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申 论 写 作 第一节 概 述 一、申论含义 申论即针对给定的材料或话题,概括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所提观点展开论证。
高考作文、古代策论、申论
他 们 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品 一、作文将民工子女的生存状态很真实地描绘出来,从农村到城市经历的不自然、不适应,再到他们心态的逐渐成熟,让人感受到一个真实存在的群体; 二、作文的文字很流畅,可以看出考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积累,但是并无炫耀,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自己的情感和视野,文字和主题很匹配;
第三,总体上看作文表达了作者对同龄人的同情、关注和企盼,言为心声,也正是作文题目要求的体现; 第四,这篇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 最后,文章关键还写出农民工子女的变化,“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考生没有一味抱怨,写出了变化和希望。
汉文帝策题解读 (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公元前165年]) (汉文帝)诏有司举贤良文学士,错在选中。上亲策诏之,曰: 惟十有五年九月壬子,皇帝曰:昔者大禹勤求贤士,施及方外。四极之内,舟车所至,人迹所及,靡不闻命,以辅其不逮;近者献其明,远者通厥聪,比善戮力,以翼天子,是以大禹能亡失德,夏以长楙。Ⅱ 高皇帝亲除大害,去乱从,并建豪英,以为官师,为谏争,辅天子之阙,而翼戴汉宗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方内以安,泽及四夷。
今朕获执天子之正,以承宗庙之祀,朕既不德,又不敏,明弗能烛,而智不能治,此大夫之所著闻也。故诏有司、诸侯王、三公、九卿及主郡吏,各帅其志,以选择贤良明于国家大体,通于人事之终始,及能直言极谏者,各有人数,将以匡朕之不逮。Ⅱ二三大夫之行当此三道,朕甚嘉之,故登大夫于朝,亲谕朕志。大夫其上三道之要,及永惟朕之不德,吏之不平,政之不宣,民之不宁,四者之阙,悉陈其志,毋有所隐。
上以荐先帝之宗庙,下以兴愚民之休利。著之于篇,朕亲览焉,观大夫所以佐朕,至与不至。书之,周之密之,重之闭之。兴自朕躬,大夫其正论,毋枉执事。乌虖,戒之!二三大夫其帅志毋怠! (录自《汉书•卷四十九•晁错传》)
晁错策对赏析: 诏策曰“通于人事终始,” 愚臣窃以古之三王明之, 臣闻三王臣主俱贤,故合谋相辅,计安天下,莫不本于人情。人情莫不欲寿,三王生而不伤也;人情莫不欲富,三王厚而不困也是 人情莫不欲安,三王扶而不危也;人情莫不欲逸,三王节其力而不尽也。其为法令也,合于人情而后行之;其动众使民也,本于人事然后为之。
取人以已,内恕及人。情之所恶,不以强人;情之所欲,不以禁民。是以天下乐其政,归其德,望之若父母,从之若流水;百姓和亲,国家安宁,名位不失,施及后世。此明于人情终始之功也。
思想宝库 内容宏富 满腔热情 薪火相传
二、申论写作 (一)材料的广泛性 (二)非专业性 (三)命题的针对性。 (四)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五)命题方式的灵活性。
三、申论试题的结构 (一)注意事项 (二)材料 (三)申论要求
1、对给定阅读材料的理解、分析、整理、归纳、概括、综合。 2、针对资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对策或具有可行性的解决方案。 3、对第2步提出的方案进行论证。
一、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零散的、表面分散的 要求:综合为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扩展到材料之外的事物 既要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又要统揽全局 第二节 申论应试能力 一、阅读理解能力 材料零散的、表面分散的 要求:综合为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扩展到材料之外的事物 既要理解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又要统揽全局
二、分析概括能力 要清楚所给材料反映的问题 要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要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 二、分析概括能力 要清楚所给材料反映的问题 要分清主要问题和次要问题 要分清有关联的问题和无关联的问题
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提问题时个人身份定位要准确 (二)针对问题提出意见或办法 (三)意见或办法要有可操作性
四、表达论述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都要通过文字表达来体现。 要求表达准确、简明、有条理,论述深刻。
第三节 申论的应试方法和技巧 一、方法 (一)审读材料要全面细致 1.充分利用时间审读材料 2.从总体上把握材料内容 第三节 申论的应试方法和技巧 一、方法 (一)审读材料要全面细致 1.充分利用时间审读材料 2.从总体上把握材料内容 3.通读、细读与精读相结合
(二)概括要抓要点 (三)提出对策要切实可行 (四)进行论证要无懈可击
其一,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体。 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 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时效。 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 可操作性的对策方案 其一,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主体。 其二,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步骤。 其三,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时效。 其四,对策方案要明确执行的条件。
二、技巧 “概述主要内容”? “概括主要问题”?
注意试题中设定的“虚拟身份”问题 申论试题大多为考生设定了一定的虚拟身份。
紧扣给定资料,用语朴实简明 论证性:不能脱离“材料”和题目要求的议论文写成抒情、散文或者记叙文。 遣词造句应当准确、简明、规范。
阅 读 材 料 据报道,1999年某大学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语文水平达标测试。在这次稍稍高于中学语文水平的测试中,达到及格线最多的是本科生,也仅有60%,最少的是博士生,才有30%。一位比较优秀的本科生留校作助教,为一位研究生导师整理书稿。书稿送到出版社没几天就被退了回来,原因很简单,出版社的编辑只粗粗浏览了一遍,就发现了200多个错别字。
针对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推荐阅读书目: 《历代进士殿试策对名篇赏析》 周新曙 著 湖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