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赵翠平 E-mail:sannitianshi@163.com www.1ppt.com.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万萍 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学院中医康复教研室 言语康复治疗学. 内容介绍 所申报新开选修课的课程目标 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法 开课学时分配、本人的教学能力.
第一章 基本理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教育的起源 神话起源 劳动起源 生物起源 心理起源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自主创业.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3级高一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前锋学校 2013年12月10日.
XXXX学院2014年度 本科教学工作总结 2015年1月15日.
第五章 幼儿教师与师幼关系 一、幼儿教师的涵义 (一)幼儿教师与托幼机构教育 (二)幼儿教师的工作特点 二、幼儿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角色分析
课程泛雅 2017/3/15.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二章   会计规范体系与会计工作组织 内蒙古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2013年度述职报告.
职称:***(博导、教授、副教授、讲师)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机械教研组教学课件 欢迎莅临指导 授课人:王小政 江苏省海安县双楼中等专业学校.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四节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后期讲座预告 !课程咨询加群 ! 吉林教师考试微信:jljsksw.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北京市外国语学校和外语实验校初中外语 教学改革实验的历程及启示
教学资源系统简介 主讲人:张耀炎.
第三篇 组织工作.
课程设计与评价.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孙俊国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面向对象建模技术 软件工程系 林 琳.
项目管理 Project Management
单元解析:教材主编 牛长清.
Harvard ManageMentor®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Harvard ManageMentor®
中小学美术课程·教材·教法 主 编:尹少淳 授课教师:黄卫霞.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企业文化内涵体系 持续循环 企业标志 品牌力:…… 服务力:…… 品牌力/服务力 潜规则是…… 1、品质 2、战略 1、价值 2、绩效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方法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徐晓东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质量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室环境建设简介 汇报人:王强 教授 质量与安全工程学院 2012年5月10日.
地 理 信 息 系 统 ——专业必修课程 田永中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育学(教师资格证书考试) 赵翠平 E-mail:sannitianshi@163.com www.1ppt.com

目录 第一章 认识教育 第二章 教师 第三章 透视教育对象 第四章 瞭望教育环境 第五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六章 课程结构 第七章 课堂教学 第八章 教会学生学习 第九章 教会学生做人 www.1ppt.com

第一章 认识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教育目的 第五节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教育目的 第五节 教育功能 www.1ppt.com

www.1ppt.com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第一节 教育的认识 一 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狭义的教育——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系统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以使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www.1ppt.com

二 教育的要素 三者关系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根据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活动的人。 学习者——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或学生就是学习者。 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 三者关系 www.1ppt.com

第二节 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 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二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一)远古教育 1、非独立性 2、 贫乏性 3、 无阶级性 (二)古代教育(雅典:文士;斯巴达:军人) 1、 具有独立活动领域 2、教育内容逐渐丰富 3、 教育具有了阶级性 www.1ppt.com

4、 教育的复杂成都与理论自觉性提高,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工业社会的教育 1、 现代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2、第二 教育的生产性表现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表现日益突出 4、 教育的复杂成都与理论自觉性提高,教育的作用越来越大 (四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www.1ppt.com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一 教育学的创立 英国 培根 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 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德国 赫尔巴特 著作《普通教育学》 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英国 洛克著作《教育漫画》提出了“绅士教育” 瑞士 裴斯泰洛齐 《林哈德与葛笃德》 www.1ppt.com

第四节 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教育目的 一 教育目的的内涵——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二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基本特点 (一)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二)政治方向 (三)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统一 www.1ppt.com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人的发展方向和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可能性; 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www.1ppt.com

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体现为: 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2、 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 三 教育目的的功能 (一)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 体现为: 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 2、 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 3、 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 4、 对教师教学方面的定向作用 www.1ppt.com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表现为: 1、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进行调控 2、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二)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 表现为: 1、通过确定价值的方式进行调控 2、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调控 (三)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 1、对价值差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 2、对教育效果的评价上 www.1ppt.com

四 教育目的的选择与确立 (一 )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基本依据 1社会依据 (1)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 (2)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2人的依据 (二)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福禄倍尔 ) 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 ) www.1ppt.com

(一)含义:~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二)分类 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 (三)教育目标体系 五 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六 教育目标 (一)含义:~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的具体化 (二)分类 认知领域、能力领域、情意领域 (三)教育目标体系 1、各级各类学校总目标(教育目的)。 2、某级某类学校培养目标(教育目标)。 3、课程目标。 4、单元目标 www.1ppt.com

第五节 教育功能 一、教育个体发展功能 (一)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华生外铄论) 2、环境 3、教育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二)教育适应人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身心) 4、个别差异性 www.1ppt.com

(三)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任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的个性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 3、道德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 (四)教育促进个体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1、能力、 2、特长、 3、独立自主性 4、自觉积极性、 5、创造性 www.1ppt.com

(二)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论 ) 二、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 (一)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1、教育与人口数量 2、教育与人口质量 3、教育与人口结构及人才流动 (二)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关系(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提出了人力资本论 ) 1、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作用(提供基础性条件;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2、教育对社会物质生产的作用(劳动力再生产;生产技术更新) (三)教育与社会政治关系 1、政治对教育作用(通过组织手段控制教育;制定方针、政策控制教育;通过法律控制教育;直接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教育) www.1ppt.com

2 教育对政治作用(宣传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对受教育者进行选拔;组织学生直接参与政治活动;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四)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作用(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和结构、教育手段、方法和组织形式;影响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影响教育目的) 2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延续更新文化;普及文化;交流整合不同类型文化) www.1ppt.com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更新发展教育资料) (五)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更新发展教育资料)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再生产科学知识;推进科学体制化;科学研究;提出科学成果应用中的要求) 三、教育的效应 (一)社会主义教育效应判定标准:社会进步与个体发展 (二)应试教育的负效应 1、片面追求升学率 2、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重 3、升学率教育造成学生分化 www.1ppt.com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1、商品性 2、生产性 3、科学性 4、民主性 5、发展性 (四)传统教育的扬弃 1、传统教育中好的方面 2、传统教育的弊端 www.1ppt.com

www.1ppt.com

第二章 教师 一、情感养成与智能储备 (一)、教师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情感 1、理解学生:心胸豁达;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 2、与学生和谐相处:真诚;非权势;积极相待;交往技巧 3、积极的自我意识 4、教育的期待(对学习潜力和品德发展的推测) www.1ppt.com

1、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2、能力:预见能力;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 (二)、教师智能结构 1、知识:学科专业知识;基础文化知识;教育科学知识 2、能力:预见能力;传导能力;教育过程控制能力 二、教师的角色 (一)、10个角色:教员(核心);领导者;人类灵魂工程师;心理医生;青少年朋友;父母;榜样;被攻击的对象;研究者;学校管理者 (二)角色冲突 www.1ppt.com

三、教师的劳动特点: 1、特殊的复杂性 2、强烈的示范性 3、独特的创造性 4、显效的长期性 5、空间的广延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6、劳动量的隐含性 7、科学性和艺术性 8、协作性 www.1ppt.com

www.1ppt.com

第三章 透视教育对象 一、学生本质属性 (一) 教师的学生观三层次 1观念、法制水准的~; 2一般水准~;; 3;具体~ (二)学生本质属性 第三章 透视教育对象 一、学生本质属性 (一) 教师的学生观三层次 1观念、法制水准的~; 2一般水准~;; 3;具体~ (二)学生本质属性 1、学生是人(能动体;思想情感的个体;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与成人身心不同特点;具有发展潜在可能;获得成人教育关怀) 3、学生是完整的人 4、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规范化的学习) www.1ppt.com

1、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1)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2)青少年的合法权利:1、2、3、4 (三)、学生的地位 1、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社会成员应具有的主体地位 (1)青少年是权利的主体 (2)青少年的合法权利:1、2、3、4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1)教师中心论 (2)学生中心论 (3)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体 www.1ppt.com

◆ 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兴趣 ◆ 情绪情感变化大 ◆ 心理问题急剧增多 (2)初中学生的气质差异和教育 ◆气质有各自优缺点; 二、学生的多种特征 (1)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A、生理特点:生理逐渐成熟 B、心理特点 ◆ 感知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兴趣 ◆ 情绪情感变化大 ◆ 心理问题急剧增多 (2)初中学生的气质差异和教育 ◆气质有各自优缺点; ◆根据气质选用教育方法; ◆职业教育 www.1ppt.com

(3)初中学生的性格差异和教育 ◆性格有好坏; ◆不良性格可以矫正; ◆良好性格可自我塑造 (4)青少年发展中的特殊问题 ◆身心失衡; ◆独立性与依赖性矛盾; ◆与父母价值观冲突; ◆自我探索中的迷惑; ◆父母过高期望引起的压力 www.1ppt.com

(一)含义: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三、师生关系 (一)含义: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二)师生关系的表现 ◆工作关系 ◆人际关系 ◆组织关系 ◆心理关系(认知关系;情感关系) ◆非正式关系 www.1ppt.com

(四)师生关系的类型 (三)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2、师生关系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3、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四)师生关系的类型 1、中小学师生关系类型:对立型;依赖型;自由放任型;,民主型 2、教师的人格态型:P;A;C www.1ppt.com

(五)理想师生关系的建立 1、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 A 尊师爱生,相互配合 B 民主平等,和谐亲密 C 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2、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 A 教师方面 ◆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 教师的领导方式 ◆ 教师的智慧 ◆ 教师的人格因素 B 学生方面 C 环境方面 www.1ppt.com

4、教师的人际知觉--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教师与班集体和教师与某个具体学生的知觉 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A 了解和研究学生 B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C 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D 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E 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4、教师的人际知觉--教师对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教师与班集体和教师与某个具体学生的知觉 www.1ppt.com

www.1ppt.com

第四章 瞭望教育环境 一、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建筑 2、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第四章 瞭望教育环境 一、学校教育环境的影响 (一)、校园文化建设 1、学校建筑 2、校风:一个学校社会气氛,也是校内大多数人的一种习惯势力 3、其核心是学校精神文化 (二)、课堂内的环境: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 (三)、微观环境的影响:同伴影响;花盆效应;教师的期待效应 Tip:花盆效应是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在空间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在条件上有明显的人为性,是一种封闭或半封闭的教育生态系统。 www.1ppt.com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首席地位) (一)、家庭的教育功能 1、教导基本生活技能 2、教导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 3、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 4、培养社会角色 5、形成个人性格特征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广泛性和特殊性 2、先主性 3、多维性 4、密切性:非正式、高频度 5、统一性:影响带有连续性、潜移默化 6、深刻性 www.1ppt.com

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完整性;家庭气氛;家长期望水平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三)、家庭因素对教育的影响: 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完整性;家庭气氛;家长期望水平 (四)、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本条件 1、父母的表率作用 2、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 3、父母的文化修养 4、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 www.1ppt.com

三、社区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一)、社区文化的影响方向和程度 1、社区定义 2、社区文化定义 3、城市;农村;集镇 (二)、社区在发展教育中的功能 1、服务功能: 2、教育功能 3、宣传功能 4、经济功能 5、协调功能 www.1ppt.com

(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四、家庭、社会、学校间的结合 (一)、三者协调一致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1、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各种教育间的互补,加强整体教育有效性 (二)、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互相访问;通讯联系;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三)、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联系的内容和方式 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校外教育组织 2、学校系统与宣传部门建立联系 3、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机构建立联系 4、学校与社会专门性社会教育机构建立联系 5、学校与工矿、企业、村镇、部队建立联系 www.1ppt.com

第五章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 第一节 班级组织 一 、班级组织的概念 二、班级组织的结构 (一)班级的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组织形式) (二)班级组织的角色结构 (三)班级组织的信息沟通结构 www.1ppt.com

三、班级组织的特点 ◆班级组织的目标是使所有学生获得发展 ◆班级组织中师生之间是一种直接的、面对面的互动 ◆情感是班级组织中师生、生生之间的纽带 ◆师生交往的多面性 ◆班主任和教师需要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来组织班级活动 www.1ppt.com

◆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四、班级组织的功能 (一)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 ◆ 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 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 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 ◆ 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二)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 ◆ 促进发展功能 ◆满足需要功能 ◆ 诊断功能 ◆矫正功能 www.1ppt.com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 一 班级组织建设 A 班级组织的设计 B 指导班级建设(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 C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www.1ppt.com

二 班级制度管理 (一)成文的制度 (二)非成文制度 三 班级教学管理 1、 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二 班级制度管理 (一)成文的制度 (二)非成文制度 三 班级教学管理 1、 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2、 建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3、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4、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 班级活动管理 www.1ppt.com

五、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一).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近期、中期、远期 (二).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把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和使用结合起来 积极分子可以是多种类型的 积极分子的队伍不是一成不变的 (三).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四).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1、日常性的教育活动、阶段性的教育活动 2、主题教育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社会公益活动 (五).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www.1ppt.com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 一 、 班主任的角色作用 (一)班主任是学生全面成长的关护者 (二) 班主任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 (三)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 二 、班主任建设和管理班集体的操作方法 (一)创造性地设计班集体目标 (二)合理地确定班级角色位置 (三)协调好班内外各种关系 (四)构建“开放、多维、有序”的班级活动体系 (五)营造健康向上、丰富活跃的班级文化集体 www.1ppt.com

www.1ppt.com

1、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自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进程 第六章 课程结构 一、课程内容的组成和类型 (一)、课程结构的要素和成分 1、课程: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是教学和学生各自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和进程 2、课程结构的要素与成分 (1)产生及演化受内外两方面因素影响 (2)我国现代课程的要素:认知经验、道德经验、审美经验;健身经验 (3)我国现代课程的成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活动的方式 www.1ppt.com

知识类:历史、地理、政治、公民、物理、化学、生物 技艺类: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 3、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二)、课程的结构 1、定义: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2、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之间的关系 工具类:语文、数学、外语 知识类:历史、地理、政治、公民、物理、化学、生物 技艺类:体育、艺术类与技能类 3、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www.1ppt.com

(三)、课程的基本类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 1、学科课程 (1)、含义: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学科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 (2)特点:重视每门学科知识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 (3)补充:相关、融合、广域、核心课程 2、活动课程: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 www.1ppt.com

(1)显性课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1)显性课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2)隐性课程:学校通过教育环境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的教育影响。 (3)二者关系:递进、转换、互补关系 (4)隐性课程的结构:物质-空间;组织-制度;文化-心理类 (5)隐性课程功能:陶冶、育美、益智、健体功能 (6)隐性课程实施:社会环境;明确目标;教师作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克服消极因素 www.1ppt.com

1、直接经验:基本事实;基本概念;规则、规律及原理;活动方法知识;社会关系准则和评价知识。 (四)、中小学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 1、直接经验:基本事实;基本概念;规则、规律及原理;活动方法知识;社会关系准则和评价知识。 2、活动方式的经验:智力技能;操作技能 3、提高能力的经验:七种能力;特点:以提高学生能力为主要目的、与实际活动密切联系、按照活动方式提供心理训练材料。 4、对待世界与活动的态度,即培养感情--意志方面的学习内容 www.1ppt.com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 (五)、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1)重视课程内容的理论化、综合化; (2)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 (3)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4)重视个别差异; (5)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联系; (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加强对国际化的了解与交流。 www.1ppt.com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2、我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设计与编制结构化 (3)课程形式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 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一)、教学计划 1、含义: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基本内容: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www.1ppt.com

1、概念: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结构: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 (三)、教材(教科书) (二)、教学大纲 1、概念: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2、结构:说明部分;本文部分;其他 (三)、教材(教科书) 1、概念: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教学用书。 2、编写原则: (1)内容上做到科学性、思想性、效用性统一 (2)编排上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 (3)编排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www.1ppt.com

(一)、概念: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 三、教学设计 (一)、概念:是研究教学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系统方法 (二)、教学设计的特征: 1教学计划、开发、传递和评价系统化 2教学目的建立在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 3教学目标用可观察行为术语来描述 4对学生了解是系统成功的重要因素 5重点是教学策略的计划和媒介的选择 6评价是设计过程的一部分。 www.1ppt.com

3分析学生从起点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呈现教材的方式和方法 5考虑引起学生反应并提供反馈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的步骤: 1规定教学预期目标 2确定学生起点状态 3分析学生从起点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呈现教材的方式和方法 5考虑引起学生反应并提供反馈的方法 6对教学结果进行科学测评。 (四)、教学目标的叙写: 1包含行为主体 2包含行为动词 3具有具体明确的行为目标,可为教师提供明显教学方向,提供选择教材、教法及教具的依据、也提供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 4包含情境或条件 5包含表现水平或标准。 www.1ppt.com

www.1ppt.com

(一)、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第七章 课堂教学 一、教学过程 (一)、课堂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教学过程的要素:加涅九要素(1、引起学生注意(首要因素)2、提出教学目标3、唤起已有教学经验4、提供教学内容 5、指导学生学习6、注意学习表现7、适时给予反馈8、评定学习结果9、加强记忆与学习迁移)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功能 1、传授知识:最基本功能 2、形成技能 3、发展个性 www.1ppt.com

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学受制于学生发展水平;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最近发展区) (四)、教学过程的规律 1、简约性 2、教和学相互依存 3、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学受制于学生发展水平;教学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最近发展区) 4、教学要素的整体性规律 www.1ppt.com

7、启发性原则(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8、可接受性原则 二、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 2、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 3、直观性:实物;模拟;语言直观 4、因材施教 5、循序渐进(《学记》中的 “不陵节而施) 6、巩固性原则(“温故而知新” ) 7、启发性原则(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 ) 8、可接受性原则 www.1ppt.com

1、定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种类:讲授;谈话;讨论;演示;参观;练习;实验实习;发现法 三、教学方法、技术和策略 (一)、教学方法 1、定义: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2、种类:讲授;谈话;讨论;演示;参观;练习;实验实习;发现法 3、教学方法选择的衡量: (1)是否符合学生、教师特点、教学大纲规定、采用现代化设备 (2)是否维持学生的注意与兴趣 (3)如何解决妨碍教育学的智力问题和情趣问题 (4)是否给学生带来满足感 (5)是否能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www.1ppt.com

(1)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限制呈现内容 (2)提供代替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 (3)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过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 4、教学方法实施的步骤: (1)引起动机 (2)呈现教材 (3)举例说明 (4)归纳概括 (5)布置作业 (二)、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 1、功能: (1)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限制呈现内容 (2)提供代替经验使抽象概念半具体化 (3)促进学生智能发展过程,适应学生个体差异性 (4)增进教学效率 (5)提高信息增值率。 www.1ppt.com

1、定义: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2、基本方法: (1)课堂播放 (2)远距离播放 (3)程序教学法 (4)机器考查成绩法 (三)、教学策略 1、定义: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2、教学策略分类:1先行组织者2概念形成3认知发展4随机管理5自我管理6行为练习 3、发展性教学策略:(1)教学目标应有层次性、可操作性(2)多样综合教学模式(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4)承认差异因材施教(5)融合教师个人教学经验 www.1ppt.com

(一)、含义: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 (二)、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同伴关系 四、课堂管理 (一)、含义: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 (二)、课堂管理的基本原则: 1了解学生需要 2建立积极的师生、同伴关系 3实施有效教学措施,促进最佳学习 4建立教室常规 www.1ppt.com

4教师行为方式:强制性、亲和性、操作性因素 (四)、课堂气氛 1、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1)接纳感受 (2)赞赏或鼓励 (3)接纳意见 (三)、影响课堂管理因素: 1学校领导管理方式 2学生的定型期望 3班集体特点 4教师行为方式:强制性、亲和性、操作性因素 (四)、课堂气氛 1、创建良好课堂气氛: (1)接纳感受 (2)赞赏或鼓励 (3)接纳意见 (4)善于发问 2、中性力量的处理(案例分析) www.1ppt.com

1、19世纪初,英国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 五、教学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 1、19世纪初,英国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的“导生制” 2、道尔顿制:针对传统教法的弊端,根据每个儿童学习各科的难易度,适当分配课程时间,使学习者能够按照自定步调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 3、特朗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人独立研究结合在一起,并采用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划一的上课时间的教学组织形 4、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 5、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班级上课特点与功能: 1严格制度保证教学开展、达到一定质量 2以课为单位尽心教学 3便于系统传授各科知识 4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www.1ppt.com

1、(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检查知识课 2、(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四)、教学的辅助形式: (三)、课的类型 1、(教学任务):传授新知识;巩固知识;培养技能技巧;检查知识课 2、(教学方法):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复习课 (四)、教学的辅助形式: 作业; 辅导; 讲座; 参观 (五)、教学运行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教学中心环节); 课后辅导和评价 www.1ppt.com

www.1ppt.com

第八章 教会学生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和过程 (一)学习的类型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第八章 教会学生学习 一、学习的分类和过程 (一)学习的类型 1、知识的学习 2、技能和熟练的学习 3、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 4、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 (二)、各类学习的过程 1、知识学习:选择-领会-保持-应用 2、技能学习:定向-分解-定位-熟练 3、能力学习: 4、品德学习:知-情-意-行 www.1ppt.com

(三)、学习的基本思想(影响学习的因素) 学生的能力; 过去的经验; 学习的准备; 保持和遗忘; 练习; 理解关系; 机能上的相似; 概念的重要性; 发现; 学科内容; 评价和态度; 动机; 知道自己有进步; 自信心; 学习的自由 www.1ppt.com

(一)、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及其运行的空间、时间与程序在课程内部的反映。 (二)、组织要求 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二、学习活动方式的组织 (一)、学习活动方式: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及其运行的空间、时间与程序在课程内部的反映。 (二)、组织要求 1、反映学习活动的整体性 (1)保证学习活动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2)学习活动既有多样性,又有综合性 (3)一般心理活动与学科心理活动的统一 (4)学习活动的程序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www.1ppt.com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学习条件最优化;学习过程最优化;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有整体观 2、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1)保证不同龄学生必要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2)合理分配主干活动与辅助活动的时间 (3)合理设计各文化基础学科的作业量 (4)合理安排劳动量与体育运动量 3、劳逸安排的节奏性 三、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和方法 (一)、学习方法指导的目标:学习条件最优化;学习过程最优化;逐步形成自学技能。 (二)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要求: 1要有整体观 2把学习方法指导与研究学生相结合 3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 4着眼于学生能力培养 www.1ppt.com

(三)、学习方法指导的过程: 1了解学情 2制定计划做好准备 3实施指导 4反馈控制 (四)、学习方法指导途径: 1通过教师指导 2通过学生之间交流 3通过家长或其他人员 www.1ppt.com

(五)、学习方法指导方式: (1)系统传授式; (2)专题讨论式; (3)学科渗透式; (4)学习诊断式; (5)经验交流式 (六)、主要学习方法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制定个人学习计划 2指导学生学会阅读 3指导学生学会观察 4指导学生学会记忆 5指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6指导学生建立科学学习程序 7指导学生学会排除学习干扰 www.1ppt.com

www.1ppt.com

(一)含义: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的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特点:整体性;基础性;内化性;综合性 第九章 教会学生做人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 (一)含义:教育者以符合规律的教育措施对新一代的素质按照现代化需要实现开发、完善和再创造的过程 (二)特点:整体性;基础性;内化性;综合性 (三)素质教育目标的分解: 1思想政治素质目标及教育 2道德素质目标及教育 3文化素质目标及教育 4生理素质目标及教育 5心理素质目标及教育 6审美素质目标及教育 7劳动素质目标及教育 8交往素质目标及教育 www.1ppt.com

(一)道德认识: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他律--自律;客观效果--内在动机;他人--自己;片面--全面) (三)、现代人格素质的基本特征 (四)人格教育的方法: 1、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2、确定人格教育导向 3、明确道德基本规范的内容 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一)道德认识: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他律--自律;客观效果--内在动机;他人--自己;片面--全面) (二)道德情感 (三)道德意志 (四)道德行为 www.1ppt.com

三、德育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二)、疏导原则 (三)、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五)、因材施教原则 (六)、在集体中教育原则 (七)、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www.1ppt.com

1、榜样具备五个条件:特点突出;符合年龄特征;可行性;可信任性;感人 2、示范的形式:行为;言语;象征性;抽象;创造;参与性;延迟示范 四、学生教育的方法 (一)说服教育 (二)榜样和示范 1、榜样具备五个条件:特点突出;符合年龄特征;可行性;可信任性;感人 2、示范的形式:行为;言语;象征性;抽象;创造;参与性;延迟示范 (三)锻炼:练习;制度;委托任务;组织活动 (四)修养:学习;座右铭;立志;自我批评;慎独(在无人监督时能自觉按照道德规范要求自己 (五)陶冶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六)评价: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www.1ppt.com

孔子的教育思想 补充一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为“贤人”、“君子”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基本科目:诗、书、礼、乐、易、春秋 因材施教、启发式、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www.1ppt.com

《学记》中的儒家的教育理论 补充二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时教必有正业,退习必有居学” ,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臧息相辅。 教学相长;师严道尊(“师严然而后道尊”) 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 www.1ppt.com

补充三 苏格拉底: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的自然性 。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卢梭 《爱弥尔》 自然教育思想。 康德 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 裴斯泰洛齐 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德智体全面发展。 洛克 白板说 教育漫话,培养绅士。 (标志)赫尔巴特 《普通教育学》 以心理学和伦理学为基础;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 杜威: (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民本主义与教育》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 以儿童为中心。 凯洛夫 ,明确提出以马克思注意理论为指导,主编《教育学》 补充三 www.1ppt.com

1、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补充四:名词解释 1、教育规律: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情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教育境地 3、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 4、德育:引导学生领悟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组织和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的教育; 5、美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的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www.1ppt.com

6、课程要素的定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人们为促进学生的发展而选择的构成课程所必需的经验要素 7、必修课:所有学生都必须修习的课程 8、选修课:为了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劳动就业的需要而开设的、可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自由选择修习的课程 9、情境教学法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要求,有计划的使学生处于一种类似真实的活动情境之中,利用其中的教育因素综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一种方法。 10、发现法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独立的探索,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发展能力 的方法。 www.1ppt.com

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www.1p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