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叶绍钧的小说 第八章 成形期的小说创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一编 伦理学概述 第一章 什么是伦理学 第一节 “ 伦理 ” 、 “ 道德 ” 概念的语义学分析 从伦理道德出发对人类行为和品质的分 类 伦理学的界定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道德学说的层次性及其分类.
Advertisements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微课专题 ——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制作者:付瑶 工作单位:江西省南昌县 黄马乡白城小学. 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钟培宁 观察和探究 活动一 : 观察同一植 物的 “ 相同 ” 叶子, 是否 完全一样 ?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29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盆 位 分 芽 煮 并 宣 盛 选 规 丝 表 要 没 孩 挑 选挑 选.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倾听、识别与表达:改善人际沟通的策略 主讲: 《大众心理健康与自我成长》培训系列课程 精神分析师 心理咨询师 四川南岛心理咨询研究所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 探究1: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 吉水三中王鹏.
欢乐颂 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 胡巧巧.
终极理论梦之社 宣传PPT 终极理论梦之社 来到高中,在全新的平台上,我们广泛交友.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情人节快乐 返 回 目 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郁达夫小说两篇.
CET4 translation 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正对旅游产生兴趣,这是近年来的新趋势。年轻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归因于他们迅速提高的收入和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随着旅行多了,年轻人在大城市和著名景点花的时间少了,他们反而更为偏远的地方所吸引。有些人甚至选择长途背包旅行。最近调查显示,很多年轻人想要通过旅行体验不同的文化、丰富知识、拓宽视野。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五年规划 医路前行.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Learning Goals Lesson1&2 To exchange basic greetings;
猜一猜 有个好朋友, 没有腿却会跑, 没有嘴却会响。 它会告诉我: 什么时候起床, 什么时候睡觉。 请你猜猜看, 好朋友是谁?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水平一(1~2年级) 四菜一汤.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国有资产有偿 使用收入管理 湖南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局 庞力.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二章 20年代小说(一) 主讲:何希凡 教授.
                                                                                                                                                                
云南大学 2015年 学生社会服务计划 往期活动剪影.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色彩 · 对比.
Cool Panda STORY Cool Panda的故事 ˇ.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心理学 和 新纪元运动.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BUSINESS POWERPOINT THE Scenery DESIGN.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若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 亿元,如果 ,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 每年平均增长 是2002年时的2倍? 解:设经过 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002年时的2倍, 根据题意有 , 即.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相似三角形 石家庄市第十中学 刘静会 电话: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西藏 Tibet.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我爱你中国》 万先金.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画梦女孩,她的灵魂不属于这个世界 Akiane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国 际 法 第 一 讲 主讲人: 兰州大学法学院李晓静.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节 叶绍钧的小说 第八章 成形期的小说创作 第八章 成形期的小说创作 第一节 叶绍钧的小说 叶绍钧(1894-1988),江苏苏州人,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1914年开始用文言创作小说,1919年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1925年前的小说都收入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五卅运动后的小说收入短篇小说集《城中》、《未厌集》。他的前期小说经历了由问题小说到教育小说的转变。1928年,叶绍钧转入后期,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之后的短篇收入《四三集》。叶绍钧还有散文集《未厌居习作》,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 回目录

一、从问题小说到教育小说 1、问题小说 (1)社会问题小说,具有爱与美的倾向 叶绍钧的小说创作是从问题小说开始的。《一生》写从小到大过着牛马不如生活的女子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反对夫权的思想。《低能儿》写从小没有得到过母爱的阿菊,第一天到学校后感受到“爱”之后的窘急、惶恐、怯懦、感动、快慰、适意,表现了“爱”对一个人成长的作用。早期问题小说主要表现人生困苦,同时也具有“爱”和“美”的倾向,《阿凤》、《春游》和《潜隐的爱》等都是这样的作品。 (2)反映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隔膜》正面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上相互隔绝,却又不得不虚伪地、无聊地相互敷衍的痛苦。《苦菜》表现知识分子与农民之间的隔膜,《一个朋友》写夫妻之间的隔膜。

2、教育小说 他早期的几个集子,除了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问题小说外,很大部分是对下层劳动人民、知识分子和市镇小市民精神的刻画。茅盾说:"要是有人问道:第一个'十年'中反映着小市民智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是哪一位作家的作品呢?我的回答是叶绍钧!"叶绍钧长期从事中小学教学工作,因此,他的小说主要写教育界和学校生活。

写教育界和学校生活的小说,一方面在批判旧的社会现实中揭示底层知识分子生活的艰辛并表达作家的同情,另一方面细致入微地揭示他们的软弱和心灵缺陷。 《饭》里小学教员吴先生为了生存而毫无尊严地被贱踏,让人同情,但是,吴先生面对校务委员的软弱却显示了人格的萎缩。 《校长》里的叔雅是一个空有理想而又顾虑重重、不敢与旧势力作正面斗争的知识分子,他虽然知道前进的方向却缺乏实践的勇气。《搭班子》里的择如、《前途》中的惠之,《潘先生在难中》中的潘先生,都是这样一些形象。

《潘先生在难中》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绍钧前期短篇小说代表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带有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卑琐的底层知识分子——形象潘先生。小说随战讯的张弛,写人物的心波百折,从而深刻地展示了一个难以把握自己命运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仓皇、犹豫、动摇、自慰、自私、畏葸、空虚、投机等诸多心理侧面。茅盾说:"那可爱的《潘先生在难中》。这把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没有社会意识,卑谦的利己主义,precaution(戒备),琐屑,临虚惊而失色,暂苟安而又喜,等等心理,描写得很透彻"。

潘先生的性格特征: 1,  自私。一个皮包,三条人命,高于一切。 2,  胆小卑怯。被战争吓得六神无主,又装模做样,貌似临危不惧,高谈坚决抗战的大道理。 3,  苟且。稍遇危险就惊慌得无所适从,稍得安宁又得意得忘乎所以,随遇而安。 4,  虚伪。言不由衷,表里不一,随波逐流,趋炎附势。无是非观。 5,  钻营。既想投机钻营,又要苟且偷安。 6,  仓皇犹豫。往往犹豫不决,左顾右盼。

《潘先生在难中》的思想意义 《潘先生》在难中以1924年江浙战争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潘先生。稍遇风险便张皇失措,略感满足就哈哈大笑,没有是非,没有原则,逆来顺受,随遇而安,把自己的生家性命看得高于一切。作者通过潘先生的形象嘲讽和批判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和性格弱点。通过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提出了知识分子在重大社会事件面前的社会责任的问题,并对国民性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反思。

潘先生灵魂的内核是利己主义,然而这又是建立在对生活的无奈之上的。他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在为小家谋利益,但在他不得不为军阀写歌功颂德的匾额时,潘先生内心深处,仍然有着对国家灾难的忧虑与对造成自己颠沛流离生活的军阀混战的不满和抗议,不过,他一方面无力为此负责,另一方面他也不会想到为此负责。叶绍钧始终用一个冷静的叙述者的口气叙述,不动声色地展示并讽刺潘先生矛盾重重的性格特征和投机心理,其中既有对潘先生的同情,又有对知识分子利己主义的讽刺和批判,同时还提出了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乃至国民性等令人深思的问题。

3、叶绍钧小说创作的转变 "五卅"之后,叶绍钧小说发生了一定转变,他由揭示底层知识分子灰色卑琐的人生转向揭示底层知识分子革命、反抗的一面。《城中》写两代不同知识分子不同的人生态度,从新旧两代知识分子对比中看到希望和勇气。《抗争》中的郭先生,已经具有了集体斗争的意识,新一代知识分子敢于斗争的勇气和革命意识已使早期的灰色人生变得颇具亮色。叶绍钧还在底层劳动人民的身上发现了革命的火种。《夜》写于"四一二"事变之后,老妇的女儿和女婿--一对革命教员夫妇,为政府杀害,小说写出了劳动人民革命意识的觉醒过程。

二、《倪焕之》等后期创作 1、《倪焕之》 1928年,叶绍钧创作了长篇小说《倪焕之》,连载于《教育杂志》。《倪焕之》是叶绍钧小说创作的新里程碑,它清晰地勾勒出自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再到五卅运动和"大革命"失败这十余年间社会状况、时代思潮的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的变化,它还思考了知识分子前进的方向。

《倪焕之》的思想艺术特点: 《倪焕之》以细致绵密的现实主义笔触,刻画了倪焕之式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茅盾认为这是“‘扛鼎’的工作”,“把一篇小说安放在近十年的历史过程中的,不能不说这是第一部;而有意地要表示一个人--一个富有革命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怎样地受十年来时代的壮潮所激荡,怎样地从乡村到都市,从埋头教育到群众运动,从自由主义到集团主义, 这《倪焕之》也不能不说是第一部”。 在《倪焕之》中,冷静的现实主义作风得到了进一步张扬,人物性格也塑造得较为鲜明,无论是带有自由主义色彩的小学校长蒋冰如,还是贪婪阴险的土豪劣绅蒋老虎,面目清晰可辨,小说前半部分尤见功力。但是,写到倪焕之转向革命之后,缺少正面具体的描写,革命者王乐山形象也相当模糊。五卅运动以后倪焕之形象显得线条粗疏,缺乏立体感。《倪焕之》虽然幼稚,但却为20世纪30年代长篇小说开道的作用。

2、《四三集》 叶绍钧的《四三集》中, 值得一提的有最早写丰收成灾的《多收了三五斗》和写爱国有罪的《一篇宣言》。此外《逃难》、《"感同身受"》、《投资》、《招魂》等小说也写得较为成功,这些小说题材广泛,形形色色的人物粉墨登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的各种光怪陆离的社会相在这些作品里得到了生动的再现,具有对社会进行辛辣讽刺的风格。

三、叶绍钧小说的现实主义特色 (一)朴实、冷静、自然、客观的现实主义风格。 茅盾说,叶绍钧的小说“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的人生”,这是很能概括叶绍钧小说的风格的 。 (二)结构严谨而多变、精于点题与布局,讲究结尾余味。 (三)语言纯净洗练,朴实自然,体现了“中正中见造诣”的艺术原则。 (四)同情与讽刺兼备,具有“悲悯”与“冷讽”同在的风格。

第二节 郁达夫的小说 一、郁达夫创作概貌 郁达夫(1896-1945),浙江富阳人,原名郁文,创造社的重要发起人之一,主观抒情小说的重要开拓者。郁达夫1913年随兄郁华到日本留学,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在日本成立创造社。1921年10月,他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沉沦》,收入了《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三个短篇。回国之后,他一面编辑创造社刊物,一面致力于小说创作,创作了《茫茫夜》、《秋柳》、《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茑萝行》、《血泪》、《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微雪的早晨》、《采石矶》、《过去》、《迟桂花》、《瓢儿和尚》、《出奔》等名篇。他一生共创作小说50多篇。

二、"性的苦闷"的"零余者"形象 1、郁达夫的个性与小说观 郁达夫三岁时父亲就逝世了,由母亲一个人维持着全家六口人的生活。郁达夫从小身体羸弱多病,这养成了他忧郁、情感脆弱、多愁善感、性情孤僻的个性特征。留学日本后,他深深地感受到了日本民族对中国人的歧视和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正处于青春期的郁达夫到日本之后还经历了另一种难以言说的苦闷即性的苦闷。 郁达夫天性敏感孤僻并切身感受到心灵痛苦,加之在文学方面受到西欧浪漫主义文学、日本私小说和法朗士“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观点的影响,郁达夫开始在小说中大胆叙述自己所经历的肉体欲望挣扎和心灵痛楚。《沉沦》中的小说,都有这种情感基调。

2、《沉沦》中的“零余者” 《沉沦》中的"他",反映了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小说写一个在日本留学、具有忧郁性格的中国学生所遭遇到的各种冷遇和民族歧视,想追求异性、渴望友谊和爱情而不可得,遂发展为性变态--自渎、窥浴、偷听野合、嫖妓。在这之后,他又不能承受自我道德的谴责,投海自杀。在走向大海的时候,他发出了痛彻心肺的呼喊: 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 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 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沉沦》与爱国主义 郁达夫把个人的苦闷和悲哀与对祖国之爱和期盼祖国之早日富强起来的愿望结合起来了,这就使这部小说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情绪的表达,也是当时处于新旧交替时期的中国知识青年共同情绪的表达,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和爱国主义情感,因此,《沉沦》在当时就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成为颇为畅销的小说集,从1921年到1947年,再版达12次以上。 《沉沦》引起的争议 褒之者认为它真实地抒写了“五四”青年普遍的时代病,贬之者认为它“诲淫”,不道德、不端方。 周作人写了《〈沉沦〉》为之辩解,认为“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郭沫若肯定说“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年万年的背甲里面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得至于狂怒了”。“这样露骨的真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 郁达夫通过自我暴露袒露自己的生活隐秘和内心隐秘,反映了"五四"时代个性解放的呼声,揭示了"五四"青年所经历所遭受的身心的压抑,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郁达夫将一己的苦闷与时代情绪、爱国主义情感结合在一起,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震动并形成了"郁达夫热"。

3、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 《沉沦》塑造了现代汉语文学史上典型的“零余者”形象。 与俄国文学“多余人”不同的是,“零余者”是“五四”时代特有的形象,是“袋里无钱,心头多恨”、“于世无补”、“自卑颓唐”的社会的“多余人”。他们沾染了“五四”时期的“时代病”,穷愁、彷徨苦闷、愤世嫉俗、感伤忧郁、敏感内向、自卑孤傲。 《茫茫夜》、《空虚》、《秋柳》、《迷羊》中的主人公,都是报国无门的知识分子,他们失去了获求新生的愿望,从性苦闷发展到生的苦闷。《迷羊》因有一些猥亵卑俗的描写受到过批评,但是小说末尾零余者的真诚忏悔却使这篇小说具有宗教般的情怀,也给"零余者"的命运画上了一个令人深思的句号。

三、"生的苦闷"的社会小说 1923年5月,郁达夫在《创造周报》第3号上发表的《文学上的阶级斗争》是现代汉语文学史上最早提出文学的阶级性的论文,这促成了他创作内容上的重要变化,即关心底层人民生活的不幸。从《春风沉醉的晚上》开始,他的小说所关注的重心发生了转移。发表于1924年2月的《春风沉醉的晚上》 开始淡化"性的苦闷"的色彩,转而关注"生的苦闷"和对下层劳动人民痛苦而悲惨的生活处境的同情。"我"对陈二妹的一点朦胧的性向往也在陈二妹那善良美好的心灵和坚强的意志的感染下,在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愁绪和感叹中转化为一种崇高而纯洁的友谊。1924年12月的《薄奠》是一篇饱含着血泪的对旧社会进行控诉的小说,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是 "社会主义的色彩"较浓的作品。

四、后期小说 1、郁达夫后期的小说,一部分仍然保持了前期作品的风格,如《过去》、《迷羊》、《秋柳》等。 《过去》是他作品中艺术功力较高,思想性较为复杂的作品。作品中的那种世事的沧桑之感、最易被忽视的真情的可贵和不可复得之感、浓重的伤感之情和人生苦味,很值得玩味,有着深厚的哲理意蕴。 2、另一部分作品,早期作品中的那种主观抒情色彩并没有消失,但是写实成分却有明显的增强。例如《迟桂花》、《瓢儿和尚》、《迟暮》等。恬静幽哀的主调和舒纡悠缓的叙述方式取代了前期作品中那种为强化抒情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而采取的反复咏叹的内心剖白式结构,前期的忧愁伤悲已被清新明丽的笔式所勾描的一个微蓄着忧愁,满溢着平和而静雅、清澈、幽渺的意境所取代,渗进了主人公欲情净化后的漠然淡哀的心绪。

《迟桂花》 《迟桂花》是这类作品中的具有较高成就者,是郁达夫后期的代表作品。在《迟桂花》中,作者力图呈现的是淳朴美好的自然环境之美和与之相合的人性的自然美。"老郁"对友人翁则生美丽动人的妹妹先是存有一丝杂念,但终被她那纯洁无邪的气质所感化,其灵魂犹如受到山间清泉的洗涤而跃入了一种明净高洁的境界,再无世俗污浊之气。弥漫于小说全篇的一种淡淡的迟桂花的香气,作品有一种诗意的氛围,体现了郁达夫的一种新的审美趣味。

3、第三类作品,现实主义已经具有独立意义并作为主导出现在其中。这类作品包括《微雪的早晨》、《二诗人》、《唯命论者》、《杨梅烧酒》、《出奔》等作品。《微雪的早晨》发表于1927年,写一个学生被社会逼疯而至于死亡的故事,其写实性已经很强,被作者与《春风沉醉的晚上》和《薄奠》相提并论。 写于1935年的《出奔》是郁达夫最后一篇小说。它以"大革命"为背景,写一个青年革命者被地主腐蚀、收买到觉醒后焚烧地主全家而"出奔"的过程。 作品一扫以前作品那种主观抒情性,采用纯粹的写实主义手法,颇具现实批判的色彩。小说描写的尖锐的阶级斗争和对地主董玉林贪婪、刻薄、阴险、残忍的丑恶灵魂的刻画,与"左联"作家倒是保持了高度的一致性。从此之后,他再也没有写过小说了。

五、郁达夫小说的艺术个性 1、郁达夫小说最重要的特点是自我写真。 郁达夫受到法朗士等人和日本的私小说的影响,形成了"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的文学观。《银灰色的死》中的"Y君"、《茫茫夜》和《秋柳》中的于质夫、《茑萝行》、《迷羊》、《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采石矶》中的黄仲则等人,都是带有自叙传性质的"零余者"。无论是"我"、"他",还是"于质夫"、"质夫"、"李白时"、"老郁"等,无不带上郁达夫的精神气质,这些人在行为方式和生活经历上也都与作者有着一致之处。这种叙述方式对传统小说模式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对小说虚构性也是一个强有力的反叛。郁达夫所写全部50余篇小说中,第一人称叙述的有40多篇,这些作品真切地写出了郁达夫式的"五四"时代青年的共同感受,具有很强的时代意义。

2、郁达夫小说的另一重要特点是充满感伤抒情色彩。 这与郁达夫忧郁敏感的气质有关。他写“自叙传小说”以求“世人能够了解我内心的苦闷”,述说内心苦闷成为郁达夫小说创作的重要动机。 他说:“人生从十八九到二十余,总是要经过一个浪漫的抒情时代的”,“我的这抒情时代,是在那荒淫惨酷,军阀专权的岛国里过的。眼看到的故国的陆沉,身受到的异乡的屈辱,与夫所感所思,所经所历的一切,剔括起来没有一点不是失望,没有一处不是忧伤,同初丧了夫主的少妇一般,毫无气力,毫无勇毅,哀哀切切,悲鸣出来的”。这是郁达夫说自己写《沉沦》时的情形,但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得到了延续。这既是“五四”时代病在作家身上的投射,也是作家个人精神气质的真率外显。

3、他的小说充满对病态和变态的抒写,对情欲的大胆揭示。 在他的小说中,主人公大多是身体或精神上患有一定疾病的人。例如《沉沦》中的“他”患有忧郁症,《采石矶》中的黄仲则神经过敏,《春风沉醉的晚上》中的“我”因失眠和营养不良而已显病状,《银灰色的死》中的“Y君”死后被诊断为脑溢血,《茫茫夜》中的吴迟生患有肺病。《沉沦》中有自渎、窥浴;《秋柳》、《寒宵》中有宿妓、嫖娼;《茫茫夜》、《她是一个弱女子》中有畸恋、同性恋;大多数作品中的男主人公对女性都会有性向往。 这使得郁达夫小说在当时受到诸多道德批判,被认为是色情描写,淫秽描写,是不道德的文学。而现在,评论者对此有了更多的宽容,认为郁达夫小说"写病态,其意却不在展览病态,而在于正视作为人的天性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情欲问题"。如何看待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和病态描写,在今天仍然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4、情节散文化。 郁达夫小说具有“自叙传”的性质,但并不是作者的自传。作者所着力表现的乃是一种心境,是作家的苦闷和忧伤。因此他并不注重小说情节的曲折,也不精心构思小说的结构,而是任笔所之,以人物的情绪为主轴,依人物情感的波澜起伏而结撰成篇。乍看起来,郁达夫的小说结构松散,材料缺乏因果照应,情节不能一以贯之,但是细细品味,却发现其情绪波动严谨而周密,有条不紊,自然而流畅。 5、文笔流利清新。 郁达夫的小说文笔流利清新,语言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情感丰富,内蕴深厚,且如行云流水,富有色彩与节奏美,内含一种荡漾着真情的朴讷,略带幼稚的清隽。在郁达夫的小说中,还常常夹杂着古典诗词和西方诗词,这一方面加强了郁达夫小说的抒情性和诗意的氛围,也使其小说变得更为雅致古朴。"零余者"那种忧伤的诗人气质使小说始终弥漫着一种悲情和感伤。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作家群的小说 一、从“问题小说”到“为人生”的小说 1、问题小说 第三节 文学研究会作家群的小说 一、从“问题小说”到“为人生”的小说 1、问题小说 1918年至1920年,出现"问题小说"热潮, 问题小说是在"五四"启蒙精神感召下"思考的一代"对社会问题思考的结果,也是受欧洲、俄国文学影响的结果。问题小说题材广泛,涉及婚姻家庭、妇女地位、教育、劳工、青年出路、社会习惯、风俗、礼教、下层人民生活、战争与军人、国民性、人生目的与意义、知识分子等诸方面社会生活。问题小说 "只问病源,不开药方",涉及现代人的生活和精神两个层面,营造了"五四"落潮的感伤情绪特征。

2、“为人生”的小说 对人生现实与精神出路的思索,后来发展为人生派写实小说和主观抒情小说,主题都是追求个性解放--肉体和精神的解放,改良人生,改良国民性,反封建、反专制,追求精神的独立和自由。 提倡文学“为人生”的社团是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宣言》宣传文学“为人生”的主张,代表了文学研究会成员们的共同态度,但是对于如何反映人生的意见却并不一致。 沈雁冰、叶绍钧等人积极倡导现实主义方法,冰心、庐隐、朱自清、郑振铎等人则强调主观与美的表现。他们的创作方法具有二重性,叶绍钧的小说以现实主义为主,冰心的小说在现实主义小说与心理小说之间摇荡,许地山的小说更多传奇浪漫色彩,庐隐的小说又与创造社郁达夫的小说风格相接近,充满哀感缠绵的情调。 但是,除了庐隐之外,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家最后基本上都走向现实主义,"为人生"的旗帜使他们最终在创作方法上趋于一致。

二、冰心的小说 1、简介: 冰心(1900-1999),本名谢婉莹,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冰心在现代汉语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是她的散文和小诗,但是她最早却是以"问题小说"步入文坛并且闻名的。

2、社会问题小说 冰心的小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问题小说",小说涉及了广泛的社会问题。青年问题、封建制度问题、封建家庭问题,如《斯人独憔悴》(反映在学生运动中家长应怎么办的问题)、《一个忧郁的青年》等;国难问题与军人问题,如《一个军官的笔记》、《一个兵丁》等;妇女问题和家庭问题,如《秋风秋雨愁煞人》、《两个家庭》(通过两个不同的家庭的幸与不幸,写出她的"红袖添香对译书"的"新贤妻良母主义")等;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问题,如《最后的安息》、《还乡》等;教育与人才的问题,如《去国》(主人公留学回国无处可用,只得"去国")。

3、心理问题小说 第二阶段的小说对人生进行探索,也被称为心理问题小说。这个阶段以发表于1921年的《超人》为界,到大约1925年为止。她这个时期的小说由着重反映社会现象转入“表现并讨论人生一般问题”,讨论人生观、世界观的问题。《超人》是代表作。 《超人》借主人公何彬因嫌楼下小孩吵闹而打发施舍,后被他感激而由“憎”转“爱”的瞬间变化,宣传母爱神话,宣传天下儿子与儿子相爱的良方。《超人》集中绝大部分,《去国》与《往事》中的一些短篇,都在竭力寻找救治时代苦闷、解救自己苦闷的药方:“爱”。“母爱”、“自然”、“童贞”三位一体的“爱的哲学”,逐渐成熟并体系化。《超人》、《烦闷》、《悟》是具有代表性的“爱的三部曲”。这三部作品的共同主题是:人类是相连相爱的。《悟》指出人类不仅是相爱的,爱还是万能的,救世的。 冰心这些小说有较强的主观性,借小说表达爱的哲学,人物情节成为思想的奴隶,从而造成艺术上的粗疏。

4、现实主义小说 冰心前期小说,已初露现实主义的端倪,例如《斯人独憔悴》、《去国》、《三儿》等。20世纪30年代,她小说中的现实主义成分进一步增强。 《分》在反映社会问题的同时,融入了一种较为明显的有爱有憎的社会倾向性。《冬儿姑娘》和抗战期间写的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现实主义已经成为她的主要创作方法。《冬儿姑娘》、《我的学生》、《张嫂》等都是现实主义的佳作。她的小说创作走过了一个"之"字型的路。

三、王统照的小说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人。 王统照走的是从主观抒发到写实主义的道路。他早期问题小说主要体现为对“爱”与“美”的追求,带有玄想的特征。 《沉思》写女优琼逸以磊落的襟怀当画家的裸体模特,抱着为艺术献身的崇高目的,却为社会所不容,不得不陷入沉思。 《微笑》夸大了“爱”与“美”的作用,一个女犯人的“慈祥的微笑”,竟然使小偷受到了感化和超度,从此变成了一个有了些知识的工人,带有虚幻与玄想的性质。王统照早期问题小说蕴藏哲理,但是创作视野褊狭。1924年左右,王统照开始向现实主义转变。 《湖畔儿语》的社会现实性有所加强,小说通过一个小孩因母在家"接客"而不得不夜夜在湖畔过夜的遭遇,写出底层人民穷困屈辱的生活。

王统照还是"五四"时期较早的中长篇小说实践者。1922年10月出版的《一叶》是"五四"以来较早的长篇小说。长篇小说《黄昏》1923年开始在《小说月报》上连载,1929年出单行本。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山雨》,表明了他现实主义的成熟。

四、许地山的小说 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华生,祖籍广东揭阳,生于台湾台南。许地山从小受到爱国主义与宗教熏陶,他的小说充满了异域情调和宗教色彩。

1、《命命鸟》和《商人妇》 《命命鸟》写仰光一对青年男女加陵和敏明的爱情受到双方父母的反对而携手双双走向绿绮湖,控诉了封建门第观念和婚姻制度对青年的戕害。敏明投湖是因为一个关于命命鸟的梦让她悟透了人生。加陵与敏明投湖的时候,“毫无一点畏缩”,死亡和殉情对于他们来说具有一种超脱尘俗的魅力。 《商人妇》叙述了惜官悲惨而曲折的经历,但她原谅一切:"人间一切的事情本来没有什么苦乐的分别:你造作时是苦,希望时是乐;临事时是苦,回想时是乐。我换一句话说:眼前所遇的都是困苦;过去、未来的回想和希望都是快乐。"小说表现了"生本不乐"、"苦乐无别"的思想。

2、《缀网劳蛛》 《缀网劳蛛》是许地山前期小说代表作。具有宗教情怀的尚洁救治一位来家的受伤者,被丈夫冤屈逐出家门,她不解释不辩白,丈夫悔悟后把她找回来,她也不说明不解释。小说想说明的是,人生就是蜘蛛结网,蜘蛛所能做的,就是网破了后进行补缀。“人和他的命运,又何尝不是这样?所有的网都是自己组织得来,或完或缺,只能听其自然罢了。”从表面上看,尚洁的人生哲学带有一种软弱的宿命论色彩,“实际上却是达天知命的强者” 。

3、许地山前期小说的主要特征 (1)具有浓郁的宗教思辨色彩和神奇的异域风光。 (2)具有波澜起伏离奇的故事情节。 (3)喜用象征和比喻表现深刻的人生哲理。 (4)往往将正面人物理想化。他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他的宗教观念的化身,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4、许地山小说的转变 1928年的《在费总理的客厅里》标志着许地山创作风格向现实主义的转变。从这时起,许地山一改前期那种浪漫传奇的风格,转为关注中国的社会现实。这个时期的主要现实主义作品有《三博士》、《无忧花》、《人非人》等,但是影响不大。1940年的《铁鱼底腮》有一定的影响,但其影响却主要来自于其爱国主义。

5、后期代表作 20世纪30年代,许地山将现实主义与宗教结合的实践产生了较好的作品。 《玉官》是在走向现实主义的过程中尚未彻底摆脱宗教情绪的产物。 发表于1934年的《春桃》是这个系列中最为成功最为有影响的作品。小说在一个捡破烂的妇女春桃身上寄托了民间的仁义和宗教的慈爱精神。这也与许地山"宗教世俗化"的追求和"诸教的沟通"的精神相吻合。因为在春桃的身上,我们可以同时看到基督教的博爱、佛家的慈悲、道家的超脱以及儒家的仁义。但是,在整篇小说中,我们却再也看不到前期小说中的那种带有宗教色彩的感悟和说词。 许地山小说的主要特色体现在那些具有宗教色彩的小说上,浪漫情调、宗教色彩、现实宿命,使许地山小说成为"五四"时期小说的一枝奇葩。

五、庐隐的小说 庐隐(1898-1934),原名黄英,福建闽侯人,在“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 庐隐具有敏感、倔强、不苟于世俗、追求丰富多变的生活的性格。如果说郁达夫的小说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而下"的生理欲望的表现抒发"五四"时期青年人的精神焦虑,那么庐隐的小说则常常通过人物对"形而上"人生终极问题的诘问抒发"五四"青年茫无头绪的苦闷。

1、早期问题小说 她最早创作的也是问题小说。《灵魂可以卖吗?》、《一个著作家》、《两个小学生》、《一封信》等篇展现出一幅幅"血"与"泪"的社会悲剧,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随着问题小说风潮的过去,庐隐的小说开始向主观抒情小说方向转变,其风格与创造社的郁达夫相近。

2、《海滨故人》等代表作 《或人的悲哀》以书信的形式写主人公亚侠半年内的经历与情绪,“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始终困扰着她,她所见都是无聊、虚无,在极度厌倦中告别了人生。 《丽石的日记》中被诊为患心脏病的丽石的真正死因是由于悲观厌世导致的抑郁。在这些小说中,对“人生是什么”的叩问成为主调。 《海滨故人》中,也充满了对人生问题的叩问。这篇小说写露莎和几位女同窗从聚首言欢到风流云散的过程,小说中的露莎基本上是庐隐的自我写照,露莎的内心矛盾与孤独,是庐隐自己刻骨铭心的体验。这些青年带有"五四"时期一般青年的特点:一方面渴望个性自由,另一方面又不能摆脱因袭道德的束缚,表现了新旧交替时代青年女性的精神饥渴。

3、庐隐小说的主要特征 庐隐常用自己或近于自己的女性命运、心态、历史作为创作的依据,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柔弱多病、多愁善感、柔肠百结、思绪万端,是庐隐笔下女性的主要精神特征,小说充盈着悲哀的基调。 同时,她的小说又将个人的悲哀与时代的悲哀联系起来,加入了那个时代的大合唱,具有鲜明的“五四”时代特征。 她的小说具有女性的纤微细腻的心理笔致,加上感伤的色彩,便形成了一种婉约的文风。 庐隐那哀感缠绵的风格和对时代苦闷情绪的抒写使她成为"五四"主观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第四节 乡土文学及其小说创作 一、乡土文学概貌 第四节 乡土文学及其小说创作 一、乡土文学概貌 乡土文学是人生写实派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大都是文学研究会成员。乡土文学题材与主题由鲁迅开创,并由鲁迅命名。乡土文学作家多为从乡下到北京求学的大学生,作品表现出一些共同特点。 第一,描述故乡生活。他们目击现代文明和宗法制农村的差异,在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启迪下,带着对故乡和童年的回忆,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一方面,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讽刺和批判;另一方面,讽刺批判往往又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第二,具有乡愁情调。在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的同时,乡土小说作家仍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眷恋又往往与某种失落感交织在一起,使小说大多带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第三,突出风俗意义。乡土小说挟带着各地乡情民俗的纪实和描写,显示了鲜明的地方色彩,从整体上呈现出比较自觉而可贵的民族化追求。 第四,强调写实技巧。乡土小说比早期问题小说成熟,强调对外在世界的精密观察和客观再现。大多注意人物和环境的关系,人物性格比较鲜明、生动,注重地方风物、风俗画的描绘,立足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针砭社会痼疾,探寻人生的意义,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体现了"为人生"的文学观,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 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彭家煌、台静农、许钦文、蹇先艾、许杰等人。

二、王鲁彦的小说 王鲁彦(1902-1944),浙江镇海人,是乡土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王鲁彦的小说以描写江南市镇的风土习俗和世态人情,刻画乡村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理最具特色。他的短篇创作,没有壮阔的场面和曲折的情节,注重表现平凡的生活场景和日常事件,用富有诗意的抒情笔触,在平淡的题材中揭示生活的意义。

《柚子》写当时长沙地方军阀杀人,视人命如草芥。作者在写出了对军阀行为的愤怒的同时,对围观者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心态也有揭露,其情感基调有点像鲁迅的《示众》。 代表作《黄金》具有批判色彩,如史伯伯的儿子没有寄钱回来,村人制造了种种闲言,他在势利的乡风中被播弄得摇摇晃晃,只能做着黄金美梦了,小说深刻地展示了乡村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资本主义金钱观念入侵下被撕碎的世态炎凉状况。 《许是不至于罢》在描绘地方习俗的基础上,也致力于揭示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与《黄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菊英的出嫁》写了浙东冥婚这一古老的习俗。作品写菊英的母亲要为18岁的女儿找到婆家,开始便大量铺陈地方的婚嫁习俗,展开了一幅幅生动的风俗画,但到作品结尾才告诉读者,新郎新娘都是死去多年的人,其中显出一种透骨的悲凉,让人对这种奇特的陋习感到震惊。 除此之外,王鲁彦的小说还从多方面对落后人物进行了尖锐的讽刺。例如讽刺批判农村中的痞子的《阿长贼骨头》,讽刺没落乡绅的《自立》、《阿卓呆子》,讽刺官僚的《宴会》等。 从总体上讲,王鲁彦的小说体现了乡村的人伦向资本主义转化时,乡村价值观、道德的解体及式微。在风格上,王鲁彦的小说继承了鲁迅小说那种对国民性的批判和于诙谐中带有冷讽的特点。

三、彭家煌的小说 彭家煌(1898-1933),湖南湘阴人。 作品主要表现湖南闭塞的乡村中士绅与乡民之间的各种活剧,既有对农村封建宗法传统观念的批判(如他的代表作品《怂恿》对闭塞乡村世态人情进行的揭露,被茅盾称为“那时期最好的农民小说之一”,又有对农村乡俗陋习的揭示与嘲讽(如《活鬼》对乡村陋习的嘲弄,《牧童的过失》对造成童真迷失的乡村愚昧文化的批判)。 他的小说既单纯凝练又丰富含蓄,客观冷静的写实笔调与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交融,且具有较浓的喜剧色彩与幽默成分,往往将悲剧故事进行喜剧处理,因而呈现出一种悲愤与妙趣交融的悲喜剧风格。彭家煌的小说比20世纪20年代一般的乡土作家更加活泼风趣,也更加深刻成熟,具有鲁迅"含泪的微笑"的特点。

四、台静农的小说 台静农(1903-1990),安徽霍邱人。台静农有1928年结集出版的小说集《地之子》和1930年出版的《建塔者及其他》。《地之子》多取材于乡间贫苦农民生活,风格朴实,如实描绘了一幅幅人间悲剧,是中国现代汉语文学中乡土文学的早期代表作。鲁迅认为《地之子》是"将乡间的死生,泥土的气息,移在纸上"。

《烛焰》写“冲喜”的恶俗,风格异常阴冷。 《拜堂》写汪二与其寡嫂像见不得人似的成亲,调子低沉灰暗,透出阵阵寒意。 《天二哥》写酒徒之死,写出了他天神般庞大的身躯里面那麻木不仁的意志。 《新坟》写的四太太在遭兵祸而家破人亡后发疯,终于在儿子的棺材边自焚身死。 《负伤者》写吴大郎被妻子的野汉子张二爷打伤的故事,其格调与彭家煌的《陈四爹的牛》相近。 台静农《地之子》中的小说继承了鲁迅“安莱夫式的阴冷”的特点,写出了中国乡村的恐怖风俗。 后期的《建塔者及其他》中的小说思想更为激进,其中一部分作品表现了反对不合理现象的愤慨和向往光明未来的激情,讴歌了先知者"以精诚以赤血供奉唯一的信仰"的献身精神,这是他文学视野的拓展。

五、其他作家的小说 1、许钦文的小说 许钦文(1897-1984),浙江绍兴人。他是较早受鲁迅影响的语丝社作家。《鼻涕阿二》用讽刺的笔法描写了一个类似于阿Q的农村女性,意在表现下层人民麻木的精神状态。《石宕》触及了乡间采石人的命运,表现出对下层劳动者的关注。《疯妇》以细致的笔触,通过婆媳矛盾这一题材写出了乡间的陈规陋习,具有民俗学和社会学价值。

2、许杰的小说。 许杰(1901-1993),浙江天台人。许杰的小说气魄恢弘,以表现浙东的乡村悲剧见长。 《惨雾》描述了血淋淋的宗族之战,表现出宗族利益的至高性,突出了山地居民的原始与荒蛮,使人看到了这些落后的习俗与观念被封建势力利用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很能代表许杰的艺术个性。 《赌徒吉顺》写了浙东一带的“典妻”习俗。泥水匠吉顺堕落成了一名赌徒,最终,他像押赌注一样,把自己青梅竹马、吃苦耐劳、令人怜爱的妻子典给财主做生儿育女的工具,这种丑陋落后的习俗后来在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罗淑的《生人妻》中得到再现。 《出嫁的前夜》与台静农的《烛焰》一样,也写了"冲喜"的恶习,却更多了一种粗犷的风格。许杰往往将暴露转化为一种喜剧式嘲讽的笔调,这种风格在后期小说如《子卿先生》、《的笃戏》中得到了明显的显现。

3、蹇先艾的小说 蹇先艾(1906-1994),贵州遵义人,是文学研究会后期的青年作家。 《水葬》是蹇先艾的成名作、代表作。作品写一个青年骆毛因偷窃行为被村人处以极刑(水葬)的故事。更为可怕的是,这样的处置在村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的,围观者甚至被处死者本人对此都表现得非常麻木。然而,这“天经地义”背后却有着令人发悚的野蛮。 《在贵州道上》是蹇先艾另一篇代表性作品。作家以冷静的笔调刻画了贵州山道的险峻、山民生活的困苦及其蒙昧的精神状态。 能代表蹇先艾风格的作品还有《盐巴客》、《到镇溪去》等。蹇先艾早期小说的结集有《还乡集》、《朝雾》、《一位英雄》、《乡间的悲剧》、《盐的故事》等。

第五节 创造社作家群的小说 一、创造社小说概貌 创造社成员大都从事过小说创作,如郭沫若、张资平、成仿吾、倪贻德、郑伯奇等人。 第五节 创造社作家群的小说 一、创造社小说概貌 创造社成员大都从事过小说创作,如郭沫若、张资平、成仿吾、倪贻德、郑伯奇等人。 郑伯奇曾经将郭沫若的小说分为"身边小说"和"寄托小说"两类。"一类是寄托古人或异域的事情来发抒自己的情感的,可称寄托小说;一类是自己身边的随笔式的小说,就是身边小说。" 从总体上看,创造社作家群的小说多有"身边小说"的特点。这些小说从风格上大致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偏重写实的客观写实派,以张资平为代表;一类是偏重抒情的浪漫抒情派,以郁达夫为代表。创造社的小说主要以后者为主。

二、张资平的小说 1、简介 张资平(1893-1959),广东梅县人,是创造社早期的重要小说家。张资平的创作方法十分驳杂,既有浪漫主义,又有写实主义。他的一些作品宣泄个人"性的苦闷和受经济压迫的痛苦",属于主观抒情小说;另一些作品热心描写恋爱故事,充满细腻的两性心理刻画,属于客观写实小说。但是总的来说,他的小说创作方法还是以后者为主。

2、早期小说。 在留日期间,他的小说多为自传体,反映他的求学和恋爱生活,例如处女作《约檀河之水》就描写了"他"与日本房东的女儿的恋爱悲剧,带有自传的色彩。1922年2月,张资平出版了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这部小说也以自传性的笔调抒写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故人的缅怀。早期小说中还有一些反映知识分子在经济压迫下困顿颠踬的生活的篇章,如《植树节》、《百事哀》、《冰河时代》等。

3、恋爱小说。 不久,张资平的创作风格发生了重要的转变,由写自叙传小说转向写恋爱小说,成为了"恋爱小说专家"。1925年,张资平写成了长篇小说《飞絮》,一年后,又写了《苔莉》。这两本书使张资平变为众人皆知的畅销小说作家。《飞絮》和《苔莉》再版都在11次以上,产生了广泛影响。这两本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五四"青年婚姻自主、个性解放的要求,但是却也犯了张资平小说的通病,过多地从肉欲解释人类的爱情,缺乏社会意义。

4、张资平小说的堕落。 他的小说往往分不清爱情和淫欲的界限,多写各种形态的性心理,多写三角、四角乃至多角恋爱,充满了肉感和性变态、性倒错,强调处女的争夺,有士大夫的眼光杂混其间。类似的作品还有《最后的幸福》、《梅岭之春》等。1928年之后,张资平循着前期的路子大量地创作三角恋爱小说,在三四年时间内,连续出版了16部中长篇,成为了一种滥调。鲁迅极端鄙视地把《张资平全集》及其“小说学”概括为一个三角形“△” 。这个时期,他的恋爱小说某些描写性行为的文字较污秽。

5、张资平小说的伦理学价值。 张资平小说也有对维系传统伦理的最根本的性伦理进行较为彻底的颠覆的意义。 张资平曾说:"道德绝不是固定不变的。过去有过去的道德,现在有现在的道德。未来也当然会生出一种未来的道德来。自然主义文学的确描写了很多过去的道德及现在的道德不能并立的人生,但对未来将成立的道德却给了不少的助力。把人生的暗面赤裸裸地写出来,纵令和过去或现今的道德相反,但是读者加以考究,由考究的结果可以产生出新道德来。"

三、冯沅君的小说 1、简介 冯沅君(1900-1974),笔名淦女士,河南唐河人。她不是创造社的成员,但是创作风格却明显地受到了创造社前期文艺思想的影响,强调表现作者的"内心要求",与郁达夫的风格相近。冯沅君的创作时间较短,从1923年至1929年,仅6年时间,小说集有《卷葹》、《春痕》、《劫灰》三部,《卷葹》是代表作。

2、《卷葹》 《卷葹》被鲁迅编入“乌合丛书”,包括四个短篇:《旅行》、《隔绝》、《隔绝之后》、《慈母》。这四个短篇系列小说,虽然主人公的名字各异,但情节却如同连环套一般相互关联。 在京城读书的女主人公,不愿意服从家庭包办婚姻,与一位男同学自由恋爱。《旅行》写他们一起外出旅行,过了梦也似的十天甜蜜生活。他们在火车上想拉手,又害怕搭客们的注意;在旅馆里“夜夜同衾共枕,拥抱睡眠”,却彼此纯洁无邪,毫无淫秽之念。小说描写了女主人公细腻而丰富的内心感受,表现了这对青年对于爱情的神圣态度。 《隔绝》、《隔绝之后》与《慈母》写女主人公的母亲以死要挟她断绝与男友的关系,并将她禁闭了起来。但是她暗中与男友联系,约定出逃。可是出逃前夕,母亲积忧成疾。她不忍伤害母亲,却又难以容忍包办的婚姻,服毒自杀。她的男朋友闻讯赶来,也殉情自杀。作品以细腻精致的笔触,表现了敢于冲破旧道德牢笼的青年女性的内心隐秘,表达了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但又混杂以母爱与爱情的纠缠,情感矛盾而复杂。 《卷葹》在叙事抒情上显得明确、朴素而真实,其蕴藉精妙的文笔尤为值得称道。

四、其他作家的小说 1、贻倪德 倪贻德(1901-1970),杭州人。倪贻德是学美术出身的,受到西方现代派绘画影响,他认为艺术的意义主要在于表现作者主观的心象,在于把自己的情感和人格融化在所见的物象中去。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自我表现与残酷的社会现实矛盾结合。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兼具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和未出国门的旧家寒士的双重因素,呈现出一种较其他创造社作家更浓的民族气息。

他的小说主要收在《玄武湖之秋》和《东海之滨》两个集子中。短篇小说《玄武湖之秋》是代表作。 这篇小说带有很强的自传性质,写南京某艺术学校一个青年画家因与女生接触而引起公众非议乃至排斥的故事。作品重在展示主人公的艺术家气质在现实保守、庸俗的环境面前的孤立和尴尬,以真实而细腻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对青年人个性发展的压抑和年轻人孤独苦闷的处境。 在他的其他小说如《下弦月》、《江边》、《寒士》等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经历都有相似之处,这些人都是一些单纯而落魄的艺术家,作者所要着力表现的都是这些在现实的物质窘境与精神孤立的双重压迫下仍然保持独立个性的年轻人内心深处的痛苦与呻吟。 倪贻德的小说带有一种阴柔美,其小说文心清苦,格调清哀,文字清婉,行文趋于散文化。他小说的写景也独具风格,情景相融,富于诗意。

2、郑伯奇。郑伯奇(1895-1979),原名郑隆谨,字伯奇,陕西长安人。郑伯奇的作品不多。收在《抗争》集里的小说和剧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短篇《最初之课》通过一个留日学生在第一堂课上的遭遇和感受,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侵略性质,具有反帝和爱国主义意义。在后期的短篇集《打火机》中,主要揭露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下社会面貌的黑暗和下层人民的痛苦。他的作品风格朴素,与创造社的其他作家相差较大。 3、成仿吾。成仿吾(1897-1984),原名成灏,湖南新化人。他在创造社主要是以文学批评家的身份出现的,但是他也从事过小说创作。其小说处女作为《流浪人的新年》。主要小说(集)有《守岁》(1929)和《流浪》(1927,小说、诗合集)。 4、周全平。周全平(1902-1983),江苏宜兴人。他与张资平的风格较为相近,都是走的写实的路子,1926年被郁达夫等人挤出了创造社。他的小说结集为《烦恼的网》、《梦里的微笑》、《苦笑》和《楼头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