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与中国共产党 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缘起 五四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丛学运动,是在辛亥革命前后,旅法中国人士提倡并组织的留法俭学、巴黎中国豆腐公司工人工余求学以及欧战期间,旅法华工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兴起后,容闳发起去国外求学运动。当时留学注重的学科已从“军备”转为“西政”由“西艺”转为“西学”,因此赴欧美留学人数增多。但生活费太高,最便宜的法国一年也要六七百元以上。 (1)吴稚辉、李石曾等人在巴黎,蔡元培等在柏林试过节俭的生活方式,可以用当时一半的费用维持生活。1912年4月,李石曾、吴玉章等人在北京发起成立了“留法俭学会”。蔡元培时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大力支持此事。 “留法俭学会”的目的:“改良社会,尊重教育,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必以留学泰西为要图,惟西国学费,宿称耗大,其事至难普及,曾经同志”
筹思,拟兴苦学之风,广辟留欧学界。今共和初立,欲造成新社会新国民,更非留学莫济,兹由同志组织留法俭学会,以兴尚俭乐学之风,而助其事之实行也。” 留法俭学会:自愿赴法,承认会约,年龄在14岁以上者均可入会。不纳会费,学会经费由会员或热心人士集助。协会不资助,不索偿,以言论或通信指导旅行,介绍学校。提供办年的预备教育。 此类协会在其它地方也有创办,后因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而受到压制。最后因蔡无培等倡导人的流亡而停止。此时留法俭学会在5年内组织3000人留法的计划落空。 (2)勤工俭学会:1915年6月豆腐厂人主张“勤于工作,俭以求学”,在蔡元培等支持下成立。 (3)华工教育与华法教育会:一战后法国缺少年轻劳动力,1916年2月法国陆军部中校陶履德以农学技师身份专程到中国招募华工。交通系官僚梁士贻在天津开设惠民公司。不到两年时间,共办理了3万多华工去法国。
绝大部分华工在法国从事建筑、搬动、挖战壕、造军器等劳役,每天至少劳动10小时,不少人累死。华工大部分没有文化不懂法语,无法掌握先进技术,学习文化知识成为必要。法国从本国利益出发也同意加强华工教育。当时华工中进行的教育以业余为主,方式多样,有自愿结合请人教授的;有设补习班由当地留法俭学生任教的;还有组织工余学校的。 华法教育会是中国旅法教育界人士与法国有关人士,为促进中法文、教育的交往而设立的群众团体。将华工教育列为主要会务之一。设立华工学校并创办了《旅欧杂志》由蔡元培、李石曾等任主任编辑。 二、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热潮 (1)1917年之前留法求学影响并不大,十月革命之后许多青年看到光明和希望,希望到国外寻求救国之路。但不可能去苏维埃所以靠近革命高潮地区的法国又缺少劳动力,可以给志愿者提供求学机会,加上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蓬勃发展,“五四”后的年多时间,这一运动达到高潮。 1917年留法俭学会预备学校恢复招生。全国设立了一些预备学校。例如:留法勤工俭学会初级预备学校——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保定育德中学校附设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北京高等法文专修馆、高等法文专修馆长辛店分馆工业科。
(2)除了各地的预备学校(班)外,还有当时报刊的广泛宣传。诸如:《新青年》、《东方杂志》、《晨报》、《民国日报》、《时事新报》等。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在湖南、四川两省发展最快,人数也最多。一方面是由毛泽东、蔡和森、吴玉章等人的提倡及杨怀中、熊希龄、杨希仲等人的赞助;另一方面是军阀混战,摧残文化教育,逼得学生走投无路。(毛泽东对于此事的作用是否这么重要值得怀疑,参与了应该是肯定的。) (3)据记载从1919年3月至1920年12月,华法教育会、留法勤工俭学会共组织了20批勤工俭学生赴法。后来由于法国发生经济危机,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在法国的中国勤工俭 学生,就业不易,生活困难,中国驻法公使馆和华法教育会对勤工俭 学生又撒手不管,国内青年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潮就此冷却。 三、勤工俭学生在法国的工作、学习和斗争 (1)1920夏季以前,抵达法国的勤工俭学生,绝大部分得到了安置。一方面由于法国在一战中蒙受巨大的损失,需要复工,城市需要重建缺乏劳动力;另一方面是在开始阶段,华法教育会工作人员对勤工俭学生的安排比较负责。
1921年以后,法国经济衰退,临时工作难找 ,生活费用增高,有一部分学生转到比利时和德国去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生“脱去长衫,亲身下马,进工厂、农场做工”打破了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通过艰苦劳动生活,进一步提高了政治觉悟。对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有了初步认识。 (2)勤工俭学生1921年进行了三次重大斗争。经济不景气加上战后兵士复员等,工作岗位更加紧张。这些学生十之七八没有工作,又有许多因病死亡。面对现实,他们成为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为了求得工作、学习和生存的权利而斗争。 “二八运动”——学生要求华法教育会发放生活费,在巴黎集中请愿遭到镇压。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维汉等参加斗争。周恩来写了《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的报道。 “反对中法秘密借款”——1921年6月14日,王若飞、李慰农、张增益等23人签名散发的传单揭露了朱启钤、吴鼎昌来法进行先秘密借款的行径。周恩来证实了消息立即将消息通知旅法华侨各团体负责人。圣·日耳曼大学的陈毅也将消息知知了工学世界社。旅法华人各团体华工会、中国留法学生联合会、国际和平促进会、西里问题研究会、巴黎通讯社、旅欧周刊社等组织了“拒款委员会”,领导旅法华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拒款运动。勤工俭学生和华工是这次斗争的主力。赵世炎、周恩来、李立三、陈毅、徐特立、刘清扬以及华工领袖袁子贞等300多人参加了第一
次拒款大会。最终粉碎了中法反动当局的各种阴谋,取得了重大胜利。 争回里昂中法大学 斗争——以三批勤工俭学生被迫回国而告结束。结束了似潮流般的勤工俭学运动。提倡此运动的人由此知道此路行不通。那些想借这个运动捞取政治资本的人的梦幻灭。更重要的是,这次斗争出现了勤工俭学界在空前规模上的新的联合和新的觉醒。许多人抛弃各种各样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走上了十月革命的道路;更多的人后来积极投入到了反帝国主义和反军阀的斗争中。回国的勤工俭学生中,一部分人很快加入了在国内刚成立不久的共产党和青年团。如:蔡和森、向警予、陈毅、李立三、张昆、罗学瓒、顔昌颐等。 四、旅欧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学习各国革命经验,研究马克思列主义。当时赴法学生只有少部分是一开始就怀着学习马克思主义、研究十月革命经验,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的宏愿而奔赴法国的,如蔡和森、周恩来、赵世炎等。此时蔡和森认为应该组织党—共产党,并翻译许多法文版马列主义小册子。 勤工俭学生与华工相结合,出现了马志远、袁子贞等优秀人物,华工也积极向学生传授技术。出现了青年知识分子与中国工人的结合。 (2)旅欧进步社团的联合:留法学生开始成立了勤工俭学学生会、合力
团、励学会、劳动学会、劳动群进会、勤工俭学励进会等。开始时大部分信仰工学主义,组织松散。只有工学世界社和劳动学会这两个成立较早影响较大,由于领导人学习马克思主义并参加斗争,而成为革命团体。 工学世界社是由李维汉、李富春等领导的;劳动学会是由赵世炎、李立三等发起成立的。 (3)旅欧党团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争回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失败后,留法勤工俭学生近200人被迫回国,又有相当一部分人转赴德国、比利时等国继续求学。留在法国的学生已不足千人,处境更堪。其中一些革命青年认识到,只有进行社会革命才能救中国。首先要有一个坚强的革命组织作领导。因而建立统一的共产主义组织,即成为旅欧先进青年共同的愿望。 1920年11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张申府赴法,陈独秀即委派他在欧洲筹建共产党组织,次年他介绍了在法国的刘清扬、周恩来参加了党组织,并与在国内即加入党组织的赵世炎、陈公培一起,成立了巴黎党组织——巴黎党小组,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922年6月初,旅欧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巴黎西郊召开。此团成为组织广大勤工俭学生和华工开展各项政治活动的领导核心,从而使旅法华人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了新阶段。
(4)旅欧共产主义组织建立后,在团员和勤工俭学生中积极开展对共产主义的研究、教育和宣传活动,出版《少年》和《赤光》对无政府主义派和国家主义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积极从事建立统一战线的实际工作并成为旅法华人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核心。 《少年》和《赤光》传播共产主义原理。在留法勤工俭学生运动发展过程中,受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影响较深,李石曾、吴稚晖等就是中国无政府主义派的主要代表。还有曾琦、李璜等人信仰的国家主义,并成立了“中国青年党”,站在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声上否认中国社会的尖锐阶级对立。 旅欧党团组织成立后,正值国共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中共旅欧支部和旅欧共青团迅速响应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号召。 (5)由于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旅欧党团组织从1923年起,有计划地分批选送骨干成员去莫斯科东方劳动大学学习。1923年3月,第一批赴苏人员有赵世炎、王若飞、陈延年、陈乔年、佘立亚、熊雄等12人。之后陆续有其它人去学习。此后,留在西欧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就不多了,中共旅欧支部的历史基本结束。 五、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历史意义
(1)寻找革命真理,探求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在五四运动时期国内资产阶级新文化与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激烈斗争中产生的。这些人具有探求的勇气和精神,在国外的艰苦生活,与华工的接触使他们迅速的成长,并向马克思主义主义靠拢。他们成为我国最早的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优秀马克思主义者,他们的归国又带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国内更广泛传播的新高潮。 (2)探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理论、进行了早期实践活动。在蔡和森与毛泽东的信件中可看出,蔡已经提出了关于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具体理论;周恩来、赵世炎等又建立了旅欧中共党、团组织;并积极促成国共两党欧洲组织间的合作。 (3)实践和推动了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留法勤工俭学生的活动开知识分子走与工人阶级相结合道路的先河,并用实践证明了走这条道路对知识分子 ,尤其是青年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4)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杰出人才。这在几十年历史中,涌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批优秀干部,并献身革命事业。诸如:蔡和森、赵世炎、向警予、周恩来、李富春、陈毅、聂荣臻、王若飞、邓小平等等。 六、小结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这一段历史,最重要的作用是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无论当时的留法勤工俭学生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留学,那样的环境给了他们一个面对残酷现实奋起维护自己利益,并与华工——社会底层人民密 切接触的机会 ,坚定了他们后来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但以当时的情况,欧洲党、团组织的经费从何而来并不知道,中国的共产党当时应该没有这种实力 。虽然巴黎党小组属于中共党组织的一部分,但他们的理论素质似乎比国内还要高。后来一部分人又去了莫斯科学习。 在国外的系列斗争虽然对国内形式没有大的影响,但是对党组织领导人员的锻练,对他们后来在国内的系列斗争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留学勤工俭学生的这段历史对他们各人来说是一种信仰的寻找与坚定,对党史来说是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重要过程。 主要参考书目: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郑名桢编著,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4年1月第1版。 学号:04308002 马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