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 一、猪育种工作的回顾 二、猪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三、猪杂种优势利用 四、猪的主要性状的遗传
几个世界著名品种大多育成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一、猪育种工作的回顾 (一)猪的主要瘦肉型品种 几个世界著名品种大多育成于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
约克夏1852年定名,原产地英国,该品种是以当地猪为母本,引入广东猪种杂交育成,既可做父本,又可做母本,现有加、法、丹和美等品系。
长白猪1896年自群选育,产于丹麦,既可做父本,又可做母本,现有加、法、丹和美等品系。
杜洛克1883年定名,产于美国,终端父本用,毛色有中红、暗棕色、白色 杜洛克公猪
汉普夏— 1904年定名,产于美国,父本用,皮薄,瘦肉率高。 汉普夏公猪
皮特兰— 19191920年杂交,1955年定名,比利时,瘦肉率高,应激敏感严重,杜皮F1红底小黑斑,终端父本用。 皮 特 兰 公 猪 皮 特 兰 母 猪
(二)猪常规育种的三个阶段 1、纯种繁育 指同一品种内个体间进行交配、繁殖,同时进行选育提高的方法,纯种繁育一般在优良品种中采用。如外国良种引入后,首先就要纯种繁育,进一步扩繁,增加数量。主要是对保存品种资源有作用。
杂交——是指遗传上不同品种、品系或品群之间相互交配。 2、杂交育种 杂交——是指遗传上不同品种、品系或品群之间相互交配。 杂交在畜牧业中已广泛应用。在杂交改良基础上杂交育种,培育新品种。 例如,东北三江白猪、北京黑猪、上海白猪等都是二品种、三品种杂交育成的。 现有些猪场引进国外品种,母猪产仔不高,肉质不好,想通过杂交来提高。你们是否听说过外国猪育种公司已育成了白色太湖猪,是怎么育成的呢? 育成过程,以梅山猪(ww)和长白猪(WW)为例。
杂交 (梅山)ww × WW(长白猪) ↓ 回交 ww × Ww(50%梅山) 回交 ww × Ww(75%梅山) 横交 Ww × Ww (87.5%梅山) 测交 ww ×(WW. Ww)× ww 纯繁 WW × WW (87.5%梅山) WW(白太湖猪)
“白太湖猪”有什么应用价值? 1、父母代母系(1/4白太湖猪)有更高的产仔数; 2、商品猪(1/8白太湖猪)有较好的肉质。 GGP “白太湖猪” ♂ × 长白猪 ♀ ↓ GP 长白 ♂ × 1/2“白太湖猪” PS 杜洛克 ♂ × 1/4 “白太湖猪” ♀ CS 商品猪(1/8“白太湖猪”)
根据前面的分析,外国育种公司是否有可能用“白太湖猪”和长白猪或大约克等白色瘦肉型猪级进杂交2代(1/4白太湖猪),育成长白猪或大约克猪的高产仔系呢? 很可能有的外国育种公司已经这样做了。 这从下面两点可以看出: 1、引进猪种的后代出现体形外貌的分离,特别是头型、耳型; 2、近年来产仔数的明显提高。
如果真是这样,外国公司把高代杂种猪当纯种猪卖给我们,算不算是一种欺骗行为? 遗传学:科学 育种学:科学 + 艺术 把事实说清楚是创新 隐瞒事实是欺骗
3、配套系育种 配套系猪是世界猪业的发展趋势,品种培育时间长,不适应市场需要,国外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由品种选育和品种间杂交转向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生产,培育杂优猪已成为当今猪育种工作的新趋势。国内在这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 所谓配套系杂交,就是以数组专门化品系数为亲本,通过杂交组合试验筛选出其中的一个组作为“最佳”杂交模式 ,再依此模式进行配套杂交,所产生的商品畜禽。
◆ 我国引进的配套系猪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先后引进了PIC、DeKalb(美国)、Sehgers(比利时)和Topigs(托佩克)等配套系猪 PIC、Sehgers(施格)和Topigs(加拿大/美国)等公司在我国建立子核心群 ◆ 我国配套系猪培育 近年来,我国的种猪选育和商品瘦肉猪生产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一批高效杂交组合在养猪生产中推广应用 PIC、DeKalb、Sehgers和Topigs等配套系猪的推广利用,促进了我国配套系猪的育种工作,目前已有光明猪配套系、深农猪配套系、冀合白猪配套系、中育猪配套系和华农温氏猪1号配套系、滇撒猪配套系、鲁猪Ⅰ号配套系、渝荣猪配套系等8个配套系通过国家审定,获得新品种证书
光明猪配套系(二系配套) 杜洛克选育群♂ × 无应激的斯格母系 (光明父系) 选育群♀ (光明母系) 光明配套系商品猪
滇撒猪配套系(三系配套) 法国大白选育群 法国长白选育群 纯种撒坝专门化品系 B ♂ ×B ♀ C ♂ ×C ♀ 曾祖代 A♂×A♀ B ♂ 父母代 BC ♀ A♂ × 商品代 A(BC)
中育猪配套系01号(Chinese Breed 01) (四系配套) 法国皮特兰 (父系父本) ST合成系(父系母本) 法国大白(母系父本) 法国长白(母系母本) 曾祖代 C03 ♂ ×C03 ♀ C09 ♂ ×C09 ♀ B06 ♂ ×B06 ♀ B08♂ ×B08 ♀ 祖代 C03 ♂ × C09 ♀ B06 ♂ × B08 ♀ 父母代 C39 ♂ × C68 ♀ 商品代 CB01
为何有此优越性? 专门化品系间的配套杂交,互补性最强 专门化父、母系的培育过程,有可能使得每个系都具有有别于其他系的突出优点。 不同亲本优点的互补性,随亲本数目的增加而增强。配套系的亲本一般在三个以上(配套系育种过程中有意识地将亲本品系数增多),互补性更强。 因预先进行过杂交组合试验,故可能将互补性最强的组合挑选出来。
在美国杜长大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体系已很少采用,纯种猪的饲养已逐渐减少,而逐渐被“公司猪”配套系的种猪所代替,“公司猪”配套系所表现出的良好生产性能得到养猪生产者的认可。 总的趋势看来,培育专门化品系并进行配套杂交是养猪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应加大研究力度,充分利用我国宝贵的猪种资源,培育出自己的优良配套系,以促进养猪业的发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三)猪品种改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0-1960年,见好就留的表型与表型值选 种。由于使用方便,不需要特别的仪器和计算,现在仍 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外形选择,仍是客户在选购种猪时 的一种主要选种方法,外形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生产 性能高低,因此有必要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的种猪提 出较可操作的外形标准,外形选择毕竟是一种“见好就 留”的表型选择,没有涉及遗传基因,因此遗传进展较 慢。
第二阶段:1960-1986年,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这个期间,并开展了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开始了基因型选择,国外培育了不少瘦肉型新品系、合成系、配套系。
第三阶段:1987年至今,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逐步将DNA重组技术、转基因技术、DNA分子辅助选种、DNA分子诊断等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标记辅助选择(MAS)是目前应用最多的一个领域,由于MAS不受环境影响,且不受性别、年龄限制,可以进行早期选择,从而缩短世代间隔,提高选择强度,提高选种效益和准确性,因此在动物育种中具广阔的应用性。
我们在利用分子标记进行猪的产仔数标记辅助选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首先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SR)基因和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基因对产仔数影响的研究,发现在大白猪中ESR基因BB基因型母猪比AA型母猪总产仔数平均提高0.55头,产活仔数平均提高0.46头(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中BB型比AA型母猪总产仔数高0.83头(P<0.05),产活仔数高0.37头(P<0.05),而在长白猪中,BB型比AA型母猪相应地高1.18和1.20头(P<0.05)。
表型与表型值选择(第一代) +遗传参数 基因型与基因型值选择(第二代) +遗传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第三代) +基因诊断盒 分子育种技术(第四代)
二、猪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 选种是育种工作的核心。选种工作有三个环节:(即选种三程序) 测定(在一致条件下观测各个体的性能); 评估(估计各个体育种值并据此排出名次); 留种(留下各次处于前列的优良或优秀个体作 为生产下一代的亲本)。
测定是选种的基础,评估为选种提供依据,留种是选种的归宿,对这3个环节要求是:科学测定、准确评估、严格选留(强度选择)。为求得大的年选择进展,还应要求有高的年更新率。 由此可见,选种的3个环节缺一不可,必须给予全面关注。否则,不可能取得应有的选择效果,核心群的选择进展和改良将成空话。
种猪科学的测定 (一)测定的目的意义 种猪测定是为提高种猪质量、为遗传评估和育种提供 科学数据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 按现代遗传育种学观点来看,可以说没有科学的种猪 测定就没有真实的遗传改良,世界养猪发达国家的成 功经验业已证明这点。 种猪测定是遗传评估的基础,是提供可靠评定信息的最 重要来源。
(二)测定的方法 1、测定条件与要求 饲养管理条件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 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 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2、测定猪的选择 测定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3、测定方法 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的测定 测定时间从2月龄开始,到体重达100kg左右时结束。 每窝至少选择1头公猪、2头母猪参加测定。测定公猪单栏饲 养,单栏记料,母猪群饲,按栏记料。 测定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 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剖检记录。
(三)测定内容——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 (1)种猪繁殖性能测定: ●总产仔数 ● 21天窝重 ●产活仔数 ● 4周龄体重 ●总产仔数 ● 21天窝重 ●产活仔数 ● 4周龄体重 ●9周龄个体重 ● 初生窝重 ●初生个体重 ● 初产日龄
⑶肉猪肥育及 肉用性能测定: ●生长速度 ●饲料转化率 ●胴体品质 眼肌面积 后腿比例 背膘厚 瘦肉率 ⑶肉猪肥育及 肉用性能测定: ●生长速度 ●饲料转化率 ●胴体品质 眼肌面积 后腿比例 背膘厚 瘦肉率
●肉质 性状 遗传力 肉色 28% 肌内脂肪 50% pH值 21% 滴水损失 16% 系水力 26% 大理石纹 24% 失水率 27%
意义 准确评估——遗传评估 充分利用所有亲属的信息,利用个体多次记录,降低淘汰 造成的偏差 它能消除一切遗传和环境所造成的效应影响。(如畜群、 年度、季节、性别等)。
遗传评估方法——BLUP育种值估计法 在性能测定基础上进行猪的遗传评估,计算主选性状的育种值及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然后根据指数高低、种猪外形评分、血统及基因型选择后备猪. 1、本研究采用的软件是种猪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即GBS软件。 2、在GBS软件系统中建立猪场出生、系谱、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数据库。 3、运用GBS软件估计BL育种值:对后备猪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母猪总产仔数进行BLUP单项育种值估计,并排序,以便发现单个性状优异的种猪。 4、父系指数模型 INDEX=100+wiAi 其中,wi为第I个性状的标准化经济加权值 Ai为第i个性状估育种值,父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100kg体重日龄和100kg背膘厚。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品种 达100kg体重日龄 背膘厚 杜洛克 - 4.2 - 14.1 长白猪 - 3.62 - 14.7 大白猪 - 3.79 - 15.4 母系指数模型 INDEX=100+ wiAi 式中,wi为第i个性状的经济加权值,Ai为第i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BV,母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达100kg体重的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总产仔数。母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见表。 母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品种 达100kg日龄EBV 背膘厚EBV 总产仔数 长白 -2.50 -10.2 34.3 大白 -2.54 -10.3 34.9
根据按统一育种方案统一规程测定的性状指标,用统一的评估软件(如GBS)计算BLUP育种值,实施计算机联网评估。
后备猪选留与更新 1、要求种猪必须是经过性能测定后才选留,体现在数据中指有繁殖记录的母猪必须有性能测定记录。 2、选留的后备猪必须要经过评估,有EBV值,并且根据EBV值计算出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结合现场进行选留。 种猪核心群年更新率40-45%,留种率控制在公猪1-3%,母猪10~15%以内。 母猪使用年限为2-3年,淘汰后应及时以核心群的后代中选留或引种更新。 公猪使用年限1年。年更新率100%
三、猪杂种优势利用 集约化猪场商品猪生产中普遍饲养杂种猪,杂种猪具有长用快,繁殖力高、抗病力强、好饲养、产品整齐划一等优点。这是有原因的,其道理就是巧妙地利用 了两个遗传学原理。 ●遗传互补性 不同亲本所具有的优点相互补充,利用基因加性效应的互相补充。
●杂种优势 杂交家畜在生长势、饲料报酬等方面优于两亲本,利用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商品杂交猪生产就是利用这一遗传机制,将杂种优势与互补结合起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个体杂种优势:是直接杂种优势,后代杂种优势,指杂种仔猪本身呈现出的优势,优势率断奶重为12%左右,平均日增重为6%8.8%。胴体性状为1% 2%。 ◆母本杂种优势:杂种母畜表现出的优势,在三元、四元杂交时才表现。优势率为产仔数8% 10% ,断奶仔数10% 16.7%,性成熟早,利用期延长,好饲养。 ◆父本杂种优势:杂种作父本时表现出的优势,在杂种作父本的四元杂交时才表现,公猪性成熟早,睾丸较重,射精量较大,精液品质较好,性欲旺盛,配种受胎率较高。
几种常见杂交方式的杂种优势率 (以平均杂合性表示) 几种常见杂交方式的杂种优势率 (以平均杂合性表示) 杂 交 方 式 个体杂种优 势 母本杂种优 势 父本杂种优 势 纯 种 两品种 杂 交 A♂ B ♀ 1 回 交 AB ♀ (A♂或 B ♂) (A ♀ 或 B ♀) AB ♂ 1/2 三品种 AB ♀ C♂ C♀ AB♂ 四品种 AB ♀ CD♂
几元杂交好: 从上表可见,理论上杂种优势率为四元>三元>二元,但实际上存在品种多,难操作,四元杂毛色不一致,要饲养条件高等问题。所以根据国情,宜采用三元或假四真三式杂交。
表1 各组合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单位:千克、%、天 江西、山西、四川、广东温氏等都有多品种杂交的报导 如表1、表2、表3 表1 各组合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 单位:千克、%、天 组别 皮二(♂)×长大(♀) 杜二(♀)×长大(♂) 大二(♀)×皮杜(♂) 长大(♀)×杜(♂) 窝数 37 65 21 32 总产仔数 12.93±3.17bf 14.51±3.91Aa 12.02±2.86be 11.04±3.16Bf 产活仔数 12.71±3.12bf 13.86±3.66Aa 11.63±3.13be 10.14±3.23Bf 初生窝重 14.30±3.19 16.11±4.21 12.86±2.20 13.45±3.79 21日龄窝重 57.05±0.92 59.86±12.46 5.75±15.46 44.32±3.52 35日龄断奶仔猪数 11.39±2.76bf 12.64±1.86Aa 10.34±1.44be 9.33±3.31Bf 35日龄断奶窝重 107.71±17.01 118.27±20.79 96.09±13.47 96.95±19.12 断奶育成率 89.61±9.33 91.20±8.33 88.91±5.78 92.01±6.81 妊娠期 112.25±1.22 112.85±1.28 112.86±1.95 114.17±2.08 注:表中同行肩标有相邻大写字母者,差异极显著(<0.01);标有相邻小写字母者,差异显著(p<0.05),下同。
表2 各组合试猪的育肥性能 单位:千克、克、天 表2 各组合试猪的育肥性能 单位:千克、克、天 长大皮二 长大杜二 皮杜大二 杜长大 试猪头数 16 始重 26.17±2.53 25.93±2.04 26.37±2.25 27.14±2.72 结束重 98.95±9.93 98.45±8.47 96.67±13.58 102.49±10.27 饲养天数 105 101 日增重 693.14±43.99b 690.67±47.29b 669.52±56.76b 746.04±69.08a 料重比 2.97 2.88 3.04 2.82
说明四元与三元差不多。 表3 各组合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测定结果 单位:千克、% 组合 左侧侗 体重 瘦肉 脂肪 皮 骨 重量 占胴体 表3 各组合商品肉猪胴体瘦肉率测定结果 单位:千克、% 组合 左侧侗 体重 瘦肉 脂肪 皮 骨 重量 占胴体 长大皮二 36.48±2.89 22.13±2.65 61.23±3.43 5.68±1.76 15.72±4.14 4.25±0.36 11.76±0.53 4.08±0.59 11.29±1.04 长大杜二 36.02±1.63 21.83±0.57 61.06±1.28 5.48±0.11 15.33±0.56 4.07±0.07 11.38±0.38 4.37±0.88 12.23±2.21 皮杜大二 35.63±3.09 22.32±2.42 63.44±1.95 4.62±1.26 13.13±1.61 4.06±0.55 11.54±0.07 4.18±0.75 11.89±0.34 杜长大 37.45±2.15 24.25±1.16 65.43±2.91 4.94±0.79 13.33±1.25 3.66±0.88 9.88±0.83 4.21±0.72 11.36±1.06 说明四元与三元差不多。
四、猪的主要性状的遗传 1、肉用性状: ●生长与食欲 生长——包括生长速度、饲料效率和采食量等 生长速度——达上市体重(我国为100kg)的 日龄为重要指标。 饲料效率按每单位增重所消耗的饲料量表示。 食欲——指在不限食条件下猪的平均日采食饲料量。猪的采食量是度量食欲的性状,这些性状h2在0.3~0.4间,属中间遗传。
2、瘦肉和脂肪: 胴体瘦肉率和脂肪率都属于高遗传力性状,为0.5以上,与饲养有关。 3、肉质与风味: 肉质指肌肉的品质。肉质涉及面广,如PH、系水力、肉色、大理石纹、剪切力(代表肌肉嫩度)与肌内脂肪含量等。 h2为0.16~0.21 ,环境有影响,本地猪肉好吃,这是遗传因素,多基因遗传。
2.繁殖性状:产仔数,母性 繁殖性状主要有初生窝仔数和断奶全窝重等有关。但其中产仔数是猪繁殖性状最重要的性状。h2=0.1左右,产仔数是一个复合性状,h2低,说明该性状受多因素的影响,如母猪排卵数,卵子受精率以及来自公猪方面的因素。
3.外形性状: ① 体长 h20.4左右,不是越长越好,要长度适中。因为体过长,肢蹄重,血液循环很难到肢蹄,引起肢蹄病,如长白猪由于体过长,肢蹄病严重。
②肢蹄 肢蹄——以肢势、步态不正常为特征的一类非特异性疾病征侯群,包括四肢末端的骨关节炎,肢势不正,蹄质疏松,蹄裂、蹄底增生等。此类疾病受多基因影响,遗传力为低到中等(0.1~0.35),又受营养、运动、地面状况等环境因素影响。 肢蹄病主要发生于经过高度培育的瘦肉型猪,也是近20年因发生率而引起人们关注的一类病变。
③腿臀:双肌臀 比 利 时 蓝 花 牛
双肌又称双臀,其学名为遗传性肌肥大或肌原纤维增生。其特征是皮薄,骨相对较短,肌肉发育良好,皮下脂肪及肌间脂肪少,全部横纹肌肥大,最明显特征是臀部及后腿肌肉及肩部、胸部肌肉,肥大肌束之间可见深沟,以股二头肌、半腱肌、股外侧肌的肥大最为突出。双肌这个名词最早见于1807年,有人在英国短角牛中发现了双肌性状。 牛的双肌性状可能为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其主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按肌肥大程度评分值计算的遗传力,初生时为0.53~0.60,断奶时为0.45 ~0.59。
1983年,人们又在陶赛特绵羊中发现了双肌现象,并能遗传给后代,因其臀部肌肉特别发达而被称为Callipyge(Calli意为美丽的,pyge为臀部)。该基因位于18号染色体,以非孟德尔遗传,被称做极性超显性。可提高产肉量30%左右。 猪的双肌臀普遍存在于皮特兰品种和杜洛克猪,常见于英系大约克、加系大约克和比利时长白,直到1997年才引起了人们重视,其遗传机制目前未见报道,但很可能也是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饲养条件跟不上,臀部显不出来。
双肌臀到底好不好,个人看法: 目前,国内种猪场在育种方面多偏重日增重、料重比、瘦肉率、背膘等,尚未将肉质性状包括选育目标之内。这种选产量不选质量之战略是将来肉质市场的隐患。 由于广告模特效应,后躯丰满程度被过度夸张了。极度发达的股二头肌被视为必要条件,将导致了一定误区。过度发达的股二头肌是肉质低劣的特征之一。股二头肌本身的肉质不如前、中躯。从肉质育种观点出发,更应注重全身肌肉比例适度、外形匀称更有利于质量的双赢。 我国某些猪场目前选育指标往往要求全面,尤其见于猪场广告,既能长快又能高繁有,既能高瘦肉,又能高风味,全能冠军的育种目标往往是不现实的,不可引的。品种内父母系强调分化选育,二者的统一是当前种猪培育的辩证法。
④头型、耳型 头型、耳型——代表品种特征、不同品种类型、耳型不一。肉畜的头大多短而宽,过分粗糙和过分细致的头,都是不理想的头型,属中间遗传。 西北八眉猪 海南五指山猪 头型、耳型——代表品种特征、不同品种类型、耳型不一。肉畜的头大多短而宽,过分粗糙和过分细致的头,都是不理想的头型,属中间遗传。 耳睛般中等大,薄而有弹性,毛细,应符合所属品种要求。 遗传——中间遗传 垂 × 竖 ↓ 中间遗传
猪的主要毛色类型:野猪色、全黑、全红、全白、多米 诺(Domino)黑斑及达尔马提亚(Dalmatian)花 4、毛色 猪的主要毛色类型:野猪色、全黑、全红、全白、多米 诺(Domino)黑斑及达尔马提亚(Dalmatian)花 斑,黑或红花斑、黑色带白点。 猪的毛色至少受7个基因位点控制
表1 猪的毛色基因 A(野生型毛色) C(白化位点) D(淡化位点) E(扩展位点) He白头或海福特式(白头、白腹)位点 I(显性白位点) 表1 猪的毛色基因 位 点 等 位 基 因 表 型 A(野生型毛色) Aw 鼠灰色、白腹 Ab 鼠灰色、獾脸。表现黑鼻、黑腹 a 非野灰色 as 深棕色 C(白化位点) C 正常 Ce 末端淡化基因(暗白)报导少 D(淡化位点) D DS DP 隐性淡化基因 E(扩展位点) Ea 显性黑,在后代中黑色 E 黑或杂乱黑斑 EP 多米诺黑斑或黑带六白 e 红色,杜洛克 eh 白脸 He白头或海福特式(白头、白腹)位点 He 白脸、白头,单位点控制,皮特兰,头白 he 正常,不是白头 I(显性白位点) I 抑制色素,无色素,白色显性 Id 灰杂色,白黑毛混杂 IP 有黑斑 i(隐性非抑制色素基因) ii出现红色或黑色,有色品种如巴克夏、皮特兰是ii隐性基因纯合体。 im 暗白色 Be(白肩带位点) Bew 宽白肩带 be 单色,无白肩 beb 半色,向前部延伸的白带表型
某些特定毛色表型家猪品种的假设基因型 品 种 毛 色 表 型 基 因 型 位 点 A I E He Be 大白、长白 白 aa EPEP 品 种 毛 色 表 型 基 因 型 位 点 A I E He Be 大白、长白 白 aa I I或IPIP EPEP hehe bebe Gascon, 嘉兴 黑 ii EE 梅山、金华 黑花斑、黑头 利木辛 Bewbe 大花白 黑花斑、白头 HeHe 皮特兰、巴克夏、波中猪 多米诺黑斑 黑色带六白 杜洛克、泰姆华斯、明尼苏达1号 红色 ee 汉普夏、汉诺威 黑色白肩带 EdEd BewBew
不同毛色杂交时的显隐性表现 显 性 隐 性 举 例 1 白色(约克夏、长白等) 有色(黑、棕、斑色)长、大黑毛猪F1白毛 显 性 隐 性 举 例 1 白色(约克夏、长白等) 有色(黑、棕、斑色)长、大黑毛猪F1白毛 长、大杜(棕)F1白毛 2 暗灰(野猪) 黑、棕 野猪巴克夏F1暗灰色 野猪色棕色F1复合毛色 3 黑色(大黑猪、汉普夏、中国黑猪) 棕、红(太姆华斯、 黑猪杜F1黑色 杜洛克)黑斑 桃源黑猪杜F1黑毛 (皮特兰) 4 白肩带(汉普夏) 黑色六白、红色 汉杜F1白肩带 汉巴F1白肩带 5 黑色六白(巴克夏、波中猪) 棕色(F2黑底红斑) 巴杜(棕)F1黑色六白 6 棕色(杜洛克) 白色黑斑(皮特兰) 杜皮F1红底小黑斑 F1红底黑斑点 (达尔马提亚斑点)
生产实际中出现异常毛色的分析 1、引进白猪(丹麦长白、大白):在纯繁中后代出现黑斑 分析:在 I 位点上有 IP 基因。 2、大白、长白♂黑猪♀F1应全白,但有时出现黑斑、黑 皮斑(蓝斑) 分析:可能与E位点有关,即大白、长白等在 E位点大多为EPEP型,形成黑皮斑。 3、杜♂长大♀— 应为白色,但有时出现红毛斑块或毛梢 红色 分析:①长大杂母猪不典型,至少在 I 位点上可能为 IP,E位点可能为EP,此种基因型与杜洛克杂交后 代可能出现红毛。如红毛曼格利察猪的E位点基 因型就是E+/EP。 ②长大杂母猪不纯,可能本身就是杜长大。
4、杜洛克猪毛色的深浅 关系到两对显性基因的互补: A系杜洛克(棕色) B系杜洛克(棕色) AAbb aaBB F1AaBb红色 F2 9红(A-B-):6棕(3A-bb, 3aaB-):1白aabb
五、猪的育种方案制定 种猪的选育是种猪场的一项核心工作,首先要持续开展场内种猪的选育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种猪选育方案,才能提高种猪场的核心竞争力。
一、选育方向与目标 (一)选育方向 终端产品目前主要是向港澳市场提供瘦肉率高、质安全的优质商品猪,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种猪的选育方向主要是向生长快、饲料报酬高、产仔多、瘦肉率高、质优良、外型外貌均符合市场需求方向选育。并采用分化选育,父系种猪侧重生长速度及肉质,母系种猪侧重繁殖性能。 1、杜洛克:选育方向为父系种猪。要求体形外貌一致,整齐度好,体躯高长,背腰平直,臀部后腿肌肉丰满,四肢强健,全身肌肉结实紧凑,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瘦肉率高,肉质良好,无应激基因,无PSE、DFD肉。 2、大白、长白:选育方向为母系种猪。要求品种特征明显,体型外貌一致,整齐度好,中躯稍长,臀部丰满,四肢结实,种猪及其后裔体躯无黑毛斑块,有效劳乳头在14个以上,繁殖力强,母性好,具有较好的生长和育肥性能,肉质优良,无应激基因无、DFD肉。
1、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后,经测定达到以下主要经济目标: (二)选育目标 1、经过5个世代的选育后,经测定达到以下主要经济目标: 品种 初产 活仔数 经产 30~100kg 平均日增重(g) 100kg时 平均背膘厚(mm) 30-100kg 平均饲料效率 瘦肉率 (%) ♂ ♀ 杜洛克 8-9 9-11 920 900 12 2.4 2.5 68 长 白 10-11 11-13 910 13 大 白 11-12 2.6 注:背膘厚为三点平均膘厚
2、利用分子标记育种技术对引进新品系种猪研究,经过5个世代选育后,种猪达到以下目标: 指标 检测基因 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繁殖力 ESR、FSHβ、NCOA1 产仔数提高1-2头 肉质风味 Hal 肉质鲜美,细嫩多汁,肌内脂肪含量达3%-4% 抗病力 E.Coli-F4 不利基因剔除,大大提高抗病力 生长速度与背膘厚 FIT-1、HDAC 提高生长速度5%左右,降低背膘厚1-2mm
5、各品种猪100g屠宰时肉色鲜红,质地不松软,系水力强,pH值在6.0以上,无PSE、DFD肉。 3、在瘦肉型猪种采用超高产育种技术,分化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具有双肌臀特征的瘦肉型良种猪父系1个,高繁殖性能的母系2个,主要性能指标比原有基础群提高10%以上,并制定品系标准。 4、在杂交试验基础上,运用分子标记等先进技术预测与筛选最佳杂优组合,培育杂优配套系1个,配套系商品猪性能高出亲本20%左右,制定配套系生产操作规程。 5、各品种猪100g屠宰时肉色鲜红,质地不松软,系水力强,pH值在6.0以上,无PSE、DFD肉。 上述目标完成,使本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分子育种和分子辅助选种技术方面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二、选育方法 采用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相合,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性能测定为依据,以遗传评估为手段,以实现在三个效益(经济、社会、生态)为目标选育而成。 在常规育种方面,为了广泛吸收世界各国的优良遗传资源和选育成果,决定采用开放与闭锁相结合的育种体系,这种育种体系必须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1、核心群以内性能测定为依托,以现场选择为手段,采用多留种高淘汰的大群选择(mass selection)法,多留精选,系统进行遗传评估,实现基因型值选择,根据性能测定结果测定选择指数及育种值,父系指数、母系指数、分析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趋势,真正实现基因值选种,并将此作为选种的主要依据。
2、实行开放与闭锁相结合,汇集优良基因,保持遗传稳定。前期(两个世代)广泛购进从国外引进的种猪后代,实行不同来源种猪间的交配,组成基础群。后期(两个多世代)实行闭锁选育,在有些特别优异的家系中适度近交,以稳定遗传特性,加快基因纯合。 在分子育种方面,标记辅助选择是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 应用功能基因检测,标记辅助选择,通过采样提取基因组DNA,检测有助于提高产仔数的ESR、FSHβ、PRLR等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肉质的H-FABP等基因,检测有助于消除应激综合征的Hal基因及减少仔猪泻痢的ECFF4基因等,实行标记辅助选择、标记辅助选配和标记辅助抗病育种。 具体选育方法如下:
(一)选组核心群 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采用y体家系,后裔综合性能测定技术,运用GBS育种软件进行遗传评估,用BLup法估算性状育种值,将多个目标性状综合在一起,制订综合选择指数,按综合选择指数高低,同时结合体型外貌及健康状况把最优秀、符合本品种育种要求,选择指数最高的公母猪个体组建成基础核心群。公母猪要求无遗传病,不携带特定的传染病原,同时血缘广泛,公猪最少6-8个不同的血统,母猪有10个以上不同血统。
(二)核心群的选配 1、利用GBS软件制定配种计划,实行避开全同胞或半同胞的不完全随机交配;根据公猪等级高低决定配种机会的多寡。 2、根据上一胎产仔成绩决定下一胎及以后各胎的选配,上胎产仔成绩好的,以后各胎可实行重复选配。 3、发现特别优秀的种公猪,可扩大该种公猪的利用范围,也可有计划地实行适度近交(如半同胞交配),以便累积优良基因。 4、在保持猪群相对稳定前提下,必要时可从国内外引进优秀种公猪配种或精液授精。 5、根据分子检测结果,实行标记辅助选配,如ESR BB型配BB型。
以性能测定为依托,以现场选择及分子检测为手段,实行二月龄多留,60kg初选,100kg精选,初产阶段复选的多留种、高淘汰制大群选择法。 (三)选种制度 以性能测定为依托,以现场选择及分子检测为手段,实行二月龄多留,60kg初选,100kg精选,初产阶段复选的多留种、高淘汰制大群选择法。
1、选种原则 (1)始终将外形优良、无遗传缺陷作为留种的先决条件。兼顾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包括生长发育、繁殖性能、胴体品质)和分子检测结果。 (2)为加大选择差,提高选择强度;群体最大累积选择反应R(max)=2Ne.i·h2·S 式中Ne是猪群的群体有效含量,i是每代的选择强度,S是选择差。一个猪群能达到最大累积反应取决于群体有效含量和每代选择差,坚持在仔猪出保育舍时除个别外形差、生长发育落后,本身或同窝中有遗传抽缺陷者外,其余一律留下参加生长发育性能测定,按性能测定成绩,组成选择指数(或育种值),按指数高低排队,结合外貌评分及分子检测结果选留后备猪。 (3)在条件相当前提下,注意选留不同家系(血统)后代,使每个品种至少保持6个以上血统。 (4)稳定饲养管理条件,严格降低环境方差,提高选种准确性。
2、选种方法 (1)二月龄 出保育舍时,淘汰外形不符合品种要求,乳头数不够,本身或同胞中有遗传缺陷,生长发育极差者,其余个体原则上均应留下进行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2)60kg阶段 为兼顾种猪销售,在60kg左右时可对后备公、母猪进行一次初选,入选条件为: ①外形符合要求,体型好; ②同窝中生长发育较好者; ③在符合以上条件下尽量照顾血统。 60kg左右时淘汰比例约30%-50%,当销售需要量大时,至少每窝留下一头最好的公猪,2-3头最好的母猪,继续测定至100kg左右。对60kg选留下的后备公母猪采样进行DNA分子检测。
(3)100kg阶段 100kg左右时要按时测定体重、体尺(体长、胸围、体高、腿臀围)和活体平均背膘厚,然后按达100kg活重日龄(或日增重)与背膘厚组成选择指数(或计算育种值),结合外貌评分及分子检测结果选留后备猪,尽量照顾血统,发现氟烷基因阳性个性,坚决淘汰。 (4)初产阶段: 主要根据后备种母猪的初情期、发情状况、妊娠分娩状况、母性状况及头胎繁殖性能成绩进行选择,凡初情期在7月龄之后,发情不明显、难产、母性差、产后严重子宫炎、乳房炎以及无乳、少乳者不留种。后备种公猪则根据性欲状况、配种能力、精液质量,并结合肢蹄、体质外貌等再次进行选择。头胎淘汰率约为25%,以保证核心群优越的性能。
(四)世代更替 为加快世代更替,提高选择进展,种猪年更新率应保持在公猪50%以上,母猪35%以上,达到1~1.2年一个世代。后代特别优异的公母猪以及后代中一时选不出理想后裔(继承者)的家系,可适当延长亲本利用年限,允许其世代重叠。更新出核心群的种猪可转入繁殖群使用。
三、性能测定 (一)种猪繁殖性能测定 种母猪测定和记载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个体重、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包括寄养进来的仔猪在内,但寄出的仔猪体重不计在内,GBS系统可根据母猪胎次,哺育数、初配日龄自动进行校正)、断奶个体重、9周龄个体重。 (二)后备猪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1、测定时间:仔猪在育成舍做好预防注射工作,出育成舍(9周龄)体重25-30kg时称重,进入后备猪性能测定,开始测定,到体重达100kg左右时结束。 2、进入性能测定仔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体型外貌符合品种特征; (2)生殖器官发育正常,有效乳头在14个以上; (3)本身及同胞中无隐睾、疝气、锁肛等遗传缺陷。
4、测定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剖检记录。 3、每窝至少选择1头公猪、2头母猪参加测定,测定公猪单栏饲养,单栏记料,母猪群饲,按栏记料。 4、测定猪患病时应及时治疗,如生长发育受阻,及时淘汰,并称重和结料,若出现死亡,应有尸体剖检记录。 5、60kg左右时初选淘汰的个体应称重和结算饲料消耗。 6、体重100kg左右时测定结束,测定下列指标: (1)体重:100kg左右时早晨空腹称重。计算平均达100kg体重的日龄,然后校正至100kg标准体重。 达100kg体重日龄=测定天数+(实测体重-100)/CF 其中CF=实测体重/测定天数×1.826040(公猪) CF=实测体重/测定天数×1.714615(母猪) (2)饲料转化率:结算每头公猪9周龄至100kg期间的饲料消耗总量,以便计算饲料报酬。 饲料转化率= 测定期间的饲料消耗量 测定期间增重
其中,CF=A/[A+B×(实测体重-100)] A和B由表1表出: 品种 公猪 母猪 A B 杜洛克猪 13.468 0.111528 (3)背膘厚:用超声波测膘仪活体测定肩部(第6-7胸椎处或肘关节与肩胛后缘连接处)、胸腰接合处、腰荐接合处三点离背中线4-5cm处膘厚,然后计算平均背膘厚,折算成100kg标准体重背膘厚: 100kg体重校正背膘厚=实测背膘厚×CF 其中,CF=A/[A+B×(实测体重-100)] A和B由表1表出: 品种 公猪 母猪 A B 杜洛克猪 13.468 0.111528 15.654 0.156646 长白猪 12.826 0.114379 13.983 0.126014 大白猪 12.402 0.106530 13.706 0.119624 注:A指A超,B指B超。
(三)肉猪肥育及肉用性能测定 (4)体尺: 体长:自枕骨脊至尾根的距离,用软尺沿背线紧贴体表量取。 胸围:切于肩胛后角的胸部垂直周径,用微尺紧贴体表量取。 体高:自耆甲至地面的垂直距离,用硬尺量取。 腿臀围:自左膝关节前缘,经肛门绕至右膝关节前缘的距离,用软尺紧贴体表量取。 (三)肉猪肥育及肉用性能测定 1、每个世代结合公猪的后裔肥育性能测定,进行肉猪肥育性能测定及杂交组合试验。 2、测定用公猪要去势,母猪不阉割。测定猪群饲,采用自动食槽配料,不限料饲喂,体重25kg时开始测定,100kg左右时结束测定,测定肉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
3、肥育性状测定 (1)日增重(g/d)= (2)饲料转化率= 4、试验结束时抽取一定数量(公、母各半)进行屠宰和肉质分析(方法另发材料)
四、遗传评估方法 在性能测定基础上进行猪的遗传评估,计算主选性状的育种值及父系指数、母系指数。然后根据指数高低种猪外形评分,血统及基因型选举后备猪,公猪按1~5%,母猪按10~15%比例留种。 1、本研究采用的软件是种猪育种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即GBS软件。 2、在GBS软件系统中建立猪场出生、系谱、生长性能、繁殖性能数据库。 3、运用GBS软件估计BLup育种值:对后备猪达100kg体重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母猪总产仔数进行BLup单项育种值估计,并排序,以便发现单个性状优异的种猪。 4、父系指数模型 INDEX=100+wiAi 其中,wi为第I个性状的标准化经济加权值 Ai为第i个性状估育种值,父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100kg体重日龄和100kg背膘厚。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5、母系指数模型 INDEX=100+ wiAi 表2 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品种 达100kg体重日龄 背膘厚 杜洛克 - 4.2 表2 父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 品种 达100kg体重日龄 背膘厚 杜洛克 - 4.2 - 14.1 长白猪 - 3.62 - 14.7 大白猪 - 3.79 - 15.4 5、母系指数模型 INDEX=100+ wiAi 式中,wi为第i个性状的经济加权值,Ai为第i个性状的估计育种值EBV,母系指数中包括的性状为达100kg体重的日龄,100kg体重背膘厚和总产仔数。母系指数各性状经济加权值见表3。 品种 达100kg日龄EBV 背膘厚EBV 总产仔数 长白 -2.50 -10.2 34.3 大白 -2.54 -10.3 34.9
五、现场外貌评分 六、后备猪选留与更新 根据指数高低进行排序。 对通过指数选择的种猪进行现场外貌评分,根据各品种外貌评分标准(见附表),总分在90分以下者不予选留,部分性状为杂毛、漩毛、疝气、弓背、蹋肩、体系实行独立淘汰。 六、后备猪选留与更新 1、要求种猪必须是经过性能测定后才选留,体现在数据中指有繁殖记录的母猪必须有性能测定记录。 2、选留的后备猪必须要经过评估,有EBV值,并且根据EBV值计算出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结合现场进行选留。 母猪一般利用5-6胎,年更新比例30-35%,种猪核心群年更新率40-45%,留种率控制在公猪1-3%,母猪10%以内。 所有更新更替种猪性能必须优于需要淘汰或者要淘汰种猪。 母猪使用年限为2-3年,淘汰后应及时以核心群的后代中选留或引种更新。 公猪使用年限1-2年,淘汰后应及时从原种场引种。
七、建立和健全种猪档案及登记制度 1、建立种猪个体档案及畜群系谱。 2、建立各项登记制度:包括种猪配种产仔记录,后备猪生长发育记录,饲料消耗记录,发病治疗与死亡剖检记录,肥育猪增重与饲料消耗记录,屠宰测定记录,肉质测定记录,种猪或后备猪分子检测记录。 3、将种猪资料录入电脑,建立数据库,实行种猪场电脑管理。 4、测定和记录按全国统一规定进行,要求有专人负责,做到准确、严格、真实。 5、建立基因档案,清除猪群中的应激基因。
八、实施方案、组织方式 (一)实施方案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种猪选育小组,选育小组由湖南农大及有关人员组成。负责本项目选育方案的实施。 2.严格科研管理,每年有计划、有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开展检查评比。
九、年度计划安排表(见附表) 十、饲养管理与卫生防疫 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是搞好种猪选育工作的基本保证,必须切实做好,具体要求和办法按种猪生产管理规定及免疫程度执行。
六、关于全国核心育种场的申报 (一)申报基本要求 1、有种猪选育方案和年度进展报告 制订种猪选育方案,确定一段时间内的选育目标和方向; 按照选育方案执行,且实际进展与选育目标基本吻合,即年度进展报告与选育方案配套。 2、核心群规模 要求大白猪或长白猪600头或杜洛克300头以上。 3、要求生长发育的必测指标为: 终测体重(80-105kg) 达100kg活体背膘厚 三个品种年性能测定总量不少于2000头。
4、测定数据真实、有效,测定人员相对固定 ①遗传评估才有意义; ②选种的准确性; ③数据符合生产实际情况,有可靠的数据追溯方法 ④测定人员至少2人,且持证上岗。 5、设备齐全、完好 ①生产设备齐全,能满足生产需要; ②种猪性能测定设备配备良好,有称重和膘厚测定设备。
6、后备猪的选留 ①要求种猪必须是经过性能测定后才选留,体现在数据中是指有繁殖记录的母猪必须有性能测定记录; ②选留的后备猪必须要经过评估,有EBV值,并且根据EBV值计算出父系指数和母系指数,结合现场进行选留;
7、种猪情况 ①种猪血缘清楚,档案系谱记录齐全; ②种猪生长发育和繁殖性能符合国家种猪标准的要求: GB 22285-2008 《杜洛克猪种猪》 GB 22283-2008 《长白猪种猪》 GB 22284-2008 《大约克夏猪种猪》 ③种猪健康状况良好,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
8、选配计划 可使用软件(如GBS)根据亲缘系数或近交系数的要求进行制订。 9、根据要求进行遗传交流,建立遗传联系。
(二)现场评审模式 1、根据申报书的内容准备多媒体汇报材料,约20-30分钟。 2、检查各种育种相关工作程序,育种计划,总结等文字材料。 3、现场抽查: ①抽查猪舍:母猪舍、测定舍和公猪舍各1栋 ②从育种场到数据库的数据核对:从现场抽取50头猪,核对数据库中是否存在记录,包括猪耳号、产仔记录、测定记录等。
③从数据库到育种场数据核对:在数据库中随机抽取50 头种猪,将数据可中的种猪信息与原始记录核对,包 括出生记录、产仔记录、测定记录、育种值、利用或 淘汰记录。 ④现场测定设备的检查:称重和背膘测定设备 ⑤现场性能测定:现场2人测定,每人3头猪,每头间隔 测定两次,以检查人员素质、测定效率和可重复性。
⑥现场育种软件的使用:育种技术人员按照日常程序 执行育种软件的操作。 ⑦母猪卡片现场抽查:记录在群的生产母猪耳号,用 提交的数据库核查50头以上。 ⑧公猪站检查公猪的系谱记录和性能测定记录。 4、专家汇总现场评审情况 5、专家与被评审方交流
(三)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有计划进行性能测定 按照全进全出的生产流程,有计划开展性能测定,每月测定4次,每次约测定50头。 2、系谱完整,数据及时进行管理和分析 种猪系谱完整清晰,测定的数据及时使用育种软件进行管理和评估。 3、留种率:公猪5-10%,母猪25-35% 4、后备猪的选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