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古诗乐园.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文化传播网 庹氏匾额作品欣赏 资料来自单身不贵族QQ空间 点击翻页.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初三记叙文全命题作文 审题训练 泰兴市洋思中学 刘金玉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
欢迎观赏 点击翻页 谢庆漫画选编 2002—2013 资料来自小老头网站 2013年底编辑制作.
各地儿童喜庆自己的节日.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Geophysical Laboratory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1085至1125年间的官员地域分布与社会关系 1.
整合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教学设计 主讲人:卢璐.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动名词(续2).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个性创意化通用PPT模板 Bgswomen.taobao.com(传奇VISUAL).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用计算器开方.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Harvard ManageMentor®
第二节 函数的极限 一、函数极限的定义 二、函数极限的性质 三、小结 思考题.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Sssss.
快乐学习, 天天进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 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一)关于“文本” “文本”(text):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20世纪以来的文学研究中,“文本“有了不同于“作品”的含义;“文学文本”不再被视为仅仅属于某个作家的“作品”。而是有了相对独立的意义。 强调“文本”与“作品”的区别,反映了文学理论在学问观念上所发生的一种变化,体现了文学理论对于这个研究对象的全新思考与解释。

文本范例:《庄子·天地象—罔掇玄珠 》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 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二)文本具有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王弼:《周易略例》 “言”、“象”、“意”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审美层次

(三)西方学者的观点 黑格尔:“形式”与“意蕴” 英加登:文本四个层面 1.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 2.意义单元 3.多重图式化面貌 4.再现客体 英加登 Roman Ingarden 1893—1970

(四)本教材的观点 文学言语层面 文学形象层面 文学意蕴层面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言语层面 1.内指性 2.心理蕴含性 3.阻拒性 杜 甫

1.内指性: 语言作为构成文学作品的一个层面,不能把它仅仅理解为一种单纯的媒介和工具。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的选择、运用和创造,表明了作家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模式和对事物的一种独特的评价。

范例分析:内指性 鲁迅的小说《故乡》的开头的话:“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的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也是指向托尔斯泰构筑的小说世界,因而也不必经过科学论证。只要它能与下文连接得上,能够成为作品内在世界的一部分,读者就可以不必追究它的正确、科学的程度。 ——————文学言语是具有“内指性”的语言,它指向作品本身的世 界,它不必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而只须与作品艺术世界相衔接就可以了。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文学语言的心理蕴含性 一般地说普通的日常语言侧重运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文学作的言语则把语言的表现功能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这样一来,文学言语比普通言语就更富于心理蕴含性,即文学言语中蕴含了作为主体的作家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

3.文学言语的阻拒性 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是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阻拒性的文学言语,增加了读者的感知难度,延长了感知时间,是一种有意不让读者轻易理解的言语。它可以使读者反复体味,从而增强它的审美效果。

作品鉴赏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作家从1928年开始直至1940年,共用了12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1941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故事梗概见资料)

补充:4.妥帖性 文学言语和科学言语都讲究准确性,但其准确的标准是不同的。科学言语所要求的准确是可以计量的精确,文学言语的准确则是诗意的妥贴。这种诗意的妥贴既不能完全抛开客观曲尺度,又包含了主观的尺度。

(二)文学形象层面 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读者经过想像和联想而在头脑中 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相见后面PPT)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章学诚 《文史通义·易教》: “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营构之象。天地自然之象,《说卦》为天为圜诸条,约略足以尽之。人心营构之象,睽车之载鬼,翰音之登天,意之所至,无不可也。然而,心虚用灵,人累于天地之间,不能不受阴阳之消息。心之营构,剧情之变易为之。情之变易感于人世之接构,而乘壬翅阳倚伏为之也。是则人心营构之象,亦出手天地自然之象也。”这段话,把物象与意象的区别与联系讲得很透彻。

2.假定与真实的统一 文学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作者与读者达成的一种默契。读者允许作者去虚构,去假似,他津津有味地去看作品中的故事,并为它欢喜或落泪,可不认为它实有其事。作者则也宽宏大量,允许读者不把他在作品中所讲的故事当实事看待,允许读者把作者的作品当“谎话”(或者如巴尔扎克所说的“庄严的谎话”)。 知识拓展—————————— 那么,为什么作家会愿意去创造这种虚拟的、假定的艺术形象呢?为什么读者又乐于接受这种虚拟的、假定的艺术形象呢?

三种想象: 第一种想象是无意识想象。 第二种,知觉想象。这是一种不完全脱离开跟前或记忆中的事物的想象,它处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而这种知觉想象也是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重复着的。 第三种,创造性想象。这是一种离开眼前的或记忆中的知觉对象的想象,是人们有意识地编织出来的幻想。

结论:寄托、表现、补偿人的感情,释放人郁积在心中的不满、不幸、不安等,是文学作品艺术形象的假定性的心理基础。

3.个别与一般的统一 知识链接:上学期第六章P。162

4.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蒋子龙的中篇纪实小说《长发男儿》一开头是这样写的: 谁见过林冲?没有。那么,她就是林冲。头戴黑色软罗帽,身穿绣着白襟的黑色箭衣,腰系白色英雄带,左胯悬一把龙泉宝剑,顾盼雄飞,英气逼人,活脱脱一个被逼无奈、夜奔梁山的豹子头林冲。 蒋子龙记实文学 斐艳玲

电影《人 鬼 情》获巴西第5届国际影视录影节最佳影片奖、法国第11届妇女导演电影节公众大奖。黄蜀芹导演,徐守莉、李保田主演。      描述河北梆子女武生秋芸在国家剧院演出《钟馗嫁妹》大获成功之后,想起了她在30年来面对自我和钟馗的两个世界。早在50年代,秋芸年仅七岁,其母跟人私奔,搭档演钟馗戏的父亲开始落魄。数年后,秋芸有机会上台代唱,表现出演戏天份,父亲怕她像母亲一样学坏,带她离开戏班。后来,父亲被秋芸好学的精神感动,亲自教她练功,并改学武生。一次,省剧团的张老师看中秋芸,劝她到省剧团学戏,父亲同意回乡耕田。长大后的秋芸,跟已有妻子的张老师发生感情,招来不少流言,张老师请求调职。秋芸决心不再唱戏,跑回老家,但父亲把她赶回剧团。历经文革等折磨后,秋芸终于成为名角。全片采用“人世界”与“舞台上鬼世界”对照的方式为主要结构,在大陆电影中别具一格。国宝级女武生斐艳玲客串演出其中的钟馗(KUI)戏,更增其可观性。

红楼世界

三、文学意蕴层面 历史内容层 哲学意味层 审美意蕴层

第一 历史内容层 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作为作品结构的一个层面,具有指向性。它的指向性主要表现为包含或暗示一定的历史内容。 1.作为生活的折光的历史内容:有文学作品本身就包含一定的历史内容。 2.作为诗意表现的历史内容 文学作品的历史内容需要既富于历史性的品格,又具有诗的品格,是这两种品格的结合。这是文学作品历史内容的基本特征和追求。文学作品的历史内容,既应该是真实的,深刻的,又应该是诗意的。这就把握住了作品历史内容的特质。

那么,这里所说的“诗意的”是什么意思呢?文学作品的历史内容的“诗意”化,也就指不能单纯用实用观点,科学观点去评价生活,也不能用单纯的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的观去评价生活,而是用美学的观点去评价生活。或者换个说法,文学所容纳的历史内容,有它独特的诗的角度,独特的诗的跟光。王昭君,成为了千百年来诗人、作家吟咏,描写的对象,褒贬不一,异彩纷呈,且都能为读者所接受,其原因就是诗人、作家笔下的王昭君是诗意化的,读者甚至可以不去追究其中的历史结论的对与错,而主要看其为昭君出塞所提供的内心感情根据是否充分。

范例分析 陈忠实 史诗般的《白鹿原》

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文学历史观,即,历史不只是一部单线条的阶级对抗史,同是也是一部在对抗中互相依存、互相融合的历史;历史不只是一部单纯的政治史,同时也是一部经济史、文化史、自然史、心灵史;历史的生动性不只是在社会政治层面的展开,也是在人性和人的心理层面的展开,而且后者比前者更为生动,更为丰富,更有价值。 作者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农民形象。白嘉轩是其中的第一主人公,他是几千年中国宗法封建文化所造变的一个人格典型。在他身上包容了中国文化传统全部的价值——既有正面又有负面。他既是一个刚真的男子汉、富有远见的一家之长、仁义的族长,又是一个封建文化、封建制度的身体力行者。

范例分析《巴尔扎克与小裁缝》 《巴尔扎克与小裁缝》小说由法国最负盛名的文学图书出版社伽利出版社(Gallimard)于2000年出版,一夜成名,畅销一时,并先后5次获奖。它的外文版权已售到二十多个国家,其中英文版现已销售30万册。同名电影由作者自编自导,由周迅、刘烨、陈坤饰演三位主角,已经拍摄完成并在世界各地陆续上演。电影代表法国获得了2003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相关介绍 《小裁缝》电影:戴思杰,生于1954年,1971至1974年作为知青在四川省插队落户,后考入南开大学学习艺术。1984年去法国深造,成为一名电影导演。现居法国。 导演/摄像戴思杰  主演:周迅、陈坤、刘烨  类型:剧情  国别:法国 知青罗明和马剑铃上山下乡来到湘西的一个小山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可是乡下贫乏的生活使他们逐渐感到厌倦,他们生活中惟一的乐趣便是偷看箱子里的禁书——巴尔扎克的小说。一天,他们与村子里的小裁缝相遇,活泼开朗的小裁缝给他们死水般的生活带来了光亮,而他们的禁书也令小裁缝幻想中的世界豁然开朗…… 评论:谈到导演戴思杰,王浙滨表示:“他改变了中国人原有的观念来描写知青,用一种浪漫的、幽默的、温馨的感怀式的方式而不是写实主义来描写。”

诗意的历史 电影开头引用了一句巴尔扎克名言,但其实影片与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关系并不大。全片带有一点伤感、温馨、幽默、感怀的味道,影像风格带有很强的文艺感,导演巧妙地用纯朴和愚昧躲避了原有描写知青的辛酸和伤痕的政治性。导演试图把自己对青春时光的怀念留驻在电影胶片上,无疑影片具有很强的主观视角和回顾缅怀情绪。

“历史”的启示 在危机看似已过、人心依然不稳的非常时期,阅读,就像以前很多时候那样,仍然是一种零风险的精神愉悦。 正如毛姆所说:“养成阅读的习惯,就是为自己修建了遮蔽世间几乎所有苦难的避风港。”这一本礼赞阅读的书,礼赞青春与激情、生命与美的书,带着它阳光灿烂的清新之气,走向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第二哲学意味层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什么是哲学意味? 作品结构层面中的哲学意味就是这种“欲辨己忘言”的“真意”,是形而上与形而下对立统一的产物,是作品结构的胜境、灵境。如果说艺术形象层,历史内容层还可形诸笔墨的话,那么哲学意味纯粹是一种寓意、一种暗喻,一种象征,一般是不形诸笔墨的。

2.作品中的哲学意味层的具体构成 首先,从作者的角度来看,作品结构层面中的哲学意味,是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是他用全部的痛苦、坎坷、血泪、青春、生命换取来的人生感受,是他全部创作心理机制和活跃的创作个性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艺术概括。

其次,从作品的角度看,哲学意味是潜藏于作品深层的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具有永恒性的人生精义和心理蕴含,是作品获得不朽的艺术魅力的原因之一。 再次,从读者的角度看,哲学意味是可喻不可喻的灵境,是启迪人性灵的“理外之理”、“味外之味”,它属于读者审美理解的最深层次。

第三审美意蕴层 海 棠 苏 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 故烧高烛照红妆。

钱钟书 1910-1998

范例分析《围城》的三层意蕴 第一层,是比较浮面的,如该书出版序言中所说,是“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具体讲,就是抗战时期古老中国城乡世态世相的描写,包括对内地农村原始、落后、闭塞状况的揭示,对教育界、知识界腐败现象的讽刺。《围城》用大量的笔墨客观而尖刻地揭示出种种丑陋的世态世相,读者从中可以感受到20世纪40年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某些落后景致与沉滞的气氛。这个描写层面可称为“生活描写层面”。

第二层,即“文化反省层面”。 《围城》是从“反英雄”角度写知识分子主人公的,其“视点”在中国现代文学同类题材作品中显示出独特性:不只是揭露“新儒林”的弱点,或探求知识者的道路,而企图以写“新儒林”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作者的着眼点在于对传统文化的批判,而且并非像五四以来许多作家所已经做过的那样,通过刻画旧式知识分子的形象去完成这种反省、批判,而是从“最新式”的文人,也就是主要通过对一批留学生或“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去实现这种反省与批判。

《围城》试图以对“新式”知识分子(特别是留学生群)的心态刻画,来对传统文化进行反省,这正是作品深刻之处所在。《围城》不止于探索知识者的道路,而更是去反省知识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得失,或者说,通过知识者这一特殊的角度,从文化层次去把握民族文化层的精神危机。《围城》里面有的是机智的讽刺,而这些讽刺所引起的辣痛,无不牵动着读者的神经,逼使他们去思索、去寻找传统文化的弊病。

第三层: “哲理思考意蕴”。 综观这部长篇的结构,如果要“归纳”出主人公的基本行动的“法则”,那就是:     方鸿渐的行为=进城一出城一进城一出城…… 这就是说,方鸿渐永远都不安分,永远都不满足,因而永远都苦恼,因为他总想摆脱困境,却处处都是困境。人生旅途中无处不是:“围城”。“围城”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逃脱的命运,甚至是诅咒:无论冲进,逃出,都是无谓的,人生终究不可能达到自己原来的意愿往往是你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又终非你所要的,人生就是这么一个可怜的“寻梦”。你选择的永远不是你想要的。

范例分析《浮士德》的文本层次 一、历史内容层 《浮士德》 这部戏剧借助一个德国民间传说描写了一个与魔鬼打赌,将自己的生命交付于魔鬼,以换取幸福的老年学者的故事。浮士德经历了知识悲剧、爱的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以及最后生命的悲剧。作者通过浮士德富有典型意义的一生,展示了当时德国社会以致整个欧洲政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历史内容就直接包含在作家创造的形象和形象体系中。同时浮士德的一生也象征了整个欧洲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历史进程。从中世纪所谓的知识中摆脱出来,进入了开放自由的文艺复兴时期(对应于浮士德的知识悲剧和爱的悲剧)。从文艺复兴到启蒙主义时期,歌德和席勒共同开创了狂飚突进运动,企图结合古希腊美和现代美生出浪漫的美来(即剧中浮士德和海伦的儿子欧福良),而欧福良据说又是拜伦的影子。从而又进入了浪漫主义阶段。而后来欧福良的早夭预示了浪漫主义的破产。浮士德在最后妄图围海造田,以致逼死了那对老年夫妇,这不正是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历史写照吗?

二、哲学意味层 剧中最令人瞩目的便是浮士德和魔鬼的关系了。其实魔鬼并不只是作为浮士德的对手出现的。他有句话是说“我一心作恶,却总把善来促成”。魔鬼其实是浮士德心中的恶的一面。恶也有它自己的价值,每当浮士德想要满足时,魔鬼总是在为他促成更新、更大的恶,浮士德也因此一步步走到生命的极限。人类生存的最大意义不就是尽力走到生命的极限吗?魔鬼所代表的肉体的、欲望的、恶的方面引诱着浮士德,浮士德也从中创造出了善来,从肉体、从欲望、从恶而来的善良和美好。浮士德与魔鬼的交战是在人心这个巨大的场所进行的,正是他们的交战和斗争才使得人性在不断 地完善着。可以说没有魔鬼的引诱也就没有浮士德的精神的不断上升。这就是《浮士德》的哲学意味。

三、审美意蕴层 《浮士德》也并不是只有如上所述的这种沉重的、形而上的东西。它作为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首先给我们的是美的体验。当我们看到浮士德的恋爱时,内心也体验到了那种惊险和幸福;当我们看到格雷琴被关入牢房等待处决时,我们也会为她感到惋惜和悲伤;当我们看到浮士德为了他所梦想中的全人类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时,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剧式的崇高感。我们会为了他最后的满足而感到幸福,虽然那只是虚假的,虽然他是被骗了。但是作为浮士德,在死亡的一霎那他真正感受到了发自内心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这又让我们多么羡慕啊!而这些都是《浮士德》的审美意蕴所展示给我们的。

第二节 文学典型 典型(Tupos/type) 一、典型论的发展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第二节 文学典型 典型(Tupos/type) 一、典型论的发展 17世纪以前:类型说 18世纪以后:个性典型观 19世纪8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典型观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作为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典型是文学言语系统中显出特征的富于魅力的性格。它在叙事性作品中,又称典型人物或典型性格。

(一)文学典型的特征性 特征 (charakteristische/characteristic) 希尔特:特征是“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 黑格尔 “特征化” 总特征与局部特征 丰子恺绘阿Q

(二)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 生命的魅力 灵魂的深度 宝黛共读《西厢记》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您的人物,就他们本身而言,是够典型的;但是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环境,也许就不是那样典型了。” ——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阿Q与未庄

第三节 意境 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 《庄子·齐物论》 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 王昌龄 第三节 意境 一、意境概念的形成及界定 《庄子·齐物论》 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开始将“境”的概念用于诗歌理论 王昌龄 皎然、刘禹锡“境生于象外” 司空图“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王国维 “意境”与“境界”不同

我国诗学、画论、书论的中心范畴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王昌龄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诗格》

王国维(1877—1927)意境论的集大成者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一)情景交融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 文学中有二元质焉:曰景,曰情。 ——王国维 情景相融而莫分也。 ——范晞文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 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 ,“情、景名为二, 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王夫之

景中藏情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安徽太白楼里的李白雕像

景中藏情式范例二 王维《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 《辛夷坞》: 浅浅石溜泻。 “木末芙蓉花, 跳波自相溅, 山中发红萼。 白鹭惊复下。” 涧户寂无人, 纷纷开且落

情中见景

情景并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4UDNAnzca0/范例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二)虚实相生——文学意境的结构特征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梅尧臣 “实境” 与“虚境”

“实境”与“虚境”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韵味无穷 刘义庆、谢赫:气韵 刘勰、钟嵘 :滋味 司空图 :韵味 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柳宗元《江雪》仅二十个字。(如果我们仅仅了解到“一个老渔翁坐在小船上,冒雪钓鱼”,那么,这不是审美,而是非审美,准确地说是审美上的“感受谬误”。) 如果体味到在一片一尘不染,万籁无声的境界中,诗人借隐居在山水之间的不怕寒冷、专心钓鱼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抑郁苦闷。那么,这可以说是对作品有了表层审美体验。

再进一步,可以体味到在这片接近死寂的画面上,渔翁精神世界之光扩展着、浮动着,活跃起来,传达出作者在自己理想不为世俗之人所理解时,只能摆脱世俗一往独前,坚定地去求索那种执着精神。达到这一层,也仅仅是中层的审美体验。 如果再深一层去体味,我们就会顿然发现,《江雪》一诗的视角是一个由大到小、由面到点的倒三角形,干山一万径一孤舟一渔翁一钓丝。这里,诗人以宇宙空间万象的广袤,来映衬自己饮吸无穷时空于自我的襟抱。这山川漠漠空间正是可以把诗人全身心安放进去的恒寂世界。于是诗人“身所盘桓,目所绸缪”,以大观小,又以小观大,俯仰天地而后回归自我。这也是与西方那种人与自然对立而产生的疏离感大异其趣的。

忆秦娥 李 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三、意境的分类 刘熙载 “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雪月空明” 王国维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 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无我之境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饮 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第四节 文学意象 复活“意象”一词的古义,专指一种 特殊的表意性艺术形象或文学形象。

意象一词的四种含义: 心理意象 内心意象 泛化意象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的审美意象

一 、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一)最早源头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周易·系辞》 (二)古代象征艺术:世界各民族的最古老艺术几乎都是象征艺术。

陶绘《人面鱼纹盆》 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新石器文化遗址。距今六千多年,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所制。盆高16.5公分,盆口直径39.8公分,现由西安半坡博物馆收藏。

  通过人面鱼纹可以发现距今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先民们已经有了对人和动物等较复杂形体的基本表达方式,已经能够准确把握人面椭圆形与五官位置、特征的表现,但又不以写实的方法表现,而是一个圆形的近于图案的纹样,头发挽成高髻或饰以羽毛、草穗之类的饰物。前额上涂以不同色彩,髻左右各插着对称的羽毛或者其它东西做成的缨穗式鱼形饰物,口角涂色,嘴多呈张开状,眼睛或瞪大或闭拢,嘴上两边也对称装饰着谷物、草穗、毛羽制成的类似胡子或鱼形的饰物。整个纹样抓住了头面纹饰、表情这两个最基本的关键。不求形体逼肖而用圆形、三角形、曲线等几何形把握人面的形态特征,用线描和平涂的手法构成。图形本身的对比形成较强的装饰意味。整个纹样充分表述了人在自然生活中祈祷丰收和欢庆春的到来时的丰富表情特征,表现出先民们的社会生活和战胜自然的信心。   对这一寓意颇深的图形,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的从纹样中的鱼形饰物而认为是由鱼而形成的观念或图腾崇拜,但在出土的人面纹中也有不加装饰或以不同物的。而穗状饰物及鱼形饰物似乎可以认为与欢庆春天到来有关。对髻两侧的装饰,那些上翘的饰物,又使人联起自古以来中国人冠上的带饰或帽翅,这是否是中华远古纹面习俗形成的牢固审美观念的迁延?

(三)叶燮:“至理”、“至事” ——审美意象 意象的概念: 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二 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哲理性 象征性 荒诞性 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求解性与多义性

哲理性 浮士德的故事是人类精神的象征 《浮士德》剧照 歌 德

象征性 夸 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夸 父 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大泽与长河 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何不回身挥杖 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 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 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 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 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去

范例分析 庄子《天地》 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是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诟索之而不得。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黄帝曰:“异哉!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荒诞性 “《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章学诚:《文史通义》 其一:形象上的荒诞 其二:生活情理上的荒诞

范例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又称形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与天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刑天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因此 ,刑天常被后人称颂为不屈的英雄。东晋诗人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即咏此事,借寓抱负。

庄子寓言

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意象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 从 “客观对应物” 到“人心营构之象”

求解性与多义性 毕加索:《格尔尼卡》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寓言式意象 符号式意象

寓言式意象 海明威《老人与海》 张爱玲译《老人与海》

寓言式的意象:《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讲他年少下乡插队当知青“猪倌”时所见所闻的故事。那时,所有的猪都被大队统一喂养、管理,在集体猪圈里定时吃、睡,又定时被送进屠宰场,生死等等一切都早已被安排好,完全用不着猪倌们思想或操心。几乎所有的猪都听天由命,安分守己,听凭人类的主宰、安排,其中唯有一只猪特立独行,不服从这种主宰。它冲出猪圈,爬上房顶,在人们的追赶围捕之中,又冲出重围,跑进深山,终于成了一只自由自在的野猪——并且日后从它嘴中竟长出了尖利的獠。

文本分析 一、这只独特的 ╭︿︿︿╮ {/ o o /} ( (oo) ) ︶ ︶︶ 1,猪本该肥,它却瘦; 2,猪本该笨拙,它却敏捷; 3,猪本该在又臭又脏的猪圈中浑浑噩噩地打发日子,它却在吃饱后到屋顶上去晒太阳,甚至不辞辛苦跑到村子里去找干净的母猪,如此的与众不同,如此的特立独行,在这只猪的身上

二、一个独特的人(追求自由) 1,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的理想就是人应当自由地生活在宽松的环境里,而这是人类能做到的。 2,在他看来“低智、偏执、思想贫乏是最大的邪恶。当然我不想把这个标准推荐给别人,但我认为,聪明、达观、多知的人,比之别样的人更堪信任。”不要偏执,不要低智,不要思想贫乏,那样,哪怕是自由自在地做一只小猪,一只特立独行的小猪也好。 3,王小波的价值在于,他让我们看到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现实又浪漫,既精英又平民,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多么美好。

范例 龙凤图案、牡丹图案

本章小结

意象与意象主义作品分析——兼及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地铁车站》 庞德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地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black bough.)

一、意象与意象主义作品分析 第一,这首诗显然是抒情型的,它是对人的生命活力的礼赞。 第二,这里的形象不属表意之象,而属于意境型抒情形象;这首诗不是意象诗,而属于意境诗。

二、意象诗与意境诗的不同呢(理论见已经学习过的内容) 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对比: “客从南溟来,遗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似俟公家须;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 总之,这里的泉客珠已不能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另有所指。这里的形象,已是“表意之象”,属于意象诗的范畴了。

结论 很明显,庞德笔下的人群中那些明丽如花朵的面孔,是属于意境性形象的范畴。这种形象的创造,不仅其凝练的程度是受中国意境诗的影响,而且基本手法也是从中国古诗借鉴而来的。 ————比如对花朵的描绘是虚写,对树枝的描绘是实写,对人的精神和面孔是虚写,对花枝的描绘则较实,可以说虚实相生; ————再如作者礼赞生命的情感是借助于景物表达的,整个诗情景交融,也体现了中国意境诗的基本特征。

三、在地铁车站》本文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在文学言语的层面上,英语本文由于追求自然音节而放弃了诗的音乐性,但是中文译文又恢复了诗的韵脚和分行排列,使其更像诗的语言。在英语本文里,每个形象之间已故意省去了“like”,在切断这种语法联系后,已和一般话语在语法上出现差异。

在词汇和语象方面,把人的面孔比作幽灵(apparition)在中文和英文中都是反常的,又把“花瓣”这一美丽的语象与之组接在一起,也是不合常规的。而这都是为了使文学话语成为阻拒性话语,用陌生化的手法故意增加读者阅读的难度,延长感知时间,增加文学话语的艺术魅力。此诗的话语同样是富于心理蕴含性的。比如,一枝怒放的花朵和“幽灵”一词所包含的震惊,都充满着诗人对生命的赞美之情。此诗的高度凝练,正是这种心理蕴含性极为丰富的文学话语造成的。

第二,由文学言语层面,便可进人文学形象的层面。 其一,这首诗的整体形象是从地铁里走出的突然生机昂奋的人群,人群中特别那些妇女儿童的面孔有一种令人震惊的美。诗人为了表现这种美,把它比喻为微雨中怒放的花朵。显然这种形象一方面是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又是诗人眼中用诗意的形式美化和夸张了的,已不是生活本身,而是主客观统一的结合物,显示了文学形象的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特征。 其二,这种形象是一种艺术虚构,它并非指哪一时、哪一地的地铁车站,而是诗人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所形成的一种 假定性的存在。然而,它又是真实的。它一方面是诗人真实的观察和真实的体验;另一方面这些形象又来自生活,可以使人们联想起生活。也许一般人坐了地铁之后有同样的感受,在地铁站口也见过同样的情景,但由于世俗生活的缠绕,人们没有对此形成审美注意,而当诗人把他发现的美呈现在你的眼前,诱发了你的回忆和联想,你会觉得的确如此,这种形象和场面真实可信。这样,它又体现了文学形象假定性与真实性相统一的特征。

其三,对于这种形象,这种体验,不论是中国人或外国人,都能理解,都能欣赏。因为这种形象或体验有一种较广泛的概括性,它虽然是诗人的个别性体验,但却反映了人类的某些共同的体验。因此,它又显示了文学形象个别和一般相统一的特征。 其四,(在地铁车站)中的形象,作为文学形象,也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统一的特征。地铁出口的人群,其中有着妇女和儿童美丽的面孔,这是确定的。但这些面孔美丽到什么程度,作者只提供了像微雨中怒放的花朵和幽灵引起的震惊这样一些可以想象的要素。这样,不同的读者便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加以想象了,有古典文学修养的会想象成白居易描绘的“一枝梨花春带雨”,或者是江南春雨中的杏花;日本人也许会想象成微雨中的樱花;而欧洲人想象的自然是他们那里最美最美的什么花、、、、、、显然这些又是极不确定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又使那些确定的因素表现得更充分,更完美,更富有诗意。因此,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就这样在文学形象中统一了起来。 第三,《在地铁车站》的意蕴层面也是十分丰厚的。

思考问题 1.举例说明文学言语与普通言语的不同。 2.文学形象有哪些特征?举例说明之。 3.文学典型的审美特征是什么?典型人物与典型 环境的关系是怎样的? 4.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 5.本书所讲的“审美意象”与一般的意象有何不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