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判词歌曲解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如何學好數學? 黃駿耀老師
Advertisements

辅助核算 3.5.
10 郑和远航.
三个偶像的故事和功绩 ——第12课 明清时期的反侵略斗争 董飞燕.
捣蛋鬼历险记 初一四班 孙嘉佑小组.
中國歷史 明代之患禍及民變.
10 郑和远航 郑和 郑和,1371年生于云南昆阳州(今昆明晋宁县)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马和,小字三宝,十一岁时在明太祖朱元璋发动的统一云南的战争中被俘进宫,后当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1403年朱棣登基,史称明成祖。次年正月初一,朱棣念他有勇有谋,屡立奇功,便赐姓“郑”,改称郑和,并提拔为内宫太监,于永乐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领庞大船队首次出使西洋。自1405年到1433年,漫长的28年间,郑和船队历经亚非三十余国,涉十万余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伟
明清 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雅克萨反击战(俄) 戚继光抗倭(日) 郑成功收复台湾(荷兰) 荷兰 俄 罗 斯 日 本 台湾 沙 俄 入 侵
戚继光抗倭.
刑事訴訟法 授課人:林俊益副教授 時間:95.9.~96.6..
妩媚人生 云 计 算 与 大规模数据并行处理技术 黄 宜 华 南 京 大 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妩媚人生 妩媚人生
第16 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授课人:鲍婷.
历史上的中日关系.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赵田甜.
第四章 清代臺灣的社會文化變遷 第一節 移墾社會的形成
認識食品中毒 一、什麼是食品中毒? 二人或二人以上攝取相同的食品而發生相似的症狀,並且自可疑的食餘檢體及患者糞便、嘔吐物、血液等人體檢體,或者其它有關環境檢體(如空氣、水、土壤等)中分離出相同類型(如血清型、噬菌 體型)的致病原因,則稱為一件“食品中毒”。 但如因攝食肉毒桿菌毒素或急性化學性中毒而引起死亡,即使只有一人,也視為一件“食品中毒”。
題目:四大古文明 班級:六年八 班 組員:賴宣光.游家齊.陳羿文 吳佳芬.許淑婷.許芳瑜..
食 物 中 毒.
琦君 《髻》 S 康倩瑜.
眼乾乾唔使慌.
滑膜皱襞综合征.
“公平”是最热的关键词 1、胡锦涛首次进行“总动员”,提出“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
贵州省公务员面试 备考指导 中公教育 面试讲师 刘运龙.
外 套 各式領型與變化 武 玫 莉 製 作.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陈冤之魅,心鬼之泪 ——雾里探花 《东方快车谋杀案》 By第二小组.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发展等级10分 深刻 丰富 有文采 有创意 ①透过现象 深入本质 ②揭示问题 产生的原因 ③观点具有 启发作用
文明礼仪在我心 文明礼仪在我心.
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故事会 盘古开天劈地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地可不象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样————天高高的在上面,地在我们的脚下,中间隔着几千几万米远。那个时候的天地就象是一个包在大黑壳里的鸡蛋,混混沌沌的,什么也看不清。人们走路都得弯着腰,耕田打猎都很不方便,因为一不小心抬个头,就会碰到天,惹它生气,接着就会招来狂风暴雨。因此所有的植物也都长不高,所以结的粮食和果实都很少,根本就不够大家吃。还经常会发生饿死人的事情。
面向三农,拓宽信息渠道 辐射千村,服务百万农民
三招 让孩子爱上阅读 主讲人:芝莺妈妈 2012年10月19日.
FUZHUANGZHITUYANGBANZHIZUO
如何挑選吳郭魚 嗨~ 餐旅二乙 4a2m0105 白妤潔 4a2m0122 何姿瑩.
学校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连云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服裝整理概論.
印染纺织类艺术.
创业计划书的编写.
创业计划书撰写.
第九章 进行充分调研 选择自主创业.
香溢饺子馆创业计划书.
第三章 中国的民族民俗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汉族 第三节 满族 蒙古族 维吾尔族 回族 朝鲜族 第四节 壮族 土家族 苗族 黎族
第 4 章 投资银行: 基于资本市场的主业架构.
创业数字图书馆.
中国管理科学发展探索 成思危 2006年8月18日于上海复旦大学.
“四文”交融,虚实并举,打造具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 ——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汇报
103年度高職優質化輔助方案計畫申辦及輔導訪視說明會
“十二五”科技发展思路 与科技计划管理 科技部发展计划司 刘敏 2012年9月.
社区妇幼保健工作 江东区妇幼保健院 胡波瑛.
人生不要太圓滿 ◎ 張忠謀.
导致羊水过少的五大因素.
胎教.
怎样进行一次宣讲 何惠玲.
第三课 中国共产党的历程.
[聚會時,請將傳呼機和手提電話關掉,多謝合作]
规范母婴保健服务 努力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市卫生局基妇科 朱静.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财务报账培训
白天的月亮 想與日爭輝 人生不要太圓滿 文字取自於:張忠謀 攝於陽明山 阿道的攝影工作坊.
第十章(上)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营养要均衡.
ㄩ.
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Ⅰ) 教材比较研究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陈 辉 教育部2009普通高中历史课改远程研修资料.
十年职业生涯规划 —— 年 姓名:刘娟 学号:.
主考官眼中的面试 ——面试主考官教你备战2016年国考面试 主讲老师:李海鹏.
国内知名高校 医学院(部、中心) 院系及附属医院设置情况 调研报告
財務報表分析 授課教師:陳依婷.
第六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概念和特征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
主讲人:刘文波 (四会国税 政策法规股) 2014年4月
智慧宁波 智慧财税 . 宁波市地方税务局.
第六模块礼仪文书写作 第一节求职信、应聘信 QIUZHIXINYINGPINXI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五回判词歌曲解读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五回 全书的总钢。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的结局 《红楼梦》是我们读过的中外小说里最特别的一本。早在小说的第五回,作者就把小说里所有人的结局全部告诉你了。可是每个人的结局是一首诗。你如果没有看下去,只是读了那些诗,读了,等于没有读。 贾宝玉喝醉了酒,做梦,梦中到了太虚幻境。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一个柜子,柜子有很多的抽屉,他就一一地打开,每个抽屉里面有一首诗。可是他看不懂,因为他只有十三岁,而且这些女孩子的事情都还没有发生,所以他不知道每首诗在讲什么。他就把抽屉一一关起来了,带他去看的警幻仙姑说,你真是蠢物,冥顽不灵,不能领悟,都给你看诗了,你却不懂。

人的一生,不到最后的终结,永远不知道它的结局。《红楼梦》一开始就把结局都告诉你,让你看着每一个人如何一步步走到他的结局去。大家可以想想看,哪有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结局先告诉你。结局告诉你了,你还想看下去吗?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

秦可卿与警幻仙子 秦可卿——在现实中引领宝玉进入梦境的人;柔情可亲; 警幻仙子——在梦的世界里为宝玉在太虚幻境导游的仙子;她警示你人生是一个空幻的现象。她住在离恨天之上、忘愁海之中,主管女怨男痴。 (这是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让我们了解到人生情感部分,常常是理性控制不住的。人无缘无故啼哭,无缘无故发愁,都有一个命运的主管。) 34:50-07:10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 【说明】   贾宝玉梦随警幻到太虚幻境薄命司,看到贴有金陵十二钗册子封条的大橱,就开橱看了册子中的一些图和题词,即这些又副册、副册、正册及其中的十四首图咏。    “十二钗”就是十二个女子。在这里,“十二钗”即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妙玉、史湘云、王熙凤、贾巧姐、秦可卿。   册有正、副、又副之分。正册都是贵族小姐奶奶。又副册是丫头,如晴雯、袭人等。香菱生于官宦人家,沦而为妾,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入副册。

【又副册判词之一】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画:既非人物,亦非山水,不过是水墨滃染,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心比天高,身为下贱。 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诽谤生。 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一首是说晴雯的。   1.霁月难逢,彩云易散——“霁月”,明净开朗的境界,旧时称赞人品行高尚、胸怀洒落,就说如“光风霁月”;雨后新晴叫霁,寓“晴”字。“彩云”,喻美好;云呈彩叫雯,寓“雯”字。这两句说像晴雯这样的人极为难得,因而也就难于为阴暗、污浊的社会所容,她的周围环境正如册子上所画的,只有“满纸乌云浊雾而已”。   2.心比天高,身为下贱——这是说晴雯虽身为丫鬟,却从不肯低三下四地奉迎讨好主子,没有阿谀谄媚的奴才相。这样的性格是她不幸命运的根源。   3.风流灵巧招人怨——传统道德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要求安份守己,不必风流灵巧,尤其是奴仆,如果模样标致、倔强不驯,则必定会招来一些人的妒恨。   4.寿夭——短命夭折。晴雯被迫害而死时仅十六岁。   5.多情公子——指贾宝玉。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31回)  晴雯给宝玉拿扇子,失手摔坏了扇子,宝玉好心相劝,晴雯却故意讥讽袭人;袭人来劝和,又遭到晴雯更为犀利的讽刺,以致宝玉要赶走晴雯,后在全体丫鬟和黛玉的劝和下作罢。不久,宝玉游园见到小憩的晴雯,责其与袭人叫板,宝玉、晴雯言归于好。晴雯认为撕扇子有趣,宝玉便赠扇给她撕,觉得用几把扇子换美人一笑十分值得 。她不仅撕了一大堆名扇,还将宝玉、麝月的都撕了。(视频)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刻画了晴雯张扬率性、刚烈不阿的性格特征,也为其后来的遭遇埋下伏笔。

晴雯,是大观园中第一美丽的丫环,王夫人据此妄断:“好好的宝玉,叫这蹄子勾引坏了。” 又因晴雯全无媚骨,最反奴性,从不献媚讨好谁,遂成为恶奴王善保家的之流的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暗下谗言,诋毁中伤,正像晴雯判词中所言“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因此,她成为抄检大观园时的首要目标。 好个晴雯,尽管在这之前,她已受到王夫人的斥骂、警告,明知自己已身处危境,但面对无理抄检,凭空诬陷,依然表现出毫不妥协的反抗和蔑视:“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给王善保家的一个“没趣”。一个凌然傲骨、敢怒敢为的勇敢的晴雯形象活现眼前。

风流灵巧招人怨 风流,是说晴雯长得很美,也是说她自视甚高的性格。除此之外晴雯的灵巧也是众所周知的。   然而,心灵手巧的她却不屑于以自己的“风流灵巧”去博取封建统治阶级的赞许。她平日极为懒散,并不是因为她不想做,而是因为她不愿以一个奴隶的身份去做。她只是希望站在一个平等的基础上,以一个人的身份,为着自己的心而做,所以,就有了病补雀金裘。但是,她这种单纯的愿望,在封建势力奴役下的大观园里无法得到共鸣,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孤立无援的她,必然只能走向死亡。

晴雯补裘

湖水说红楼梦 勇补雀金裘 贾母给了宝玉一件极为珍贵的雀金裘,宝玉穿着它去给舅舅拜寿,不小心把这雀金裘烧了一个顶针大的小洞。麝月就打发老嬷嬷找能工巧匠织补,结果没有一个人敢揽这活,都不认得这是什么裘皮,怎么织补。只有晴雯识得此物,且只有她一人能织补此物。为解宝玉之忧,重病的晴雯拼命挣扎织补金雀裘,一针一线,一直做到凌晨四点多;当最后一针补好时,只见晴雯“嗳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晴雯之死 晴雯在患有重病的情况下为了宝玉,“病补雀金裘”,加重病情,后又因王善宝家的在王夫人处搬弄是非,使得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忧愤成疾,不久病逝。 晴雯之死的重点在一个“屈”字。作者写宝玉去看望晴雯,晴雯悲愤地对宝玉说:“只是一件,我死了也不甘心的。我虽生得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蜜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耽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一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当日也另有个道理”

为了死而无恨,她选取了一种特殊方式,给枉耽的虚名充实进了实际内容。她剪下自己的指甲送给宝玉,穿上了宝玉穿的小袄,而且说:“回去他们看见了,要问,不必撒谎,就说是我的。既耽了虚名,越性如此,也不过这样了。”这是失败之后进行了胜利的抗争。堂皇正大,敢做敢当,视死如归,这就是晴雯的风骨。

美丽何罪? 袭人说“太太只嫌她生得太好了,未免轻佻些。在太太是深知这样美人似的人,必不安静,所以恨嫌她,像我们这粗粗笨笨的倒好。”这话说到了实质。 正是因为她的美丽,使她自恃过高,有骨气有自尊,并且敢于抗争,甚至忘了自己的身份——她只不过是大观园中一个地位低下的丫鬟,却虚妄地追求着一种不切实际的平等。她的这种追求只有宝玉明白,也只有宝玉赏识。

贾宝玉对于这样思想性格的一个丫头满怀同情,在她抱屈夭亡后,特意为她写了一篇长长的悼词《芙蓉女儿诔》,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痛和愤慨。 曹雪芹在介绍十二钗的册子时,将晴雯置于首位,这是有心的安排,是作者的偏爱。

【又副册判词之二】 画:一簇鲜花,一床破席。 枉自温柔和顺, 空云似桂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 谁知公子无缘。

这一首是说袭人的。 1. 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2 这一首是说袭人的。   1.枉自温柔和顺——指袭人白白地用“温柔和顺”的姿态去博得主子们的好感。   2.空云似桂如兰——“似桂如兰”,暗点其名。宝玉从宋代陆游《村居书喜》诗“花气袭人知骤暖”(小说中改“骤”为“昼”)中取“袭人”二字为她取名,而兰桂最香,所以举此,但“空云”二字则是对香的否定。   3.堪羡优伶有福——在这里带有调侃的味道。优伶,旧称戏剧艺人为优伶。这里指蒋玉菡。   4.谁知公子无缘——作者在八十回后原写袭人在宝玉落到饥寒交迫的境地之前,早已嫁给了蒋玉菡,只留麝月一人在宝玉身边,所以诗的后面两句才这样说。【续书未遵原意,写袭人在宝玉出家为僧之后才嫁人,细究起来,就不甚切合诗意了。】

袭人原来出身贫苦,幼小时因为家里没饭吃,老子娘要饿死,为了换得几两银子才卖给贾府当了丫头。可是她在环境影响下所逐渐形成的思想和性格却和睛雯相反。 她的所谓“温柔和顺”,颇与薛宝钗的“随分从时”相似,合乎当时的妇道标准和礼法对奴婢的要求。这样的女子,从封建观点看,当然称得上“似桂如兰”。 作者在判词中用“枉自”、“空云”、“堪羡”、“谁知”,除了暗示她将来的结局与初愿相违外,还带有一定的嘲讽意味。

晴雯—袭人 对比阅读 袭人则温顺驯服,并设身处地为主人着想,惟恐不能恪尽职任。 晴雯虽“身为下贱”却“心比天高”,性如烈火,敢怒敢为,哪怕因此得罪“主子”,招来大祸也在所不惜。 袭人则温顺驯服,并设身处地为主人着想,惟恐不能恪尽职任。

晴雯原本比袭人起点高,她虽然身世堪怜,十来岁上被卖到赖家 ,已记不得家乡父母,想来中间不知转卖了多少道,但因生得伶俐标致,得到贾母喜爱,像个小宠物一样带在身边,稍大又下派到宝玉房里,虽然因资历问题,薪水不如袭人,却是贾母心中准姨娘的重点培养对象,前途相当可观。 而袭人自以为是贾母给了宝玉的,贾母对这个丫头并没多大兴趣,只当她是个锯了嘴的葫芦,不过比一般的丫鬟格外尽心尽力罢了。

倘若把两个人人生比喻成一场牌,晴雯的牌明显起得比袭人好,外型才艺都属上乘,还在上级心里挂了号,袭人则一手的小零牌,几乎看不到未来。   然而牌好者容易气足,气足者容易骄傲,一手光鲜好牌反倒打得七零八落,满手小零碎者,若是具有非同寻常的耐心,远兜近转,步步为营,常常也能打出了满堂彩来。

对于贾母的用心,聪明如晴雯未必不知道,却不肯低首敛眉,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合格的准姨娘。也许是因为拥有的太多——贾母说“这些丫头的模样爽利言谈针线多不及她”,她对未来太有安全感,以为一切都会如期到来:“大家横竖是在一起的”“将来只她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便不肯使用技巧,完全跟着感觉走,以一个漂亮女孩的率真与娇纵,随心所欲地生活着。   比如宝玉在外面吃饭,看见桌上有豆腐皮包子,想着晴雯爱吃,就叫人送了回来,不成想宝玉的奶妈李嬷嬷跑来了,自说自话地就拿回去给她孙子吃了。宝玉回来问起此事,晴雯不假思索地表述了不满,再经后事累积,宝玉又是要撵丫鬟,又是要逐奶妈,险些酿成一场大的风波。   后来李嬷嬷是打听出这件事的,心中必然记上这笔账,晴雯不计人气指数下跌,只图一时口舌之快,李嬷嬷固然不能拿她怎么样,但是紧要关头是落井下石还是递一根救命稻草,那差别可就大了。

同样的事件发生在袭人身上,她就体现了识大体顾大局的广阔胸襟。宝玉给袭人留的酥酪被李嬷嬷吃掉了,宝玉刚问起这茬,袭人赶紧用其他话混过。然而李嬷嬷仍不识趣,隔天又来寻袭人的不是,且一针见血地指出袭人“装狐媚子哄宝玉”,正刺中袭人心病,袭人哭哭啼啼,以弱势的形象,赢得了宝钗黛玉一干人等的极大同情。晴雯出于妒意,也跟着冷嘲热讽,“袭人一面哭,一面拉宝玉道,‘为我得罪了一个老奶奶,你这会子又为我得罪了这些人,还不够我受的?’”说得楚楚可怜又绵里藏针,看来袭人不只会装深明大义,也会装小可怜,先天不利使她以退为进以守为攻,把个晴雯比得十分可恶,就是李嬷嬷事后想想也没话说。 不能怪晴雯不聪明,她是太骄傲,骄傲得不肯承认现实。

“晴有林风,袭乃钗副” 晴雯确实在某些地方有林黛玉的作风。她们两个人的性格都非常率真,很真诚,非常纯洁。如果说,袭人像一块半透明的毛玻璃,那么晴雯就是晶莹剔透的水晶,你可以一眼把她看得非常清楚。晴雯在说话方面,也像黛玉那样直来直去,无所顾忌,有时候说话就会比较尖刻,就容易得罪人。所以这个地方都能够看出,晴雯她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她真诚、直率,宁折不弯。 晴雯的性格当中最可宝贵的一面,和黛玉非常相像,就是她有一种比较自觉的人格意识和朦胧的平等意识。

袭为钗副 袭人个性与宝钗相似,整天劝宝玉读书,学习“仕途经济”,最终受到王夫人的赏识,却是“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副册判词一首】   画:一枝桂花,下面有一方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 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

这一首是说香菱的。  1.根并荷花一茎香——暗点其名。香菱本名英莲,莲就是荷,菱与荷同生池中,所以说根在一起。书中香菱曾解自己的名字说:“不独菱花,就连荷叶莲蓬都是有一股清香的。”(八十回)  2.遭际——遭遇。 3.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是说自从薛蟠娶夏金桂为妻之后,香菱就被迫害而死了。“两地生孤木”,两个“土”字加上一个“木”字,是金桂的“桂”字。“魂返故乡”,指死。册上所画也是这个意思。

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她一生遭遇是极不幸的。名为甄英莲,其实就是“真应怜”。出身乡宦家庭,三岁即被人拐走,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   按照曹雪芹本来的构思,她是被夏金桂迫害而死的。可是,到了程高本续书中却让香菱一直活下去,在第一百零三回中写夏金桂在汤里下毒,要谋害香菱,结果反倒毒死了自己,以为只有这样写坏心肠的人的结局,才足以显示“天理昭彰,自害自身”。把曹雪芹的意图改变成一个包含着惩恶劝善教训的离奇故事,实在是弄巧成拙。至于写到夏金桂死后,香菱被扶正,当了正夫人,更是显然不符曹雪芹的意图的。

曹雪芹在塑造香菱时,把她塑造成娇憨天真、纯洁温和、得人怜爱的女性。香菱虽遭厄运的磨难,却依然浑融天真,毫无心机,她总是笑嘻嘻地面对人世的一切,她恒守着她温和专一的性格。当薛蟠在外寻花问柳被人打得臭死,香菱哭得眼晴都肿了,她为自已付出珍贵的痴情。薛蟠外出做生意,薛宝钗把她带入大观园来往,她便有机会结识众姑娘。为了揭示香菱书香人家的气质曹雪芹还安排了香菱学诗的故事。

香菱学诗

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 “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 “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 “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专注投入,乃至痴迷的境界

香菱学诗,她先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几经失败,终于成功,梦中得句,写出了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的精彩诗句,赢得众人赞赏,被补为《海棠诗社》的社员。 曹雪芹在百草千花、万紫千红的大观园中特意植入的一朵暗香的水菱。这时香菱命运的转机,给了读者一次小小的安慰。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正册判词之一】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这一首是说林黛玉和薛宝钗的。 1.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

2.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 3.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 4.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

临江仙(薛宝钗的柳絮词)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18回中贾妃在游大观园时命贾宝玉等众兄妹各题一匾一诗,贾宝玉奉命应写四首,其中有一首是林黛玉帮他写的,有一首是宝钗提醒他修改的 贾宝玉奉命应写《有凤来仪》《蘅芷清芬》《怡红快绿》《杏帘在望》四首。 其中《杏帘在望》是林黛玉帮他写的。(因见宝玉大费神思,为省他精神而代作,元春认为代作这首是三首之冠) 《怡红快绿》中的“绿玉”改为“绿蜡”是宝钗提醒的。(因宝钗揣测出元春不喜“绿玉”。偏是她才会如此留心啊~)

第34回“宝玉挨打”后宝钗与黛玉的不同探望方式 【宝钗】托药而来(光明正大之态,意欲让大家注意到他对宝玉的关切心思)。流露真情时懂得自我控制,内敛而不外露。对于宝玉挨打,她认为事出有因,并借机规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深受封建正统思想影响)。 【黛玉】在无人时悄悄来看宝玉,她的深情表现在她的无声之泣及简单的言辞里。写“桃儿一般的”眼睛可见哭泣时间之长与伤心之重。但又极不愿别人看到她对宝玉的关心。黛玉的关切完全是真情流露,相比之下宝钗的关切则多半是表面文章。黛玉在人生观上与宝玉相同,因而她能抛弃世俗的功利,她看宝玉,送去的是一颗真心,她从不说“那些混账话”,也不劝宝玉走仕途之路,即便她叫宝玉“你从此可都改了罢”,也是为宝玉的安危着想。

【花名签酒令八首】 1、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花名签酒令八首】 1、牡丹——艳冠群芳(宝钗)   任是无情也动人。 牡丹端庄、典雅,象征富贵,有大家闺秀之感,薛宝钗就和牡丹一样,大方端庄,追求富贵。花签上的诗句切合宝钗性情冷淡而又能处处得人好感的性格特点 。

【花名签酒令八首】 7、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 【花名签酒令八首】 7、芙蓉——风露清愁(黛玉)   莫怨东风当自嗟。 芙蓉清丽、纯洁动人,作者将林黛玉喻作芙蓉,暗指她有如出水芙蓉般纯真的天性、美丽、孤傲。 禁不起“狂风”摧折,亦即暗示她后来受不了 贾府事变“狂风”的袭击,终于泪尽而逝。 “当自嗟”,说明作者固然同情黛玉的不幸,但也深深地惋惜她过于脆弱。

【鉴赏】   林黛玉与薛宝钗,一个是寄人篱下的孤女,一个是皇家大商人的千金;一个天真率直,一个城府极深;一个孤立无援,一个有多方支持;一个作叛逆者知己,一个为卫道而说教。脂砚斋曾有过“钗黛合一”说,作者将她俩三首诗中并提,除了因为她们在小说中的地位相当外,至少还可以通过贾宝玉对她们的不同态度的比较,以显示钗、黛的命运遭遇虽则不同,其结果都是一场悲剧。

对作者来讲,或许人世间的美好幸福是不能全得的。有所取,就有所舍;有所得,就有所失。林黛玉和薛宝钗一直是很有趣的象征,好像俩人合在一起才是完美,如果他们是两个人,就永远不完美。所以在作者幻想的世界里,在判词当中,她们变成了合在一起的生命形态。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终身误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写贾宝玉婚后仍不忘怀死去的林黛玉,写薛宝钗徒有“金玉良姻”的虚名而实际上则终身寂寞。曲名《终身误》就包含这个意思。

陈晓旭生前绝唱

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这首曲子写宝、黛的爱情理想因变故而破灭,写林黛玉的泪尽而逝。曲名《枉凝眉》,意思是悲愁有何用,也即曲中所说的“枉自嗟呀”。凝眉,皱眉,悲愁的样子。宝玉曾赠黛玉表字“颦颦”。

黛玉之死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含英咀华 黛玉弥留之际,直声叫道:“宝玉,宝玉,你好……”有无限未尽之意。 宝玉,宝玉,你好糊涂! 宝玉,宝玉,你好狠心! 宝玉,宝玉,你好绝情! 宝玉,宝玉,你好自为之! 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正册判词之二】 画:一张弓,弓上挂着一个香橼。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册子上所画的似乎也与宫闱事有关,因为“弓”可谐“宫”,“橼”可谐“元”。

这一首是写贾元春的。 1二十年来辨是非——这是说元春到了二十岁(大概是她入宫的年纪)时,已经很通达人情世事了。 2榴花开处照宫闱——以石榴花所开之处使宫闱生色,喻元春被选入凤藻宫封为贤德妃,荣耀一时,像石榴花盛开时一般火红(石榴花古代又叫榴火)。同时,榴花盛开,也暗示着还未结果,可能暗示贾元春并无子嗣。

3三春争及初春景——“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暗指迎春、探春、惜春。“初春”,指元春。“争及”,怎及。意思是元春的三个妺妺都不及她荣华贵。 4虎兔相逢大梦归——说元春之死。“虎兔相逢”,原意不明。后人理解颇多争议。第一种观点认为虎象征皇帝,兔象征贾元春,以此说明元春在君王身边无非是“悲险一生”(脂砚斋语);第二种观点认为,这一句是写贾元春的死亡时间。元春死于“寅年卯月”;第三种观点认为,“虎兔相逢”是暗指元春死于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和雍正元年(癸卯)交接的时候。也有人认为此句为“虎兕相逢”,虎和兕(犀牛)都是凶猛的动物,有可能暗示元春死于两派政治势力的恶斗之中。

脂批点出元妃之死也与贾家之败、黛玉之死一样,“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不过,在现存的后四十回续书中,这种成为“大过节、大关键”的转折作用并没有加以表现。相反的,续书倒通过元春之死称功颂德一番,说什么因为“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才“多痰”致疾,很太平地死在凤藻宫里面了,仿佛她的死也足以显示皇恩浩荡似的。

贾府在四大家族中居于首位,是因为它财富最多,权势最大,而这又因为它有确保这种显贵地位的大靠山——贾元春,世代勋臣的贾府因为她而又成了皇亲国戚。所以,小说的前半部就围绕着元春“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和“省亲”等情节,竭力铺写贾府“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 但是,“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试看元春回家省亲在私室与亲人相聚的一幕,在“荣华”的背后便可见骨肉生离的惨状。(第十八回元春归省) 那元春说一句哭一句,把皇宫大内说成是“终无意趣”的“不得见人的去处”,完全像从一个幽闭囚禁她的地方出来一样。曹雪芹有力的笔触,揭出了贾府令人钦羡的荣华对元春这样的贵族女子来说也就是深渊,她不得不为此付出丧失自由的代价。

但是,这一切还不过是后来情节发展的铺垫。省亲之后,元春回宫似乎是生离,其实是死别;她丧失的不只是自由,还有她的生命。 因而,曹雪芹写元春省亲绝不仅仅写繁华,他更写出了繁华中的哀伤,写元春显贵所带来的贾府盛况,也是为了预示后来她的死是庇荫着贾府的大树的摧倒,为贾府事败、抄没后的凄惨景况作了反衬。(只有富贵与幻灭同时经历过的人、体验过的人,才会同时看到这两样东西。)

元春所制灯谜 能使妖魔胆尽摧, 身如束帛气如雷。    一声震得人方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爆竹 (暗示荣华的转瞬即逝)

探春所制灯谜 阶下儿童仰面时, 清明妆点最堪宜。 游丝一断浑无力, 莫向东风怨别离。 谜底:风筝 (暗示她日后远嫁)

【正册判词之三】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画: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一首是写贾探春的。 1才自精明志自高小说中说“探春精细处不让凤姐”(第五十五回),又写她想有一番作为。 2生于末世运偏消说探春终于志向未遂,才能无从施展,是因为这个封建大家庭已到了末世的缘故。 3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明节江边涕泪相送,当是说家人送探春出海远嫁。册子上所画的船中女子即探春。画中的放风筝是象征有去无回,所谓“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第二十二回探春所制灯迷——风筝。) “千里东风一梦遥”,也是说天长路远,梦魂难度,不能与家人相见,与我们现在读到的探春嫁后又回娘家探亲不同。

探春和她的母亲…… 探春是贾政的女儿、宝玉的妹妹,她的母亲是赵姨娘,一个丫头出身的妾。因为卑微的出身,赵姨娘似乎总是愤愤不平,嫉妒他人,总觉得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把这委屈转化成报复他人的恶毒语言或行为,连自己亲生的女儿--探春,也不例外。 探春浑名“玫瑰花”,她在思想性格上与同是庶出的姐姐“二木头”迎春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探春聪明、大器,极力想摆脱母亲卑贱的出身牵连,她努力为自己的生命开创出不同于母亲的格局。她处事公正不徇私,曾经在短时间代理王熙凤管理家务,有条不紊,兴利除弊,展现了她精明干练的管理才能。

在探春的意识深处,她的母亲和出身是她最大的痛苦。因而她区分主仆尊卑的等级观念特别深固,对身为小妾又极无教养的生母赵姨娘轻蔑厌恶、冷酷无情。 她把自己的尊严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抄检大观园时,在探春看来,“引出这等丑态”比什么都严重,她“命众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只许别人搜自己的箱柜,不许动一下她丫头的东西,并且说到做到,绝无回旋余地,这也是为了在婢仆前竭力维护作主子的威信与尊严。“心内没有成算的”王善保家的不懂得这一点,动手动脚,所以当场挨了一记巴掌。    探春对贾府面临大厦将倾的危局颇有感触,她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回这个封建大家庭的颓势,但这只能是心劳日拙,无济于事。

【正册判词之四】 画:几缕飞云,一湾逝水。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这一首是写史湘云的。 1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史湘云从小失去了父母,由亲戚抚养,因而“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富贵对她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违,丧失,死去。 2.转眼吊斜晖——吊,对景伤感。斜晖,傍晚的太阳。这句即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意思。好景不长,丈夫可能早卒。 3.湘江水逝楚云飞——诗句中藏“湘云”两字,点其名。同时,湘江又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所以,这一句和画中“几缕飞云,一湾逝水”似乎都是喻夫妻幸福生活的短暂。

史湘云的不幸遭遇主要还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这个曲子和脂砚斋评注中提供的零星材料,史湘云后来和一个颇有侠气的贵族公子卫若兰结婚,婚后生活还比较美满。但好景不长,不久夫妻离散,她因而寂寞憔悴。

结局猜测 根据《乐中悲》一曲来看,史湘云婚后寡居,贫困终老的可能性大些,因为她的婚姻是先有了“才貌仙郎”她自己也以为能“博得个地久天长”,丈夫去后她的结局就应该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了,再婚对她来说是没有道理的。

至于传说有的续写本中宝钗早卒,宝玉沦为役卒,史湘云沦为乞丐,最后与宝玉结为夫妻,看来这并不合乎曹雪芹原来的写作计划,乃附会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双星”的回目而产生。

31回写宝玉失落之金麒麟(他原为湘云也有一个而要来准备送给她的)恰巧被湘云拾到,而湘云的丫鬟正与小姐谈论着“雌雄”“阴阳”之理,说:“可分出阴阳来了!”借这些细节暗示此物将来与湘云的婚姻有关。 这初看起来倒也确是很象“伏”湘云与宝玉有“缘”,况且与“金玉姻缘”之说也合。黛玉也曾为此而起过疑,对宝玉说了些讽刺的话。其实,宝玉只是无意中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就象袭人与蒋玉菡之“缘”是通过他的传带交换了彼此的汗巾子差不多。

史湘云,是曹雪芹怀着诗情画意,浓墨重彩地着力塑造的一个人物。读者一闭上眼睛,这个人物就活蹦乱跳地出现:身着男装,大说大笑;风流倜傥,不拘小节;诗思敏锐,才情超逸;说话“咬舌”,把“二哥哥”叫作“爱哥哥”……这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令人喜爱的人物。

【经典情节】憨湘云醉眠芍药茵 湘云醉眠的美,作者用了一个“憨”字来概括。憨者,天真纯朴也。美的本来面目直露无遗。此回写尽湘云的襟怀坦荡、开朗豪爽、不拘小节、天真烂漫、才情卓越。

史湘云的旷达不是一种出世孤傲,而是一种入世的情趣。趁兴时大块吃肉,忘形时挥拳拇战,偶尔男儿装扮, 白日里佻达洒脱, 顾盼间神采飞扬。她既无视高低贵贱,又不拘于男女之别、 与人相交、一片本色、无功利之心。

史湘云是诸姐妹中活得最明白的人。  

 一、珍爱   湘云是个真正懂爱的人。她珍爱自己的生命,珍爱自己的快乐,珍爱每一个有意义的时刻,珍爱朋友也珍爱亲人。比起红楼女儿的爱情来,她的珍爱显得越发的博大而纯洁。

她爱着大观园中姐姐妹妹,也爱着“爱哥哥”,她爱着疼她怜她的贾母,也爱着那些从小和她一起玩大的地位低下的丫鬟们。她同情并且关心着自怜自艾的林黛玉. 这份心肠是其它人中不多见的。她还会将自己带来的小礼物一样样地亲自送到那几个小丫鬟们的手中,连丫鬟们都知道她送的东西其实在贾府中“算不得什么”难得的是她那份心。她不会如其它人那样将人分为几等,她的主子下人的观念是最轻的,对上她不惧怕不媚俗,对下她不嘲笑不欺负。这在大观园中是不是也是独一无二的呢?

珍爱别人说明她是善良的,但在这同时她更加的会珍爱自己。她的生命生来原本是极为高贵的,应该一如元春宝钗一样受极宠爱,可是她生来却是不幸的,父母早亡无人真心疼爱,她的生命在那个家庭中就变得轻如草芥一般。可是她自己很珍视自己的生命尊重自己的人格。她能做贾府中由下人们来做的手工,可是她一直一直是乐观的。因为她是笑对生命的。

二、侠气 其实湘云给我最初的感觉是“侠气”和“男儿气”,很象武侠小说中人。虽然书中对她也有醉卧芍药的描写,可是却总觉得她应该和柳湘莲一样仗剑江湖,做个江湖儿女才是最合适的。  

  想到湘云总是会先想到她在芦雪庵啖肉食腥,才会想起她的锦心绣口,在那个特定的场所,在那个特定的时刻,黛玉的清高让人觉得假假的,而她才“是真名士自风流”,她的大笑,她的开心,她的诗意纵横让人觉得古时文人雅士相聚也不过如此罢了。同时,也有几分楚留香仗剑天下,令孤冲笑傲江湖的风采,让人觉得她活得真实,活得尽兴,活得天然。

 她虽然对自己的命运很乐观很能适应,但是对眼中见到的不平事却不能熟视无睹。黛玉笑她:你充什么荆柯、聂政?其实她的骨子里真的就是荆柯、聂政,就是希望天下人公正和平地生活。虽然她做不到,她是她的心却一直在这样努力着。

 三、简单 读红楼读湘云总是最开心的,有时候觉得她是个透明的人儿。她的一切都是简单的,她的想法不经大脑脱口而出,她的爱与恨更是直接地表达出来。她的简单成就了她的智慧也让她变得格外的可爱。

  “反璞归真”说的就是湘云吧,简单却并不是粗线条,并不是愚顽。最简单的往往是最丰富的最长久的。多留些空白给自己,多留给空白给他人,一切在繁杂中生活着的人如果走向了简单那才是最幸福的。而湘云的简单也是一样,大观园中每个人都在为自己而活,宝钗为了自己的将来,黛玉为了自己的爱情,凤姐为了贾府的权势,探春为了家族的兴衰,而湘云为了什么呢?她只是过着快乐一天是一天的日子,时时想着能不能多给别人些开心,她用心教香菱学诗,耐心为黛玉开导,甚至于贾家中大小的下人都对这个不是主子的主子另眼相看。

 其实她活得是最明白的最幸福的。因为她幸福地度过她生命中有过的每一个快乐的日子,在快乐的时候不去想那些多余的不快乐。这样当不快乐到来的时候她才可以坦然地接受,因为她的一生毕竟有过很多很多的快乐,比黛玉多比宝钗多得多的快乐。  

只因为她活得简单,因简而明,因明而乐

史湘云英气豪爽,但终究丈夫早逝,落得和李纨相似的命运。 看判词和红楼梦曲,常常让我们心生悲悯。人生最大的学习是,你不敢轻易嘲笑任何一种命运,因为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福祸都在旦夕之间。 判词中让我们看到了作者的悲悯,他在提醒众人,谨慎惜福。

【正册判词之五】 画:一块美玉,落在泥污之中。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这一首是写妙玉的。 1.洁——既是清洁,又是佛教所标榜的净。佛教宣扬杀生食肉、婚嫁生育等等都是不洁净的行为,人心也是不洁净的,在世界上很少真正有一块洁净的地方,唯有菩萨居处才算“净土”,所以佛教又称净教。 2.空——佛教要人看破红尘领悟万境归空的道理,有所谓“色不离空,空不离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大般若经》)等等的言论。 3.金玉质——喻妙玉的身份。贾家仆人说她“祖上也是读书仕宦之家……文墨也极通,经典也极熟,模样又极好。”(十七回) 4.淖——烂泥。题咏后两句与册子中所画是同一意思,指流落风尘。续书所写的是她被强人用迷魂香闷倒凌辱劫持而去。

关于妙玉的身世,曹雪芹在前80回通过林之孝家之口说道“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可见出家修行并非出自她的主观愿望。“带发修行”本身就是“六根不净”的象征。(一个什么都没有经历过的人又怎么可能做到六根清净呢?她有太多的东西无法舍弃!)她住在大观园中的栊翠庵,自称“槛外人”,实际上她受贾府的供养,并没有置身于俗世的门槛之外。

妙玉一直觉得自己是最美、最干净、最孤傲的人,什么人都看不起,她标榜清高,连黛玉也被她称为“大俗人”,却独独喜欢和宝玉往来,连宝玉生日也不忘记,特地派人送来祝寿的帖子。栊翠庵前红梅盛开,别人想要她都不给,可是宝玉去讨,她却给了最漂亮的一支红梅。 她有特殊的洁癖,刘姥姥喝过一口茶的成窑杯她因嫌脏要砸碎,但又特意用“自己日常吃茶”的绿玉斗招待宝玉,所谓洁与不洁,都深深打上了感情的烙印。真正四大皆空的人又怎么会介意什么人用你的杯子,什么人来跟你要梅花呢?所以是“云空未必空”。

妙玉最后流落风尘,好象是对她过高过洁的一种难堪和惩罚。就算是一块美玉,当你不知惜福的时候,也会“终陷淖泥中”。这下场可能是妙玉从来不会想到的,她已经孤傲到自以为是的地步。她说把刘姥姥用过的那个杯子丢出去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想到有一天自己就是那个杯子,就那么掉在了最肮脏的地方……《红楼梦》中这样的提醒是非常惊人的。

名家点评 妙玉“清高,不同流俗,不趋权势。”(周思源语) 在“金陵十二钗”中,妙玉是唯一和贾府没有关系的“外人”。她“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却不知太高人俞妒,过洁世同嫌。”“高洁本为品情之大美,问题在于妙玉之‘太’和‘过’。”(周思源语) 妙玉始终为儿女情所困扰,并随贾府的没落而遭厄运。“她活于人世而不想食人间烟火,有如拔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是不可能的。”(王乃球语)

林语堂说:最喜欢探春,最不喜欢妙玉。 林语堂深受欧洲启蒙运动影响,重视个人存在的自由意志,重视个人突破环境限制的解放能力。 林语堂一定喜欢探春,探春是他尊崇的生命典型。 但是妙玉呢? 妙玉是一个没落的官宦人家的女儿,她寄养在贾家的寺庙中,看来是修行,却当然心中积压着不可说的郁浊的苦闷。妙玉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她有严重的洁癖,孤芳自赏。这样的性格,即使在今日,恐怕也很难有朋友,在世俗社会,总是招人嫌怨。

但是,《红楼梦》的作者,很委婉地使人们感受到妙玉洁癖背后隐藏的热情,她极爱宝玉,但她的爱是不可能说出口的。她的孤芳自赏变成一种怕受伤的保护,像最柔软的蛤蜊,往往需要最坚硬的外壳来防卫。 妙玉的不近人情,正是一种防卫的硬壳。 我们能够“不喜欢”妙玉吗? 我们能够嘲笑妙玉吗? 《红楼梦》的作者,没有“嘲笑”,只有“悲悯”;没有“不喜欢”,只有“包容”。

【正册判词之六】 画:一恶狼,追捕一美女——欲啖之意。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这一首是写贾迎春的。 1.子系中山狼——“子”,对男子表示尊重的通称。“系”,是。“子”“系”合而成“孙”,隐指迎春的丈夫孙绍祖。语出无名氏《中山狼传》。后来把忘恩负义的人叫做中山狼。这里,用来刻划“应酬权变”而又野蛮毒辣的孙绍祖。他家曾巴结过贾府,受到过贾府的好处,后来家资饶富,孙绍祖在京袭了职,又于兵部候缺题升,便猖狂得意,胡作非为,反咬一口,虐待迎春。 2.花柳质——喻迎春娇弱,禁不起摧残。 3.一载——一年,指嫁到孙家的时间。赴黄粱——与元春册子中“大梦归”一样,是死去的意思。黄梁梦,出于唐代沈既济传奇《枕中记》。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所以有“二木头”的浑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时,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 如此怯懦的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实在是有其必然性的。

看起来,迎春像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的,但其实,吞噬她的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 她从小死了娘,她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将她嫁给孙家,实际上等于拿她抵债。当初,虽有人劝阻这门亲事,但“大老爷执意不听”,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儿女的婚事决定于父母。后来,迎春回家哭诉她在孙家所受到的虐待,尽管大家十分伤感,也无可奈何,因为嫁出去的女儿就是属于夫家的人了,所以只好忍心把她再送回狼窝里去了。 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是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她的不幸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

迎春所制灯谜 天运人功理不穷, 有功无运也难逢。    因何镇日纷纷乱, 只为阴阳数不通。 谜底:算盘 (暗示她横遭中山狼摧残)

【正册判词之七】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一首是写贾惜春的。 1.“勘破”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勘,察看。 2.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缁。据曾见下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3.青灯——因灯火青荧,故称。

惜春所制灯谜 前身色相总无成, 不听菱歌听佛经。 莫道此生沉黑海, 性中自有大光明。 谜底:佛前海灯 (暗示她日后出家)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 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 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

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

【正册判词之八】   画:一片冰山,上有一只雌凤。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一首写王熙凤。 1. 凡鸟——合起来是“鳳”字,点其名。 2 这一首写王熙凤。   1.凡鸟——合起来是“鳳”字,点其名。   2.“一从二令三人木”——因为不知原稿中王熙凤的结局空间如何,所以对这一句有着各种猜测。脂批说“拆字法”。意思是把要说的字拆开来,但如何拆法没有说。 吴恩裕先生《有关曹雪芹十种·考稗小记》中说:“凤姐对贾琏最初是言听计‘从’,继而对贾琏可以发号施‘令’,最后事败终不免于‘休’之。故曰‘哭向金陵事更哀’云云。”研究脂批提供的线索,凤姐后来被贾琏所休弃是可信的。 画中“冰山”喻独揽大权的地位难以持久。

“凤辣子”之“辣” 果敢干练,脂粉队中的英雄 泼辣 八面玲珑,讨得众人欢心 香辣 善妒吃醋,人称醋缸醋瓮 酸辣 用尽心机,善于麻痹迷惑 麻辣 心狠手辣,残忍恶毒 泼辣 香辣 酸辣 麻辣 毒辣 协理宁国府 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 五辣俱全的王熙凤常常是数辣并用,这才叫真正的厉害。酸辣在心,毒辣暗藏,香辣开路,麻辣迷人,泼辣行事,最后是置对手于死地。

“凤辣子”之“辣” 当其出格出众、向男性中心的社会示威时,的确扬眉吐气、令人神旺;当其为所欲为,算尽机关,为无限膨胀的私欲践踏他人人格、尊严以至生存权利时,又不能不使人寒心、深恶痛绝。这二者交织、纠结、叠合而形成了一个以辣为特色的中国女性性格的奇观。 “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王昆仑)

王熙凤,《红楼梦》中最活跃的人物,她从一出场就生龙活虎,成为人群的中心。王熙凤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残忍狠毒,但作者并没有把她完全当成一个罪恶典型来写,而是把她写成了聪明、善管理、性格泼辣的管家少妇,同时也具有女人特点,更是善于机变的权术家。 她是一个腐败、动摇、惶惑和空虚的没落贵族中的一个最强烈的现实主义者,她成功地征服了周围的一切,却无法挽救贵族家庭崩溃的命运。 这个最执着现实的强者,自己却成了一个悲剧的人物。这是作者反现实立场在书中的表现,用《红楼梦》中的诗就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聪明累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有人称其为“女曹操”,丝毫不过分。在她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之能事,也亲手制造了许多罪恶。有点像《圣经》所说的,赚了全世界,可是赔上了自己。这个最执着现实的强者,自己最终却成了一个悲剧的人物。她成功地征服过周围的一切,却最终无法挽救贵族家庭崩溃的命运。

【正册判词之九】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一首是说贾巧姐的。   1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曹雪芹佚稿中贾府后来是“一败涂地”、“子孙流散”的,所以说“势败”、“家亡”。那时,任你出身显贵也无济于事,骨肉亲人也翻脸不认。当是指被她的“狠舅奸兄”卖于烟花巷。脂批说:“非经历者,此二句则云纸上谈兵,过来人那得不哭!”揭示出这一情节与作者、批者的生活经历的关系。   2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刘氏”,指刘姥姥。刘姥姥进荣国府告艰难,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后来贾家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相救,所以说她是巧姐的恩人。脂批说刘姥姥“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事”(甲戌本第六回),又说巧姐与板儿有“缘”(庚辰本第四十一回),当是指他们后来结成夫妻,过着自食其力的劳动生活。续本则写巧姐嫁给了一个“家财巨万,良田千顷”的姓周的大地主家做媳妇,把“荒村野店”写成了地主庄院,与作者在画中所预示之意相悖。“偶”,贾府本不存心济贫,凤姐更惯于搜刮聚敛,对刘姥姥不过是偶施小恩小惠而已。“巧”,语意双关,是凑巧,同时也指巧姐。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一是在结构上的贯穿作用。小说用刘姥姥引出故事,推进情节,提示结局,前后一以贯之。 刘姥姥一进荣府时,贾府正处于鼎盛的上升期,这次描写的作用在于通过刘姥姥的视角刻画贾府的奢华与纸醉金迷。 刘姥姥二游大观园时,贾府正处于烈火烹油,盛极将转衰之时,这次描写的作用在于刻画书中人物在大观园中的奢靡生活,同时也因为此次周济刘姥姥,为日后刘姥姥救巧姐埋下伏笔。 刘姥姥三探狱神庙时,贾府已被抄,这次描写的作用在于从侧面刻画贾府衰败的事实,表现刘姥姥作为村野中人的真挚善良,从而反衬当时上层社会的残酷无情和互相倾轧。

刘姥姥在全书中的作用 二是在意义上的象征作用。 她代表着一种艰难却也自给自足的平民世界,这种生活对贵族之家的浮华奢靡是有新鲜感的。刘姥姥的到来,使贾母感受到一种遥远的真挚的情感,使贵族小姐们感受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 刘姥姥在红楼梦中像是一个丑角,看她表演表面热闹,内里却藏着心酸,让人不是心疼刘姥姥,而是心疼贾府的人,他们的日子寂寞荒凉到没有多少快乐可言,忽然来了个老太太,她们就这样开心。贾府有着底层人羡慕的荣华富贵,却也有着底层人无法想象的精神贫穷。

【正册判词之十】 画: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一首是写李纨的。   1桃李春风结子完——借此喻说李纨早寡,她刚生下贾兰不久(大概十七八岁),丈夫贾珠就死了,所以她短暂的婚姻生活就象春风中的桃李花一样,一到结了果实,景色也就完了。这一句还暗藏她的姓名,“桃李”藏“李”字,“完”与“纨”谐音。   2到头谁似一盆兰?——喻指贾兰。贾府子孙后来都不行了,只有贾兰“爵禄高登”,做母亲的也因此显贵。可刚刚拿到凤冠霞帔,她就死掉了。(后四十回续书以贾兰考中一百三十名,“李纨心下自然喜欢”为结束,这样,李纨似乎就不该在“薄命司”之列了)   3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意思是说,李纨品行如冰清水洁,但是不值得羡慕,像她这样早年守寡,为儿子操心一辈子,待到儿子荣达、自以为可享晚福的时候,却已“昏惨惨,黄泉路近了”,结果只是白白地作了人家谈笑的材料。

作者在第四回的开头就对她作了一番介绍,那段文字除了未提结局外,已可作为她的一篇小传:“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继承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因取名为李纨,字宫裁。因此这李纨虽然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唯知侍亲养子,外则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 李纨的形象既是贤妻良母的典型,也是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的牺牲品。她恪守封建礼法、与世无争,安分顺时,十几岁就开始安安静静的守寡,最美好的青春对她而言却已暮气沉沉。

在大观园中,李纨住的地方叫稻香村,书中描写俨然是一派“竹篱茅舍”的农家风光。这个住所非常符合主人清心寡欲、自甘寂寞的性情。在后来探春结社的时候,李纨就自定了个“稻香老农”的雅号。 作者对李纨这个角色是用同情及赞美的笔触描写的,在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时,李纨抽到了预示个人性格及后来命运的梅花签,上有“竹篱茅舍自甘心”之句,出自宋代王琪的《梅》一诗: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风流说到今。

需要注意的是,李纨的内心并非“心如古井”,而是涌动着波涛,期望着变革,充满着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渴望。李纨进入大观园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她的笑容,听见她的笑声。她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诗社的活动中,一是自荐为掌坛人。二是拿出自己的稻香村作为社址。三是出了个人人叫好的主意,邀王熙凤做监社御史,好解决经费问题。她既写诗,又评诗,活跃异常。她和姐妹们一起,利用诗社,向封闭、窒息她们生活和心灵的纲常名教发起了挑战。

我们发现李纨的诗,知识广博、内蕴丰富。   贾宝玉对李纨评诗,称赞有加,说她:“善看,又最公道。” 曹雪芹通过诗社,写出李纨的才和情,让我们看到她平日的无好无为,是不得不为,是在礼教压迫下的牺牲。李纨并不是完全与世无争,心如死灰。曹雪芹越是写出李纨性格的光彩,越衬出她心中的愁苦是多么深重。

【正册判词之十一】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画:一座高楼,上有一美人悬梁自尽。 (这是《红楼梦》被各家考证最多的一段。秦可卿在小说里是病死的,可画上是悬梁自尽。可见相关内容作了修改。) 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这一首是写秦可卿的。   1情天情海幻情身,——太虚幻境宫门上有“孽海情天”的匾额,意思是借幻境说人世间风月情多。 而秦可卿的姓“秦”和最后一个字“卿”,都是情的谐音,这个女孩子是因情而死的人。“幻情身”,幻化出一个象征着风月之情的女身,这暗示警幻仙姑称为“吾妹”、“乳名兼美,表字可卿”并“许配”给宝玉的那位仙姬,就是秦可卿所幻化的形象。

  2情既相逢必主淫。——作者认为情和淫之间是不可分的。过去都认为淫是肉体上的淫荡,情是一个比较升华的东西。曹雪芹则借警幻仙姑之口告诉我们“好色即淫,知情更淫”。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看法。 此句讳言秦可卿引诱宝玉,假托梦魂游仙,说这是两个多情的碰在一起的结果。 也有人认为此句作者指斥的是“皮肤滥淫”的“情爱”。意思是说与滥情人相遇一定会出现越轨的行为。影射贾珍与她的暧昧关系。

  3漫言不肖皆荣出——不要说不肖子孙都出于荣国府(指宝玉)。   4造衅开端实在宁——衅:事端。坏事的开端实在还在宁国府,这是在说贾珍,因为贾珍是宁国府的主人。 作者在初稿中曾以《秦可卿淫丧天香楼》为回目,写贾珍与其儿媳妇秦氏私通,丑事败露后,秦氏羞愤自缢于天香楼。作者的长辈、批书人之一畸笏叟出于维护大家族利益的立场,命作者删去这一情节,为秦氏隐恶。这样,原稿就作了修改,删去天香楼一节四、五页文字(从批语提到该回现存页数推算,原来每页约四百八十字,删去二千字),成了我们现在所见的这样。但有些地方作者故意留下痕迹,如画中“美人悬梁自缢”就是最明显的地方。

除此之外,在可卿之死中还能找到一些窥见原著的疑点:  除此之外,在可卿之死中还能找到一些窥见原著的疑点: 一,可卿死,贾蓉没有什么悲痛的表现,反倒是老公公哭得泪人一般; 二,婆婆平时对可卿百般疼爱,可卿一死,她却突然胃疼,卧床不起; 三,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四,判词中的“情既相逢必主淫”,“好事终”曲子中的“画梁春尽落香尘”。 五,贾珍为可卿办丧事,超常的大操大办,金枝玉叶不过如此。

秦可卿本是被弃于养生堂的孤儿,她从抱养她的“寒儒薄宦”之家进入贾府以后,就堕入了罪恶的渊薮。她走上绝路是贾府主子们糜烂生活的恶果,其中首恶便是贾珍。 曲子有一点是颇令人思索的,那就是秦可卿在小说中死得较早,接着还有元春省亲、庆元宵等盛事,为什么要说她是“败家的根本”呢?难道作者真的认为后来贾府之败是像这首曲子所归结的“宿孽总因情”吗?

或许,“风情”“月貌”以至于秦可卿本人,都不过是作者用来揭示贾府中种种关系的一种凭借,就连曲名“好事终”,我们体会起来,其所指恐怕也不限于秦氏一人,而可以是整个贾府的败亡。 秦可卿是小说中一个出场不多却非常重要的女子。她既是贾珍爱慕的对象,也是宝玉爱慕的对象,引导宝玉进入春梦的也是她。秦可卿那么美,美到这么多情天孽海全部跟她有关;她还变成警幻仙子的妹妹,似乎是要让我们知道一切风情月貌其实最终都是空幻,但人们依然会为之执迷。

【红楼梦曲】 《红楼梦曲》十二支,加上前面的引子和后面的尾声,共十四支曲子。中间十二曲分咏金陵十二钗,暗寓各人的身世结局和对她们的评论。这些曲子同《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一样,为了解人物历史、情节发展以及四大家族的彻底覆灭提供了重要线索。 曲子是太虚幻境后宫十二个舞女奉警幻之命“轻敲板,款按银筝”唱给宝玉听的。宝玉拿着《红楼梦》原稿,“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但听了以后仍不知道它说些什么。 07:10

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把《石头记》改名《红楼梦》,就是因为此曲。 这支曲子不讲任何人,而是讲一“情”字。一种对生命的无可奈何,一种伤感、孤独、寂寞的深情。 怀金悼玉——“金”指薛宝钗,也指史湘云;“玉”,指林黛玉,也指贾宝玉。因为他们身上有金有玉,更因为他们有金玉一般的质地和品格。曲子的作者说他缘于怀念伤悼,故演出此《红楼梦曲》。

收尾·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在经历了人生极其痛苦的种种悲欢离合之后,贾(假)宝玉终于明悟:再精彩的人生,不过如此而已。于是穿梭嬉戏于人世中的假宝玉死去,真宝玉紧跟在疯和尚之后,寻找生命的归真大道。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一元复始,复归于零。上苍示以厚爱,使其明悟,让其偿还,还其本真。生命最终的结局,便是回归。然而不经历人世的那一番爱恨情仇,人永远不可能真正了悟。

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宝玉是作者曹雪芹历史忧患感的体现者,对“女儿”们过去和现在悲中含怒,怨中有愤,这也是曹雪芹对红楼女性的爱护但又爱莫能助的一种情绪。因此,曹雪芹用她们的泪水酿成了艺术之酒,叫做“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这不是对“薄命司”中“十二钗”“美的毁灭”单纯的同情,而是对导致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的深沉而真切的忧患意识。

《红楼梦》的第五回要一看再看,以破解判词的秘密,并印证人物的结局。一部小说一开始就把结局告诉读者,这很冒险,因为如果知道结局,读者很可能就不想看下去了。可《红楼梦》不仅吸引着你去品味,而且告诉你,结局其实不是最重要的,人怎样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结局才更重要……

石头记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渐厚 鞋踏破路湿透 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弱柳 曾独醉病消瘦 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乐韵 人独舞乱衣鬓 一心把思绪抛却似虚如真 深院内旧梦复浮沉 一心把生关死结与酒同饮 焉知那笑黡藏泪印 丝丝点点计算 偏偏相差太远 兜兜转转 化作段段尘缘 纷纷扰扰作嫁 春宵恋恋变挂 真真假假 悉悲欢恩怨原是诈 花色香皆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