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跨境求學 早晨5:30起床,6:30到達口岸,6:40過關到香港,下午4:30回到深圳的家,補習,做功課,晚上9點準時睡覺——這是一名跨境讀書的孩子一天的時間表。每天,有上萬名這樣的孩子在口岸兩側奔波往返。他們,是一群生在香港,住在深圳的“跨境學童”。
早晨6:30,在深圳福田區隨處可見送孩子到邊檢大樓的父母們。到香港生孩子曾是一時興起的潮流,過去10年中,共有17萬“雙非”兒童(父母均不是香港人,但小孩在香港出生)出生,部分選擇到香港讀書,跨境學童數量不斷上升。
父母們把孩子送上去邊檢大樓的校車後,小朋友們就要開始自己一天的跨境上學生活了。僅福田口岸,就有11個公司承擔了每天接送雙非兒童跨境讀書的校車業務。
在福田口岸,小女孩一個人站在隔離欄杆旁,望著眼前的邊檢視窗,等待開始過關。對於這些每天穿梭於深圳和香港之間的孩子來說,小小年紀就要學會“獨立”。
早上7:30,爺爺已經帶著小孫女到了福田口岸,等著保姆公司的阿姨們帶孩子過關。小女孩困得邊打哈欠邊伸懶腰。
7點38分,一名家長抱著孩子匆匆走向邊檢處,或許是因為快到遲到了,小朋友一副要哭的樣子。早晨6:40和7:40,是跨境學童入關的高峰期,沒有趕上小車的孩子,就要由父母抱著送到邊檢處。
從福田口岸通往香港邊檢大樓的通道上,跨境學童們身穿自己學校的校服,手拉手排隊經過這裡。據深圳邊檢顯示的資料:2013年,共有6001名學生在福田口岸登記跨境讀書。
背著書包,穿著校服,脖子上掛著過關證件的小朋友們,剛剛在深圳邊檢刷過卡,他們排隊等待過關,去往香港,開始新一天的課程。這樣的奔波,在成人看來都甚是辛苦,但孩子們卻覺得很有意思,每天可以和同學一起排隊坐校車,來回地過關,刷胸前的卡片。
深圳羅湖口岸,幼稚園小朋友們告別爸爸媽媽後,自己結隊爬樓梯,通過口岸去香港上學。2013年,有4551名學生在羅湖口岸登記跨境讀書。
上午9點,從深圳趕來香港上學的孩子們抵達上水古洞村培幼幼稚園,在老師的看護下,小朋友們一個個走下校車。香港北區的學校,因為離深圳近,一直都是跨境兒童的熱門首選。
上水培幼幼稚園,位於香港上水和深圳福田口岸之間,從七八年前開始,陸續有深圳孩子來這裡上學。現在幼稚園裡有八成多的孩子是跨境學童。
小朋友們的書包整齊地放在儲物櫃上。陶校長說,到這裡來上學的孩子,無論是深圳的還是香港的,都是接受這裡的教育方式。不管將來做什麼,首先要培養守規矩的品格。
幼稚園牆上掛著英文卡片和對應的圖片。兩文三語是香港幼稚園的一大特色。兩文即中文、英文,三語即粵語、英語和普通話。高水準的英語教學,也是吸引內地家長的一大原因所在。
加餐前,孩子們都要先進行禱告。女孩雙手交叉,閉上眼睛,微低著頭靠在手上,對面調皮的男孩則“不聽話”地用雙手捏著衣領。
幼稚園經常會讓孩子們背誦聖經裡的故事,學習關愛和禮讓。Eric在讀高班,他媽媽說,孩子在這裡上學之後,變得斯文多了,以前會和其他小朋友搶玩具,現在則懂得禮讓和關心別人,也不打人了。
幼稚園的小朋友搬著板凳坐在教室裡看課外書,看完後,他們會把塑膠板凳放回原處,書本也會放回書包袋裡。
在香港上水惠州公立學校的中文課上,幾名學生在陳述給同學送禮物的理由時,其他同學大笑起來。老師說,“我們的課堂是輕鬆的,我也不會要求他們做的端端正正,只要他們不影響其他的同學就可以。”
課堂上,同學們用繁體中文回答練習的題目。在香港學校,中文課教授的基本是繁體中文。
香港上水惠州公立學校,下午放學後,跨境上學的學生們排隊坐上校車,返回深圳。每天在路上,他們大概要花2個多小時。
每到放學時間,在深圳福田口岸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跨境學童,他們在保姆阿姨的帶領下,排隊單手扶著電梯,一邊還四處張望著父母熟悉的身影。
福田口岸,放學的孩子們回到深圳。這個通道是他們每天上下學的必經之路,很是熟悉。雖然這樣的生活一天天重複著,但對孩子們來說,能和小朋友一起排隊、刷卡、過關,也是充滿樂趣的。
每天下午4點半,羅阿姨都會帶著不重樣的食物:綠豆粥加肉鬆、西瓜片、包子,在福田口岸等著趙佳樂。羅阿姨覺得佳樂很辛苦:早晨5:30起床,6:30到口岸,6:40過關,下午4:30回深圳,補習、做功課,晚9點睡覺。佳樂卻覺得很有意思,到香港上學一點都不累。
下午放學後,從香港返回深圳福田口岸的孩子們,會被保姆公司的阿姨們固定在一個地方,等著家長來把他們一個個接走。等待總是漫長的,女孩打開電腦想要消磨一點時間,但卻也心不在焉,眼睛只盯著前方,或許只是希望父母能早點來接她。
福田口岸,兩位保姆公司的阿姨看著一個孩子,等著父母來接。大概是等了太久,小朋友靠著書包蜷腿躺在地上,而兩位阿姨也有些表情木然。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