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49— ) 综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教学目的: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曲折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和反思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累的主要经验与实现的历史性跨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与任务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第一,结束了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 ; 第二,结束了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 第三,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 ; 第四,荡涤了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开始树立起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第五,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临的考验 第一,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第二,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第三,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能不能经受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绩效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2年底,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着重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第二,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第三,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第四,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950年3月16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发布《剿灭土匪,建立革命新秩序》的指示:必须明确,剿灭土匪,是当前全国革命斗争不可超越的一个重要阶段,是建立和恢复各级人民政权,以及开展其他一切的必要前提,是彻底消灭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武装,迅速恢复革命新秩序的保证。自此,一场长达3年多的剿匪斗争迅即在全国展开。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全国解放后的新情况,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规定了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的原则和办法。《土地改革法》将过去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以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土地改革法》公布以后,在3.1亿人口的新解放区分期分批地,有计划、有领导、有秩序第开展了土改运动。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基本上正确贯彻和执行了党的土地改革的路线和政策。到1953年春,全国除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及台湾省外,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任务。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建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从此被彻底被消灭。
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
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1950年2月14日在莫斯科签订
1950年和1951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 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1950年和1951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整党运动,批判居功自傲等错误思想,进行共产党员标准八项条件等的教育。 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三反”运动。 1952年上半年开始了“五反”运动。 河北公审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
二、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征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可划分为: 四个历史阶段: 两个基本过程: (一)进行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 (二)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1956—至今),开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 四个历史阶段: (一)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这七年,是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二)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三)从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这十年,是“文化大革命”时期。 (四)从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一)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时期。 民主革命胜利后,中国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国内的,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的,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中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52年以前主要是恢复经济、巩固国家政权,当然也开始进行了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工作。 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4年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二)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提出鉴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 毛泽东与周恩来
大炼钢铁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三)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它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文化大革命”中同“左”倾错误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艰难曲折的斗争,使“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使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拨乱反正的起步和改革开放的酝酿由此开始。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改革开放的序幕由此揭开。 创立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顺利地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发展的新阶段。并在实践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江泽民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002年11月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扎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性成就 1.从争取经济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从赢得政治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从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从打破封锁到全方位对外开放。 5.从“小米加步枪”到逐步实现国防现代化。
无与伦比的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在北京成功举办
教学思考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做了哪两件大事? 3、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历史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了什么?
教学参考 1、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解力夫:《百年中国风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3、张启华等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编》,当代中国出版社1997年版。 4、〔美〕理查德·桑顿著,唐秀兰译: 《“大跃进”:为独立行动作出的选择 》,美国西方观点出版社1982年版。 5、费正清等主编,王建朗等译:《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6、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 7、 邓小平:《对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意见》(1980年3月─1981年6月) 8、 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12月18日) 9、 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2004年8月22日) 10、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