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师学导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人事科工作汇报 宗 旨 尽心尽力服务好每位职工 尽职尽责做好每一件事情 职工总人数: 1077 人 在编职工 452 人 编外职工 293 人 江大编制 14 人 返聘 23 人 离退休 316 人.
Advertisements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 走 近 高 考 ▲ 笑 谈 高 考 ▲ 轻 松 备 考 走近高考 ● 高考是选拔人才的基础方式 ● 高考就是一次常规考试 ● 是知识技能和心理品质的考察.
商学院教学办 工作汇报 王景峰 2014年6月25日.
第一章 基本理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上海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第五章 幼儿教师与师幼关系 一、幼儿教师的涵义 (一)幼儿教师与托幼机构教育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二、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高职创业教育 第一讲 创业启蒙 主讲:姜占峰.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教师专业化发展指导 电大天水分校 成红梅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Harvard ManageMentor®
Harvard ManageMentor®
沈翔 美国Qwest国际通信公司高级工程师
姓名 Tel: My Skill 技能1 技能2 技能3 技能4 技能5 技能6.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第七讲 纪律研究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什么是纪律问题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0×5=?.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不 曾 预 约 的 精 彩” 漫谈教学事件动态生成课程资源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 叶显发.
浅谈医生灰色收入 第三小组.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销售人员的职业规划 Andy Cheng.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现代教师学导论

第一章 绪论 现代教师学导论是怎样一门课程  学习现代教师学导论课程,首先要明确这门课程的性质,以及为什么要开这样一门课程。

 1.教师学的研究对象 教师学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或者说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的分支。目前,对它的研究对象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我们大致可以描述如下: 首先,教师学研究的范围是教师,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既可以把教师当作一个群体来研究,也可以把教师当作个体来研究,角度是多元的;其次,教师学研究的问题是很多的,有教师的本质、特点、类型、角色、地位、作用、素质、修养方法、成长过程等。综合起来说,教师学是以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师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的。教师学研究这些问题的目的和任务,主要是要揭示教师职业和教师群体演变发展的规律性、教师个体成长发展的规律性。

2.教师学的知识结构 研究教师学的各种问题,便可以形成一定的教师学知识。教师学的知识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关于教师职业的历史的和性质的研究,诸如教师职业的产生和发展,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 (2)关于教师职业或者工作的价值的研究,诸如教师的社会作用、社会地位、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教师的使命、任务、职责等。 (3)关于教师素质的研究,既研究理想教师的素质,也研究调查教师素质的现状。

(4)关于教师成长过程的研究,诸如教师的职业生涯阶段、成长的周期、成长的规律、职业生涯设计等。这是对教师的纵向的研究。 (5)关于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的应用研究,包括教师的职前和职后培养、教师的资格认定、教师的任用、教师的流动、教师的薪酬、教师的奖励等问题。 (6)关于教师自我修养方法的应用研究,寻找教师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的方法和途径,诸如教师如何加强师德修养,如何学习求知,如何提高业务能力水平,如何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等。

3.教师学的跨学科研究方法 教师研究涉及到诸多的学科领域,包括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管理学等,还有人才学、历史学等理论和方法可资借鉴。目前研究教师学的问题,应该避免过去某一单一学科的狭隘视角,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师问题。 教材上主要介绍了以下七种教师学的研究方法:(1)教师调查研究;(2)教师测量研究(3)教师观察研究;(4)教师访谈研究;(5)教师培养实验;(6)教师管理试验;(7)教师文献研究。

4.学习教师学的意义 (1)教育的战略地位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教育和人力资源的竞争。站在民族振兴的高度去看教师的工作,具有战略意义。而从事这样重要的工作,没有比较高的社会责任意识,没有比较高的知识和能力是不行的。教师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认识教师工作的价值和作用,增强这种社会责任感。 (2)教师职业专业化的趋势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20世纪6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成为众多国家提高教师质量的主导运动。教师只有按照不断提高的专业标准来规范和要求自己,终身学习,才能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教师学对教师专业的研究,有助于教师感受到这种趋势,促进自身的发展。

(3)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理想,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基本任务。但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学通过对教师问题的反思、研究,通过对教师素质的揭示和阐释,通过对提高教师素质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可以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一定的努力。

5.国外对教师问题的研究 国外的教师研究主要是从教师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几个方面展开的。 (1)教师心理学研究的课题内容比较广泛,主要有教师的角色、教师的知识、教师的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职业生涯、教师的压力与职业倦怠等。 (2)教师的社会问题的研究在整个教师研究中是一个比较薄弱的领域,它研究的具体问题有教师的社会出身、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作用、教师的供应与需求等。

(3)教师道德问题是教师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把教师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提出来之前,教育家们对教师的道德要求和修养有过大量的思想和见解。前苏联在20 世纪60年代,对教师道德的研究活跃起来,教育伦理学在师范院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开设,也出版了一些著作。 (4)关于教师教育,是教师研究中研究和成果最多的问题和领域,涉及的问题包括教师教育的目标、课程、体制、机构、模式、教育实习等内容。

6.国内对教师问题的研究 我国对教师问题的研究也大体上是从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几方面进行的,并且已经开始进行综合性的教师学研究。 (1) 教师心理学研究。首先是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中有了“教师心理”的专章。对优秀教师的研究成为教师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对教师素质和教师能力的研究是教师心理学中研究最多的内容。对教师行为学的研究,则有傅道春的系列研究。 (2)对教师培训、管理及队伍建设的研究。 这在整个教师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成果比较多。研究探讨的问题有教师教育的师范性和学术性问题、定向性和非定向性培养的问题、课程结构问题、教育实习等问题。

3)对教师的社会学研究。关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作用等问题的研究,最早是在教育学的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教育学》著作和教材都有这方面的内容。随着教育社会学的发展,对教师的社会学问题的研究,就纳入到了教育社会学的范畴之中。 (4)对教育伦理学或教师职业道德的研究。我国对教师的伦理道德十分重视,不仅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全国教育工会制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而且在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院校开设“教师职业道德”的课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相应的研究和教材建设出现了比较繁荣的局面。 (5)此外,我国现在出现了对教师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形成一门教师学的趋势,出版了一些以“教师学”和“教师论”为书名的专门著作。

《现代教师学导论》的内容结构 《现代教师学导论》共计九章。第一章“绪论”,是对教师学的简要介绍。第二章“教师与现代教师”是从宏观上对教师职业和现代教师所做的分析。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教师专业发展指导”,第二章讲“教师专业化”,就是紧扣这个主题来阐释现代教师之区别于传统教师的特点的。这可以说是本书的总论部分。

第四、五、六、七章是本书的主体部分,也是全书的核心所在。这四章分别从道德素养、教育观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心理健康等四个主要方面论述了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书”,而且要“育人”。如果说“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主要是从“教书”的角度对现代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的话,那么,“道德素养”和“心理健康” 则主要是从“育人”的角度对现代教师提出的素质要求,而“教育观念”则是一个既涉及“教书”又涉及“育人”的重要内容,起着统领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的总目标的作用。因此,我们说这四章是本书、也是本课程的最为重要的内容,它们在本书所占的分量也最大。

第八章的内容相对独立,叫“现代教师的管理”。为什么要设这样一个内容呢?这是因为,教师的发展,不单纯是自身修养的问题,还需要有外部条件的支持,其中国家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法规、政策,就是教师发展最重要的条件。因此,了解这些法规和政策,是教师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所需要的。 第九章是“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终身学习”,这是本书的落脚点。这一章主要谈的是终身学习,这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的必然途径。教师素质的提高,归根结底要靠学习。在当今的学习化社会里,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勤于学习,勤于实践,这样素质的提高才能落到实处。由此出发,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教师的生涯设计以及学习的方法等,都是一些对提高每个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很实用的内容。

第二章 教师与现代教师 《现代教师学导论》第二章“教师与现代教师”是从宏观上对教师职业和现代教师所做的分析,这可以说是本书的总论部分。本书有一个副标题“教师专业发展指导”,本章讲“教师专业化”,就是紧扣这个主题来阐释现代教师之区别于传统教师的特点的。作为一个宏观的概括和介绍,本章的目的是帮助教师对教师职业以及现代教师的使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教师职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 (1)教师职业的产生背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以教师为职业或主要职业的人,或者称为职业教师),是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从历史上说,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在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早期伴随着学校的出现而出现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扩大,学校的类型和层次越来越多,相应地从事不同类型和层次教育的人员,即教师职业的内部分工也就越来越细。因此,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由此而导致的社会分工的发展,是教师职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教师职业的历史演变。 在古代,教师的称谓是什么?教师又由谁来担任?这在中国和外国的历史上,情况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汉代的官学有太学,太学的教师、“博士”。而在西方的中世纪,教师大多由神职人员担任。总之都有一个嬗变的过程,大家可以参看文字教材上的描述。

(3)教师职业的现在。 教师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个 十分重要的职业。这是由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和规模所决定的。今天,教师队伍的规模是很庞大的。比如,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就有1000多万人。教师队伍的素质或质量,由于国家的努力也在不断提高,包括他们的资格、学历、素质等方面。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当然,整个教师职业和队伍的现状也并不尽人意,特别是在专业化方面还有待提高,所以,当前世界教师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提高其专业化程度。

(4)教师职业的未来 教师职业的未来会怎样发展?比如教师会消失吗?教师的社会来源和社会构成会有怎样的变化?教师的作用和职责又会有什么变化?本书认为, 学校作为一种教育的机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将长期的存在。当然,教师的角色、职责、要求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变革而产生巨大的变化。

2.教师职业的性质  职业是人们从事的工作的种类。教师在我国和很多国家都属于专业技术人员。所谓专业是指在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类特殊职业。教师职业属于一种专业,是专业人员。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性质。教师职业的专业特点表现在: 第一,教师是为社会服务的,是培养人的事业。这是它的专业功能或服务宗旨。这种职业或者工作,有着很大的社会意义。它使社会的文化得以传承,使人得以成为社会的人、幸福自由的人,使社会更加文明进步。

第二,教师的形成要经过比较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他有许多专业知识技能作为训练的基础。专业训练是它的一个基本特征。获得教师的职业一般要取得资格证书,国家对这个专业有一系列的规范,包括道德、知识、能力和其他素质,都有要求。教师要接受专业训练并取得资格,其基础是存在着比较系统成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学就做不好工作。 第三,教师对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情有比较大的自主权,能够负责处理。也就是说,它有自己的专业权力。这些事情包括对教材的处理、对教育方法的选择、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对教育结果的反馈等。 第四,教师有自己的专业团体。专业团体是指行业协会。现在许多国家都有教师的专业组织。教师专业化,应该致力于建立更加紧密更加统一的组织。

3.教师的专业化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和结果,以及社会为实现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努力的过程。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化,一是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这两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的,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对教师专业化要抓住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不要简单与其他职业类比。同时,还要全面理解教师的专业化。 第一,教师专业是复合性的专业,包括学科的专业性,也包括教育的专业性。而教育的专业性,不是一种纯粹的科学知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是一种技艺性的专业,具有科学性、艺术性、技能性和复杂性等特点。

第二,教师专业化的实现是一个多方面多主体努力的过程,既需要教师自身的巨大努力,也需要国家、政府、大学的努力。教师专业化意味着国家要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内容和方法,要有对教师资格进行认定的专门机构和管理制度,还有其他经济上制度上的保证措施。 第三,教师专业化有多方面的内涵,这就是我们上面介绍的教师职业的5个方面的专业特点或内容,即服务宗旨或专门功能、专业训练、专业权限、专业团体、专业地位。 第四,教师专业化是一个持续的努力过程,这个过程不会停止,因为随着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标准也会随着提高。对教师个体而言,教师的专业化要经历若干阶段和成长过程。

4.教师劳动的特点 (1)劳动对象上的特点。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成长中的人,是学生。人就不同于物,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活生生的、主动的。学生的特点包括主动性、未成熟性、差异性等。 (2)劳动手段上的特点。教育是运用什么工具和手段?我们说,主要是靠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靠自身的行为示范。人只有靠人来培养。具体表现在下面两点:一是主体性,二是示范性

(3)劳动过程上的特点。教师的劳动过程主要体现在劳动的时间和周期上。具体表现有长期性、连续性和节律性等。 (4)劳动环境上的特点。教师是在学校工作的。教师劳动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环境。其特点主要有文化性和室内性等。 (5)劳动成果上的特点。教师劳动的成果是受过教育的人,是社会的可用之才。具体表现在:精神性,非物质性;合成性,集体性;长效性,迟效性等。 (6)劳动性质上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它的性质上。教师劳动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具体表现有两种:复杂性和潜在创造性。

5.现代教师的作用 (1)从隐喻看对教师作用的不同理解。关于教师有各种隐喻。正面的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辛勤的园丁”等,负面的有 “教师是警察”、“教师是法官”等。这些隐喻反映了对教师作用的不同理解。 (2)教师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文化传递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有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3)教师在个人的成长发展的培养引导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关键作用。青少年时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又是他们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工作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和条件性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的条件。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决策者、组织者、领导者;第二,教师是教育方针政策的执行者。

6.现代教师的地位 教师的地位,是指教师在社会各个部门和行业的总体中,其经济收入、掌握和参与政治权力、文化资源的分配与创造等方面所处的位置。一般把教师的地位划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 个方面。 (1)教师的经济地位。教师的经济地位反映在教师工资和其他物质利益上。这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类型:第一种,高于型,即中小学教师工资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第二种,相等型,中小学教师工资与其他行业同等条件人员的工资基本相同;第三种,低于型,中小学教师的工资低于其他行业同等条件者 。

(2)教师的政治与社会地位。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体现在教师的身份、对权力的掌握或参与、在职业体系中的声望、获得的荣誉等方面。关于中小学教师的身份,一般视为政府公务员,并给予教师各种荣誉和奖励。许多国家还建立“教师节”,以表示对教师的尊敬和感谢。 (3)教师的文化地位。教师在文化的延续、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由于发挥比较突出的作用,因而在文化中享有较高的地位。 (4)教师地位形成的原因分析。从历史上看,教师的社会地位是复杂的多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原因是教师所属的阶级是什么、这个阶级在社会上处于何种地位。

7.现代教师充当的多重角色 教师的角色,就是社会对于充当教师的人如何行动所寄予的一种期待和赋予的规定。一个人学会扮演角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的职业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只有按照社会所规定的角色行事,才能实现其职业的社会化,得到社会的认可;否则,社会将不予认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现代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角色?我们认为,应该具备: (1)学生的诊断师。教育的基本原则就应该是因材施教。教师应该象医生一样,先诊断,再开药,先了解学生,然后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地教育。

(2)学习的指导者。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师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因此,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成为学习的指导者。 (3)学生生活与心理的辅导者。 教师要做学生生活和心理的辅导者,这也是社会发展和学生变化的要求。 (4)评价者与激励者。评价是教育的手段之一,对于检查学生的学习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学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学生的管理者。学生在学校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和活动的。有组织,就需要管理。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管理者,这个角色的作用,在于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 (6)研究者。由于教师的角色重点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生活、心理的指导者,因而教书匠型的教师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7)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教育是家庭、学校、社区、其他社会机构共同的事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多样化的教育中,教师由于是教育专业人员,受过专门训练,因而应该成为各种教育的中心人物,成为教育共同体的协调员,发挥主导作用。

(8)不断进取的人。对教师合理的角色期待,应该是一个不断进取的人,一个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不断学习的人。 教师作为教师,发挥着多种角色的作用,此外,他还作为一个人而承担着其他家庭的和社会的角色,当这些不同的角色之间发生矛盾时,就产生了角色的冲突。教师因为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以上的角色期望、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而出现的矛盾,就是教师的角色冲突。 教师的角色冲突种类很多,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角色间的冲突。即需要同时履行不同的角色行为时产生的冲突;第二种,是角色内的冲突。即对同一个角色提出不同的期待甚至相反的期待时产生的冲突。 教师的角色冲突是难免的。它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一个教师应该善于分析角色冲突的原因并能予以适当的解决。

8.教师群体与个体 (1)教师群体的结构。宏观群体的结构和微观群体的结构有所区别。前者包括地区结构、学校分布结构、职称结构、职务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后者包括年级结构、职称结构、学科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个性结构。综合起来说,教师群体的结构,就是在一定范围的教师群体中,不同职称、不同学科、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职务的教师之间的比例和关系。

(2)教师群体结构的优化及其准则 教师的劳动既是个体的,又是集体的。因此,教师群体形成合理的结构,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教育质量的保证是十分重要的。如何优化教师群体的结构?有以下原则:第一,人岗相适;第二,结构互补;第三,动态调整。

(3)教师个体的类型 按自然划分,有男教师和女教师之分,又有年轻教师、中年教师、老年教师之分;根据知识累积方式和思维方式划分,有刺猬型和狐狸型之分,又有头脑清楚型、头脑迷糊型学者之分;根据性格划分,有理智型、意志型、感情型和组织型之分;根据功能划分,则有灵活机动型、学生取向型、内容取向型之分;根据素质的特点划分,则有经师和人师之分,以及技术型和精神领袖型之分;此外,通常还把教师分成教书匠型和科研型两种。

(4)教师个体的素质和结构 教师的素质,是指教师为了完成其职责任务所需要具备的内在条件或者内在品质。教师素质从结构上可以分为:思想政治和道德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素质,专业知识与能力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 在理想教师与现实的教师之间常常是有距离的,就是说,现实中具有理想教师素质的人很少,大多数教师离理想教师比较远。因此:第一,要采取积极态度,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更多的教师按照理想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去努力,尽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第二,在思想方法上,改变求全的思想,而以类型化的思想代之。

第三章 现代师生关系 我们谈教师,不能就教师说教师,没有学生,也就无所谓教师。教师的工作,主要就是培养学生、和学生交往的过程。我们怎样和学生交往,建立怎样的师生关系,这是教师进行自我修养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1.师生关系的意义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的道德、教育、心理等方面的关系。师生关系的意义在于: (1)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往往成为一种动力,与老师相处融洽,学习积极性就高,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师生关系的日积月累,会对学生的思想、志趣乃至学习方法、生活习惯等产生影响。因而其影响就不仅是某一门课的学习效果,而是所有科目的学习效果。

(2)师生关系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社会能力和创造性等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过程,是学生个性养成和发展的过程。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认识自己的,尤其是对儿童而言,老师的评价直接影响着他的自我评价。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社会关系的缩影。学生正是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习得一定的社会规范、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积累一定的交往经验,培养起社会能力的。

(3)师生关系不仅对学生产生影响,同样也影响教师。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不仅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积极影响,也能使教师工作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中,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和疲劳感,并能增强成就感,进而进一步强化教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儿童的热爱。

2.师生关系的特点 (1)对象的限定性。这是由学校教育性质决定的,即教师作为教育者,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不论是否互相喜欢,都必须接受对方。

(2)关系的规范性。 学校是一种规范性组织,其一切关系都带有规范性,因此,师生关系也有规范性。课堂教学是师生关系最规范性场所。

(3)教师的主导性 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师生关系的建立也起主导作用。

(4)学生的能动性 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未来师生关系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能动性。

3.师生关系的行为模式 (1)社会心理学家利瑞把人际行为模式划分为八类,这也完全适用于师生关系的人际行为模式。教师的正确行为会引起学生的积极反应;教师的错误行为,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反应。大家可以参看教材上的介绍。

(2)良好的师生关系人际行为模式,是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根据师生人际关系密切程度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或四个阶段:接近水平;合作水平;理解水平;乐生水平。这种人际行为模式表现为师生心情舒畅,齐心协力,活动效率高,能促进学校群体目标的实现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 (3)不良的师生人际行为模式导致师生关系恶化的三个阶段:不协调;紧张;决裂。这种不良的师生人际行为模式也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师生开始由互相疏远、猜疑、互不信任,到互相戒备、提防,产生不安全感,从消极沉默,到公开对抗,甚至互相敌对。

4.师生互动的心理机制 (1)教师的期望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儿童发展的预测实验中发现:只要教师真正“爱”学生,对孩子寄予期望,这些孩子(包括差生)都会取得较大的进步。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称罗森塔尔效应。于是教师的期望效应问题成为教师心理学中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

所谓教师的期望,是指教师对学生所作的关于当前与未来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的推断和预测。它通过教师的话语、暗示等表现出来,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行动产生复杂的效应。教师期望效应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期望有积极和消极的差别,教师应力求发挥人际期望的积极效应,防止消极的效应,这取决于教师形成的期望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及根据期望采取的行动是否适当。

(2)教师的领导作风 教师对于班级与课堂的管理,都有教师领导作风的问题。作为教师的领导作风,一方面我们把它视为学校情境中教师教学行为的表现,或把它视为教师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它视为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变量。

教师的领导作风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密切的关系 心理学家勒温在1839年提出三种领导作风的划分:即专制作风型、放任作风型和民主作风型。教师的三种作风形成三种师生关系,在教学计划、教学方式、努力情况、教学秩序和课堂心理气氛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从而形成不同的师生关系和心理气氛,必然影响学生的教学活动中的态度和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3)教师归因偏差 所谓归因,就是根据有关信息把他人的行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和推测的过程。学校教育中,主要有三方面的归因:(a)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b)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与结果的归因;(c)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与结果的归因。

人们对行为结果的解释与原因的推测, 由于主观认识上的原因,这就会使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出现偏差。所谓归因偏差,就是人们对行为的原因作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说明。教师的归因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自我归因偏差;二是教师对学生的归因偏差。

(4)教师对学生的奖励与惩罚 学校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奖励与惩罚是常用的控制方法,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经常使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两种手段。其中惩罚是对不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回应,也是一种强制性惩戒。奖励则正好相反,它是对突出地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回应,而且是表示赞许的一种方式。奖励有很多技巧, 如奖励要及时,事先公布奖励的条件,奖励始终如一,公允客观等。 在教育中使用惩罚,一定要十分的慎重。

5.师生冲突的实质、影响与原因 (1)师生冲突的实质 师生冲突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冲突就意味着交际双方不合的欲望的相互撞击。但不是所有的人际关系不协调都会导致冲突。只有那些重要的、隐秘的欲望和利益出现互不相容的情况时,才会引起冲突。冲突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消极情感。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

(2)师生冲突的影响 一旦形成师生冲突,对师生都有不利的影响。首先,对学生的影响;其次,对教师本人也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但师生冲突处理得好,教师和学生能够从中吸收教训,反思自己的问题,也是好事,即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在冲突中获得真正的发展。

(3)师生冲突的原因 造成师生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方面有:大学教育或是师范教育与工作实际有较大差距;与各自的期望不一致,也会引起师生冲突;角色意识过强的误区;师生的“代沟”问题;某些教育制度或体制的不合理,则是造成师生冲突的外部因素。

6.师生对抗 师生对抗,实质上就是发生在师生双方之间的一种非人道行为,它是师生冲突的极端形式。师生对抗,一般说来是由教师对学生的非人道行为引起的。进入对抗状态,学生对教师也可能采取非人道行为。有人把教师的非人道行为分为三类,与此相应,学生对教师非人道行为的反抗也分为三类。

师生对抗的三种类型 (1)教师的体罚型--学生的报复型;(2)老师的惩罚型--学生的逃避型; (3)教师的心罚型--学生的沉沦型。 以上三种对抗形式,其程度心罚重于惩罚,惩罚重于体罚。体罚固然不能容忍,但相对来说,心罚对人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7.师生冲突的解决 师生对抗现象在目前教育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它,要靠各方面努力。但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保证。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对冲突进行分析并着手解决: (1)冲突解决要抓住主要矛盾; (2)要加强师生间的思想沟通; (3)师生一起分析产生冲突的原因。

8.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的世纪,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概括地说,就是应该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应从这样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作为“人”的价值的承认; (2)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3)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所有学生的公平对待和一视同仁; (4)师生民主平等,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信任。

新型师生关系的本质是民主和创造,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在师生平等相待的情境中,师生们共同面对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和教材,而是更为广泛、更为精彩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民主平等的交往,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交往可望成为现实。

9.师生交往的原则 (1)理解。这是教师与学生交往的前提,更是当代师生沟通的关键。因此,理解学生,是当教师的首要任务。 (2)尊重。这是一种爱,一种信任。只有老师对学生付出真挚的、深沉的爱,只有老师对学生体现出一种高度的人格信任,老师才能得到同样的回报。

(3)宽容。这是教师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教师人格力量的展示。 (4)平等。这指的是一种人格的平等。教师与学生同样是人,其人格是绝对平等的。只有达到了这种平等,师生才可以真正沟通。

10.师生交往的技巧 教师除了坚持理解、尊重、宽容、平等的基本原则外,还必须讲究方法和技巧。下面是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要知道学生的心里想什么?教师与学生交往,首先应知道学生心里想什么,怎么想。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天真的、单纯的,他们对老师十分尊敬,也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期望。

(2)期待。教师与学生交往,就是要通过自己的特定行为方式,将各种期待有意识地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便会在这种期待中,努力超越自己,把教师的期待内化,最终达到与教师期待的一致。 (3)记忆。希望别人记住自己,是人的尊重需要的表现。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记住学生和与其有关的一切信息,并在交往中表现出来。

(4)公平。教师与学生交往,尤其要注意公平对待。 (5)幽默。幽默,是学生对教师普遍要求和赞赏的一种素质,也是教师与学生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催化剂。 (6)暗示。暗示是教师对学生产生心理影响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方式。暗示的过程主要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

(7)谈话。谈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是师生沟通的常见方式,有多种类型,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8)角色淡化。教师与学生交往,既是角色交往,又是个性交往,是以双重身份出现的。希望老师淡化角色,以“人”的原来面目、以个性特点参与交往,是当代学生的普遍要求。

第四章 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 《现代教师学导论》从第四章开始,就是具体论述教师的各个方面的素质要求,这些内容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密切关联,应该说是整个课程的重心。第四章“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共计三节,即: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容结构;教师道德素养的相关问题。本章的重点是第一、二节。

1.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 (1)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这包括:一是教师崇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所敬仰。为什么呢?这一切都和教师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的道德素养的影响是密切联系的。二是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最强大的教育力量。正在成长着的儿童少年,在心理上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学生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品德,均都能从教师那里找到它的影响源。教师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都在潜移默化地产生着教育的作用。

(2)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在教师劳动过程中,不但对学生具有直接的教育作用,而且对工作和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这包括:对自身工作与工作态度的调节;对师生关系的调节;对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的调节 。

(3)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教师职业是与社会有广泛联系的职业,是对社会有特殊影响的职业。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不仅表现在教师劳动的全面展开过程之中,而且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直接、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这包括: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决定教师的人格和行为举止为世人所瞩目;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使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社会上发扬光大;教师的道德建设是我国现阶段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之,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精神面貌的大问题。

(4)对自身人格的陶治作用 所谓自我调节作用,是指教师个体的道德素养,不仅能够对劳动对象及其它诸种人际关系产生影响,而且还能反过来影响自身。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能够有效地帮助自己增强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和水平,升华自己的人格,在面对诸多的困惑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能够保持一种较高的精神境界。

2.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容结构 现代教师的道德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的8条要求。这8条从各个方面规定了教师的行为要求,每条都包含许多具体的内容,我们在书中都分成几个方面来介绍的,大家可以参照教材来学习理解,不要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它们。

(1)依法执教 每位教师必须严格遵循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认真学法,严格守法。

(2)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从业者是否有职业道德的首要标志。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一种对待自己职业的认真负责的态度。由于教育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爱岗敬业这一职业道德的特殊内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认真教书,精心育人;崇尚科学真理,宣传科学知识。

(3)热爱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要做到热爱学生,必须在认识和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首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

(4)严谨治学  严谨治学是教师道德责任感的体现。这一方面是教学的需要,因为教学业务从量上说,它是广泛的,是多方面的;从质上说,它是发展的,是高标准的。另一方面又是育人的需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在育人过程中面临着极为复杂细微的工作,必须坚持以各种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在育人领域中许多未知的规律,这更需以严谨科学的精神、一丝不苟地态度,兢兢业业地工作。具体要求是: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探索教育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5)团结协作 教师劳动既是个体劳动,又是集体劳动。对学生发生教育影响的,不仅只是单个教师,而且还有整个教师集体。教师集体中的道德面貌如何,乃是决定教育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人民教师要按照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正确处理个人和集体的关系,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同行间的交流与协作;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

(6)尊重家长 在教师与教师人际关系中,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处理好这种关系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共同教育好学生。为贯彻国家的规定,教师的职业道德要做到尊重家长。首先,要遵循与家长交往合作的原则,即教育性原则、平等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改进与家长交往合作过程中的态度和方式;还要正确处理与家长的矛盾。

(7)廉洁从教 教师的情操应该是高尚的。高尚廉洁的性格不仅使孩子们敬仰,并且还熏染着孩子们,这种性格能够在孩子们毕生生活中烙上极深刻的印象。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对教师的情操提出更高的要求,它表现在政治上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甘当“人梯”勇于奉献的精神,还表现在廉洁从教,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上。其中重要的两点是: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正确处理学生的礼物。

(8)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要求,比其他职业中的“模范作用”有着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未成年的青少年,他们极易受到施教者的熏陶感染。现代教师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塑造文明的教师形象;严于律己,作风正派;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3.教师道德素养的相关问题和修养策略  前面主要研究现代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及其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容结构。这里接着讨论处理好与教师道德素养相关问题和修养的方法策略。

(1)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 如何对待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体现着一个教师道德素养的高低。成功的教师生涯,一般都能从以下几个方面正确处理好对待工作的道德问题。一是教师的幸福感,即教师对自身职业所持有的幸福之感;二是教师的责任感,即教师要意识到教书育人是自己的工作职责;三是钻研业务的紧迫感,即一个教师要意识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对于教书育人的重要意义。

(2)对待同行的道德问题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学校生活中大量存在,每天都能遇到的一种人际关系。由于集体成员中,每个人的道德境界不同,素养有高有低,经常会出现一些矛盾,因而也就出现了处理好这些矛盾的道德策略及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有集体意识,要在集体的熔炉里锻炼成长;要学习采用竞争与协作的双赢策略。

(3)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劳动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构成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教师处于这种关系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素养高低,直接影响到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果。根据教师道德素养的内容结构,对待学生的道德问题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爱学生的问题,二是以何种态度去教学生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一要学会爱生;二要学会循循善诱;三要恪守公正塑造美的心灵。

(4)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 教师道德素养中如何对待自身的道德问题,涉及到教师自身的道德义务感,良心和公正意识。这些都是教师道德素养的重要问题,关系到教师本人在认识上情感上,将教师的道德素养赋予什么样的内涵,把握到什么程度,直接体现出教师的道德理论和道德觉悟的高低,反映出一个教师道德修养的发展阶段。因此:一个教师要用“义务”和“使命”激励自己;同时学学习在“慎独”和“反省”中守住自己的良心。

第五章 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 《现代教师学导论》第五章是“现代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观念属于教师修养中比较深层次的东西,它对教师的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影响,随时随地发挥着作用。因此,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1.教育观念的内涵及结构  所谓“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和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个体性认识。

 由于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的因素多,因而教育观念的内容也很庞杂,但是从教育观念的内容结构上看,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核心性的、价值性的教育观念,主要是指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及学生观、教育目的观、教育功能观,这些观念主要指引教育的方向;另一部分是边缘性的、操作性的教育观念,如教育内容观、教育方法观、教育体制观、教育质量观等,这些观念主要是指导操作的。

从另一个角度看,教育观念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社会所倡导的教育观念,即社会上认可的、倡导的、理论上的观念;另一类是个体所采用的教育观念,即是在知道了“所倡导的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学习和实践,逐渐理解和接受所倡导的观念,并通过不断的亲身实践而逐步内化的教育观念。

2.教育观念的特点 教师教育观念作为教师所具有的一种认识现象或者心理现象,具有以下几个一般特征: (1)它是主体性的、个人化的认识,是一种微观的观念,与平时所说的“转变教育观念”中的宏观的外在的“教育观念”有所不同。

(2)对特定的教师而言,个体化的教育观念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东西,不是轻易为他人的劝说而改变。 (3)教师的教育观念具有明显的情感性和评价性。 (4)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显现具有情境性。

 通过对部分小学教师的访谈及观察研究,发现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教师所采用或奉行的教育观念有如下特征: (1)具有明显的工具主义倾向。 (2)教师教育观念呈现多元化观念和主流观念并存的现状。 (3)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既有联系,又有脱节现象。

3.教育观念的作用  教师的教育观念作为对教育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内含着教师对教育现象的理性认识及其对教育需求的认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具有指导作用。 (1)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没有全新的教育观念,没有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刻理解,很难实现素质教育。

(2)是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3)是深入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只有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教学改革。 (4)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必备条件。

4.基础教育的价值观 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它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办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最重要的价值是什么?虽然基础教育的价值是客观存在的,但其内涵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教育认识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来说,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基础教育应面向未来,即基础教育价值观的“未来性”。 “未来性”的未来是指我们所处的社会之未来和作为个体的人生之未来,因此“未来性”要求中小学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基础教育的成长性和生命性。强调成长性和生命性,是为了改变现在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重学科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轻视学生个体生命多方面发展的弊病。

(3)基础教育应具有社会性。一是基础教育是社会公共事务,它关系到千家万户和社会未来的发展;二是教育过程也是学生社会化的过程,教育必须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和自己应尽的各种社会责任

 综上所述,21世纪对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可表述为:基础教育应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之初步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之确立,作为最根本的任务。

5.人才素质观 人才素质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教师眼中的“人才”,不应只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应从多方面来评价。 “多一把评价的尺子,就多出一批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教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评价学生,即教师必须具有多元化的人才观,而不能只重视智育,轻视其他方面的培养。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学生,来理解新时代的“人才素质观”: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高尚情操、民主与法制的自觉意识、良好的社会公德和社会责任感。 (3)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获取、分析、组织和使用各种信息,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 (4)具有创新精神和探究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善于向实践学习。

(5)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6)能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团结协作,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勇于承担责任,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 (7)具有在“地球村”中发展良好合作关系的意识。

6.学生观 现代教师的学生观应为: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进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7.学校教育活动观 学校教育活动观是指对有关学校教育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特性的本质认识,它具有指导、构建学校教育实践的重要价值。其具体内容包括: (1)学校教育活动的双边共时性。“双边共时性”强调教育活动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教与学虽有不同的主体承担,但他们处于同一教育活动中,两类活动在时间上具有共时性,并时时都产生交互作用,且作用方式是多向的。

(2)教育活动的灵活结构性。“灵活结构性”是针对把教育活动程式化或繁琐化而言的,是指教育活动的内容、方法与过程在设计上,其结构应具有灵活性,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式。

(3)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是突出教育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4)教育活动的综合渗透性。这种观点强调教育活动是以综合为特征,并对人的发展具有综合作用。

8.教师观 教师观指教师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看法,即对教师的作用与角色、教师的性质、教师自身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新型教师观提倡: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观察者、设计者与帮助者。 (2)教师应成为反思型、学者型教师,而不是“教书匠”。 (3)教师是终身学习者

9.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定。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个人教学效能感,反映了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教学任务、教好学生的信念,反映了教师个人对学生学习和行为的责任感;另一个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反映了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对教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的一般看法和判断,即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服社会、家庭、学生本身素质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般说来,教师教学效能感会在以下三个方面影响教师的行为,并进而影响学生的成绩: (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10.教师教育观念的现状 (1)定性研究的结果 ①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 ②几千年来“师道尊严”、“君臣父子”的影响至今仍在无形中发挥着作用。

③不能平等的对待学生,特别是那些由于智力发展迟缓或社会性发展不良而学习落后的学生。 ④不重视对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培养。 ⑤教师的职责主要是管理好学生的学习,使他们在智力上得到很好发展。 ⑥教师可以收受家长的礼物。 ⑦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就是要靠灌输、靠强制性的教育。

(2)定量研究的结果 从中小学教师的基础教育价值观(包括“未来性”、“生命性”、“社会性”)、学生观(包括“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学校教育活动观(包括“双边共时性”、“灵活多样性”、“综合渗透性”)共三大类九种教育观念的角度出发,有的学者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见文字教材。

11.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一般说来,有两种因素对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一种是教师的生活经历和教育经历,即个人的直接经验;另一种是文化观念的影响。教师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全方位的过程,既包括社会因素,也有个体因素,且社会因素是作为外因通过个体因素这个内因而起作用的。这就要求在更新和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时,应同时考虑社会和个体两种因素,既要从大环境上改变文化观念内涵,并通过教育、宣传来传播新的观念,又要改变个体自身的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1)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是转变教育观念的最有效途径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鼓励教师参与教育科学研究,尤其是参与教学方法改革、课程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和方法。

(2)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通过为教师创设学习的机会和环境,使教师能在学习别人良好经验的过程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观察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有意识的观察和学习,并对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反思,在此基础上加以模仿。

(3)教师小组研讨会 针对某一有代表性的教育、教学事件,教师之间可以展开小组讨论,能澄清自己原有的不正确的观念,树立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