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绪论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中世纪的文化 第四节 拜占庭文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第一讲 : §1.1~§1.3 数学起源与古希腊数学 §1.1 数学思想的萌芽. 古代巴比伦的数学.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世界三大宗教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姚灿城).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中世纪文学 一切从头开始.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府 曲阜孔庙 曲阜孔林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 教育上:创办私学、注意     “因材施教”、主     张“温故而知新”。
10.2 立方根.
2. 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 陈树林 教授.
  你知道这幅画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由谁创作的吗?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里五滩小学 尹健斌.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阶段评估检测(一) 阶段评估检测(二) 阶段评估检测(三) 阶段评估检测(四) 阶段评估检测(五) 阶段评估检测(六)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三章 从罗马帝国到封建时期 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2009年王付兵3月13日
上古希伯来文学 《圣经》 《次经》 《伪经》 《死海古卷》 《塔木德》 《希伯来圣经》(旧约)(39卷) 希伯来神话与犹太教规、民族伦理规范 1、律法书(托拉、摩西五经) : 希伯来神话与犹太教规、民族伦理规范 《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 《民数记》《申命记》 2、历史书: 出埃及回迦南后的复国历史.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Salem, Good Morning 大家早上平安
第一章 绪论 本章内容:国际商法的概念和范围 国际商法的产生与发展 国际商法的渊源 国际商法的主体.
如云彩的见证人. 希伯来书 11:39-40 当代译本 这些人都因信心而获得赞许,但他们并未得到 上帝的应许,因为上帝为我们预备了更美的, 要叫他们与我们一同得到才算完美。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ANYTHING,ANY TIME, ANYWHERE 无论何事,何时,何地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普通话学人之家 信仰与科学 冯秉诚 2003年11月1日.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河北大学申请博士生导师 人员基本情况 彩色照片 小二寸 免冠 一、近五年科研项目情况 姓名:张 芳 出生日期: 职称:
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有效性 感城中心学校 陈利平.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第22课 引领时代的思考 ——欧洲启蒙运动.
第4课时 绝对值.
愚人节快乐 April Fool's Day.
怜悯人的主 11月30日~12月3日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 新加坡广州 广州阜阳 阜阳利辛.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不可战胜的博士”: 威廉.奥卡姆 William Ockham.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以斯帖记 旧约历史书的最后一卷。.
中世纪文明之二: 西欧的政治、社会与文化.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基因信息的传递.
普天下当向耶和华欢呼! 诗篇 100.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标志欣赏 斯巴鲁 马自达 迷你 宝马 雷诺 别克 福特 丰田 大众 标志 本田 奥迪 保时捷 法拉利 凯迪拉克 劳斯莱士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第8章 创建与使用图块 将一个或多个单一的实体对象整合为一个对象,这个对象就是图块。图块中的各实体可以具有各自的图层、线性、颜色等特征。在应用时,图块作为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对象进行操作,可以根据需要按一定比例和角度将图块插入到需要的位置。 2019/6/30.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香港城市大学 导师: 布礼文教授( Dr. L M Po ) 学生: 徐叙远 ( Xu Xuyuan )
以斯帖记 旧约历史书的最后一卷。.
五万人归回 犹大 巴比伦帝国 波斯帝国 希 被 掳 (1) 被 掳 (2) 被 掳 (3) 归 回 被掳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亚 耶利米
第二章 宪法与政治制度 陈 云.
辞典类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牛津在线英语大辞典
17-18世纪的社会与文化.
Sssss.
Science technology network.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中世纪的西方文化 参考书目 绪论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第二节 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中世纪的文化 第四节 拜占庭文化

参考书目 《欧洲中世纪简史》,C.沃伦·霍莱斯特(美)著,陶松寿译,商务印书馆,1988。 《欧洲中世纪史》,朱迪斯·本内特(美),杨宁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中世纪的衰落》,赫伊津哈(荷兰)著,刘军等译,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基督教哲学1500年》,赵敦华著,人民出版社,1994。

参考书目 《宫廷文化:中世纪盛期的文学与社会》(上下),约阿希姆·布姆克(德),何珊、刘华新译,三联书店,2006。 《中世纪美学》,塔塔科维兹(波兰)著,褚朔维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雅克・勒戈夫(法)著,张弘译,商务印书馆,2002。 《欧洲的觉醒》,菲利普·沃尔夫(英)著,郑宇建、顾犇译,商务印书馆,1990。

参考书目 《肉体与石头:西方文明中的身体与城市》,理查德·桑内特(美),黄煜文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创世纪:传说与译注》,冯象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宽宽信箱与出埃及记》,冯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中世纪的概念 中世纪( the middle age )一词最先是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家比昂多于 15 世纪提出来的。他把西欧 5 ~ 15 世纪的那一千年叫作中世纪,意为古典文化与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17 世纪末德国史学家凯列尔在其所著世界史中,第一次把人类的全部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三个时期;到 18 世纪,中世纪一词被欧洲历史学家普遍采用;中国古代思想家韩非子有古世、中世、近世之说,清末翻译西方世界史著作时就以此对译西方的这三个概念。中世纪通常是适用于西欧的、特有的一个概念,应用于其它地区时我们常用世界中古史来取代。

第一节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 一、中世纪之初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二、中世纪的社会形态 1、封建制度 2、城市复兴与市民阶层出现 三、中世纪的教育发展

封建与Feudalism 封建——封土建国,靠宗法关系维系,通过血缘纽带、血亲伦理实现控制。中国封建制度是“宗法封建制”。 Feudalism——从拉丁文feodum(采邑)演变而来。封建主和封臣之间的关系事实上是一种契约关系,互有权利和义务,是“契约封建制”。 中世纪的庄园制度是对罗马大地产制度和埃及隶农制度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城市与市民 中世纪早期的大侵袭大毁坏,使罗马帝国时期繁荣的城市和商业彻底衰落。7世纪撒克逊人对西欧的进攻和封锁,又切断了欧洲与东方的商路。因此,11世纪之前,西欧大陆都处在封闭的状态,是纯粹的农业社会,以庄园制的乡村经济为主体 。城市衰竭 。 从11世纪开始,西欧出现商业和城市的复兴。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新兴的市民阶层,成为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

中世纪的教育 (一)前期,5—11世纪 1、教会学校——依据招生对象和等级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神学,也有“七艺”,即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2、宫廷学校——世俗教育,贵族及其子弟 3、骑士教育——世俗封建主教育,家庭教育形式

中世纪的教育 (二)、后期,11到14世纪 1、中世纪大学——依形成途径不同分为“先生大学”、“学生大学”,前者脱胎于主教学校,后者脱胎于学生团体。 学位制——学士(三艺)、硕士(四艺)、博士(神学科、医科、法科) 2、城市学校——拉丁文法学校、城市初等学校

第二节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一、教会的发展与教俗之争 1、丕平献土与教皇国建立 2、教俗权力争夺 二、基督教会的分裂 三、十字军东征

东西教会差异 东——希腊哲学传统的影响,倾向于用哲学观点看待基督教。在教会的组织制度方面,受制于皇权政治,具有依附性。宗教礼仪严格的体系,宗教气氛浓厚,宗教生活带有神秘性。又称“希腊教会”。 西——受罗马法学传统的影响,倾向于从法学角度看待基督教,福音书主要被视为一种新的律法。罪与恩的思想与强有力的教会组织相结合,使西方教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更强,权力更大,教权与王权之争激烈。宗教礼仪的严格性稍逊。

东西教会纷争与决裂 查尔西顿大公会议决议 (451年) 《赫诺肯提谕》 (482年) 1054年大决裂——东正教和罗马公教(公教一词源自拉丁文catholica,原意为“全世界的”和“普遍的”) 天主教,东正教以及后来宗教改革中产生的基督教新教(汉译基督教)并列为基督教的三大派别。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造成基督教历史上的第二次大分裂。基督教新教形成三大主流教派即路德派、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结束了天主教在西欧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三节中世纪的文化 一、哲学 1、经院哲学的概念 2、经院哲学的发展历程 二、文学 三、艺术 四、自然科学

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 经院哲学亦称烦琐哲学,是一种运用理性形式,通过烦琐的、抽象的、思辨的方法论证基督教教义的一种为神学统治服务的宗教哲学。因其倡导者主要是僧院学者而得名。经院哲学产生于9世纪,形成于11世纪,13世纪发展到高潮,14世纪以后逐渐衰落。主要代表人物有安瑟尔谟、托玛斯·阿奎那等。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派别:唯名论和唯实论。经院哲学是联接欧洲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中间环节。

经院哲学的发展历程 (一)先声 ——波爱修(约公元480—525) (二)开端——爱留根纳(公元800—877) (三)形成期——安瑟尔谟 ;洛色林 ;阿伯拉尔 (四)繁荣期——托马斯·阿奎那 ;异端、异教思想 (五)解体衰亡期——罗吉尔·培根 ;威廉·奥康

经院哲学的先声 波爱修,《哲学的慰藉》,唯名论先驱,将一般和个别问题引入中世纪。认为万物的根源是上帝,人在理智上类似上帝 。其神学思想具有理性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显著特点。

唯实论与唯名论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一般”也就是所谓的“共相”。主张“一般”先于“个别”而存在,“一般”是唯一的实在,“个别”只是幻影的,被称为唯实论或实在论。与此相反,唯名论则认为“一般”或“共相”不过是名词或者概念,只有“个别”才是真正的唯一的实在。概括地说,“一般”到底是实在,还是名称,是唯实论和唯名论的根本分歧。

经院哲学的开端 爱留根纳——《论神的预定》、《论自然的区分》,唯实论先驱,建立了欧洲中世纪第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 “中世纪哲学之父”。认为神和创造物是同一的,神在一切之中,世界是上帝的“显现”,每一件事物都是从某个方面反映上帝的神性,因此,认识我们周围的事物也就认识了上帝。上帝是万物的本质和共同原则。最后,一切又都复归于神,形成一个永恒的、超时间的由神到神的过程。第一个提出信仰应当服从理性 。

经院哲学的形成期 安瑟尔谟 ,极端唯实论 ,著有《独立》《宣讲》《斥愚人书》。主张理性应当服从信仰。在欧洲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 洛色林,极端唯名论,认为,个别事物才具有实在性,而一般或共相只是名称,甚至只是声音或空气的振动,没有任何实在性。提出“三神论” 。 阿伯拉尔,温和的唯名论,认为思维与物质,概念与事物是分别属于不同的领域,物质、事物是属于物理的领域,思维和概念属于精神和心理的领域。他提出“概念论”,说明一般是具有一定含义的词和符号。著有《神学导论》《认识你自己》《我的灾难史》等。【 《阿伯拉与哀绿绮思的情书》 《圣殿下的私语--阿伯拉尔与爱洛依丝书信集》,电影《天堂窃情》 】

经院哲学的繁荣期 托马斯.阿奎那,温和的唯实论,正统经院哲学系统化的代表 ,《神学大全》、《反异教大全 》,其体系被称为基督教的亚里士多德主义或托马斯主义 ,具有折衷主义特点。他认为,一般有三种存在方式,①一般作为上帝创造万物的原型的理念或原始的形式,存在于被创造物之前;②一般作为上帝创造的个别事物的形式、本质,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③一般作为人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概念,存在与人的理智之中。他提出理性和信仰共存,但信仰高于理性 。 异端——拉丁阿威洛伊主义 。代表是西格尔,他坚持自然神论,认为世界是为必然性所决定的,不是上帝自由创造的。世界是永恒的,无始无终。个人理性虽然无法与神的理性相匹敌,但人类理性可以与神的理性相匹敌,从而抬高了人类理性和人的作用与地位,具有人本主义倾向。 。

经院哲学的解体衰落期 罗吉尔.培根——认为科学的对象只能是个别的具体事物,而不是抽象的实体。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的存在。个别的存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不需要附加什么共相。共相是几个殊相的相似点。认为有仪器、工具参与的科学实验高于自然经验,也高于思辨 ,具有唯物主义和经验主义倾向 。 威廉·奥康 ——他对教会和国家的权力做了区分,提出了契约论。认为存在就是个别的存在。共相不是实体,而是人们关于事物的知识,因此,无所谓存在于事物之先还是事物之中。共相在逻辑上表现为概念,在语言上表现为术语。它所反映的是事物间相似的特征。 “奥康剃刀”(奥卡姆剃刀)——即思维经济原则 ,“没有必要,就不应增加本质”;“少做能达到的事,多做则无益”。

中世纪文学 中世纪文学是多种文明融合的产物:各蛮族文化的融合;蛮族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的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基督教文化与世俗文化相互融合 。 包括教会文学(或宗教文学)和世俗文学 教会文学—《圣经》、圣经故事、使徒行传、祈祷文等。 世俗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

《圣经》 《圣经》——“唯一的书”,“万书之书” 《旧约》包括法典、先知书、杂著 法典—摩西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5卷 先知书—历史书:《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等 10 卷 ;先知书:《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 等15卷 杂著—抒情诗集《诗篇》《雅歌》;哲学诗集《箴言》《传道书》;哲学诗剧《约伯记》和小说《路得记》《约拿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等 。

“在巴比伦河边” 在巴比伦河边 我们坐了下来, 一想起锡安, 便不禁痛苦。 我们把竖琴 挂在那儿的柳树上, 因为那些俘虏了我们的人 要我们唱一支歌; 那些抢劫过我们的人 要我们为他们作乐, 他们说:“给我们来一首锡安歌吧。” 可我们怎能在异邦把我主的歌诵唱? 啊,耶路撒冷,假如我忘记你, 愿我的右手忘记了技巧; 假如我不记挂着你,不把你看成我平生最大的快乐, 愿我的舌头永远粘在上膛!

《雅歌》选段 我的佳偶在女子中, 好像百合花在荆棘内。 给我苹果畅快我心, 因我思爱成病。 我的良人在男子中, 他的左手在我头下, 如同苹果树在树林中。 我欢欢喜喜坐在他的荫下, 尝他果子的滋味,觉得甘甜。 它带我走进筵宴所, 在我头上展开爱的旗子。 求你们给我葡萄干增补我力, 给我苹果畅快我心, 因我思爱成病。 他的左手在我头下, 他的右手将我抱住。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 不要惊动, 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 等他自己喜欢。

《箴言》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与愚昧人做伴的必受亏损。 手懒的,要受贫穷; 手勤的,却要富足。 妇女美貌而无见识, 如同金环带在猪鼻上。

《传道书》 “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万事都是虚空!人生一切的劳碌,在日光之下的劳碌有什么益处呢?一代过去,一代又来,地却永远长存,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英雄史诗 一类是反映蛮族各部落处于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 ,如日耳曼人的《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贝奥武甫》以及冰岛的《埃达》和《萨迦》 。 另一类表现的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的生活,如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等 。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传奇。 骑士抒情诗最早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 ,是在宫廷中发展起来的,但其形式多半借助民歌而演化。普罗旺斯的诗人是西方文学中最早出现的“行吟诗人”。13世纪初,普罗旺斯受到北方贵族征讨异端的冲击,很多普罗旺斯诗人流亡国外,把抒情诗传统带到意大利,推动了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的发展。

骑士传奇的三个系统 古代系统: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学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伊传奇》《埃涅阿斯传奇》等 。 不列颠系统:围绕古凯尔特王亚瑟的传说发展起来的,主要写亚瑟王和圆桌骑士的故事。 如《朗斯洛》。 拜占庭系统:多以拜占庭流传的古希腊晚期故事写成。代表作如《奥迦生和尼哥雷特》 。 此外,西班牙传奇具有独特风格,典范之作是 《阿马迪斯·德·高拉》 。

城市文学 城市文学—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城市戏剧(或市民剧)。 市民剧—独白剧、道德剧、愚人剧、笑剧。

中世纪的教堂 罗马式教堂 ——圆顶大厅、圆形拱门,山形墙和石头坡屋顶,外形像城堡,以坚固、沉重、敦厚、牢不可破的形象显示教会的权威。内部十字形布局,横向短,竖向长,叫做拉丁十字架,以象征耶稣钉死的十字架,加强宗教的意义。罗马式教堂的典型是意大利的比萨大教堂。

主教堂

洗礼堂

圆形穹顶

哥特艺术 “哥特”即Goth,是指野蛮人,哥特艺术也就是野蛮艺术之义,原是一个贬义词。因为在欧洲人眼里,罗马式才是正统艺术,这种新的建筑形式在风格上与罗马式大相径庭,所以被贬为“哥特式”(Gothic) 。哥特式最初专指建筑,后来成为一种艺术风格 。哥特式雕刻最初附属于建筑,公元13世纪后与建筑分离;哥特式绘画巅峰在公元14—15世纪。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 ——在体量和高度上创造了新纪录 ,形体向上的动势十分强烈 。这种以高、直、尖和具有强烈向上动势为特征的造型风格是教会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的体现,造成一种火焰式的冲力,把人们的意念带向“天国”,成功地体现了宗教观念。代表建筑为米兰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等。

米兰大教堂

科隆大教堂

坎特伯雷大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门

教堂内亨利七世礼拜堂

伊丽莎白二世加冕

拜占廷文化的价值 拜占廷在西罗马帝国覆亡后,保存、挽救了一些古代文化艺术珍品,使之流传后世。 拜占廷传下了由查士丁尼编纂的罗马法。 拜占庭文化融合了罗马晚期文化和东方文化的特性。 拜占廷对东斯拉夫人来说,是文化上的教育者、引导者,是其宗教和文明的源泉 。 长期的封闭和防守使拜占廷文化明显缺乏古典时期的生气和光辉。

拜占庭式教堂 拜占庭式教堂——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文化的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