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各位专家莅临指导!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武开芹
专题六 内环境、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高考聚焦 2009江苏 29.(8分)下图表示下丘脑神经细胞、垂体细胞、甲状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物质乙是一种糖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下丘脑神经细胞除具有神经细胞的功能外,还具有 ▲ 功能。 (2)如果用物质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甲、乙的分泌量的变化分别是 ▲ ;如果用物质乙饲喂正常动物,则物质丙的分泌量▲,原因是▲。 (3)物质乙与甲状腺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 ▲ 结合,反映出细胞膜能进行▲ 。 (4)若刺激图中A点,电表指针偏转的情况是▲。
2010江苏 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2010江苏 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屎激素释放增加
2010江苏 31.(6分)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体内含有抗胰岛素受体的抗体。 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 ▲ , 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 ▲ 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荆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尿样进行检测,水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 ▲。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 (3)给丙注射胰岛素 ▲(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考点扫描 1、稳态的生理意义 B 2、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B 3、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A 4、血糖调节 B
知识网络构建 下 丘 脑 神经调节 激素调节 人体的稳态 免疫 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抗利尿激素 血糖平衡的调节 稳态的动 态变化 肾上腺素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甲状腺激素 肾上腺素 人体的稳态 免疫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免疫失调 稳态的动 态变化 稳态的意义 渗透压平衡的调节 维持 血糖平衡的调节 肾上腺素 体温平衡的调节
考点1:内环境 1 2 5 6 4 3 组织细胞 毛细淋巴管 血浆 淋巴 毛细血管 组织液
思考:红细胞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 1、几层细胞膜? 4层 2、几层生物膜? 6层 6层 3、几层磷脂双分子层? 4、几层磷脂分子? 12层
【例2】(多选题)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D A.①-③分别代表血液、淋巴和组织液,它们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 B.①中无机盐浓度过高时,下丘脑某些细胞分泌会增强 C.正常地况下,①-③的成分保持不变,与神经一体液调节有关 D.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③等处的渗透压会下降
考点2: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1、水盐平衡的调节 (—)
【例3】如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升清水及饮1升生理盐水后的尿生成速率。错误的叙述是 D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2、血糖平衡的调节
【例4】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人员于2009年7月8日公布,他们发现了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的机制。脂肪细胞会向血液中释放一种名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导致肌肉和肝脏对胰岛素不再敏感,因此胰腺只能靠生产更多的胰岛素来抵消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如图分别表示人体内血糖调节的图解过程和I激素发挥作用的一种机制。图中Ⅰ、Ⅱ、Ⅲ表示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D A.Ⅲ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又有拮抗作用 C.垂体分泌的某种激素增多也能使某种细胞产生的Ⅰ激素量增多 D.Ⅱ型糖尿病人的胰岛素含量并不低,病因可能是PEDF降低细胞膜上受体的敏感性 D
【变式题】(多选)下图为人体内环境中血糖的调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Ⅰ激素能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 B.Ⅰ、Ⅱ激素间存在协同作用 C. Ⅲ激素分泌量的增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D. 结构A代表下丘脑,其分泌的醛固酮在维持血钾和血钠含量的平衡方面有重要作用 BD
3、体温平衡的调节 寒冷环境下体温调节过程 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过程
【变式题】 D 如图三条曲线分别表示当坏境温度从25度降到3度时,小白鼠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尿量及酶活性的变化情况,对应正确的为 A. ①②③ B. ①③③ C. ③①② D. ①①② ① ② ③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