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股DNA病毒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双股RNA病毒 单负股病毒目 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 课件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专题技术讲座 —— 六和集团德州片区 2005 。 3 。 鸡主要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 禽类病毒性疾病一直是困扰养鸡业的 主要因素之一(另一因素为市场风险)。 也是造成养鸡效益下降的重要原因。 本次技术讲座就几种常见的主要病毒性 疾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措施做以简要概 述,以期对大家在养殖过程中能有所帮.
狂犬病 狂犬病晚期的犬. 一、狂犬病病原 : 狂犬 病毒属于弹状病毒, 75×180nm 大小,外层为含脂 质的囊膜,内部为含核蛋白的 核心,对脂溶剂敏感,为单链 RNA 病毒。病毒主要存在于感 染动物的唾液和脑组织。 狂犬病病毒结构.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段冠清 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 甲肝病毒( HAV ) 基因结构: 基因结构: 5’- 非编码区5’- 非编码区 编码区 编码区 3’- 非编码区3’- 非编码区  HAV 疫苗研究近况.
呼吸道感染病毒.
呼吸道病毒 基础医学院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①参与病毒释放 NA可水解受染细胞表面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使成熟病毒体自细胞膜出芽释放;
预防猪流感.
第22章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郑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7/2/26 1.
微生物及检验学 肠 道 病 毒.
H7N9禽流感生存手册 不恐惧 不信谣 不大意.
呼吸道病毒 呼吸道病毒是指一大类能侵犯呼吸道引起呼吸道局部病变或仅以呼吸道为入侵门户,主要引起呼吸道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拒统计,90%以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由该类病毒引起。
流行性感冒 (Influenza).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2017/3/5 禽流感 姜八一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天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单股DNA病毒 基因组核酸为单股DNA的病毒.
第二十八章 肝炎病毒.
传染病.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肺结核.
我们为什么需要接种不同的疫苗 第十五章 健康的生活 主讲人:郑岑 北京市密云区密云三中.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Other viruses Rabies virus (狂犬病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人乳头瘤病毒)
肠道病毒的分类关系 脊髓灰质炎病毒 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肠道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 鼻病毒属.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第31章 单股负股RNA病毒 单股负股RNA病毒是指: 主要包括以下病毒: 基因组核酸为单股负股RNA的病毒。 副粘病毒科 弹状病毒科
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一)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
乙肝诊断检查.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27章 肠道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毒感染与免疫.
麻疹病毒measles virus 麻疹measles.
禽病防治 多病因性呼吸道病.
呼吸道病毒.
第22章 呼吸道病毒 急性呼吸道感染中90%-95%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正黏病毒科中的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中的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以及腺病毒、风疹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和呼肠孤病毒等。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呼吸道病毒及检验 呼吸道病毒:是指主要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引起呼吸道以及全身感染。临床上的急性呼吸感染中有90~95%是由这群毒引起的。
流 行 性 感 冒 Influenza 长征医院感染科 徐文胜. 流 行 性 感 冒 Influenza 长征医院感染科 徐文胜.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病毒感染与宿主免疫 病毒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技术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禽流感 高二(2)班 罗辰.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HIV阳性母亲所生儿童 免疫程序说明 无法确定是否感染HIV的儿童
医学病毒学 Medical Virology 第21章 肝炎病毒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十章 虫媒病毒 arbovirus 共同特点 (1)直径20~60nm。单股RNA。20面体立 体对称。有包膜,表面有血凝素。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EBOLA'S ATTACK 埃博拉病毒的袭击 吴娅菁
氨维乐锌及氨维乐锰 对肉种鸡产量及免疫力的效应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第八周 呼吸道病毒、胃肠道病毒.
Influenza Virus H1N1甲型流感.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防蚊灭蚊.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单股DNA病毒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双股RNA病毒 单负股病毒目 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 课件002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习内容提要 天津市教委(试行)

病毒无囊膜,球状,直径25nm,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单股DNA。 第一节 细小病毒科 病毒无囊膜,球状,直径25nm,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单股DNA。 一、猪细小病毒 1.致病 猪细小病毒病,病猪表现繁殖障碍、呼吸道症状,严重危害养猪业。易感猪群发病率非常高。目前只发现一个血清型。 课件002

血清学阴性的怀孕母猪群一旦感染病毒,损失惨重。母源抗体可存在6个月。公猪可通过精液长时间排毒传播病毒。 2.致病机理 母体感染的病毒可15d到达胎儿。30d内的胎儿感染病毒后死亡并被吸收。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吞噬病毒后被感染并破坏。易引致慢性排毒的持续性感染。 病毒高度稳定,在环境中能存活多月。 血清学阴性的怀孕母猪群一旦感染病毒,损失惨重。母源抗体可存在6个月。公猪可通过精液长时间排毒传播病毒。 课件002

3.诊断 快速诊断用荧光抗体检测胎儿冰冻切片。PCR法适于持续感染的诊断。 4.预防与控制 用灭活苗或弱毒苗免疫预防。经免疫的猪很少发生胎儿疾病。 第二节 圆环病毒科 病毒无囊膜,球状,直径17-22nm,基因组为单分子单股DNA。 一、鸡贫血病毒(CAV) 1979年在日本发现,曾称鸡传染性贫血因子(CAA),现已是养禽业的世斗性问题。 课件002

传播 本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亦可经卵垂直传递。大多数鸡群均携带本病毒。 除鸡以外不感染其他禽,只有一个血清型。 1.致病机理 雏鸡表现为急性免疫抑制性疾病。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造成贫血,血液可成水样,凝结缓慢。病死率10%-50%以上。常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至2周龄时不再发病。 传播 本病毒通过直接接触传递,亦可经卵垂直传递。大多数鸡群均携带本病毒。 免疫 血清学阳性的母鸡可通正母源抗体使雏鸡免于发病,但不能免受病毒感染。 课件002

2.诊断 根据组织学变化、临床症状及剖检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分离病毒。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或作病毒中和试验诊断。 2.诊断 根据组织学变化、临床症状及剖检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分离病毒。用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或作病毒中和试验诊断。 3.预防与控制 在某些地区,用野毒或病鸡组织悬液给青年种鸡饮水免疫,使其在产蛋前产生血清学阳性结果(谨慎)。 课件002

1974年德国在猪肾细胞系中发现圆环病毒(PCV-1)。近年来从死产仔猪分离到该病毒。 1997年在法国分离到PCV-2型与PCV-1型抗原性有差异,存在于僵猪综合征的仔猪,所致疾病称为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WMS)。目前在加拿大、美国、西班牙、丹麦及我国均有发现。各国分离株序列的基因组96%相似,但与PCV—1相似性小于80%。 课件002

本章的病毒直径80-100nm,有囊膜,球状。基因组为二倍体正股单股RNA。比较重要的病毒有: 第36章 具有反转录过程的病毒 本章的病毒直径80-100nm,有囊膜,球状。基因组为二倍体正股单股RNA。比较重要的病毒有: 1.可引致肿瘤的病毒(甲乙丙丁戊型反录病毒属) 如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猫白血病病毒、牛白血病病毒等。 2.可引起免疫缺陷的多种病毒(慢病毒属) 如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和2型、牛免疫缺陷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猫免疫缺陷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等。 课件002

病毒感染马属动物,马最易感,骡、驴次之,在世界各地的马均有发现。 第36章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 病毒感染马属动物,马最易感,骡、驴次之,在世界各地的马均有发现。 1.病症 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及亚临床4种类型。急性型症状最为典型,出现发热、严重贫血、黄疸等,80%患马死亡。急性或亚急性耐过的马可终身持续感染。病毒首先感染巨噬细胞,然后是淋巴细胞,所有感染马终身出现细胞结合的病毒血症。 课件002

发生贫血与病毒感染导致骨髓细胞抑制,和红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有关,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致肾小球肾炎。 第36章 发生贫血与病毒感染导致骨髓细胞抑制,和红细胞被自身免疫破坏有关,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可致肾小球肾炎。 2.传播 吸血昆虫包括厩蝇、蚊还有库蠓能机械性传播病毒。污染的诊疗器械也可传播。病毒可通过胎盘,病马的血液及各种分泌物、排泄物如乳、唾液 尿、精子等,均可传递病毒。 病毒对冷、热、干燥等外环境条件有很强的抵抗力。能凝集鸡、蛙和人O型红细胞。 课件002

3.诊断 国际通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 第36章 3.诊断 国际通用琼脂扩散试验检测血清中抗体。 4.预防与控制 已研制成功驴细胞弱毒疫苗,马接种后产生良好的免疫力。已有效控制本病在我国的流行。国外一般采用检测加淘汰的手段。 课件002

本章的病毒直径60-80nm,无囊膜,球状。为线状双股RNA 、分节段。比较重要的有: 第37章 双股RNA病毒 本章的病毒直径60-80nm,无囊膜,球状。为线状双股RNA 、分节段。比较重要的有: 1.正呼肠孤病毒属的禽呼肠孤病毒,引致鸡、火鸡等的病毒性关节炎等病。 2.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毒1-25型,引致羊、鹿等的蓝舌病。 3.轮状病毒属的轮状病毒,引致几乎所有动物的肠炎、腹泻。 课件002

4.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致鸡传染性囊病。 第37章 4.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引致鸡传染性囊病。 一、环状病毒属的蓝舌病毒 蓝舌病毒(BTV) 1.致病 BTV引致蓝舌病,是绵羊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特征为高热,口鼻黏膜高度充血,唇部水肿继而发生坏疽性鼻炎,口腔黏膜溃疡,蹄部炎症及骨骼肌变形。病羊舌部发绀因此称之为蓝舌病。致死率高者可达95%。牛和山羊易感性较低。 课件002

BTV感染可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对某型病毒产生的型特异抗体虽不能完全抵抗其他血清型毒株的感染,但可使暴发性流行减弱为温和性流行。 第37章 2.致病机理 BTV通过吸血昆虫主要是库蠓传播,湿热的夏季库蠓大量繁殖,此时该病高发。多种库蠓均可作为传播媒介,牛羊每天可被叮咬数次。我国已鉴定有1型及6型等共7个型。 BTV感染可产生体液免疫应答,对某型病毒产生的型特异抗体虽不能完全抵抗其他血清型毒株的感染,但可使暴发性流行减弱为温和性流行。 课件002

3.诊断 蓝舌病是OIE规定的A类疾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病毒分离才能确认此病。方法为补体结合、荧光抗体或琼脂扩散等试验。 第37章 3.诊断 蓝舌病是OIE规定的A类疾病,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与病毒分离才能确认此病。方法为补体结合、荧光抗体或琼脂扩散等试验。 4.预防与控制 消灭库蠓能降低发病率。检测并淘汰发病动物。选当地血清型相符的疫苗或用多价苗疫苗,免疫预防。首先灭活苗,已试用DNA疫苗,安全有效。 二、双RNA病毒科的传染性囊病病毒 传染性囊病病毒(IBDV) 又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炎病毒。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课件002

第37章 1.病毒血清型 病毒有两个血清型,二者有较低的交叉保护,仅1型对鸡有致病性。毒株的毒力有变强的趋势,新分离的高毒力变异株,被称为超强毒株,病死率超过50%。 2.致病 引致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3-6周龄鸡最易感,1-14日龄的鸡易感性较小,通常可得到母源抗体的保护。6周拎以上的鸡很少表现疾病症状。潜伏期2-3d,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粗糙,厌食,腹泻等,死亡率通常20%-30%。 课件002

第37章 3.致病机理 病毒繁殖 感染后在肠道的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中复制,进入部分循环导致初次病毒血症。感染后11h,在腔上囊淋巴细胞中检测到病毒抗原。此时大量的病毒从囊释放,导致二次病毒血症。 病变 病毒在囊内的前淋巴细胞选择性地复制,从而造成免疫抑制。感染囊增大到正常大小的5倍,水肿并充血,带有条纹。囊淋巴滤泡坏死。死亡时囊可能萎缩,而肾脏通常肿大,尿酸盐积累。 课件002

第37章 4.感染途径 直接接触传染或经口感染,可经鸡粪排出,在外环境中极其稳定,鸡圈内可存活4个月以上,在饲料中可存活7周左右。昆虫亦可作为传播媒介,带毒鸡胚可垂直传播。 5.诊断 可取囊组织的触片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查,或用囊组织的悬液作琼脂扩散试验,检出病毒抗原。用鸡胚分离病毒较为敏感,可取9-11日龄鸡胚,接种绒尿膜,通常在3-5d内死亡。检测抗体可用中和试验或ELISA。 课件002

雏鸡 可用弱毒苗滴鼻、点眼、饮水免疫。应注意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一般14-15日、34-35日龄各免一次。 第37章 6.预防与控制 种鸡 可用弱毒苗饮水免疫,在产蛋前接种灭活油苗,一年后重复一次,在整个产蛋期,可维持高水平的中和抗体。母源抗体对孵化后4-7周的雏鸡可提供有效的保护。母源抗体水平低下的雏鸡可在1-2周龄时用弱毒苗免疫。 雏鸡 可用弱毒苗滴鼻、点眼、饮水免疫。应注意母源抗体的消长情况。一般14-15日、34-35日龄各免一次。 课件002

NDV多形性,直径150-300nm,有囊膜及纤突,纤突上有两种糖蛋白(凝血素神经氨酸酶HN、融合蛋白F)。基因组为单分子负股单股RNA。 第38章 第三十八章 单负股病毒目 第一节 副粘病毒科 NDV多形性,直径150-300nm,有囊膜及纤突,纤突上有两种糖蛋白(凝血素神经氨酸酶HN、融合蛋白F)。基因组为单分子负股单股RNA。 一、新城疫病毒(NDV) 引致鸡、火鸡、鹅、鸽、鹦鹉等新城疫,已成为世界养禽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课件002

感染鸡 呼吸道、循环系统、胃肠道紊乱及神经症状都很明显,蛋鸡可有突发,生产蛋下降、产薄壳蛋或鸡蛋白蛋白减少。 第38章 1.病症 感染鸡 呼吸道、循环系统、胃肠道紊乱及神经症状都很明显,蛋鸡可有突发,生产蛋下降、产薄壳蛋或鸡蛋白蛋白减少。 火鸡等 与鸡类似,有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症状,最常见气囊炎。鸭鹅多为隐性感染。人类亦可感染。 2.致病机理 感染 病毒首先在呼吸道及肠道黏膜上皮复制,借助血流扩散到脾及骨髓,产生二次病毒血症,从而感染肺、肠及中枢神经系统。 课件002

血清型 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毒力有较大差异。 可分成3个类型:强毒型、中毒型和弱毒型。 第38章 血清型 NDV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毒力有较大差异。 可分成3个类型:强毒型、中毒型和弱毒型。 强毒型又名嗜内脏型,致死率可达100%,引致广泛的出血性损伤。天然弱毒株已作为疫苗使用。 传播 病毒通过气雾、污染的食物及饮水传播。 免疫 抗体产生迅速。HI抗体在感染后4-6d即可检出,可持续至少2年。HI抗体的水平是衡量免疫力的指标。雏鸡的母源抗体保护可有3-4周。 课件002

3.诊断 必须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可取脾、脑或肺匀浆,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分离病毒。病毒能凝集鸡、人及小鼠等红细胞,再作HI试验鉴别。 第38章 3.诊断 必须作病毒分离及血清学试验。可取脾、脑或肺匀浆,接种10日龄鸡胚尿囊腔分离病毒。病毒能凝集鸡、人及小鼠等红细胞,再作HI试验鉴别。 课件002

4.预防与控制 新城疫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 第38章 4.预防与控制 新城疫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许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 控制措施包舌良好卫生及免疫。 通常采用由天然弱毒活毒苗及强毒株的油乳剂灭活苗。弱毒旨可采用饮水、气雾、滴眼或滴鼻途径。小鸡7-10d一免、20-25d二免、50-60d三免,免疫后约3-7d可产生免疫保护,产蛋母鸡应每4个月免一次。 课件002

老年犬病程的晚期有两种表现,1.老犬脑炎,神经功能损伤;2.硬足垫病,脚掌及鼻镜过度角化。 第38章 二、犬瘟热病毒(CDV) 1.致病 犬瘟热是犬的最重要的病毒病,遍及全世界。CDV具有高度传染性,常见的急性型有体温升高(双相热),伴有严重的白细胞减少症,并有呼吸道症状或胃肠道症状。亚急性型出现神经症状,有永久的中枢系统后遗症。 老年犬病程的晚期有两种表现,1.老犬脑炎,神经功能损伤;2.硬足垫病,脚掌及鼻镜过度角化。 课件002

感染动物 病毒宿主包括所有犬科动物(狗、狐狸、狼等),猫科的大部分成员(狮、豹、猎豹、虎)。 第38章 2.致病机理 感染动物 病毒宿主包括所有犬科动物(狗、狐狸、狼等),猫科的大部分成员(狮、豹、猎豹、虎)。 感染方式 动物感染后分泌物及排泄物均排毒。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及气雾。青年犬最易感。 病毒首先在上呼吸道及结膜上皮细胞复制,继而在局部淋巴组织内复制,后进入血流。 康复动物具有终生免疫力。 课件002

3.诊断 取病畜血液、淋巴细胞等分离病毒。也可取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肺、胃,肠及膀胱组织作压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病毒抗原。 第38章 3.诊断 取病畜血液、淋巴细胞等分离病毒。也可取动物外周血淋巴细胞、肺、胃,肠及膀胱组织作压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病毒抗原。 4.预防与控制 采取检疫、消毒及免疫等措施。幼犬用弱毒疫苗免疫接种(注意母源抗体),每隔2-4周再次接种,直至16周龄。治疗可用高免血清或单克隆抗体。 课件002

病毒颗粒子弹状,直径20nm长170nm。有囊膜及膜粒。基因组为单分子负股单股RNA。 第38章 第二节 弹状病毒科 病毒颗粒子弹状,直径20nm长170nm。有囊膜及膜粒。基因组为单分子负股单股RNA。 一、狂犬病毒 1.感染动物 病毒感染所有温血动物,引致人与动物狂犬病,感染的动物和人一旦发病,儿乎都难免死亡。几乎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是犬的狂犬病。 课件002

2.病状 狂犬病表现神经症状,有兴奋型及麻痹型两种。犬、猫、马比反刍动物及实验曲物更多出现兴奋型。 第38章 2.病状 狂犬病表现神经症状,有兴奋型及麻痹型两种。犬、猫、马比反刍动物及实验曲物更多出现兴奋型。 3.致病机理 传播 主要传播途径为被带毒动物咬伤,病犬唾液具有高度传染性。 课件002

免疫原性 病毒蛋白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在病毒从咬伤部位向中枢系统扩散的过程中,既不出现体液免疫应答,也不出现细胞免疫应答。 第38章 病毒复制 病毒特异结合神经肌肉结合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及神经节苷脂等受体。在伤口附近的肌细胞内复制,而后侵入外周神经系统,沿神经轴索上行至中枢神经系统,在脑的边缘系统大量复制,导致脑组织损伤,行为失控出现症状。病毒从脑沿传出神经扩散至唾液腺等器官,在其内复制,并以很高的滴度分泌到唾液中。 免疫原性 病毒蛋白有很强的免疫原性。但在病毒从咬伤部位向中枢系统扩散的过程中,既不出现体液免疫应答,也不出现细胞免疫应答。 课件002

4.诊断 具有确认资格的人员才能作出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往往要确定咬人的动物是否患狂犬病,需作脑组织切片,检测包涵体。 第38章 4.诊断 具有确认资格的人员才能作出狂犬病的实验室诊断。往往要确定咬人的动物是否患狂犬病,需作脑组织切片,检测包涵体。 取其脑组织如小脑或海马或唾液腺检测,方法为荧光抗体染色。 RT-PCR技术检测组织中的病毒RNA,敏感度高。 5.预防与控制 应及时扑灭狂犬病患畜。对家养犬、猫进行弱毒疫苗免疫接种。 课件002

第39章 第三十九章 分节段的负股RNA病毒 第一节 正黏病毒科 第一节 正黏病毒科 病毒颗粒多形性,多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及纤突,甲、乙型病毒纤突上有两种糖蛋白(棒状的凝血素蛋白H、蘑菇状的神经氨酸酶蛋白N)。基因组为8节段线状负股单股RNA。 课件002

2.基因库 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基因库”,并对养禽业构成潜在威胁。 第39章 禽流感病毒(AIV) 1.与人及哺乳动物流感有关 虽然早在1901年即分离禽流感病毒,但直到1955年才明确它与人及哺乳动物流感的关系。禽流感病毒某些毒株,可不经过猪体混合重配而直接感染人。 2.基因库 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基因库”,并对养禽业构成潜在威胁。 课件002

3.病毒毒力 禽流感的高致病力毒株(HPAlV)对鸡有较强致病性,旧称真性鸡瘟。高致病性禽流感(HPAl)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 第39章 3.病毒毒力 禽流感的高致病力毒株(HPAlV)对鸡有较强致病性,旧称真性鸡瘟。高致病性禽流感(HPAl)是OIE规定的A类疫病。 病毒毒力有很大差异。高致病力毒株主要有H7N7、H5N2、 H5N1亚型的某些毒株如:甲型真性鸡瘟病毒/荷兰/27(H7N7)。 4.症状 高致病力毒株引致鸡及火鸡突发死亡,常无可见症状。日龄较大的鸡可耐过48d,而后表现为产蛋下降、呼吸道症状、腹泻、头部鸡冠水肿等。 课件002

低毒力株也引致产蛋下降、呼吸道症状及窦炎等,火鸡较严重。 第39章 低毒力株也引致产蛋下降、呼吸道症状及窦炎等,火鸡较严重。 5.致病机理 毒力因子 除血凝素(H)外,还包括如核衣壳蛋白基因,聚合酶基因等。 毒力差异 未裂解的H无传染性,只有在靶器官呼吸道及肠道组织的相应的蛋白酶作用下,日裂解为H1和H2,暴露融合肽段,通过融合进入宿主细胞。高致病力毒株与低致病力毒株的H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有差异。 课件002

第39章 致病 禽流感病毒的大多数强毒栋惑染鸡或火鸡可出现病毒血症,导致胰腺炎、心肌炎、肌炎及脑炎等。在发病后3-7d可检出抗体,在第2周时达到高峰,可持续18个月以上。 传播 大量病毒可通过粪排出,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尤其是在低温的水中。病毒通过野禽传播,特别是野鸭,即使在迁徙及越冬时也是如此。鸟也可带毒造成鸡群禽流感的流行。 课件002

6.诊断 分离病毒非常必要,对鉴定病原及其毒力均不可少。 第39章 6.诊断 分离病毒非常必要,对鉴定病原及其毒力均不可少。 病料 一般从泄殖腔内采样,也可才肝、脾、血液、肺等。 分离 接种8-10日龄鸡胚尿囊腔。 鉴定 取尿囊液用鸡红细胞作HA-HI或ELISA等。进一步鉴定亚型需送国家级指定实验室完成。 毒力分析 可将分离株接种鸡,或用分离毒作空斑试验,检测其毒力,有毒株能产生空斑,无毒株则否。 课件002

7.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应包括在国际、国内及局部养禽场3个不同水平。 第39章 高致病力OIE规定的标准为:将含病毒的鸡胚尿囊液原液用灭菌生理盐水作1:10稀释 静脉内接种4-8周龄SPF鸡8只,每只0.2ml,隔离饲养观察10d,死亡≥6只者,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7.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应包括在国际、国内及局部养禽场3个不同水平。 高致病力禽流感被OIE列为A类疫病,一旦发生应立即通报。 国内措施主要为防止病毒传人及蔓延。 课件002

养禽场还应侧重防止由野禽传给家禽,要有隔离设施阻挡野禽。一旦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应采取断然措施防止扩散。灭活疫苗可作预防用。 第39章 养禽场还应侧重防止由野禽传给家禽,要有隔离设施阻挡野禽。一旦发生高致病力禽流感,应采取断然措施防止扩散。灭活疫苗可作预防用。 课件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