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核心能力课程置换 及教学改革 宋小春 二0一二年四月 宁波
学院简介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按新机制运行的本科独立学院,是首批获湖北省政府批准的8所独立学院之一。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是由湖北工业大学举办,按新机制运行的本科独立学院,是首批获湖北省政府批准的8所独立学院之一。 2002年建院以来,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践行“关怀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理念,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办学特色和优势,各项事业取得显著进步。2010年,荣获“全国先进独立学院”称号。
学院简介 学院毗邻湖北工业大学,占地面积919亩。 设有机械系、电气信息系、生化系、土木系、经济系、管理系、艺术设计系等8系3部,开设有31个本科专业。 学院共有教师566人,在校生11000人。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要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世界都在谈“中国崛起”,人们议论最多的是GDP,但我以为“中国崛起”的标志是在人才、是在教育。 我们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创造精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众多的大学生当中能涌现出像钱老所希望的“拔尖人才”,这样我们整个国家就有希望了。 ——2011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与网友
教育理念 学院确立的“关怀学生未来发展”教育理念已成为全院职工共同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我们要站在更高的层次、以更宽阔的视野、更高远的标准、更严格的要求,提升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在求职竞争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在未来事业发展中,具有更强的职业适应性和更大的发展潜力。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模式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 基础扎实+专业合格 +能力特长+素质优良。 包括了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确立,整个教育过程的条件保障,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和评估制度,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
人才培养内涵革新 学院通过明确“知识、能力、素质、职业资格证书”的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及实现措施,细化培养目标;推进“合格+特长”素质发展模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大幅提升实践环节比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开设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激发学生未来发展潜力;培植创新创业文化,构建教育服务体系,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坚持能力为重。能力为重,是经济发展对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选择,也是社会进步对教育改革的科学要求。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等职业核心能力,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开创美好未来。 “能力强”是大学生进入社会发展游刃有余的重要法宝。学习能力强、研究能力强、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沟通能力强、表达能力强等等,都是大学生职场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二、课程教学改革基础 1、职业核心能力认识基础 由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职业核心能力是适用于各种职业、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基础能力。 方法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和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通过方法能力的掌握,将自己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在此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工作。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它主要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心等。
2、职业核心能力具有三大特点 第一:普适性,指这种能力在不同的工作和学习环境中都具有适用性; 第二:可迁移性,指在习得后可根据需要被运用于另外一种环境中; 第三:可塑性,指可以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其结构和内容。
3、大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符合大学生的需求 帮助大学生在人才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情况下顺利完成择业就业; 帮助大学生在现代社会职业结构升级换代之际顺利完成岗位变迁; 帮助大学生在自我需要和工作环境有机结合情境下顺利实现高远目标。
三、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从各行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出发,确定职业核心能力教学内容; 对内容进行分层、归类、整理、优化,形成课程和项目; 根据本专业的主要岗位和迁移岗位,确定职业核心能力和迁移能力,从而确定核心教学内容和拓展内容,以课内探究和课外实践的方式实施; 以任务引领或分解工作过程为各个教学项目的方法分别实施教学过程; 以职业素养作为各专业的共同核心能力,贯穿在学生的整个学习期间,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高素质多样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四、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1、成立机构 职业核心能力教研室:从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学校引进9名师资。 职业核心能力研究所
为了确保课改成功,不断加强课题研究。同湖北省教育厅、北京市就业指导中心、YBC组织、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与部分项目的合作。 坚持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青年教师分组配备导师,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对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走出去学习。多位教师参加了全国高校生涯导师培训、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创业指导师资高级研修班、教育部高校创业教育主管领导及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
2、搭建课程框架 2、搭建课程框架 我院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打造的是“鹰型”框架,该框架由“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沟通、团队合作、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创新创业和就业指导”八门课程构成。 核心是“创新创业”;脊柱是“自我管理”和“职业生涯规划”;左翼是“职业沟通”,右翼是“团队合作”;双爪抓住的是“信息处理”和“解决问题”;起飞的基础是学生的专业课;飞行的近期目标是满意就业即就业指导课;飞行的远期目标是实现职业生涯规划中制定的未来发展目标。
3、制定课程教学计划 职业核心能力系列课程。通过必修,集中教育,分组实践,系统启发,分散点拨,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自己的职业核心能力,增强就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大一:自我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沟通课; 大二:团队合作、信息处理和问题解决课; 大三:创新创业课和就业指导课。 共计8.5学分。
4、确定课程教学原则 基本教学单位:能力点或能力点的集合。 原则一:教学目标反映能力本位的主导性,整个课程采取项目教学、角色扮演及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以能力点为重点,不追求理论和知识的系统与完整; 原则二:教学形式除专题讲授外,还应拓展在各种课外活动、生产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之中; 原则三:教学组织实现专题性教学和渗透性教学相结合,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职业核心能力教育; 原则四:不同专业学生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不同,教学过程要具有针对性。
5、探索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课程教学的首选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以职业活动的要求为教学内容,依靠任务驱动和行为表现来引导基本能力训练的一种教学教学方法,具体表现有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及案例教学法等等。 这些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行为目标来引导学习者在综合性的教学活动进行“手——脑——心”全方位的自主学习。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学目标是一个行为活动或需要通过行为活动才能实现的结果,学习者必须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去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如:《职业沟通》我们总结出了七字理论。右边“七字”是我院职业沟通课授课的理论依据。
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和讨论是其教学的核心形式,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是其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在课外实践活动中,能否把学生置于心灵与行为论辩的困惑之中,让他们不断地追问、实践和论辩直至清晰。 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参与是关键,论辩是核心。论辩并不一定是公开的口头辩论,而更多的是在心灵中默默进行的是非辨析,是一种永无止境的精神努力。
6、五彩缤纷的课外实践项目 职业核心能力的课堂已经由一位教师传授,转变成了一位教师为主其他教师参与讲授的现象。 同老师相处,此生难忘 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超越了学院界限,学生同本部资深教授鲁修红老师探讨英语学习 微视频:90后的大学生活剪影 团队协作完成logo制作
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以“术”为起点,经过“理”的论辩,最后上升至了“道”的境界。 道(境界、教养)——文化与国学 理(科学、理性)——心理学 术(技巧、方法)——案例、材料 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孙子兵法》
五、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
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模糊,好多学校只是停留在基础 课程教学的层面上,对某些职业核心能力项目尚未引起足够 的重视,有些职业核心能力尚未明确培养途径和方法; 培养方案缺乏对职业核心技能进行系统整合,未能实现 在内容、方法和培养手段上同专业教育的互补渗透;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由于对职业核心能力内涵的理解不够,缺乏能力标准,高等教育尚未对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进行系统地整合,主干课程教学中职业核心能力的渗透比较薄弱,教学大纲未能体现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没有注重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对职业核心能力应有的要求也未能清晰表述。 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缺少机制保障。在训练方法上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缺少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评价方法上还是以传统的学业评价为主,缺乏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标准。
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