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概述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个别化教学方法的发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整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数据结构的引入.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通讯录管理 社团机构管理 校园导航管理.
第一章 基本理论.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程序设计实践》 孙辉 理工配楼104A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职业人格”为核心, 全面构建“双四维”德育体系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课程泛雅 2017/3/15.
网页设计师的职业成长规律 主讲:刘万辉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初级会计电算化 (用友T3) 制作人:张爱红.
教育硕士课程 课程特色 提供具弹性修课组合 配合不同知识背景的学员 融合个人经验及新知识 促进学员专业提升.
证券投资技术分析.
姓 名 出生年月 所在学科 最高学历/位 专业 毕业学校 成果内容 本人业绩 (一)教学内容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第七章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第一节 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学教育 第二节 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在生物学 第三节 互联网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克劳斯-雷克曼 教授 德国 凯勒数控教学仿真软件有限公司
实用操作系统概念 张惠娟 副教授 1.
UI(用户界面)集训班 Illustrator 高级班.
常用逻辑用语复习课 李娟.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基于解释性语言的手机跨平台架构 Sloan Yi. Qt MTK.
第2讲 教育技术的发展沿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庄榕霞.
第三篇 组织工作.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级基础知识 第二章 程序设计基础.
计算机基础知识 丁家营镇九年制学校 徐中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介绍 信息工程学院 孙俊国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ACD/ChemSketch软件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简单应用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Introduction to AI and ML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Windows 7 的系统设置.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第一章 函数与极限.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计算机及办公软件应用 ©2013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技术 发展史 封面.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魏新宇 MATLAB/Simulink 与控制系统仿真 魏新宇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人工智能 制作人:蔡燊林 张恩玮.
计算机绘图 AutoCAD2016.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XX大学XX学院 多色复古论文答辩PPT模板 X124-2 蓝梦 学号.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工业机器人技术基础及应用 主讲人:顾老师
FVX1100介绍 法视特(上海)图像科技有限公司 施 俊.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学习数据结构的意义 (C语言版) 《数据结构》在线开放课程 主讲人:李刚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Sssss.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简史 概述 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 个别化教学方法的发展 系统化设计教学方法的发展 教育技术的形成是三种概念的整合

本课题教学目标 说明“教育技术”术语的渊源; 说明什么是视听教学方法; 说明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和产生背景; 说明视听教学运动的发展阶段 阐述“经验之塔”理论对视听教学方法发展的影响。 解释“视听与教学传播过程的关系”模型的基本原理。

对“教育技术”术语的溯源 说法一:教育技术的历史和教育的历史一样漫长 教育技术作为进行教育活动的手段、方法和技巧,它的产生应当推向更久远的古代。我们可以说,自从有了教育活动,就伴随产生了实现教育目的的教育技术。

对“教育技术”术语的溯源 说法二:教育技术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兴起的视觉运动 在美国教育技术界,更多学者倾向于把教育技术列为新的领域。他们认为,教育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的形成是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影响的结果。美国教育技术界人士大多把20世纪20年代初期美国教育领域内兴起的视觉运动,作为教育技术的发端。

三种教法与教育技术的形成 教育技术领域的形成并发展为一个专门的教育实践领域是20世纪60年代末的事情。并提出其形成与三种教学方法实践的发展有关:视听教学、程序教学、系统化设计教学

视听教学方法的定义 视听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视听设备和相应的软件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方法。它的发展形成了依靠教学资源的思想和媒体辅助与传播教学的模式 ; 研究的内容包括:视听教学运动的渊源、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视听教学的发展阶段、视听教学的基本原理

教学中“言语主义”(Verbalism) 在教学过程中,用学生不很理解的言词进行教学,它要求学生记住书本上的一些一般规则和概念,而学生对这些规则和概念却无法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言语主义”忽视以学生的感性认识作为学习的基础,只是片面强调词句符号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词句对他们来说,可能仅仅是一些缺乏意义的符号。

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渊源 许多教育家都希望对学校教育中的“言语主义”进行改革。 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进行这种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渊源。

约翰·夸美纽斯 捷克教育家。着重阐述教学的理论。他一再强调,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最重要的手段,也是使教学达到“迅捷”、“简明”、“愉快”和“彻底”的有效途径。他从适应自然秩序的原理和感觉论出发,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 如直观原则、 彻底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等。

直观性教学原则 人总是首先通过观察事物的本身,从事物的本源去获得知识。所以教学首先应从实际事物开始。如果有的事物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就应当使之同时和几种感官接触。他还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实际事物,便可利用“代替它们的代表”。这样,他就为学校采用实物教学和运用标本、模型、图表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尊定了理论基础。

《直观的图画世界》 在17世纪50年代,夸美纽斯写了第一套带插图的课本中的一本,即《直观的图画世界》。 以他为代表的感性现实主义对17至18世纪课程的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约翰·裴斯泰洛齐 瑞士教育家 。试图根据心理学解决儿童教育问题,特别强调研究儿童心理特点的重要性。他的中心思想就是直观,认为感官印象是一切知识的基础,认知从感性的观察开始,通过对表象的加工而获得概念,因而观察应成教学的基础。

约翰·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学中语言、文字必须和实际经验相配合,而实际经验则是从对具体的观察领悟中获得的,学习应该由具体到抽象来进行。他提倡一种众所周知的直观教学(object teaching)的教学方法。 19世纪下半叶,裴斯泰洛齐等人的现实主义教育思想逐渐影响西欧和美国的教育方法。

杜 威 美国教育家。教育活动惟有在儿童积极参与的基础上才能展开。他对传统学校中的形式主义教育不断地进行批判。他主张,教材的基本源泉是儿童的直接经验而又能构成知识内容的东西。他强调儿童自身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的儿童经验化。

福禄贝尔 德国学前教育家。福禄贝尔使幼儿社会教育成为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理论中的一个独立部门。他的幼儿教育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他强调儿童的自我活动和自动性原则,重视游戏和手工活动等主张,对19世纪下半期的初等教育特别是后来兴起的进步教育运动,都有一定的影响。

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 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使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义”。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也是视觉教学运动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视听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技术现代化,美国急需大批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 社会分工的需要,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新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反对“书本学习”的作法; 夸美纽斯、裴斯泰洛齐、杜威等人的教育思想的影响 ;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些新的科技成果被引入教学领域,给传统的以手工操作为主的教学送来了新的技术手段。

视觉教学 20世纪/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 出现/视觉教育概念产生; 1923年 /美国成立了全美教育协会视觉教育分会 /《学校中的视觉教育》。

视觉教学 视觉教学倡导者强调的是利用视觉教材作为辅助,以使学习活动更为具体化; 主张在学校课程中组合运用各种视觉教材,将抽象的概念作具体化的呈现; 许多视觉教育工作者断言“视觉经验对学习的影响比其它各种经验都强的多”。

视听教学 20世纪30年代末,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等技术相继在教育中推广和应用,“视听教育”这一术语出现 ; 1947年 ,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正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 ,兴起了所谓的视听教育运动。

“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学校中的视听教学由于缺乏设备、资料和专家而发展缓慢,几乎处于停顿状态。但是在军队中情况就大不相同。美国为应付这场全球性战争的需要,必须在短时期内迅速动员千百万大众,并快速而有效地把大批来自不同行业、具有不同背景的民众训练成为能从事军工生产的技术人员和各军、兵种的战斗人员。在这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视听教学在工业和军队的训练中得到大力的发展。

促进战时视听教学发展的因素 工业和军队的训练部门制定了大规模的人才培训计划。需要视听技术实现; 工业和军事训练中强调绩效能力的培养,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也强调训练者的工作职责; 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制作各类教材、广泛使用媒体; 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而巨额拨款,据介绍至少1亿美元。

视听传播 20世纪50年代后 /程序教学机、语言实验室、教育电视、电子计算机等更先进的媒体进入教育领域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理论开始渗透进视听教育领域 ; 20世纪60年后/视听传播概念的提出 /引发了对视听教育研究范畴的重新定位

视听传播 传播理论和系统科学引入视听教育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了视听教育的实践范畴和理论体系。使广大专业工作者把眼光从表态的、单维的物质手段方面转向了动态的、多维的教学过程方面,由单纯关注视听材料的应用,转为充分关注视听传播系统中的诸要素,即关注教学信息怎样从传播者(教师),经由何种通道和媒体,把何种教学信息传递给受播者(学生)。

“经验之塔”理论 美国教育家爱得加 戴尔于1946年出版《视听教学法》(Audio Visual Methods in Teaching)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经验之塔”理论,把人类学习的经验,依据抽象程度的不同,分成3大类10个层次,形成了视听教育的重要原理。

经验之塔理论 言语 符号 视觉 录音、 广播、照片 电视、电影 参观展览 野外旅行 观摩演示 戏剧化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经验

“经验之塔”理论 说明学习经验从直接参与到图象替代,再到抽象符号表示的逐步发展过程。 “塔”的底部(做的经验)称为实物直观,“塔”尖(抽象的经验)称为语言直观,“塔”的中部称为“模象直观”。 “模像直观”对学习有重要意义 由视听方法所开展的学习经验,既易转向抽象概念化,又易转向具体实际化。 教学中应用的媒体多样化,形成的概念就丰富、牢固。

总 结 综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视听技术对教育的直接支持紧密联系的。 总 结 综观视听教学方法的发展,一方面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新视听技术对教育的直接支持紧密联系的。 从传播理论来认识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已成为教育传播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依靠教学资源来有效促进学习的思想与媒传教学方法一直在学校教学中广泛应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

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个别化教学概述 个别化教学是教育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世纪初在美国出现的个别化教学形式有:伯克个别学习系统(1912),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1919),道尔顿实验室计划(1920),莫里逊的单元制教学法(1925)等。但真正在教育中有着广泛深远影响的个别化教学活动,当推50年代兴起的程序教学运动。

程序教学 程序教学最重要的是编制出一套有效控制学习过程的程序。普莱西设计的可以自动测验和记分的教学机器(1926)及一种称之为"打洞板"的新教学装置(1950),彼特逊的"化学板"(1930),都是在此方面的尝试。

程序教学 1954年,斯金纳(B.F.Skinner)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提出使用教学机器能解决许多教学问题,推动了当时的程序教学运动的发展。他根据自己的操作条件反射和积极强化的理论设计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后来发展成为不用教学机,只用程序课本的"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基本思想是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强化理论的应用。 程序教学的要素是:小的步子、积极反应、既时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率。程序设计的模式主要有斯金纳的直线式程序模式和克劳德的分支式程序模式。

强化理论 程序教学的心理学基础是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创建了关于学习的刺激-反应(S-R)理论,把学习看成是某种行为的形成,并通过“刺激-反应-强化”而实现。一个复杂的行为可以用逐步接近积累的方法,有简单的行为联结而成。

强化理论 “教育是塑造行为,塑造在不久的将来对个人和他人有利的行为” 成功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控制过程的技术,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

程序教学的要素 小步子的逻辑序列; 积极的反应; 信息的及时反馈; 自定步调; 减少错误率。

直线式程序是把教材分成一系列连续的步子,每一个步子很小。每呈现一步,要求学生作出一个构答反应,学生答错后,机器就呈现正确的答案,加以核对,得到强化,然后再进入下一步。

分支式程序模式是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环路来修正错误,以达到掌握教材的目的。学生学完第n份材料后,如果答案正确,就进入n+1单元的学习,如果学习错误就被引导至nA或nB的分支补充材料,依次类推。

程序教学运动发展特点 50 年代末到60年代初是程序教学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程序教学运动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各种教学机器纷纷问世,从不具备信息显示装置的简单的教学机器开始,直至象克劳德的分支装置那样对数个框面的信息进行随机选取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机器。二是程序设计广泛开展,并取得了肯定的效果。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到了六十年代,由于技术水平跟不上去,拥有模式功能的教学机器的设计,已有穷尽之感,且对于复杂的教学内容难以解决,程序教学处于低潮。 到了70年代,随着具有高度性能的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研究教学机器的兴趣完全转移到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上去了。程序教学的方法广泛用于计算机辅助教学。 计算机成了实现程序教学思想的最高级的程序教学机。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为90年代媒体技术最重要的研究方向。

综观程序教学、个别化教学的发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发展轨迹:从教学机器→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而形成的一种实践的哲学和模式--强调个别化与个性化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所谓系统科学即是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统称,又称“三论”。系统科学主张把事物、对象看作一个系统进行整体的研究,研究它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的相互联系,通过信息的传递和反馈来实现系统之间的联系,达到有目的地控制系统的发展,获得最优化的效果。 在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部分您可以详细了解系统科学

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程序教学中引入系统科学的思想,愈来愈重视从教学的整体进行系统分析,综合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目标的设立、最优化的教授方法、最优的媒体选择和资源利用、适当的学习内容和适宜的学习进程,并通过有效性评价来实现教学的反馈控制。它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形成了教学系统方法。

教学系统方法的形成 教学系统方法是教育技术学的核心,它实质上是一种设计和改进教学的实验方法,其发展主要受到两方面影响: 一是行为科学为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提供了包括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等一系列重要理论概念; 二是斯克里文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个术语。任务分析、行为目标、标准参照测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等概念,已成为今天教学系统设计的重要原理。

系统科学对教育技术的影响 系统科学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对教育技术学学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成为教育技术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六十年代以后,系统科学的思想渗透到教育技术的各个领域,并促进教育技术中的各个分支融汇在一起,在1970 年首次给出教育技术的明确定义,从而诞生了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 出现于60年代的“教育技术”到70年代已发展成为一个专门的属于和独立的学科名称--教育技术学。 各国学者对“教育技术”概念和定义的探讨研究,特别是1977年《教育技术定义》一书的出版,为这一新学科确定了自己的理论框架、概念、术语、研究方法和对象。 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的成立,则表明了教育技术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和新兴的专业实体,已为社会所承认,并取得了它在教育领域中的应有地位。可以认为,作为教育科学分枝的教育技术学已经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