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护理安全与护士的职业防护
Topic §1 Patient safety §2 Nurses’ occupational safety
Case: Lynda,23 岁,1992年5月获得护理学学士学位后在一家医院ICU工作。 9月3日她的夜班,接到一位因肺炎急诊入院的病人。 病人呈半昏迷状态,蜷缩着身体,状态安静。她为病人作好心电监测及给氧后,又为病人建立静脉通道,在成功穿刺静脉留置针、完全拔出针芯时,病人的手臂突然动了一下,碰到了Lynda的右臂,被病人血污染过的针芯尖部刺入了她左侧手掌,当时她对流血的伤口作了处理并对此事进行了登记上报。这位病人在10 天后死亡,之后证实这是一位晚期艾滋病病人……
Case: 在意外发生的3 周之后, Lynda出现喉咙痛、发热、出疹子,经过医生处理、治疗,疹子与其他症状消退。8 周之后, Lynda又出现腹部疼痛,反胃与呕吐等症状…… Lynda发生针刺伤后取血作了基线检查,HIV 为阴性,接着第6 周、第12 周都作了血液检测,HIV 检测均为阴性。然而,1993 年4 月7 日—暴露后第6个月血液检测结果HIV 为阳性,Lynda 被确诊感染了HIV。
§2 Nursing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相关概念? 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怎样做好护理职业安全防护? 发生护理职业暴露后怎样处理?
概 念 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 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 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 概 念 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 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有害因素中,从而有可 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状态。 职业防护(occupational protection) 是针对可能造成机体损伤的各种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职业性损伤的发生,或将损伤降低到最低程度。
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生物性因素 化学性因素 物理性因素 心理社会性因素
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生物性因素 细 菌 葡萄球菌 链 球 菌 肺炎球菌 大肠杆菌 病 毒 肝炎病毒 冠状病毒 艾滋病病毒
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化学性因素 化学消毒剂 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戊二醛等 化疗药物 对正常组织有抑制作用 对骨髓产生抑制作用
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负重伤 物理性因素 放射性 机械性 温度性 锐器伤
职业损伤危险因素 心理社会性因素 精神压力 工作紧张 频繁夜班 人际关系
职业损伤的防护 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 化学性职业危害防护 物理性职业危害防护 心理社会性职业危害防护
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原因: 与针刺伤有关的操作 接触血液与体液的操作
生物性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原因: 预防: 洗手 避免直接接触血液或体液 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及排泄物 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隔离裤、戴防护眼镜、面罩及穿防护鞋等 安全处理锐利器具 正确处理医疗废物及排泄物
锐器伤防护 锐器伤是一种由医疗利器,如注射器 针头、缝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剪刀、 碎玻璃、安瓿等造成的意外伤害
锐器伤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的,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血 液性的锐器伤;护士所发生的针刺伤95%是血液性的 锐器伤。 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乙肝(HBV)、丙肝(HCV) 艾滋病(HIV/AIDS)、梅毒 ------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CDC)报告
原因: 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护士技术不熟练和操作不规范 意外损伤 患者因素 身心疲劳 教育培训不够,防护用品不到位
预防: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规范操作 单手套针帽 禁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 禁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禁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 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托盘传递)
预防: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使用符合国际标准的锐器回收器 锐器回收器明确标记 医疗废物分类,锐器不与其它废物混放
预防: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建立护士健康档案 损伤登记上报 建立锐器伤处理流程
预防: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真空采血器 无针头输液管 自动毁形注射器 安全型静脉留置针 安瓿启瓶器
预防: 建立锐器伤防护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严格管理医疗废物 加强护士的健康管理 使用具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材 适当调整护士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
锐器伤紧急处理方法 初步处理伤口 登记上报 1 2 3 4 5 保持镇静 脱去手套 评估伤情 适当处理 血清学监测及处理
伤口处理 挤血 立即从近心端→远心端 清洗 肥皂水洗伤口 用流水冲洗5min 消毒 0.5%碘伏 2%碘酊 75%乙醇
锐器伤紧急处理方法 初步处理伤口 登记上报 1 2 3 4 5 保持镇静 脱去手套 评估伤情 适当处理 血清学监测及处理
血清学监测及处理 检测结果 处理原则 患者HBsAg(+) 受伤护士HBsAg/HBsAb/HBcAb(+) 不需要注射疫苗或乙肝免疫球蛋白 24小时内注射HBIG及疫苗 3月、6月、12月随访监测 患者抗-HCV(+) 受伤护士抗-HCV(-) 当天、3周、3月、6月随访监测 患者HIV(+) 受伤护士HIV-Ab(-) 24h内预防性用药:逆转录酶抑制剂 当天、4周、8周、6月监测
2010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中国卫生部网) 2010年7月全国法定传染病发病、死亡统计表 (中国卫生部网) 病名 发病数 死亡数 艾滋病 5930 768 甲型肝炎 3312 2 乙型肝炎 105007 56 丙型肝炎 14448 9 淋病 9639 梅毒 36180 7
被乙肝病人的针头刺伤后 被感染的危险? 医务人员注射过乙肝疫苗并已经产生抗体,基本 上不会被感染。 如没有乙肝抗体,若被含有HBV的针头刺伤或锐 器割伤一次,根据病人的情况其感染率为6%— 30%。 表面抗原和核心抗原阳性的病人其血液中含乙肝 病毒量多,因此传染的机会大。
患者为丙肝RNA阳性 基于有限的研究,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 锐器割伤的感染率是1.8%。通过血溅而引起感染 的情况目前还不清楚。但是相信这种危险性很小 ,但是以前也曾有过感染的报道。 丙肝没有疫苗,也没有有效的补救治疗来预防感 染。
患者为HIV阳性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 医务人员被HIV污染的针头刺伤后,发生HIV感染的几率是0.33%;
化疗药物损害的职业防护 广义上:化学治疗是指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所引 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采用化学治疗的方法,简 称化疗。 狭义上:化疗多指对于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原 因 药物准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注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药液稀释时震荡过程中,瓶内压力过大致使药液溅出 药物准备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针头脱落,药液溢出 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损伤自己 连接管、输液器的渗漏导致药物泄漏 注射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废弃物丢弃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药物接触 处理化疗病人体液或排泄物时的接触 清除溅出或溢出药物时的接触等
化疗药物损害的防护 B A C D F E 专门培训的护士 定期体格检查 配制人员要求 配制环境要求 配制时的防护 化疗废弃物 的处理要求 给药时的防护 D F E 化疗药物污染处理
配制环境要求 条件允许应设专门化疗配药间,配有空气净化装置,在专用层流柜内配药,以保持洁净的配置环境,操作台面应覆以一次性防渗透性防护垫,以吸附溅出的药液,减少药液污染台面。
配制时的防护要求 戴帽子、口罩、护目镜、戴手套、低渗透隔离衣 配制前准备 正确打开安瓿 轻弹其颈部,使附着的药粉降落至瓶底 掰开安瓿时应在锯锉部位垫纱布
配制时的防护要求 戴帽子、口罩、护目镜、戴手套、低渗透隔离衣 配制前准备 正确打开安瓿 规范的抽吸药液 从药瓶中吸取药液时避免瓶内正压 在药瓶内排气,避免将药液排在空气中 抽取药液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
化疗药物给药时防护 戴手套 确保注射器与输液管连接紧密 加药速度不宜过快
化疗药物污染/暴露后的处理 污染操作台: 护士暴露: 标明污染范围 湿毛巾或纱布吸附 肥皂水擦洗 操作者防护 迅速脱去手套、隔离衣 肥皂水或清水冲洗污染部位 必要时就医
化疗废弃物的处理 凡与化疗药物接触过的用品,必须收集在专用的密闭垃圾桶内 标明警示标志统一处理,不能与普通垃圾等同处理。 处理污物时,护士要戴帽子、 口罩及手套,处理完毕后应彻底洗手
护士遵从标准预防-障碍(barriers) 临床紧急情况 可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口罩、隔离衣) 不便于操作(如带手套后影响静脉穿刺技术) 病人不舒适 护士忙碌,使用防护更消耗时间 影响护士外观形象 感觉尴尬 从业经历 同事(医生)影响
什么是护理职业防护? 怎样做好护理职业安全防护? 发生护理职业暴露后怎样处理? 护理职业安全防护 预防是关键!
规范性要求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国家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