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原理 第二章 教育的本质
教育目标: 1.理解并记忆教育的概念,掌握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2.了解关于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3.了解人类社会经历的不同形态的教育,并掌握其特点。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一、教育定义的历史考察 Educare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的解说: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的解说: 《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尸子》:“伏羲氏之世,天下多兽,故教民以猎。” 《易· 系辞》:“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 《中庸》:“修道之谓教”。 《荀子·修身》:“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 《学记》:“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西方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 柏拉图:为以后生活的训练,使人变善。 卢梭: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然的目标”。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西方思想家和教育家对教育的认识: 柏拉图:为以后生活的训练,使人变善。 卢梭:教育的目标“就是自然的目标”。 夸美纽斯: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人。 杜威:教育既生长,教育既改造,教育既生活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二、教育定义的现实分析 凯洛夫的教育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教育定义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三、教育定义的界定 教育的概念的几点特质: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三、教育定义的界定 教育的概念的几点特质: 1.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 2.教育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 3.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组织性。 4.教育具有双边性。 5.教育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三、教育定义的界定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三、教育定义的界定 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和人的体质的一切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育者的积极主导和教育者的主动参与下,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全面系统影响的社会活动过程。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 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内容 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第一节 教育的定义及其要素构成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 教的主体 受教育者 学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 教育内容 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育手段 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途径 培养人的渠道 教育环境 教育活动的时空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一、教育的社会属性 (一)研究教育社会属性的意义 1.社会结构的构成。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 生产成果 生产方式 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与特点 一、教育的社会属性 (一)研究教育社会属性的意义 1.社会结构的构成。 政治结构(或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法律设施) 文化结构(或观念上层建筑) (社会意识形态) 上层建筑 生产成果 生产方式 经济基础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反映生产力,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马克思揭示的社会发展规律,为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的本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质的规定性。 要探索教育的本质,必须要解决教育的社会归属问题。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二)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 教育具有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性: 1.从教育的产生来看,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二)教育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现象 教育具有社会上层建筑的特性: 1.从教育的产生来看,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2.从教育的作用和职能来看,教育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一定政治、经济服务。 3 .从教育的性质看,教育具有阶级性。 4 .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教育的发展取决于政治、经济。 5 .从教育的独立性来看,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三)各种关于教育非上层建筑说的主要问题 1.贬低了人的社会地位,夸大了教育的转化价值。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三)各种关于教育非上层建筑说的主要问题 1.贬低了人的社会地位,夸大了教育的转化价值。 2.曲解了生产劳动概念扩大的理论,误解了教育的劳动性质。 3 .违背了关于事物性质的主要矛盾观点,犯了方法论错误。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二、教育的特点 (一)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 (二)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 第二节 教育的社会属性与特点 二、教育的特点 (一)专门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特点 (二)教育对人的影响具有全面性与系统性 (三)教育活动的双边性及其相互制约性 (四)教育作用的发挥是自觉性和强制性的结合 (五)教育效果的现实性和未来性的统一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法) 沛西·能(英 ) 动物本能 否定教育的社会性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产生 (一)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法) 沛西·能(英 ) 动物本能 否定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说 孟禄(美) 无意识的模仿 否定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三)劳动起源说 教育从劳动中产生 传授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社会活动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2.教育的平等性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活动与生产活动的不分化性 2.教育的平等性 3.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贫乏性和简单性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依政治需要而定,重视社会的典章制度教育,轻视生产知识传授。 4.教育方法崇尚书本,呆读死记,强迫体罚,棍棒纪律。 5.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成为培养资产阶级继承人的工具 2.教育的全面普及 3.教育系统开始完善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三)近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教育成为培养资产阶级继承人的工具 2.教育的全面普及 3.教育系统开始完善 4.创立并采用了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5.教育手段日益现代化 6.宗教对学校教育具有很大的影响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样化 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 第三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四)现代社会的教育特点 1.现代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日益紧密 2.教育民主化进程加快 3.教育形式、手段的多样化 4.教育内容的综合化 5.终身教育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 6.努力实现教育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