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民族英雄 台灣百年世家 指導老師:陳茂祥 老師 組長:9816141陳宜萱 組員:9816003郭柔妤 9816090劉千葦 三代民族英雄 台灣百年世家 指導老師:陳茂祥 老師 組長:9816141陳宜萱 組員:9816003郭柔妤 9816090劉千葦 9816066邱佩儀 9816132吳佳霖 9816075梁雅文 9816150賴欣妤
目錄 一、霧峰林家花園簡介 二、林家三代民族英雄稱呼由來 三、林家三代民族英雄-人物介紹 四、 五、民族英雄對林家的影響 六、文獻探討
一、霧峰林家花園簡介 「陳林半天下」,這是台灣的一句俗話,意謂陳林兩姓的人口在台灣佔大多數。提起林姓,當推板橋林家與霧峰林家,最為人熟知,滿清末葉與日據時代尤然。 霧峰鄉的古蹟最有名的是霧峰林家花園,其與板橋林家花園是台灣舊式邸宅的兩大典型,霧峰林家宅第分為「下厝」、「頂厝」及「萊園」三部份,而「霧峰林家花園」應是指「萊園」,是霧峰林家的後花園。據霧峰林氏族譜「林文欽家傳」云:林文欽於光緒19年(1893)中舉之後,「雅慕萊子班衣之志,築萊園於霧峰之麓,亭台花木,境極幽邃;家蓄梨園一部,春秋佳日,奉觴演戲侍羅太夫人之游」,可見當時林家祇是作為娛親之所。
霧峰林家分為兩大房厝,即下厝(長房)與頂厝。頂厝以文名為主,其代表性人物以林文欽(前清舉人)、林獻堂父子較為人熟悉。日據時期,林獻堂領導台灣知識分子,與日本統治當局週旋數十寒暑之「台灣民族運動」,其歷史地位則是那個時代的個中翹楚。 下厝的長房則以武功成名,其中林文察、朝棟、祖密父子孫三代均是統兵名將較為突出。
二、林家三代民族英雄稱呼由來 馬英九總統參訪霧峰林家,他在抗日民族英雄林獻堂故居提下“三代民族英雄,百年英雄世家”,以表揚霧峰林家對台灣的貢獻,並承諾,將全力修復霧峰林家,使其成為具歷史與文化意義的觀光景點。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時任台灣省財政廳長的嚴家淦先生在台中參加彰化銀行董事長交接典禮後,被民眾揚言追殺,所幸由林獻堂先生出面保護,嚴家淦 先生才逃過一劫,這是本省人與外省人相互扶持的實例,也顯示二二八不是族群衝突,當時林獻堂先生是出於什麼情誼、認知伸出援手,此刻非常值得我們省思。
馬英九總統並表彰霧峰林家的愛國情操,他表示,林家文武雙全,霧峰先祖林文察在清朝時參與平定太平天國,林文察之子林朝棟更協助台灣巡撫劉銘傳打贏中法戰爭, 民初,林朝棟之子林祖密在孫中山危急之際投身國民革命軍,擔任閩南軍司令,林獻堂則於日據時代成立台灣文化協會、辦報,以非暴力抗爭的方式,彰顯本土意 識、自主性。 馬英九16日前往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參觀「霧峰林家與台灣新文化運動特展」 圖片出處:中央社
三、林家三代民族英雄-人物介紹 *家系(僅列出有歷史資料者) 林文察 林朝棟 林祖密
林文察 生平 1828年,林文察生於彰化縣阿罩霧莊(今台中縣霧峰鄉),為林定邦長子,由於歷代以來努力開墾,此時林家已累積相當之財力。林文察小時長相斯文,但喜歡與附近孩童玩作戰遊戲。十二歲時已能寫詩文,十四歲時於當地孝廉楊廷鰲門下受學。然而,他對讀書考試興趣不大,反而喜好關羽、岳飛忠義報國的故事,並好讀兵書,勤練槍法、刀劍等武術,尤其擅長射擊火槍。 1850年,林媽盛因綁架林定邦族人林連招,而與林定邦發生衝突,結果衝突之中林定邦中彈被殺。這時,時年二十二歲的林文察乃獨自一人偷襲林媽盛,押到父親墓前,將其剖心以為父報仇,之後擔心連累家人,又獨自到台南府城自首,但似乎未被正式判決處刑。
林文察 平定小刀會戰 1853年,小刀會起事,相繼攻陷安溪、永安和廈門等地,之後被清軍圍攻,部分成員於1854年轉而來台,並在台北、噶瑪蘭一帶起事,最後趁勢攻佔雞籠(今基隆市)。這時北路協副將曾玉明聽聞林文察有才氣,且林家於地方亦有相當影響力,乃徵召他助戰,果然林文察率領200名鄉勇為前鋒大敗小刀會,成功收復雞籠,並以火槍架在船上追擊敵軍,燒毀兩艘船艦,拿下首功。此外,彰化縣府也判定林文察於林媽盛案件中無罪,這些契機令林文察得以開展其將領生涯。1857年,林文察又捐贈銀兩捐助政府處理彰化縣與淡水廳械鬥的善後工作,得以游擊分發至福建補用,而他也利用機會增加家族的田產,並招募更多鄉勇,擴充手下兵力。
林文察 1857年,太平軍旁系勢力郭萬淙再組小刀會,以書佔山為根據地,於1858年攻陷麻沙,圍逼建陽。台灣鎮總兵邵連科奉命徵召鄉勇助戰,林文察乃應募鄉勇420人,閩浙總督王懿德則於1859年二月正式以游擊職任用他,林文察也展開異地的軍事生涯。 該年5月19日,林文察抵達泉墩頭,沿路消滅所遇敵軍,三天後進紮洋墩,與敵軍隔順陽江對峙。這時他利用敵軍涉水偷襲時,部署大量火槍沿岸射擊,果然大敗敵軍。5月30日,他與友軍兵分三路掃蕩敵軍餘黨,成功解除建陽之圍。之後,林文察持續北上,與張堃、游紹芳等友軍圍攻麻沙,並自率手下鄉勇衝入敵陣,殲滅敵軍三、四百人,成功擊潰敵勢,收復麻沙。
林文察 隔年,林文察持續追捕郭萬淙,並於紹武山坊山使其投誠。之後郭之殘餘勢力與土匪胡熊合流,他隨大軍前往大田圍攻,終迫使胡熊投降。由於連戰皆捷,11月15日林文察被升為參將,換賞花翎,並賞「固勇巴圖魯」稱號。不久,他捐票錢五萬串,而被加封副將
林文察 對抗太平軍 1860年年底,太平軍以江西常山為根據地,掠奪江山。 1861年1月14日,林文察奉命率2000兵力支援,然而兩日後江山失守,他被命收復縣城。 12月20日,林文察雨中出擊,於大溪攤襲擊太平軍,擊殺數十人後擊退敵軍,並駐紮該地。 隔天,他率軍抵達江山縣城外,以槍砲圍攻縣城,並令張培荃登砲船沿江部署。而太平軍則由城北門、西門突圍,自東門向戰船火包,林文察則分隊迎戰,兩軍頓使陷入混戰。經過四小時激戰,太平軍慘敗,死傷無數,被迫退回城中。
林文察 之後多日攻城,太平軍勢衰,林文察終於2月4日清早發動總攻擊,經過一天混戰後殺敵410人,俘虜160人,並於隔日成功收復縣城。 之後又率軍追擊殘兵,並於2月11日協助收復常山。 由於其以少勝多,逆轉局勢,3月21日被朝廷以副將儘先補用,賞「烏訥思齊巴圖魯」稱號。
林文察 1861年3月5日,太平軍彭順年攻陷連城,直接威脅到泉州、漳州兩地。閩浙總督慶瑞乃命人在浙江的提督曾玉明與林文察回福建支援,其本人則親自督戰。 4月18日,兩人駐紮湖口,並擊退攻來的太平軍。 5月7日,林文察收復姑田,進紮金雞嶺。 5月16日,林文察令休息多日的部隊急攻亨子堡,並令勇首廖得全先前去誘敵,然後以伏兵襲擊,本人則另率鄉勇由江防截擊,結果此戰太平軍中計慘敗,林文察成功收復連城。
林文察 5月18日,曾玉明、張啓煊領軍攻打汀州縣城,林文察出兵支援。 5月23日,清軍發動總攻擊,太平軍節節拜退。 5月25日清軍收復汀州城。由於此戰林文察表現傑出,得以補總兵缺。七月時,曾玉明與林文察再度奉命支援浙江戰事,沿途順道消滅沙縣與長汀的土匪。
林文察 平定戴潮春事件 1863年9月10日,閩浙總督左宗棠命林文察返臺平定已起事兩年的戴潮春事件,而此時臺灣兵備道丁曰健已抵達台北,準備南下作戰。 11月24日林文察自安平登陸,12月2日抵達嘉義,懲勸當地兩百數十庄向清軍投降,並與與護理水師提督曾元福會師商議戰略。 商討結果,他決定先疏通嘉義與彰化交界處的道路,然後再收復彰化,於是命白瑛、關鎮國合攻斗六,請彰化知縣凌定國由寶斗(今彰化北斗鎮)向南攻,而他本人與許忠標等部隊沿海向北作戰,直到麥寮與南下的林文明會師後再攻打彰化。
林文察 12月8日,林文察進駐麥寮。這時,各方部隊逐漸包圍彰化縣城,12月13日破城。之後,林文察進駐塗庫,與曾元福相約攻打鬥六,同時殲滅支持戴潮春的村莊三十多座,逐漸逼近斗六城,但斗六防禦堅固,難在短其內拿下。 於是1864年1月20日,林文察假意以援助彰化戰事為由,密令各軍各撤離城外,至1月26日,僅留關鎮國數營於城下,並燃燒煙柴草煙火,令士兵作慌亂狀,而誘使城內敵軍開門襲擊,這時附近甘蔗田伏兵衝出襲擊,關鎮國等軍備後夾擊,成功大敗敵軍,收復斗六城。 1月29日,戴潮春在張三顯勸說下出面投降丁曰健,但因出言不遜,隨即被斬殺。 1月30日,林文察率軍攻打四塊厝庄,經過一番激戰後,最後搭建砲臺,以大砲連夜砲轟,才得以於2月18日斬殺林日成,收復該地。
林文察 影響 林文察雖早逝,但卻對清朝平定太平天國的戰事有深遠影響。 他在福建駐守期間,不但收復被佔領的郡縣,並成功阻止太平軍由江西至東南沿海擴張。 另外,他與曾玉明兩次増援浙江,也發揮以少擊多的力量,順利達成戰略目的,防止浙江南部落入太平軍的手中。
林文察 在家業上,林文察傳奇性的軍旅生涯不但令他由一鄉勇升至總兵職位,林家也由一地方土豪成為握有數千精良私人兵力的官宦士族。 而他擔任家長期間,利用戴潮春事件等契機收購或佔有大量田產,使林家田產倍增,並因平定戴潮春事件有功,得清庭賞賜全福建省(當時包含台灣)的樟腦專賣權,使林家財力舉全台頂尖(僅次於板橋林家)。從此,霧峰林家成為全台灣最有權勢的家族之一。 但另一方面,林文察平定戴潮春事件時與臺灣兵備道丁曰健交惡,也是導致日後其二弟林文明被斬、堂弟林文鳳被關,林家家道中衰的遠因之一
林朝棟 生平 林氏自少好讀孫吳兵法及韜略行陣諸書;善武術,被傷左目,故里人謔稱為「目仔統領」。以世職襲騎都尉,援例納貲晉敘兵部郎中。光緒10年(1884),法人犯臺,欽差大臣劉銘傳蒞臺辦理防務,岑毓英知朝棟能,預為之薦,使辦團練,並率鄉勇拒戰於三貂嶺、八堵間,遂復基隆,以軍功保選為道員,旋加二品銜,賞戴花翎。 福建巡撫岑毓英來台灣巡視,決定在東大墩建立新府城(即今台中市),並於大甲溪建立橋樑與堤防以整治溪水,於是召集各地士紳捐款。而林朝棟率領數百名壯丁協助施工,材料經費全部自費,不花公帑,且施工十分有效率,因而搏得岑毓英的好感,並被推薦給中法戰爭時接任福建巡撫而來台督戰的劉銘傳。
林朝棟 參與中法戰爭 1884年中法戰爭開戰,法國的遠東艦隊在孤拔(Amédée Courbet)的指揮下前來攻打北台灣,以取得雞籠(今基隆市)的煤礦作為戰艦攻打中國沿岸的燃料,同時以台灣作為與清朝談判的有利籌碼。1884年9月18日法軍抵達雞籠外海,與清軍展開砲戰。10月3日法軍攻佔雞籠城,法軍於10月7日和10月8日進攻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但被漳州鎮總兵孫開華擊敗,於是清法兩軍在北台灣展開長期對峙。 兩軍持續對峙,直到1885年6月13日法軍撤離為止。5月12日,林朝棟因助戰有功,被獎敘道員進先補用。雖然獲得功勳不高,但此戰表現深得劉銘傳青睞,因此戰後全台30多營鄉勇被裁撤,獨林朝棟與張李成兩營被保留納入清軍,而林本人也在台灣建省後頗受重用。
林朝棟 撫墾事業 1885年十月,林朝棟駐紮新竹與後壠(今苗栗縣後龍鎮)兩處海口。這段期間罩蘭庄(今苗栗縣卓蘭鎮)發生當地台灣原住民獵殺居民的事件,林朝棟陳報劉銘傳,劉銘傳便命林朝棟展開撫番(安撫漢人與台灣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工作。 1886年劉銘傳上奏朝廷敘獎,林朝棟得「勁勇巴圖魯」名號,並由四品官加升為三品。
林朝棟 平定施九緞事件 1888年10月5日,因土地丈量處理不當,彰化爆發施九緞事件,知縣李嘉棠等大小官員被包圍在彰化縣城裡,而前來支援的朱煥明則於途中被襲戰死,劉銘傳便急命林朝棟派軍支援。 事件後,林朝棟建議劉銘傳解散起事群眾,僅追究帶頭者的責任。而劉銘傳接受其建議,並上報朝廷獎敘林朝棟,使他成為清朝唯一以道員身分受賞黃馬褂者。而他的建議也得到彰化二十四莊(今彰化縣花壇鄉、大村鄉等地)的居民感念,並於1895年贈與他「德同再造」的匾額。
林朝棟 西渡中國 1895年4月17日清朝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與澎湖割讓日本。5月24日,在台灣各地士紳支持下,臺灣民主國成立,以唐景崧為總統,以抵抗日軍接收台灣。而林朝棟早在四月初決定將家眷送到廈門避難,自己再隻身返回台灣對抗日軍。 然而林朝棟返台後,日軍已於5月30日登陸澳底,一路挺進,唐景崧見局勢不妙,立即逃回中國,因而讓日軍登陸十天後即輕易佔領台北城,並直入桃仔園(今桃園縣)。林朝棟見狀,感到大勢已去,支付銀餉後獨自西渡抵達廈門。
林朝棟 影響 林朝棟中法戰爭時優異的戰功,讓他得到劉銘傳的青睞,因而在劉氏主政台灣期間受到重用,除了負責撫墾業務外,也接掌當時台灣最重要的外銷品之一—樟腦的管理工作,並統帥當時全台灣最具戰力的部隊「棟軍」,一肩扛起台灣中部的治安與國防工作。 但林朝棟內渡後,林家內部也有所改變:下厝系影響力逐漸下滑,轉而由頂厝系發揮影響力,其中林獻堂等人成為台灣日治時期林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愛國烈士林祖密 生平: 林祖密為朝棟之第三子,譜名資鏗,字季商,號式周,亦作石周,初以字行。1913年歸籍後,改名祖密。1878年4月14日出生於台中霧峰。 童年隨父於軍旅。光緒二十一年(1895),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給日本。當時朝棟率部守台中,因條約已簽訂,抗日無望憤而舉家內渡時祖密18歲,不久他奉父命回台管理家產。光緒三十年,朝棟逝世,祖密乘奔喪之機,全家遷回鼓浪嶼。為此,他置在台家產於不顧,向日本駐廈領事館提出退出日籍,恢復中國籍。
致力開發閩南水利交通建設: 光緒三十三年,漳州地區水災嚴重,祖密慷慨解囊,捐資5萬銀元購糧賑民;民國2年,他又在南靖縣徑口置田900多畝,辦墾牧公司;又耗資6萬元,創辦郭坑 後港林場;投資7萬元開辦漳平梅花坑煤礦;為繁榮經濟和便利煤炭外運,組建華豐疏河公司,疏濬北溪河道,鋪設程溪至漳州的輕便鐵路,為興辦此項事業,前後歷時兩年耗資20萬元。
孫先生親覆祖密函: 民國4年,時值民國初創,政局動盪,國事紛紜。孫中山先生久聞祖密志向不凡,在閩台深孚眾望,遂派秘書徐瑞霖前往聯絡。祖密欣然首肯,參加中華革命黨。同年底,袁世凱企圖竊國稱帝,祖密極為憤慨,他召集漳、泉革命黨人於鼓浪嶼寓所,組織秘密機構,積極進行反袁鬥爭。民國5年,他收編閩南靖國、護法兩派隊伍,並捐獻數十萬銀元為軍餉,建立起一支革命軍,參加討袁護法戰爭。民國7年1月,孫中山先生委任他為陸軍閩南軍司令。
就義于漳州: 1925年,祖密以北溪河道,龍岩、漳平礦區,以及南靖墾牧公司等事業,有重整之必要,且負有秘密使命,乃親至華安縣,住于疏河公司,擘劃指導一切。于8月23日夜,突為李厚基駐漳州的師長張毅誘捕,翌日(24日,農曆7月初6),于押送漳州城途中,被槍殺于和尚山,時年僅48歲。 祖密一生從事閩南實建設,功不可沒,而其徹底之革命精神,尤為難能可貴。民國 54年9月,國民黨中央黨部特頒「忠烈永式」匾額褒揚,現仍高懸於宮保第大堂。
歷史年表 民國4年(1915):祖密加入中華革命黨。 民國5年(1916):憤袁世凱帝制自為,乃召集漳、泉二州有志人士,集議籌組革命軍,並變賣在臺田產數百甲,接濟軍需。 民國6年(1917)9月:孫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海陸軍大元帥,領導護法。 民國7年(1918)1月6日:孫先生任命祖密為閩南軍司令;4月,福建督軍李厚基偵知此事,電令廈門鎮守使唐國謨逮捕拘禁,幸得工部局及各國領事出面干涉而獲釋。其後,祖密率隊轉戰閩中,先後收復永春、仙遊、德化、永安等七縣。
民國9年(1920)11月:孫先生重返廣州,祖密調任粵軍第九支隊司令,後改汕頭警備司令。 民國10年(1921)任大元帥府參軍兼侍從武官,旋任廣三鐵路監督。 民國11年(1922)6月:陳炯明叛變,孫先生蒙難,祖密亦遭叛軍拘禁。是年10月,許崇智率所部奉孫先生命進入福州,林森出長省政,祖密受命為水利局局長。 民國12年(1923)2月:許部離閩回粵,林森辭職,福建政權落入北洋軍閥孫傳芳手中,祖密去職,返回鼓浪嶼,經營農場,繁榮地方。 民國14年(1925)7月:廈門鎮守使張毅所部疑祖密與閩南各縣民軍聯絡,擬呼應廣州方面,發動革命,遂假借進勦土匪之名,派隊圍捕,8月23日遇難,享年47歲。漳廈人士聞訊震驚。
民國29年(1940):國民政府追念祖密之犧牲貢獻,明令撫卹,並以其事蹟宣付黨史。 民國54年(1965):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復追懷義烈,特頒「忠烈永式」匾額,以示旌揚。
五、民族英雄對林家的影響 林文察除武功之外亦兼顧文事,預為嗣後「武事必有文備,文事必有武備」,福建樟腦專賣,而成鉅富(後其子林朝棟又取得台灣樟腦專賣,和其叔文欽組成「林合」公司。) 林朝棟因而性喜兵法,而成為抗法名將,一助劉鉻傳守台,後賞加道銜、賞戴翎。後任撫墾局局長,撫番有功,再賜「勁勇巴圖魯」黴號,賞黃馬掛。承其父之勇略,在抗日之際有「第一盡忠林朝棟,第一怕死林本源」。 林祖密亦承其祖,投身國民革命政府,被國父孫中山受命為閩南軍司命。後被孫傳芳部下張毅圍捕,慷慨就義。 文欽之子林獻堂、林烈堂為承繼文事之風,而於日治時期推行民族自治運動(經世致用之學)。
六、文獻探討 《台灣週刊》2002年第21期 《台灣週刊》2002年第22期 中國網–線上中國:http://big5.china.com.cn/ 孫中山學術研究網:http://sun.yatsen.gov.tw/ 走讀台灣–霧峰鄉:http://www.tchcc.gov.tw/wrt/wufung/index.htm 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