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 neuron disease , MN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n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dvertisements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运动神经元病 年, Jean Mactin Charcot 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运动系统 或某一部分的进行性变性病。病变范围 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皮 质锥体束、皮质延髓束。临床表现为下 运动神经元损害及相应肌群的萎缩、无 力、延髓麻痹和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 损害的特征。感觉系统一般不受侵犯。
外科学绪论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 江柏青. 外科学范畴 外科学发展简史 怎样学习外科学 外科基本原则.
运动神经系统疾病. 总论(疾病分类) 运动神经元病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上运动神经元受累 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单肢肌萎缩 (Hirayama 病 ) 副肿瘤运动神经元病 Hopkins 综合症 后脊髓灰质炎综合症 多灶运动神经病 急性轴索运动神经病 卟啉病 中毒.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2例并文献复习 航空总医院神经内科 史哲.
Tuberculous Meningitis 夏晓玲
Tuberculous Meningitis
运 动 神 经 元 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MND)
运 动 神 经 元 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MND
运动神经元病认定标准 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 神经内科 何超明.
Cerebravascular Disease ,CVD
第九章 中枢神经统感染性疾病 吉大二院神经内科 于挺敏.
运 动 神 经 元 病 (MND).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ALS与ALS综合征的鉴别 ALS与ALS综合征的鉴别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MND) 全世界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史蒂芬·霍金
运动障碍的 定位诊断.
运动神经元病.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眩 晕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李瑞红.
颅内肿瘤.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ns of the Center Nervous Systerm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附属协和医院神经科 梁直厚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 刘华岩.
运动神经元病 HBSYFYYZLJ.
脑囊虫病 (Neurocysticercosis)
病例 中年女性,头痛伴发作性全身抽搐3年。 神志清楚,语利。双瞳等大等圆,右眼对光反射灵敏,左眼对光反射欠佳,左眼内收、上视差,无眼球震颤。右侧面部针刺觉减退。余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共济检查正常。右侧偏身针刺觉减退。皮下未触及结节。 辅助检查:血常规、便常规(-);尿蛋白(-)ESR:7.
生殖器疱疹 Genital herpes 浙江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神经系统定位诊断的准则.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神经病学教研室.
第十章 局部麻醉药.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第三节 带状疱疹 一、概念 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是由潜伏在体内的水 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再激活所致,以沿单侧周
骨与关节结核 外科学教研室.
第二章 临床接诊-患者检查、诊断、治疗计划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病毒感染与免疫.
第十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u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重症颅内感染的诊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急诊/PICU 张晨美.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神 经 组 织 Nervous tissue.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宫颈刮片脱落细胞 检查结果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妇产科 宋 磊.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脑膜癌病合并海绵状血管瘤1例 诊断与分析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医大巡诊 周围神经病与脊髓病.
脊 髓 疾 病 ( Spinal Disease ).
特发面神经麻痹 (又称面神经炎、 贝耳麻痹).
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 第五讲 授课老师:许蓓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SARS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
第二十二章 人类疱疹病毒 Herpesvrius
小腦萎縮症 組員: 5號 周宇倫 13號 范華鈞 24號 陳嘉駿 40號 羅鍇揅.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间变性室管膜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 李秀梅 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Motor neuron disease , MND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 MND

概 念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选择性侵犯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元、皮质椎体细胞和椎体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上兼有上和/或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体征,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椎体束征的不同组合,感觉和括约肌功能一般不受影响。

病 因 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5~10%ALS有遗传性,称FALS; 病 因 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5~10%ALS有遗传性,称FALS; 2.免疫因素:MND患者血清中检出多种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未能证实免疫攻击的靶细胞是运动神经元; 3.中毒因素: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植物毒素:木薯中毒;微量元素缺乏或堆积:铝、锰、铜; 4.慢性病毒感染及恶性肿瘤: 少数脊髓灰质炎出现MND; 有些MND并发恶性肿瘤,肿瘤治疗好转时MND也好转

病 理 部位:皮质运动区椎体细胞 脑干下部运动神经核 脊髓前角细胞 椎体束 病变:神经元变性,数目减少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 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椎体束受累;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1.肌萎缩性侧索硬化(ALS) 脊髓前角细胞、脑干运动神经核及椎体束受累; 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表现并存; 多在4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首发症状常为手指运动不灵活,无力,肌萎缩,肌束颤动,向近端发展,整个上肢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下肢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 无客观感觉异常; 晚期可出现延髓麻痹; 病程持续进展,死于呼吸肌麻痹; 平均3~5年生存期。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2.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 只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2.进行性脊肌萎缩症(PSMA): 只累及脊髓前角细胞,表现为下运动神经元受损; 30岁左右发病,男性多见; 首发症状常为一侧手肌无力、萎缩,逐渐向近端发展; 也可累及下肢; 可累及延髓,出现延髓麻痹,死于肺内感染。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 病变侵及脑桥和延髓运动神经核; 多中年以后发病;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 病变侵及脑桥和延髓运动神经核; 多中年以后发病; 构音不清,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咀嚼无力,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咽反射消失,也可有下颌反射亢进,强哭强笑,真、假性球麻痹并存; 进展快,预后不良,多在1~3年内死于呼吸肌麻痹和肺内感染。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 只累及椎体束; 少见,中年发病; 临 床 表 现 根据受损部位的不同组合,分为四型: 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 只累及椎体束; 少见,中年发病; 首发症状常为双下肢对称性痉挛性瘫痪,进展慢,可逐渐累及上肢,表现为四肢上运动神经元受损症状; 无感觉异常,无肌萎缩; 可出现假性球麻痹。

辅 助 检 查 1.EMG: 神经源性改变; 2.肌肉活检:有助于诊断,但无特异性; 3.MRI:部分病例可见脊髓、脑干萎缩。

诊 断 1.中年以后发病,起病隐袭; 2.进行性加重; 3.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4.无感觉障碍; 5. EMG: 神经源性改变。

鉴 别 诊 断 1.脊髓肌萎缩症(SMA)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肌无力,肌萎缩从四肢近断开始; 进展慢,可存活20年以上。

鉴 别 诊 断 2.颈椎病: 肌萎缩较轻,仅限于上肢部分肌群 常伴有相对应节段的感觉异常、疼痛、麻木,也可有感觉平面; 脊髓受压严重者可有括约肌障碍; 肌束震颤少见 无脑干症状 胸锁乳突肌EMG无改变,ALS阳性率达94%

鉴 别 诊 断 3.脊髓空洞症 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常伴有颅骨及脊柱畸形; 进展缓慢; MRI可清楚显示空洞

鉴 别 诊 断 4.良性肌束震颤 见于正常人,为广泛粗大的肌束震颤,无肌无力及肌萎缩

治 疗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 支持、对症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Infectiou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概 述 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是指各种病原体侵犯CNS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慢性炎症性疾病。

概 述 种类: 1.脑炎 脊髓炎 脑脊髓膜炎 脑膜炎 脑膜脑炎 2.急性、亚急性、慢性感染 3.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螺旋体等

概 述 感染途径 1.血行感染 2.直接感染 3.神经干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 HSE

概 念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是指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又称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脑炎。国外HSE发病率4~8/10万,患病率10/10万。

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嗜神经DNA病毒 Ⅰ型 90% Ⅱ型 6~15% HSV→口腔、呼吸道感染→嗅球、嗅束 ↓ Ⅰ型 90% Ⅱ型 6~15% HSV→口腔、呼吸道感染→嗅球、嗅束 ↓ 三叉神经分支(25%原发感染)→三叉神经节(潜伏) 数年后,免疫力低下→病毒激活(70%)

病 理 部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 病变: 1.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出血、坏死、软化 2.血管壁变性、坏死 病 理 部位:额叶、颞叶、边缘系统 病变: 1.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出血、坏死、软化 2.血管壁变性、坏死 3.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4.软脑膜充血,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5.神经细胞核内可见包涵体

临 床 表 现 1.任何年龄均可,50%为20岁以上成人 2.四季均可发病 3.前驱症状: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腹痛、腹泻 4.急性发病:1/4有口唇疱疹病史 5.高热(38 ~ 40 ℃)头痛、意识障碍、昏迷、死亡、去皮质状态、精神症状(淡漠、呆滞、反应迟钝、不言不语、行为异常、胡说、喊叫、谵妄状态)

临 床 表 现 6.痫性发作(1/3)全面性或部分性发作 7.神经症状:偏瘫、失语、眼球运动障碍、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脑膜刺激征 8.病程:数天~1、2个月, 病死率:40%~70%

辅 助 检 查 1.EEG: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2.影像学: 头CT可正常,也可高、低密度病灶 头MRI:可见T1、T2异常信号病灶,阳性率明显大于CT 3.CSF:压力正常或增高,细胞数增多30~200(<1000),以单核细胞为主,可有红细胞,蛋白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辅 助 检 查 4.CSF病原学检查 HSV抗原 HSV特异性抗体:IgM、IgG HSV-DNA:PCR技术 5.脑组织活检 包涵体 细胞内病毒颗粒 HSV-DNA 病毒分离、培养

诊 断 临床诊断依据: 口唇疱疹病史 发热、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症状 CSF:红、白细胞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诊 断 临床诊断依据: 口唇疱疹病史 发热、精神行为异常、抽搐、意识障碍、局灶性神经症状 CSF:红、白细胞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 EEG:颞、额区损害为主的脑弥漫性异常 头CT或MRI :出血坏死性病灶 特异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有效

诊 断 确诊: 1.CSF中有HSV抗原或抗体 2.脑组织活检:包涵体、细胞内病毒颗粒 3.CSF PCR 发现病毒DNA 诊 断 确诊: 1.CSF中有HSV抗原或抗体 2.脑组织活检:包涵体、细胞内病毒颗粒 3.CSF PCR 发现病毒DNA 4.脑组织或脑脊液HSV 分离、培养 5.PCR 检查CSF除外其他病毒所致脑炎

鉴 别 诊 断 1.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2.肠道病毒性脑炎 3.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4.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治 疗 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 1.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clovir): 治 疗 早期诊断,尽快治疗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 1.无环鸟苷(阿昔洛韦Acyclovir): 抑制病毒DNA的合成,500mg/次,8小时1次静点,2~3周或15~30mg/kg·d,分3次静点 2.刚昔洛韦(Ganciclovir): 疗效是阿昔洛韦的25~100倍,5~10mg/kg·d,10~14天静点 主要副作用:肾功损害,骨髓抑制

治 疗 3.免疫治疗: 干扰素、转移因子、激素 4全身对症、支持治疗

预 后 40~70%死亡 后遗症占多数 少数痊愈

脑 囊 虫 病 Cerebral cysticercosis

概 念 脑囊虫病是指由猪绦虫幼虫(囊尾蚴)寄生脑组织,形成包囊所致。 在我国该病主要流行于东北、华北、西北、山东,农村多发。

病 因 及 发 病 机 制 感染途径: 1.经口食入绦虫卵 → 在十二指肠变成六钩蚴 → 入血循环至全身 → 囊尾蚴 2.自身逆行感染 1.经口食入绦虫卵 → 在十二指肠变成六钩蚴 → 入血循环至全身 → 囊尾蚴 2.自身逆行感染 3.食入囊尾蚴 → 绦虫病

病 理 包囊为多个,直径5~10mm,有包膜, 分布于脑实质及脑膜,可引起脑炎、脑膜炎、脑积水。 包囊可于体内存活20~30年。

临 床 表 现 脑实质型; 蛛网膜型(脑膜型); 脑室型; 脊髓型。

临 床 表 现 (一)脑实质型: 1.痫性发作:全面性和部分性发作 2.三偏症状、失语 3.共济失调 4.继发中风 临 床 表 现 (一)脑实质型: 1.痫性发作:全面性和部分性发作 2.三偏症状、失语 3.共济失调 4.继发中风 5.痴呆:极少数病人,多于额颞叶受累 6.急性弥漫性脑炎:意识障碍、昏迷,罕见。

临 床 表 现 (二)蛛网膜型(脑膜型) 头痛 交通性脑积水 虚性脑膜炎 梗阻性脑积水

临 床 表 现 (三)脑室型: 梗阻性脑积水 Brun征:头位改变时突然发作眩晕、呕吐意识障碍、跌倒、突然死亡。 (四)脊髓型: 临 床 表 现 (三)脑室型: 梗阻性脑积水 Brun征:头位改变时突然发作眩晕、呕吐意识障碍、跌倒、突然死亡。 (四)脊髓型: 非常罕见,颈、胸段出现硬膜外受压症状。

辅 助 检 查 1.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增多 2.CSF:压力正常或增高,淋巴细胞增多,严重脑膜炎病例,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降低 辅 助 检 查 1.血常规:嗜酸粒细胞增多 2.CSF:压力正常或增高,淋巴细胞增多,严重脑膜炎病例,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升高,糖降低 3.用ELISA检测血清囊虫抗体阳性 4.头CT和MRI:可见囊尾蚴(较为特异性病灶),常有钙化,继发脑炎、脑水肿、脑积水等改变。

诊 断 1.流行病区居住 2.癫痫、脑膜炎、颅高压等表现 3.血清囊虫抗体试验,皮下结节活检 4.头CT、MRI如上表现

鉴 别 诊 断 1.脑肿瘤 2.结核性脑膜炎 3.各种癫痫

治 疗 1.吡喹酮(Praziquantel) 200mg开始,逐渐增量至总量300mg/kg,为一个疗程,2~3个月后在来第二疗程,共3~4个疗程。 2.丙硫咪唑(Albendazole): 用法基本同上。总剂量300mg/kg,1个月后进行第二疗程,共3~4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