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 ─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 ,晴. 第五課 我在臺東,心情,晴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溫士凱 至臺東旅遊的美 好經歷、心情 緊扣主題,前 後呼應 ★文意: 我:人(記敘立場:第一人稱) 臺東:地 晴:一語雙關,同時指天氣與心情。
Advertisements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第十課 王冕的少年時代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清 吳敬梓 記敘王冕失學 、孝親與自學 成功的過程 以第三人稱順敘人 物經歷,藉對話、 行為展現人物特質 ★題目含義:本文故事集中在王冕的少年時 代 ── 王冕孝敬母親、努力向學;善於把 握環境、興趣學習。 主角 + 時期.
六年級 中國語文科 簡介 二零一三至一四年度. 課程 十一個單元 一、古典小說 二、以理服人 ( 說明文 ─ 道理 ) 三、記敘文 ( 記事 ) 四、說明文 ( 事物 ) 五、議論文 六、人物傳記 七、記敘文 ( 遊記 ) 八、應用文 ( 書信 ) 九、描寫文 十、故事 ( 記事抒情 ) 十一、古文.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第五課 不要怕失敗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林良 說明失敗雖然痛苦, 卻能累積經驗、增長 智慧,邁向成功 藉生活中的 小事件說明 道理 ★補充: *失敗: 女兒:成績考壞 作者:第一天教書慘痛的經驗 *生活中的小事件:考試欠佳.
第四課 負 荷. 第四課 負 荷 作者詩體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吳晟 新詩表達父親對 孩子的愛 以父親向孩子說 話的語氣,寫出 為人父者的心情 ★題目含義: ⒈本義:承擔的意思。 ⒉詩意:孩子是父親的負擔,但父親因愛而 不以為苦。
第一課 大樹之歌. 第一課 大樹之歌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劉克襄 親近自然、 尊重生命 以父親的口吻,依 時間、地點、對象 、事件的順序,敘 述拜訪雀榕的經過 ★題目含義: 1. 作者對大樹的讚頌。 2. 大樹本身的歌唱。 ★補注:*口吻:說話的語氣。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第十二課 紙船印象 作者主旨文章作法 民國 洪醒夫 回憶童年 、懷念母 愛 從一般人的記憶,談到 自己童年的「紙船印象 」,最後以期望作結 ★補注: *印象:記憶中留下的痕跡。 ★文意: *紙船:象徵偉大的母愛,代表母親對子女 的疼愛之情。
第 十 二 課. 【 GE─ 雅典奧 運的由來】 【羅家倫】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中國人壽 徐真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落花生的性格.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如果光想著一件事情的難度而遲遲不肯行動 ,那麼將永遠不會成功 ,但只要你肯踏出第一步, 你就可能成功。
我們曾經說好的幸福永遠 一直藏在書包的拉鍊 多麼希望回到那年 我們寫的詩篇 好想聽你說 說愛我 好想聽你說 說想我
認識倍數(一) 設計者:建功國小 盧建宏.
南一版二上第三課 小種子.
勇敢作數碼父母 梁永泰.
文化差異 Elick Yang.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張真誠 逢甲大學 講座教授 中正大學 榮譽教授 清華大學 合聘教授
第七章 浪漫與殺手﹝婚前性行為,墮胎﹞   I.婚前性行為 「少年人,你要逃避淫行。」--- 聖經.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經文:出埃及記 3:7-12 耶和華說:我的百姓在埃及所受的
詞語的 褒貶色彩 語文學習基礎知識.
情緒的感染力 做一個快樂的人是最好的貢獻. 文/朵朵 你知道嗎?你對這個世界最好的貢獻,就是做一個快樂 的人。 因為你快樂了,所以才能帶給別人快樂,看出去的世界 也才會處處美好。 情緒是有感染力的,當你的心情透亮如晴天,靠近你的 人所感覺到的就是愉悅的氣場;而那種快樂的能量,就 是你在無形之中送出的禮物。
塞   尚 法國人稱十七世紀為「大世紀」(1625~1700),因為此時期的法國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中央集權統治下,握有凌駕歐洲諸國的政治主導權,而在藝術文化上,光耀史冊的歷史人物陸續登上歷史舞台,建構起延續至今的法國文化基礎。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BCY行動研究2011之後 上課日誌 隔週上課前兩天以 時間: 年 月 日  紀錄者: 檔案名: 上課日期+學生名字
10 ROSES FOR YOU 2009 送你十朵玫瑰….
How to use Edmodo Alice Lin 8-12th Grade Valencia High School
網頁資料知多少? 事 實 ? 謠言?.
用愛與智慧 ~成為孩子的伯樂 倪美英老師.
其他 ER 相關觀念 以及OO模型 國立中央大學 資訊管理系 范錚強 2002 中央大學。范錚強.
經濟學 學經濟.
新高中 通識教育科 教案設計分享會 沙田循道衛理中學 許文忠老師 2019/4/25.
英 文 報 告 第三組 姓名 財金二A 傅佳文 財金二A 彭雅安 財金二C 許倩蓉
10 Powerful Tips To Achieve MDRT Continuously
實用數學 長度單位的認識與換算.
競爭情報 LinkedIn and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utting Social Networking to Real Use by RogerPhelps 圖資四 B 鄭艾妮 B 蒲碩瑩 B 楊淑涵.
六年級電腦科 KompoZer w3.dhps.tp.edu.tw.
黃美廉:幼時罹患腦性麻痺.
You will see a very spectacular picture 你將看到一幅蔚為奇觀的圖片
MiRanda Java Interface v1.0的使用方法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倫理學 第一講 哲學系 林火旺教授
好朋友相處之道 10句讓你心有所感的話 mar03280 整 理 Music: Angels Sing.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美感教育概念分享 報告人| 張晏慈.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在羅馬的日子.
經文:哥林多前書 9 章 我傳福音原沒有可誇的,因為我是不 得已的。若不傳福音,我便有禍了。 我若甘心做這事,就有賞賜;若不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音樂欣賞 Music Appreciation
注音符號課程綱要 注音符號應用能力 A-1-1 能正確認念、拼讀及書寫注音符號。 能熟習並認念注音符號。
中國語文科教學簡報 中一中文科 理清篇章層次簡述及舉例.
Be Back While Feeling Cold
程式語言與邏輯:主題示範 報告人:國立台灣師大附中 李啟龍 老師 學年度資訊科技概論研習.
P106.
畫夢女孩,她的靈魂不屬於這個世界 Akiane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企業識別標誌(logo)設計—第二講 圖文合一的創作法
~ 遠離危險關係 ~ 打不是情, 罵不是愛 !. 警 訊 警訊一. 旋風般的激烈開端 警訊二. 占有慾 警訊三. 極端情緒 警訊四. 歸罪他人 警訊五. 言語暴力 警訊六. 冷漠 警訊七. 過去和現在的暴行.
試行計畫 教育局 課程發展處 個人、社會及人文教育組 黃笑冰.
苦海救生: -義工督導技巧.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議題: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Feminism
營運模式.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三課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 ─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採訪上帝 按鍵換頁

我夢見自己在採訪上帝 「你要採訪我嗎?」上帝問 「如果你有時間的話。」我說

上帝露出微笑---- 「我有永恒的時間, 你想問我什麼問題?」

「人類有那些事最令你驚訝?」 上帝回答: 「他們覺得童年很無聊 急著讓自己長大 然後又想回到童年」

「他們為賺錢失去健康 又要花錢找回健康」

「他們担心著未來 卻忘了現在 因此他們既不是活在現在 也不是活在未來」

「他們活得好像永遠不會死 卻死得好像未曾活過一樣」

上帝握著我的手 我們静坐片刻 然後我問----

「明白不可能强迫人們來愛他們,只能讓自己被愛」 「為人父的你,希望兒女明白哪些人生的功課 ?」 上帝微笑着說: 「明白不可能强迫人們來愛他們,只能讓自己被愛」

「明白跟别人比較是不好的 明白富人不是擁有最多的人 而是最少的人」

「明白揭開心愛的人的創傷只要幾秒 卻要花很多年才能痊癒」

「明白饒恕是需要練習才能學會」 「明白有些人很愛他們 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

「明白两個人看同一件事, 會有不同的看法」 「明白两個人看同一件事, 會有不同的看法」

「明白光被人饒恕還不够, 自己也必須饒恕自己」 「明白光被人饒恕還不够, 自己也必須饒恕自己」

「並且明白我就在這裡 直到永遠。」

http://www.slideshare.net/googlor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目 次 一、知人論世~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二、軼聞趣談~作者相關事典 三、文心對焦~題解 四、探驪得珠~課文賞析 五、文學殿堂~文體源流、比較、延伸 六、妙筆生花~文法修辭成語對聯 七、提綱挈領~章法結構 八、集思廣益~課後問題討論 九、更上一層~延伸閱讀 十、應用練習~形音義及綜合演練 十一、網路資源~本課相關及圖文資料 來源 ◎五、六、九、十等四個單元建議配合電子講義使用。 18 18

一、知人論世 ~ 作者其人其事其書 ~ 生平著作 寫作風格 回目次

龍應台,湖南省衡山縣人,民國四十一年生於高雄縣茄萣鄉。國立成功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美國 堪薩斯州立大學英美文學博士,曾任教紐約市立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德國 海德堡大學、國立清華大學。民國八十八年任臺北市文化局首任局長,現任教於香港大學。 龍應台於民國101年2月任文建會主委,5月文建 會升格為文化部後,成為首任文化部部長。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4134

補充 任臺北市文化局首任局長 民國八十八年八月,龍應台突然在德國的家中見到萬里求將的臺北市市長馬英九。盛情之下,她應允出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

補充 三年多來,龍應台每天工作十六小時,帶著文化局一百五十個同仁,打造臺北「國際文化都市」,使臺北文化土壤日見豐厚。龍應台說自己當年是帶著四大問號進入政壇的:一個在創作領域浪漫不羈的文人在政壇是不是也可以堅「忍」不拔?文人可以大破,但可不可以大立?知識分子的理念經不經得起現實的考驗,會不會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所謂權力讓人腐敗,我這個文人經不經得起權力的測試?

補充 「如今,四個問題都有了答案:文人可以堅『忍』不拔,可破可立,可以言行一致,可以經得起權力的考驗。」從書齋走到官場,再從官場回歸書齋,龍應台借用蘇東坡的「用舍由時,行藏在我」形容這種角色的轉換。

補充 談到從政體驗對今後寫作的影響,龍應台說,以前寫文章是看到一個鐘錶的表面,而這三年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拆下了手錶後面的殼,看到了手錶的內部構造,看到了每一個齒輪是如何銜接的,大大小小的齒輪是如何走的。有這種經歷後再來寫文章,會有很多的不同。

民國七十三年龍應台曾在中國時報「人間」副刊撰寫專欄「野火集」,指出臺灣社會文化、風氣的種種弊端,詞鋒犀利,引起很大的迴響。旅歐十三年後,文章風格蛻變,常從歷史、文化的角度剖析社會現象,對於臺灣政經社會及兩岸關係,有頗為深刻的思考。 http://www.sanmin.com.tw/page-product.asp?pf_id=99I155e10b104L79a101d70t108Z125OPExIPp1538SrT

補充 撰寫專欄「野火集」 民國七十三年,龍應台一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個人投書刊出後,回應不斷,在那個沒有網路、電視只有三臺,報禁未開的戒嚴年代,「野火」的影響力靠口傳、靠影印、靠大字報,也正因此,隔年野火集成書上市,短短二十一天再版二十四次,讓「野火」成了一個時代的共同記憶。詩人余光中在一次演講中,提到當代的女作家,曾以「龍捲風」來描述野火集造成的震撼。

補充 旅歐十三年後文章風格蛻變 民國七十五年,龍應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專心育兒。七十七年遷居德國,開始在海德堡大學 漢學系任教,開臺灣文學課程,並每年導演學生戲劇。七十七年底,以臺灣女記者身分,赴莫斯科訪問了十天。八十五年以後,龍應台不斷在歐洲報刊上發表作品,對歐洲讀者呈現一個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解,頗受注目。

補充 龍應台形容自己在歐洲定居的十三年是「離群索居」的生活,那些歲月裡她遠離主流文化,但給了她三件珍貴的東西:一、是美國以外的參考系。她發現中國人對「西方」的理解是如何被「美國觀」所窄化,歐洲的多元打開了她的國際觀;二、是離群索居加深了她甘於寂寞的修行。這種甘於寂寞不僅只是樂於獨處,更使她練出「橫眉冷對千夫指」的沉靜;三、是十三年的育兒生活使她稍微認識生命的本質,不以抽象的知識著手,而以真實生命的體驗出發,使自己避免只是個浮誇空泛又自大的知識分子。

補充 在這段期間,她寫了人在歐洲、百年思索等書,文風與野火集時期相較,有很大的改變,對此,龍應台表示旅居歐洲十三年,她發現「對很多事情的批判如果沒有座標,你的批判會是一個假批判。你批判一個現象,又不知道它的歷史脈絡是什麼,又不知道同樣的事情在歐洲也發生,那麼你對於它的解讀肯定是一個錯誤的解讀」,隨著這座標越來越清楚,她不可能一直停留在野火集那個階段。

龍應台的著述以雜文和文學評論為主,著有野火集、看世紀末向你走來、百年思索、請用文明來說服我、親愛的安德烈、目送、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龍應台評小說等。 http://mypaper.pchome.com.tw/badbaddj

文學評論 補充 龍應台的書評不是捧場文章,也不用一大堆專業術語,她一點也不怕會因獨持異論而得罪人。 這一系列「不客氣」的書評自然引起震撼,更有人說她「刻薄」。她反駁說:「文學批評若是對好作品與壞作品一般待遇,不但讀者沒有選擇的依循,作者也沒有『千里馬逢伯樂』的喜悅。」她還說:「臺灣如果要有真正的好文學,作者就必須對自己有最嚴格的要求;讀者就必須對作者有最嚴肅的期待;而評論家,就必須對作者以嚴肅的角度,作深刻的剖析與評鑑。

補充 看世紀末向你走來 民國八十六年,時報文化出版。民國七十五年六月,龍應台舉家遷到瑞士,告別了故土,投身進入更深更廣的世界變局中。作為中國時報的駐外記者一員,站在新聞的第一線,她目睹了歐洲的變化、東 西德的合併,更深入蘇俄,探訪中國大陸,書中提出的問題充滿對世紀末的質疑及二十一世紀的詰問。

作者在本書中,穿梭於百年來的文化空間,旁徵博引,啟發讀者對一切價值做重新評估的探險。 補充 百年思索 作者在本書中,穿梭於百年來的文化空間,旁徵博引,啟發讀者對一切價值做重新評估的探險。 http://www.bestget.ksu.edu.tw/ksitcgeclass3/96學年度第二學優質通識國文網站/class_info2.html

補充 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民國九十五年,時報文化出版。本書分兩輯,輯一描述兩岸三地華人面對不同社會及因文化、經濟同脈關係產生的困局,並有她對臺灣、香港兩地的政治觀察。緣於輯一裡最後兩篇文章引起中央高層震動,而下令停刊整頓,輯二收錄了刊文到停刊期間,華文媒體對該事件的報導及注目。

補充 親愛的安德烈 民國九十六年,時報文化出版。是作者與兒子安德烈所寫的三十六封信,母子各寫了十八封。中年母親在兒子十四歲時離家到國外工作,回到家孩子已經十八歲,她發現親子之間沒有對話而感到挫折。思考如何彌補疏離的親子關係,她運用寫作的優勢,經過兒子同意,以書信專欄發表方式,建立了三年的溝通管道,串起兩人的內心世界。是一部私己、親密與真實的母子生活手記。 http://web2.yzu.edu.tw/e_news/503/

補充 目送 民國九十七年,時報文化出版。書中除了七十四篇散文,還收錄了龍應台以相機捕捉的人生風景,圖文並茂地呈現「人生」。作者曾說自己當上母親後開始上「人生的課」,且自謙成績不佳,而她口中這堂困難無比的課,正是我們所有人必上且百味雜陳的一堂課:從牽著幼子的手,到孩子青春期與自己漸行漸遠的背影;從陪著年邁父母親中滋味自己為人女兒的過往,人生充滿一去不返的背影與目送。本書是一本生死筆記,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

補充 龍應台的文學寫作觀 1.我覺得雜文是可以謔而不虐,是可以尖銳而不刻薄,是可以針砭現實同時又有歷史縱深的。這是我對最好的雜文的要求。我自己心目中好的雜文第一個是它的文字,它如果是藝術,而不是牢騷的發表和宣洩的話,才能夠稱得上文學的水準。所以,雜文的第一條件是文字的精鍊。你不要給我任何藉口說裡面的東西講得多麼透徹,或者這個事情多麼重要,或者是它個性的抒發多麼厲害,你先告訴我你這個文字有沒有達到藝術的水準。先看文字,然後要看你對於事情的看法深刻與否。我覺得就是這兩個東西。

補充 2.作為一個作家,我不能為了讀者而寫―不能為了大陸的讀者們希望讀到什麼而寫,我也不能為臺灣的讀者說我們希望龍應台寫什麼給我們看而去寫。我只能依靠我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我自己成長、成熟的那個過程,寫我自己要寫的東西。那是讀者得跟著我來,如果你跟不上,或者是你走到別的路上去了,我也沒辦法。我不是在為眼前的讀者寫作,而是我自己發展到什麼樣的階段,我自己就寫什麼樣的文章。

補充 3.我現在發現,對於很多事情的批判如果沒有座標,你的批判會是一個假批判。你批判一個現象,又不知道它的歷史脈絡是什麼,又不知道同樣的事情在歐洲也發生,那麼你對於它的解讀肯定是一個錯誤的解讀。

二、軼聞趣談 ~ 作者相關事典 ~ http://magazines.sina.com.tw/magazine/article/2808-3.html 回目次

(一)從野火點燃者到希望花圃的園丁   野火二十年過去了,卸下臺北市文化局局長的龍應台回歸到最初的原點,民國九十四年,她選擇回清大任客座教授,並成立龍應台文化基金會。二十多年前,她選擇在臺灣社會放了一把火,二十多年來,她是急切的大姐姐、溫柔的母親、進官場考試的文化人;如今,她選擇當一名園丁,栽種一畦充滿希望的蒲公英。

相較於二十多年前,龍應台有不同的憂焚。她形容自己以前對抗「花崗岩」,是明顯巨大強硬的體制;但當威權被打破,現代年輕人面對的是「可樂罐」的困境,甜膩、易入口、但有害牙齒健康。商業社會的消費潮流,政治人物美好的口號,媒體的八卦炒作,在在讓人容易放棄抵抗,變成一顆在可樂罐中軟化、腐蝕的牙齒。龍應台急切地譬喻,就像一群人的狂歡派對,大多數人喝醉了,但必須有少數人保持清醒,開車送大多數人回家;她希望能有足夠清醒的年輕人,體會到「可樂」的危險,擔負起這個社會的責任。

(二)回歸百分之百的母親   龍應台曾自嘲,說:「百分之百的母親,百分之五十的教授,零分的作家,負百分之五十的妻子。」而這位文筆犀利的作者,原本以為「人和書本一樣,用時翻開,不用時歸架,以為人可以通過知識去理解」。但在與兒子互動之後,才發現很多時候,事情並不是用理性的分析就可以的,她不禁質問說:「如果你不曾體驗過生養的喜悅與痛苦,你究竟能告訴我什麼呢?」於是她回歸母親溫柔的天性,寫了一本孩子你慢慢來,書一出,著實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

三、文心對焦 題解   本文節錄自百年思索的序文,為民國八十八年作者在臺灣大學 法學院的演講記錄。作者深感政治人物有決定社會走向的影響力,遂殷切期許政治人應培養人文素養,以具備成熟的價值判斷力,方能在眾說紛紜的多元社會中,帶領群眾走出歷史的迷宮。 回目次

作者認為人文素養涵蓋文學、史學、哲學:文學使人穿透表象,觀照內蘊,培養悲憫的情懷;哲學讓人思考清明,洞悉全局,不致迷失在權力中;史學以時間的縱深,呈現現象背後點滴的線索,避免從孤立的現象做出錯誤的價值判斷。全文具宏觀視野,善用例證及譬喻,將抽象的議題闡釋得具體精闢。文末對政治人「以人為本」、「真誠惻怛」的殷殷期盼,極具感染力,表現作者對臺灣社會的深切關注。

補充 寫作背景   這篇演講記錄也是百年思索一書的序文。百年思索寫於龍應台「野火」旋風後十五年,經過十餘年歐洲文化的浸淫後回臺,面對報禁解除、黨禁開放、老國代退職,人心瀰漫民主自由呼求的臺灣社會,龍應台持續一貫的關注;而威權退位,社會價值趨於多元,甚至眾說紛紜,價值混淆的亂象,也使作者憂心。她再次提筆引領讀者在邁入二十一世紀前夕,威權與民主新舊交替的時代,對一切價值重新評估、思辨。

補充 作者語重心長地從文學、哲學、史學三方面點出人文素養的內涵,作為政治人必備的素養。全文緊扣「如何形成價值判斷」行文,展開思索,而以「真誠惻怛」、「對人的終極關懷」為依歸,是對當時社會現象所開的一劑良方,除了對政治人有深切的忠告、期盼外,也是對演講對象─未來將執法從政的學子,提供了一個走向未來的小小準備。

補充 文體簡介─雜文   狹義的雜文,乃是文人借來做為批評社會缺陷最直接的武器。批評社會的目的,是冀望社會能改革、進步,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在這種雜文造成風氣時,雜文家們因力求改正時弊,於是在文字中便能深入的反映出時代的脈絡,在社會演進的過程中,具有相當的貢獻。

補充 廣義的雜文範圍非常廣,在小品文中,典型的情趣小品、哲理小品以外的小品皆屬雜文。雜文的「雜」並非專指內容的駁雜,也涉及形式的不定型。在內容上,它具有理性的論說,其形式是隨筆的、小品式的,而非嚴肅的論文。應該 說,雜文是具有作者直接論斷,帶有批評或議論之見的小品文。

四、探驪得珠 1.課文賞析 2.深度鑑賞 回目次 50

第一段 政治人決定社會走向,必須具備「文」、「史」、「哲」三方面的人文素養,以培養價值判斷的能力。

補充 人文 「人文」一詞在二十世紀以來中國、日本等國家對英文詞語「Humanities」的翻譯,是探討人類情感、道德、理智的各門學科(哲學、文學、藝術等)和知識的總稱。

第一段段析  引言中避開了現實政治的諸多問題,緊扣「如何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行文,並明白針對「文學」、「哲學」、「史學」來談,簡要點出「人文」的內涵。

第二段 文學最重要的作用是使人看見表象之內,最真實的本質,因而湧現悲憫。

補充 魯迅 原名周樟壽,後改名樹人,字豫才,浙江省 紹興縣人,生於清德宗 光緒七年,卒於民國二十五年。為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本習醫,後棄醫從文,企圖以文學改變國民精神,作品以小說、雜文為主,成就甚高。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edu/2006-05/24/content_4784881.htm

補充 你不僅只看見愚昧,你同時也看見愚昧後面人的生存狀態,看見人的生存狀態中不可動搖的無可奈何與悲傷。 指文學呈現現實面相之外,虛的一面,使人穿透表象、觀照內蘊,透視生命本質,激發對人的悲憫、惻怛。

你不僅只看見貧窮粗鄙,你同時看見貧窮粗鄙下面「人」作為一種原型最值得尊敬的痛苦。文學,使你「看見」。 文學呈現看不見卻更真實的一面,它與現象同時存在,超越眼睛看到的層面,與人的心靈直接映照。

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 偉大的作家,具有對那「看不見」處的覺察力,透過文學作品,使人體會人的生存處境等永恆課題,激發人的悲憫之心。

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映襯 壞的作家暴露自己的愚昧,好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偉大的作家使你看見愚昧的同時認出自己的原型,而湧出最深刻的悲憫:層遞

第二段段析  「看不見的東西」是指人的惻怛、同理心,在看到表象的同時,內心湧現的理解與同情。本段以實例說明文學作品所傳達的深刻內蘊,能看到這層內蘊才能懂得文學,反過來說,文學使人「看見」,這是文學最重要的作用。

第三段 透過文字的幽渺意象,喚起隱藏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這是文學的另一本質―對「美」的直覺頓悟。

茫茫:(不明貌) 千里孤墳:(王氏葬於四川省彭山縣,與密州相隔遙遠) 軒窗:(指窗。軒,窗) 朦朧:(模糊不清) 鬢如霜:譬喻

與隱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對 文學作品中幽渺的意象喚起隱藏內心深處的情感。

第三段段析  引用蘇東坡的江城子,說明文學的另一特質―對「美」直覺的頓悟,作者以為這是更貼近生存本質的一種現實。人因這種頓悟,往往能與隱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對。

第四段 文學有如白楊樹的湖中倒影,雖然不是可觸的實體,卻可能更真實、更能與心靈直接觀照。

一首動人,深刻的詩,我想,它提供了一種「空」的可能,「空」相對於「實」。空,是另一種現實。我們平常看不見的、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 透過文學,我們了解到表象所呈現的世界未必能代表所有的真實,文學所表現人類共通情感與心靈,可能更貼近生存本質,更真實的存在洞悉這兩者,才能不致做出片面的價值判斷。

迴旋:(旋轉、盤旋) 我們通常只活在一個現實裡頭。 一般人往往囿於表象,而忽略了對那「看不見」處的覺察力,以致無法看清生存本質,無法以心靈之眼觀照事物。

第四段段析  總結說明文學的作用,強調要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除了肉眼所見的實體外,還須以心靈觀照,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去洞悉文學背後更深沉的含意。

第五段 解嚴後的臺灣社會,如一個意識型態複雜的思維的迷宮,哲學則是迷宮中仰望所見的星斗,帶領我們尋找出路。

迷宮:轉彎抹角,令人撲朔迷離,難辨方向與出口的道路。此指價值判斷及思維上的困惑。

解嚴:指解除戒嚴,恢復平常的狀態。民國七十六年七月十五日,中華民國第七任總統蔣經國決定解嚴,開放赴大陸探親、黨禁、報禁。(戒嚴是指國家在處於對外戰爭、內部叛亂、天災瘟疫或者財政經濟危機等嚴重危害社會安全與政治穩定的特殊時期採取的一種緊急措施。民國三十八年,蔣介石發布戒嚴令。)

天問:此處借用自屈原天問而採取字面意義,指的是對於宇宙萬物原理的探索或探詢。 補注 天問歷來認為是屈原抒發憤懣之情所作,全篇共三百多句,其中包含一百七十餘個提問句。內容敘述宇宙生成、自然現象,乃至人事的興衰,保存許多神話、傳說、歷史的材料。

我們所處的社會,尤其是「解嚴」後的臺灣,價值顛倒混亂,何嘗不是處在一個歷史的迷宮裡。 指在思想、價值判斷方面徬徨迷惑,找不到出路。 每個人的人生處境,就像是一個迷宮:譬喻

他既未發覺自己深處迷宮中,更沒發覺,頭上就有縱橫的星圖。 身陷權力迷宮中的政治人物,往往因權力的傲慢、自滿,而失去了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蒙時代 1啟蒙時代通常是指在十八世紀初至西元一 七八九年法國大革命間的一個新思維不斷 湧現的時代,與理性主義等一起構成一個 較長的文化運動時期。這個時期的學者亦不同於之前的文藝復興時代的學者,他們不再以宗教輔助文學與藝術復興,而是力圖以經驗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識系統能獨立於宗教的影響,作為建立道德、美學以及思想體系的方式。

2啟蒙運動的倡導者將自己視為大無畏的文化先鋒,並且認為啟蒙運動的目的是引導世界走出充滿著傳統教義、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專制的一個時期。 3啟蒙運動同時為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框架,並且導致了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興起。

他可能既不知道他站在什麼方位,也不知道這個方位在大格局裡有什麼意義;他既不清楚來時走的是哪條路,也搞不明白前面的路往哪裡去;他既未發覺自己深處迷宮中,更沒發覺,頭上就有縱橫的星圖:排比

第五段段析  對於「哲學」這個複雜深奧的命題,作者以十分具體的「迷宮中望見星空」來說明其對人生的指導、價值判斷的作用,可說是淺顯易懂,文意仍扣住「價值判斷」行文。

第六段 以「沙漠玫瑰的開放」為例,說明歷史對於價值判斷的影響,提醒人勿從孤立的現象判斷事物。

千絲萬縷:(形容關係密切複雜,難以釐清) 洪荒初始:(混沌、矇昧的狀態。借指遠古時代)

知不知道這個起點,就形成我們和鄰居之間價值判斷的南轅北轍。 對單一事件在歷史的縱、橫座標中的位置能掌握,才不會有錯誤認知。

這話都已經說爛了:轉化 第一天去看它,沒有動靜,還是一把枯草浸在水裡頭,第二天去看的時候發現,它有一個中心,這個中心已經從裡頭往外頭,稍稍舒展鬆了。第三天再去看,那個綠的模糊的感覺已經實實在在是一種綠的顏色,松枝的綠色,散發出潮溼青苔的氣味,已經讓我們看出了它真有玫瑰形的圖案:層遞 千絲萬縷:鑲嵌 它的美是驚天動地的,它的復活過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驚駭演出:誇飾、轉化 南轅北轍:引用

第六段段析  作者以有趣的實例說明嚴肅的主題,強調任何現象在某一特定時空中是孤立的,不足以作為判斷價值的依據,唯有透過歷史的縱深,看到現象及其背後的點滴線索、千絲萬縷的來歷,才能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

第七段 能了解事件在歷史座標中的縱橫位置,才能做出正確價值判斷,才有資格領導人民。

野火:(指「野火」專欄) 中國時報專欄名,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由龍應台執筆,次年十二月結集為野火集。 「取『野』,是希望放得開,不受傳統觀念的束縛,對事情提出新的看法;『火』,是取其熱力,希望把大眾冰封已久的心靈,重新煽熱起來。」於是,美國不是我們的家、生了梅毒的母親、幼稚園大學、不要遮住我的陽光……,一篇篇有著聳動標題,就像野火般炙熱的評論性文章,陸續在中國時報刊了出來。

在我不知道這個橫的跟縱的座標之前,我不敢對這個事情批判。 不了解事件的歷史發展的脈絡,無法對事件做正確的判斷。

對於任何東西、現象、問題、人、事件,如果不認識它的過去,你如何理解它的現在到底代表什麼意義?不理解它的現在,又何從判斷它的未來?不認識過去,不理解現在,不能判斷未來,你又有什麼資格來做我們的「國家領導人」:排比 我想我們這個社會,需要的是「真誠惻怛」的政治家,而不是利慾薰心和粗暴惡俗的政客:映襯

第七段段析  再扣「價值判斷」的脈絡,談鑑往才能知來的道理,並現身說法,談自己四十歲之後,對歷史重要性的了解。

第八段 總結「文學」、「哲學」、「史學」的作用。

第八段段析  本段呼應第一段,再點「文學」、「哲學」、「史學」。

第九段 說明「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的差別。

涉獵:(粗略的看過而不深入鑽研) 納粹:德國希特勒領導的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勞工黨的別稱。西元一九一九年創立,一九三三年獲得政權,以極權方式統治德國,一九四五年德國戰敗後遭禁止。其政策以領土擴張為宗旨,以日耳曼優秀種族最終統治各劣等民族為目標。 妄自尊大:(驕矜自大,自命不凡) 草菅人命:視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殘。菅,音 ㄐㄧㄢ,一種草本植物。 惻怛:悲憫。怛,音 ㄉㄚˊ,悲傷。

第九段段析  本段所舉實例甚豐富,也發人深省,都為反面例子。全段緊扣「以人為本」的「人文」核心觀點。

第十段 「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在人文素養的有無,期望青年學子能培養人文素養。

第十段段析  由於演講對象是未來可能執法、從政的學子,結語語重心長點出「政客」與「政治家」的不同,回到演講的主題,全文可說是給學子們一個走向未來的準備。

課文賞析   百年思索一書是龍應台繼野火集之後,沉潛十五年的作品,對於近代史的考察,放在更開闊的文學、哲學、史學縱深裡,激發人們批判、深省的能力,而以對「人」的關懷為依歸,這樣的思維,自然是這篇序文的主軸。

作者深感政治人有引導社會的重要影響力,在威權與民主新舊交替,價值混淆的多元社會,需要正確大方向的引領,才能維繫經百年努力才得到,珍貴如「手捧著透明的細磁」的民主,而只有高瞻遠矚,具有文、史、哲三方面素養的政治人,才能延續這場接力賽,讓民主嫣然發光。然而手握政治權力的人,也最容易迷失在權力中,假使一個政治人,不明白所處時代在歷史縱深中的定位、無法在眾說紛紜的思維中分辨方向,沒有一顆關懷「人」的真誠惻怛之心,那麼,他只會危害社會。

作者首先以「白楊樹的湖中倒影」說明文學藝術的本質。文學呈現現實面相之外,虛的一面,使人穿透表象、觀照內蘊,透視生命本質,激發對人的悲憫,不管是魯迅的作品藥中愚昧的人血饅頭治病迷信,或祝福裡失去兒子,幾近瘋狂的祥林嫂,透過作家的文學表現手法,我們看到愚昧及貧窮底下,人的痛苦、無奈,湧現悲憫情懷,這是文學深刻的理性作用。接著以江城子空茫幽渺的情思,點出文學的另一種本質―美的直覺頓悟。透過文學的幽渺意象,喚起隱藏內心深處的情感共鳴。唯有懂得文學,兼顧虛實,才能做出周備而正確的價值判斷,做為政治導領人,必須具有對那「看不見」處的覺察力,才能心懷悲憫,不致做出片面的價值判斷。

對於「哲學」,作者以十分具體的「迷宮中望見星空」來說明其對人生的指導、價值判斷的作用。解嚴後的社會,就如一個意識型態複雜的思維迷宮,充滿了迷惘,沒有人可以告訴你出路何在。哲學有如迷宮中仰望所見的星斗,帶領我們尋找出路。握有權力的人,和我們一樣走在迷宮中,哲學讓人思考清明,洞悉全局,不致迷失在權力中。 至於史學,作者以「沙漠玫瑰的開放」過程說明,任何現象在某一特定時空中,是孤立的,不足以作為判斷價值的依據,唯有透過歷史的縱深,看到現象及其背後的點滴線索、千絲萬縷的來歷,才能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做為政治人,也要先了解過去,才能判斷未來。

文末,以「會彈鋼琴的劊子手」為例,語重心長地釐清「素養」及「知識」的區別,就在是否具有對「人」的終極關懷;並以毛澤東、納粹頭子為例,說明政治家和政客的區別,就在人文素養的有無。   全文將混沌抽象的概念具體化,讀來淺顯易懂,並避開現實中的政治問題,緊扣「如何形成價值判斷」行文,依文、史、哲學極有層次地引領青年學子,展開思索。所舉例證貼切且發人深省,不僅是對政治人的深切忠告,也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對徬徨的人心深具啟發作用。

五、文學殿堂 §名家說「文學」 回目次

朱光潛:「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藝術。」 名家說「文學」 朱光潛:「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媒介的藝術。」 http://culture.people.com.cn/BIG5/46103/46106/4187074.html

法國 沙特:「文學始終以某種方式與親身經歷打交道。」 名家說「文學」 法國 沙特:「文學始終以某種方式與親身經歷打交道。」 http://zh.wikipedia.org/zh-tw/让-保罗·萨特

名家說「文學」 英國 泰利・伊高頓:「文學不是假宗教、心理學或社會學,而是語言的特殊組合。他自有特定的法則、結構和設計。」

六、妙筆生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賞析 §政治名言 §相關名句 回目次 105 105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 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斷腸處,明月夜,短松崗。

【寫作背景】   蘇軾的兩個妻子都姓王。前妻王弗,十六歲時嫁給比她大三歲的蘇軾,二十七歲病死。三年後,王弗十九歲的堂妹王潤之成為蘇軾的續弦。此詞為早卒的王弗而作,她死於汴京,歸葬在家鄉眉山附近的東岡、蘇軾祖塋所在地。作此詞時,蘇軾正剛從杭州移官密州(今山東省 諸城市),距王弗逝世十年,已四十歲了。

政治名言 1.政客會想到下一次的選舉,政治家則會想到下一代。(美國克拉克) 2.國家最尊貴的成員是誰?是誠實正直的巿民。(德國歌德) 3.受愛戴的君王在臣民心中擁有的權威,比篡奪者的暴政能擁有的強千百倍。(法國盧梭) 4.越是美德統治的地方,越不需要才能。(法國盧梭) 5.用暴力證明自己強悍的人,實際上是愚蠢而虛弱的。(朝鮮諺語)

6.一個國君的光榮與其說取決於燦爛的王冠,毋寧說取決於人民的幸福。(法國維拉斯) 7.一個人可以用刺刀搭起自己的寶座,但他卻無法坐在上面。(英國威廉•拉爾夫) 8廣施仁政,博愛樂民。精心治國,天下歸心。(印度瓦魯瓦爾) 9.熱愛人民是最必要的品德,只有真心實意地愛人民,才能耐心解決各種問題。(印度甘地) 10.誰忘記了百姓,誰就會被百姓遺忘。(古羅馬賀拉斯) 11.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12.上君盡人之智,中君盡人之力,下君盡己之能。(韓非子•八經)

相關名句 1.道失於近則禍及於遠,政謬於上而民困於下。(晉葛洪抱朴子) 譯 謀劃錯在近處而災禍卻會綿延很遠,在上位者政令不當,人民就會在下面吃苦受困。 2.上重義則義克利,上重利則利克義。(荀子大略) 譯 處於上位的人看重正義,那麼人們對正義的追求就會超越對財利的追求;處於上位的人看重財利,那麼人們對財利的追求就會超越對正義的追求。

3.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政教有經,而令行為上。(淮南子法論訓) 譯 治理國家有基本方略,而以有利於百姓為根本;行政教化有原則,而以政令能實行為最緊要。 4.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 (南朝宋裴松之) 譯 治理世事憑藉的是大品德,而不是小恩小惠。 5.林深則鳥棲,水廣則魚游,仁義積則物(指人民)自歸之。(唐吳兢) 譯 林木深茂則鳥棲息,水面寬廣則魚兒悠游,為政者能積仁義則人民自然歸向他。

6.它(國際化)是一種知己知彼。知己,所以要決定什麼是自己安身立命、生死不渝的價值。知彼,所以有能力用別人聽得懂的語言、看得懂的文字、講得通的邏輯詞彙,去呈現自己的語言、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典章禮樂。它不是把我變得跟別人一樣,而是用別人能理解的方式告訴別人我的不一樣。所以「國際化」是要找到那個「別人能理解的方式」,是手段,不是目的。

7.閱讀的好處不只是它打開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門,讓你就你自己的時間、自己的步調在裡面翱遊,它同時可以刺激大腦神經的發展,使你的大腦不會退化。(洪蘭閱讀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 8.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嚴密,物理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學、修辭學使人善辨;凡有學者,皆成性格。 (英國培根) 9.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領我們航向遙遠的國度/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躍著的詩篇那樣─/把人帶往遠方。 (美國 艾蜜莉‧狄金生) 10.想像力比知識更加重要。 (德國愛因斯坦)

七、提綱挈領 ~ 章法結構 ~ 回目次

引言:動機-正值價值混淆時代,期許政治人具備人文素養, 培養價值判斷力 理性作用-透視生命 本質 文學(白楊樹的湖中倒影) 在迷宮中仰望星斗 政治人的人文素養 美的直覺-直接關照 心靈頓悟 哲學(迷宮中望見星空)-思考清明,洞悉全局 人文素養 史學(沙漠玫瑰的開放)-以歷史縱深,呈現現象 背後點滴線索 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人文知識-會彈鋼琴的劊子手-舉例說明有人文知 識不代表有人文素養 結語 社會需要的是「真誠惻但」的政治家,而政治家 與政客的區別在人文素養的有無

八、集思廣益 ~問題討論~ 回目次 116

一、作者以為文學最重要的功能是「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所謂「看不見的東西」指的是什麼? 答: 我們在現實中所觀察到的表象未必代表所有的真實,文學像「白楊樹的湖中倒影」,呈現看不見卻更真實的一面,它與現象同時存在,超越眼睛看到的層面,與人的心靈直接映照。它可以是文學激起的共鳴、感動,將隱藏在內在的自己觸動了出來,如蘇東坡的江城子,以其幽渺意象,使人產生美的直覺頓悟;它也可能是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呈現,使人看見它所傳達的背後的深意,湧現悲憫的情懷,如魯迅的藥、祝福。這些看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文學(作品)真正要詮釋表達的。因此,雖然「看不見」,但卻是另一種現實、更貼近存在本質的現實。

二、龍應台早期文字往往針砭現實,批判犀利,但本文中提到「四十歲之後,……我的興趣不再是直接的批判」。對於作者的轉變,你有什麼看法? 答: 龍應台前期的雜文以豐富的事實、澎湃的熱情、咄咄逼人的道德勇氣,論辯式的說理表現激切的現實反省、批判見長。但如同一位急於說服對方的辯手,雖然不走擲地有聲的談論諍言,卻得於犀利而失之單薄。

旅歐十三年後,中年的龍應台發現,「對很多事情的批判如果沒有座標,你的批判會是一個假批判。你批判一個現象,又不知道它的歷史脈絡是什麼,又不知道同樣的事情在歐洲也發生,那麼,你對它的解讀肯定是個錯誤的解讀」,因此,其文風一改,站在歷史、文化的高度來剖析社會現象、社會問題,批判的犀利度減弱了,但看事情的宏觀及厚度增加了。

三、人文素養與人文知識有何差別?請談談你的看法。 答: 「知識」是外在於人的認知能力,可以量化,可以以「智力」為載體,儲存累積;而「素養」則是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入他的生活與行為,內化為人思想、情感的一部分。人文素養包括文學、史學、哲學,都是研究「人」的專門學問,也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學問。這些人文學到最後,都有一個終極關懷─對「人」的真誠惻怛。脫離了對人的關懷,這些學問只能稱為人文知識,不能稱為人文素養。對人的不夠了解,政治就不可能為人們帶來幸福,法律將只是文字的繩索,醫學的種種研究及發明,只是技術的競賽、腦力的遊戲,不可能為我們帶來真正的平安、福祉。

四、政治家與政客有何不同?除了本文的觀點,你還有什麼不同的看法? 答: (一)作者認為政治家與政客的不同就是人文素養的有與無。 (二)十九世紀美國一位牧師克拉克說:「政客與政治家的區別,就是政客看下一屆的選舉,政治家看下一代的福祉。」真是一針見血的詮釋。   政治家一心做事,政客一心做官;政治家想到利人,政客想到利己;政治家公而忘私,政客私而忘公;政治家以褔國利民為立場,政客以個己之私為立場;政治家高瞻遠矚,政客短視近利;政治家和而不流,政客以黨伐異;政治家肯為理想犧牲,政客只有貪慾的企圖。

政治家多具有高尚的品格與高貴的政治理想,即使最後功敗垂成,仍在歷史上留下讓人尊敬的英名。如春秋時,為政清廉,正直無私的晏子;三國時善於審時度勢,具統領智慧的諸葛亮;唐朝有見識才略,個性忠直,每每犯顏進諫的魏徵;「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都是值得尊敬、名垂青史的政治家。

再來看看政客,他們常存心不良,為了個人私利,絞盡腦汁玩弄權術,欺上瞞下的貪汙、攬權、欺壓。如秦 趙高用陰謀讓年幼的胡亥登上皇位,自己則實際掌權,強大的秦帝國,在他手中不到三年就土崩瓦解。清朝的和珅,以其諂媚和恭謹的身段,贏得乾隆皇帝的寵愛和信任,後來,嘉慶皇帝就下召將他罷官抄家。當時,抄出的家產相當於清帝國十二年的財政收入,貪汙之厲,莫此為甚!再如一心想當皇帝,讓中國陷入幾十年軍閥混戰的袁世凱,都是喪盡天良,利慾薰心的政客。

政客與政治家之行徑南轅北轍,但是政客善於偽裝,往往以巧言令色掩飾其野心和邪惡目的,所以,短時間要區分誰為政客?誰是政治家?不是容易的事,我們除了「聽其言」,更要「觀其行」。曾國藩:「唯天下至誠能勝天下至偽,唯天下至拙能勝天下至巧。」在歷史長河中,政治家終會流芳千古,政客唯有遺臭萬年吧!

九、更上一層 補充教材 § 詩人剛走,馬上回來 龍應台 回目次 125

詩人剛走,馬上回來 龍應台   我生活在一個傳統無所不在的國家。在這裡,兩百年前的人栩栩如生,好像只是出門到巷口買個報紙,馬上回來;他桌上的茶還熱著呢。   1997年的德國,翻開報紙,打開收音機和電視,無處不是海涅的消息。他的《羅雷萊》詩被舒伯特譜成歌曲,連中國的孩子都會唱。1997年,德國人用一整年的時間在紀念詩人兩百歲的冥誕:海涅朗誦節、海涅學術研討會、海涅音樂會。

1997年,無處不是舒伯特的消息,在報紙副刊上,在收音機裡,在出版社的海報書目上,在書店的玻璃櫥窗裡。舒伯特的傳記被製成書籍、錄音帶、CD、廣播劇、電影。整個德語世界從城市到鄉村的音樂廳裡,響著舒伯特的小夜曲,交響樂,民歌。1997年是舒伯特兩百歲的冥涎。   1998年,鬱金香才剛從蘇醒的土裡鑽出,空氣裡已經到處響著布萊希特的名字;今年是這位劇作家一百歲的冥誕。他的劇本在大大小小的劇場巡迴演出,他的作品在一場又一場的研討會中讓專家們爭來辯去,他的生平軼事占據一版又一版的文化副刊。與布萊希特有關的書甚至被搬到臺北的國際書展中去占一個特別尊貴的位子;中文讀者對他當然不陌生,布萊希特的《四川來的好人》在世界文學裡太有名了。

1999年,明年,不管它世紀末不世紀末,德國人正準備轟轟烈烈地慶祝另一個人的生日,比慶祝海涅、舒伯特、布萊希特都要認真而隆重:明年是歌德兩百五十歲冥誕。法蘭克福,歌德的出生地,將是張燈結綵的大舞臺。   市政府已經撥下約一百萬美金預算,覺得還不夠,轉向企業界募款。德意志銀行馬上捐出六十萬美金,商業銀行也貢獻了十幾萬。別的捐款源源而來。明春4月,「歌德的散步」開始慶典的序幕;人們從歌德的老房子出發,沿著萊菌河,踩著歌德當年的腳印,走到他愛去的「磨坊」酒館。古意盎然的酒館就在河邊,有老樹垂柳圍繞,幾乎一石一木仍是舊時顏色--好像歌德離開他桌上喝了一半的啤酒,只是去買份報紙罷了。散步途經的延綿數公里,會有一路的戶外雕塑展和畫展,還有歌德詩歌的即興朗誦。

兩百年前行路不易,歌德算是個大旅行家了,坐在馬蹄達達顛簸不堪的驛車裡,遊藝歐洲。1999年的「詩人之旅」將由火車把歌德的崇拜者從法蘭克福載到歌德曾經雲遊的城市:斯特拉斯堡、蘇黎世、義大利的佛倫那……。8月28日,歌德的生日,是整個慶典的高潮;「歌德文學獎」要頒發,朗誦會要舉行,法蘭克福要變成一個歌德城。事實上,一整年都是歌德年:社區圖書館會舉辦各種歌德講座和詩歌朗誦,博物館有各形各色與歌德有關的特展,現代美術館預備把整棟建築的外表畫成歌德風格,其他美術館將聯合起來展出「1770年的歐洲」,把歌德時代的藝術、音樂、文學、服裝、建築、傢俱,也就是說,把兩百年前孕育了歌德的整個文化史和生活史呈現出來。

平常,有學問沒學問的德國人就喜歡動不動背上幾句歌德的格言作為教養的裝飾,玻璃書櫃裡當然得擺著精裝的《歌德全集》;明年可真的要煩死人了,舉國上下都要談歌德,談他的情詩和抒情詩,談他的妻子和情人們,談他的浮土德和魔鬼。但是,我究竟是真的厭煩呢,還是嫉妒?   讓我想想,和歌德同時代的中國文學家有哪些?紀曉嵐、袁枚、姚鼐、龔自珍、李汝珍(《鏡花緣》)、陳端生(《再生緣》),然後,當然還有吳敬梓和曹雪芹!他們的冥誕有誰記得有誰慶祝呢?難道他們不是到巷口去買報紙,茶還熱著?   我承認我嫉妒,而且有點兒莫名的辛酸。 (選自《百年思索》)

十、應用練習 1.九十七年指定科考試題 回目次 131

下文中,作者認為托爾斯泰給沙皇的信之所以偉大, 是因為: 托爾斯泰是一位伯爵, 擁有很大很大的農莊, 但是在他的作品《復活》中, 他重新回顧成長過程中身為貴族的沉淪,以及擁有土地和農奴帶給他的不安與焦慮, 他決定出走。我認為托爾斯泰最偉大的作品不是《復活》也不是《戰爭與和平》, 而是在他垂垂老矣時, 寫的一封給俄國沙皇的信。信中, 他沒有稱沙皇為皇帝, 而是稱他為「親愛的兄弟」, 他寫到: 「我決定放棄我的爵位, 我決定放棄我的土地, 我決定讓土地上所有的農奴恢復自由人的身分。」那天晚上把信寄出去之後, 他收了幾件衣服, 拎著簡單的包袱, 出走了。最後他死於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火車站,旁人只知道一個老人倒在月台上,不知道他就是大文豪托爾斯泰。( 蔣勳《孤獨六講• 革命孤獨》)

(A)托爾斯泰體認民貴君輕, 實踐民主思維 (B)托爾斯泰目睹貧富差距, 慷慨捐財助人 (C)托爾斯泰揭露民生困苦, 喚起社會關注 (D)托爾斯泰展現悲憫情懷, 追求人間公義 答: D

十一、網路資源 回目次 134

網站名稱 網址 龍應台文化基金會 http://www.civictaipei.org 本網站是由一群主張社會參與的文化人和企業家共同推動,希望透過思想論壇來培養年輕人的全球視野,提升深思論辯能力,促使他們關心全球議題,累積國際知識,亦即培養有寬闊全球視野、具世界公民氣質的「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