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全国 2009 年 4 月高等 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 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年,中国爆发的一场伟大的农民战争是 ( ) 年 4 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 了 ( ) 3.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
Advertisements

看到这些数字,你 联想到什么数字?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1937年).
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
第三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 年).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民乐一中历史教研组.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927年——1937年).
党的光辉历程 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必修(Ⅰ)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难点: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座位排列(严格按方阵、学号就座) 空 位 旅 游 管 理 行 管 1 班 行管 2班 旅管 3班 旅管 2班 旅管 1班 讲 台 进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近代化的探索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开端 技术 制度 思想.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五四运动.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考纲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3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 情 分 析 要 点 拓 展 考 点 聚 焦 冀 考 探 究.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中国共产党党史 ( ) 授课人:周少品.
中国共产党党史 ( ) 韦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多媒体教学课件.
I think therefore I am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Ⅰ教案 欧阳德全编写
第20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第7讲 近代后期中国社会的新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理论与经验 ◆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形成 ◆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二节 五四爱国运动.
虎门销烟 辛亥革命 金田起义 五四运动.
抗日——中共的崛起和毛在党内领袖地位的确立( )
高一历史下册单元复习(一) 一、阶段特征: 1927—1937年中国历史阶段特征 : 1 .国共政权对峙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红色政权 的建立 第3课.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第13课 辛亥革命 1、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什么? 2、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政治纲领、性质各是什么? 兴中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斗争的正义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一 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2)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 (3)“二次革命论”与“一次革命论”和“无间断”革命理论的错误倾向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制作人:生雅利.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认识其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新中国的缔造者 ----毛泽东 ( —— ) 内容标准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 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三专题.
欢迎光临指导 华安一中 林惠萍.
中国近代现代史 第五单元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第1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7课 毛泽东思想 课标要求: 概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近 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第13课 伟大的开端.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本章目录 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问题 教学内容 课堂小结 延伸 阅读 复习 思考 教学 案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第1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梦”要“热宣传”更需“冷思考”.
责任与使命 2014级人文萃英班向湘蜀 39套论文答辩模板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祝愿我们的国家和党永远强大, 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让我们一起为党呐喊,为党祝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3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及国共十年对峙

考试大纲 已 考 点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三年3考★★) 对五四运动特点、影响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及探索的认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三年7考★★★★) 对国共合作的理解认识;对国民大革命结局、成果的理解;对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理解认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将德国_____________转交 给日本。 (2)过程 ①第一阶段:从1919年5月4日开始,北平学生高呼“外争 主权,内除国贼”“_____________”“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等口号,举行游行示威。运动中心在北京,青年学生是主力。 在山东的特权 废除二十一条

②第二阶段:从6月5日起,运动中心转移到上海,_______ _____________、学生罢课,运动波及全国。工人成为运动 的主力,从此,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陆、章 三人的职务,拒绝_____________。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 胜利。 (4)意义 ①性质: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___的革命运动。 ②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工人中的传播,成为中国 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工人罢 工、商人罢市 在和约上签字 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共产党诞生 (1)条件 ①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日益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②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的积极准备和_________的帮助。 (2)标志: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①内容: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_______ _______;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_________;中央 机构为中央局,总书记为陈独秀。 ②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共产国际 无产阶 级专政 工人运动

3.国共合作 (1)背景 ①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_________ _____。 ②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确定了与___________合作的方针。 (2)实现: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召开有共产党员参加的国民党一大。 (3)影响: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蓬勃发展,___________ ___高潮迅速到来。 革命统一 战线 中国国民党 国民革命运 动

4.国民大革命 (1)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开 始。 (2)高潮——北伐战争 ①目标: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 势力。 ②过程:1926年开始北伐,歼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_;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 往武汉。 长江流域

(3)结局——国民革命失败 ①原因 a.帝国主义干涉,扶植国民党右派蒋介石为新的代理人。 b.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制造分裂,叛变革命。 c.陈独秀坚持_________,放弃___________。 ②表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 潮。 右倾错误 革命领导权

问题1:“五四运动”完成了预定的目标,取得了完全的胜利。这种说法确切吗? 提示:不确切。运动取得阶段性的胜利,但是其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并没有完成,因而“五四运动”不是完全的胜利。

问题2:有人认为国民大革命并没有促进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如何理解? 提示:说法片面。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加之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错误,导致了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这里的失败是指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但是国民革命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国共的十年对峙 1.武装起义 (1)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_______________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_______________,10月,在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反动统治 湘赣边秋收起义

2.土地革命 (1)背景:“八七会议”确定了_____________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2)内容:打土豪,分田地,_____________。 (3)意义: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 开展土地革命 废除封建剥削

3.根据地建设 (1)理论: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思想。 (2)实践 ①经济:努力发展生产,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②军事:从1930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军三次粉碎敌人的“围剿”。 ③政权:1931年11月,_________________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 工农武装割据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成就:到1930年夏,农村革命根据地有十几块,革命武装力量达十万人,革命的星星之火已发展成燎原之势。 4.红军长征 (1)原因:博古、李德等人坚持“左”倾错误,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2)经过 ①开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②生死转折:_________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遵义会议

③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在吴起镇与当地红军 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标志 着红军_____________。 (3)意义 ①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_________。 ③长征一结束,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

问题1:有人说工农红军长征在当时是必要的,是为了宣传革命思想和北上抗日而进行的必要战略转移。这种说法你如何理解? 提示:具有片面性。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取得了胜利,传播了革命思想,撒下了革命的火种,促进了北上抗日;但是红军长征是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导致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问题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解决党内分歧的一次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彻底清算了党内“左”倾错误。这种说法正确吗? 提示:不完全正确。遵义会议仅仅纠正了当时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但并没有从思想上彻底清算“左”倾错误。党内“左”倾错误的彻底清算应该是在延安整风运动中。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使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北伐战争的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及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导致国民大革命失败。

●中国共产党吸取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寻找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主题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思想历程中,五四运动无疑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以前的一切,似乎都汇集于此,彼此激荡奔腾;以后的一切,似乎都由此生发,造成了种种历史的巨变…… ——美国著名华裔学者周策纵

探究1:据材料一,你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一次最为壮丽的精神日出”? 提示:(1)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时代的主流。 (2)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五四精神,成为激励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材料二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 探究2: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提示:(1)刚刚登上政治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材料三 北伐军军歌: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 探究3:你如何从这首军歌中理解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 提示:“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从“工农学兵,大联合”“齐奋斗”中可以看出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互动探究】有些当代学者认为:“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对此应如何理解? 提示:说法正确。(1)补课:第一次历史巨变指的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成立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反帝反封建并不彻底,而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所以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 (2)起点:第二次历史巨变指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领导作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一、五四运动的四大特点 1.革命性:近代史上最早由学生、工人、商人掀起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2.群众性:学生、工人、商人多阶层参加,联合斗争。 3.爱国性:维护山东主权、青岛主权,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4.成功性:运动斗争的目标基本实现。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加,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备选要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1.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主力军,显示了巨大的力量,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将承担起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责任。 2.五四运动启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联合,因此比辛亥革命有更广泛的群众基础。

3.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从而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4.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主题2 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程 材料一 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 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探究1:你认为材料中关于与国民党合作的认识是否完全正确? 提示:不完全正确。 (1)材料中分析当时中国革命的敌人和任务都是符合实际的,与国民党合作具有必要性。 (2)表明中国共产党接受共产国际的领导,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大革命。 (3)材料说“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是错误的。 (4)中国共产党刚成立不久,的确还处于幼稚、不成熟阶段。

材料二 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探究2:你如何理解材料中所说的“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 提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为了迎接二、四方面军,中央派彭德怀同志率领原一方面军主力西进,直插西安兰州公路的静宁、会宁地区。(1936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终于在会宁、静宁地区会师,全国主力红军胜利地结束了伟大的长征。 ——成仿吾《长征回忆》 探究3:从材料中你能获取哪些重要信息? 提示:反映红军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心转移到北方,为中国共产党抗日奠定了基础。

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逐步走向成熟 1.表现 (1)中共二大把党的奋斗目标确定为最高纲领,从国情出发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明确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共三大确定了统一战线方针,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独立领导了工农武装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工农红军),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4)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5)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开始形成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说明党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原因 (1)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明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2)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认识到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性。 (3)中国共产党排除了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独立自主地解决了党内存在的问题。 (4)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领导人日益成熟,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

二、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的四个转移 1.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最高决策从错误到正确。(右倾机会主义→八七会议的正确决策→“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的正确决策→逐渐走向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3.革命中心区域的转移从南方转移到北方(瑞金→长征→陕北)。 4.中国时局由国共两党内战转移到共同抗日(1927-1936年内战→1937年国共合作抗日)。

【备选要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遭遇的两次严重挫折及主观原因、挽救措施 1.两次挫折及主观原因 (1)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导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2)毛泽东被撤销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左”倾领导人博古、李德掌握军事指挥权,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2.挽救措施 (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工农武装起义,召开“八七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最后走出一条正确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2)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取消“左”倾领导人的军事指挥权,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使革命转危为安。

高频点1 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发展  1.(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T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解析】选C。由毛泽东这句话的主旨可以看出是认识到俄国的暴力革命是改造社会的必然选择,故C正确;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当时还达不到这种认识高度,题干主旨也无法反映,故A错;B的意思在题干中也无法体现,故排除;D是干扰项,但根据历史事实可以排除,中国共产党刚建立走的就是暴力革命之路,改良的路已在中国行不通。

2.(2012·广东文综·T15)下图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 ) A.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卖国 B.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国民党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

【解析】选D。从图片中的“民众的力量、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印行、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B、C与题干时间信息不一致,排除。孙中山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并提出三大政策等,D正确。

3.(2012·山东文综·T13)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解析】选D。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君主专制;国民革命运动基本推翻的是北洋军阀的统治,反映了斗争对象的不同。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在近代一直没有建立,A错误;B、C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参与范围与形式,不是影响。

4.(2011·新课标全国文综·T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 ) 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 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

【解析】选A。A公车上书发生于1895年,参与者仅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五四运动发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广泛觉醒;正确。B外交失利是导火线,是次要原因;排除。C、D与题干现象关系不大;排除。

考情分析 高频预测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看,五四运动、国共合作与国民大革命是命题考查的重点,特别是对国共合作的特点、北伐战争的结果及影响等命题较多 (2)从考查形式和命题角度 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考 查;命题多运用有关评论性材 料、口号、图表等为命题材料,考查学生认识评价历史问题的 能力 (1)复习备考时,熟记五四运动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运动的口号和运动的特点;充分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国内国际背景和五四运动的意义 (2)重视对国民大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的理解;链接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知识点对比复习

高频点2 辛亥革命的背景、特点、结局及功绩  1.(2012·北京文综·T18)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批准,将每年8月1日定为( ) A.国民革命军军人节 B.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纪念日 D.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解析】选B。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A 1925年孙中山建立国民革命军,1947年改组为中华民国国军;错误。B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称为“中国工农红军”;正确。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于1931年11月;错误。D中国人民解放军是1945年之后中国共产党武装力量的称谓;错误。

2.(2012·江苏单科·T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解析】选B。“国家又濒于危亡”表明国家又受到外来侵略,有民族危亡的危险。A、C、D反映的是国共对峙,不会导致国家危亡,故可以排除。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局部侵华开始,符合题意。

3. (2011·浙江文综·T18)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 ”“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

【解析】选C。A“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标语在九一八事变前后不可能出现,最有可能是在1935年的瓦窑堡会议后;排除。B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瓦窑堡会议,呼吁国共两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时间不符合;排除。C 1935年12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制定;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已胜利结束,到达陕北。时间、空间、标语内容三者均相符合;正确。D八一三事变以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接受改编,番号简称为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红军万岁”标语不可能出现于八一三事变以后;排除。

考情分析 高频预测 (1)从考查频率和内容上,命题相对集中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日本的侵华影响等知识点 (2)从考查形式和命题角度看,选择题与非选择题并重,非选择题链接性命题考查较多;主要是利用图表材料、史料等考查学生灵活掌握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复习备考时,一要重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道路探索的历程及政策、方针、策略;二要理解中国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及日本侵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方针策略调整的背景及影响的认识

1.(2013·揭阳模拟)下图所示为1920年胡适等发表的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 )

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 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 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的关键信息“荒唐的中年老年人……来干涉纠正……”看,作者并不支持五四运动,故A表述最符合题意。

2.(2013·唐山模拟)“径启者:兹附上广东银行大洋三百元支票一张,希如照收,即转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同志。此致中央执行委员会汪精卫”。与这一文件相符合的史实是( ) A.中国共产党开展工农武装割据 B.国民政府已经完成统一 C.国共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 D.国共合作开展抗日战争

【解析】选C。从材料中的表述可得知,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故A、B表述错误;从湖南省党部毛泽东,可分析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自己的政权,故不可能是抗日战争时期,排除D。

3.(2013·莆田模拟)下图《同去,砍人去》漫画,反映了发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五四运动”遭镇压 B.第一次工人运动失败 C.国民党“一大”召开 D.国民大革命失败

【解析】选D。从图中可获得信息,汪精卫和财阀、青红帮同去砍人,指的是砍杀中国共产党员,这一事件发生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意味着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4.(2013·安徽示范高中模拟)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说过:“我想谈谈我个人对毛泽东的评价,毫无疑问,他的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材料中的“一条路”是指( ) A.坚持“城市中心” B.工农武装割据 C.坚持“持久战” D.实行人民民主

【解析】选B。在土地革命、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中,毛泽东提出井冈山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在抗日战争中仍然坚持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农村包围城市)。故答案选B。

5.(2013·天津模拟)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着重解决的问题是( ) A.组织路线问题 B.军事路线问题 C.思想路线问题 D.革命纲领问题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解决了当时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

6.(2013·南昌模拟)在某影视作品中,毛泽东有这样一句台词:“山沟沟里的共和国很快就要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马背上的共和国”喻指( )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长征 C.八路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 D.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机关转战陕北

【解析】选B。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关史实。“山沟沟里的共和国”指的是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政府被迫离开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因此,“山沟沟里的共和国”成为“马背上的共和国”。

7.(2012·梅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商界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作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水的人,要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 ——《中国近代史大纲》 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通史》

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是否真的被“淹死”?结果如何?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

(3)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 (4)综合三则材料,分析说明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大革命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第(1)题据材料首先判断出五四运动,然后回答其结果。第(2)题第一问回答中国共产党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目标,第二问从革命面貌改变回答。第(3)题回答国民大革命的兴起与影响。第(4)题回答出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国民大革命之间的必然联系。

答案:(1)表现:五四运动。没有。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政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影响: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

(4)五四运动中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为创建中国共产党奠定了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大力开展工人运动,在实践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当时革命的国民党成为对象;孙中山在进行民主革命的过程中认识到必须联合中国共产党,最终促成国共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