵劇的小曲數目很多而較難加以統計,它們都有若干程度上既有及固定的旋律。由於梆王與說唱曲種之結構特徵十分接近,說唱曲種也可被視為一種板腔體。 在這八十年代的香港,一般人相信粵劇趨於衰落及有改革的必要。很多人提出保留傳統、加以改良、用導演制、嚴謹排演及約束演出者爆肚等作為改良的方法。假若這些意見能夠徹底執行,在未來,香港的粵劇肯定會失去一定程度的即興性,而在表演風格上與西方傳統歌劇及其他劇場形式更為接近。 但時下改革粵劇的一般「口號」是「保留傳統、加以改良」,則上面所提種種意見,雖然可使演出更有組織性及在名方面更有協調,但同時卻會破壞粵劇的即興傳統。
歌詞欣賞 六月雪之十繡香 子規啼引子,打二更介。二王板面上】 (生唱:長二王)三夕交頸鴛鴦,一朝驪歌高唱, 別離滋味怕初 (生唱:長二王)三夕交頸鴛鴦,一朝驪歌高唱, 別離滋味怕初 嚐,最是堪憐流蘇帳,空留孤燕,寧不枕冷 衾 寒。可奈母 命難違,冀望蟾宮 路 上。 【收掘】 (生白)三娘, (旦白)?, (生口古)何故二躍魚更,你還不在牙床靜養。 (旦接)蔡郎,你明日便京華赴試,所以為你夜繡香囊。 (生接)你夜繡香囊何所用呢? (旦接)使郎身伴永留香呀嗎。 (旦唱:正線哀蟬)雙飛三兩日,君要別故鄉,針針都有淚,滴斷 恨人腸。 (生接)酬酬唱唱變?惆惆悵悵,淚花濺綠楊。 (旦接)我甚淒涼。 (生接)我重淒涼,孤身到異鄉。 (士工慢板序:生浪裡白)三娘, (旦白)?, (生白)我去?你要孝順亞媽至得呀。 (旦白)呢層我會?啦,你唔駛掛心?蔡郎。 (旦唱)才結合歡花,又分連理樹, 我把香囊繡贈,是有意 重
深長。眼底鴛鴦衾,心間蝴蝶枕, 堪嘆勞燕東西,此後化成 夢 想。 (生接)我飛入蟾宮攀丹桂,你獨留鳳閣望青雲,望到春風帶得歸 來燕,一旦騰達 飛 黃。功名富貴本由人,離合悲歡天註定, 你夜繡香囊,一定代表陽關 三 唱。【收掘】 (旦白)蔡郎,你真係聰明叻。 (旦唱:反線中板)第一繡香囊,繡出雙飛蝴蝶,願郎你似蝶情長。 第二繡香囊,繡出雪裡梅花,柳綠桃紅無謂想。 (生接)妻是雪中梅,夫是裙邊蝶,斷無辜負竇三娘。 (滾花)只愛梅花白,不愛杏花紅,野草閒花非對像。 (旦唱:反線海棠春)三番繡,青鸞彩鳳飛翔。 (生接)最慘係鸞鳳雙雙,人偏分張,情歌無復唱。 (旦接)相對望?針針又嘆息。 (生接)相對望?淚洒襟兒上。 (旦接)相逢只有夢。
(生接)夫婦情深怕恨長。 (旦唱:減字芙蓉)香囊第四繡,繡對苦鴛鴦。 (生浪白)你咁講呀? (生接)苦盡就甘來,不久你鳳冠頭戴上。須知道情花和淚種,個 陣重開特別香。 (旦滾花)願夫早中狀元郎。 (生接)妻呀個陣富貴榮華同安享。 【收掘】 (生白)三娘, (旦白)?, (生白)你喊呀? (旦白)唔係,聽見你咁講,我歡喜到流淚之嗎。 (生白)哦!妳歡喜,妳歡喜就要笑番?。 (旦白)好,你叫我笑,唔係笑囉。 (南音短序:生浪裡白)係囉,妳笑得真係靚咯。 (生唱)妳梨渦雖係淺,藏住愛情香,別時一吻,真係透心涼。 (旦接)五繡香囊,好待郎欣賞,繡成燕子一雙雙。六繡香囊,等 你留印像,繡出同心照艷陽。 (生接催快)我與三娘如燕子,我與三娘似鴛鴦,我向當天來發誓, (轉合尺花)中?狀元都係愛三娘。 (旦唱:漢宮秋月)七繡並蒂芙蓉用意長,唯願你莫學個無情蝶過牆。
(生接)有此並頭花,甜在我心腸。 (旦接)第八輕輕繡廣榔,你絕對無別向。 (生接)好意義,柔情能令我一生不變樣,今生對對再世雙雙。 (旦接)我替君繡鳳凰,勸君常學佢,我九次繡香囊。 (生接)等?蔡昌宗,春風得意素願償。【食合字過序】 (生唱;二王略爽)三娘十繡到青霜,等我斬除風月賬,可見紅顏 心事不尋常。我此去京華,你休怨唱。難違母命要去趕科埸。 妻呀你莫倚欄杆,且待我青雲 步 上。 (旦沉花)願願願,願你凌煙閣上姓名揚。 (旦唱:乙反中板)待我剪青絲,放入香囊,表示情絲千萬丈。借 青絲,為郎作伴,痴心莫笑竇三娘。贈青絲,客館棲遲,好待 郎君燈下賞。見青絲,你猶如見我,願郎你舊愛勿遺忘。 (旦滾花)青絲情未盡,還有繡香囊,君呀十繡心思宜想像。 (生接)七彩香囊親手接,青絲剪贈更情長。香囊圖上意,我有暇 使參詳,何況有青絲繞在郎心上。 【收掘】 (生白)三娘,妳珍重呀。 (旦白)蔡郎,你珍重呀。 (旦花下句)何日春山眉再畫。 (生接)妻呀妳莫愁張敞會變心腸。
感想 做完這個關於粵劇的報告後,我們覺得我們學會了很多關於粵劇的歷史、怎樣做戲等等的東西。所以我們做完這個報告後,我們真是獲益良多啊!!!!令外我們又學會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所以今次我們真是做得十分開心呀!!!(^.^)
組員名單 組長:陳美寶 (4) 組員:劉彩儀 (10) 陳麗玉 (5) 鄧曉潼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