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 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材 第2讲 重温党的光辉史 坚定信念跟党走
波澜壮阔的党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92年的光辉历史,是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繁荣和中国人民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的92年,是推动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不断实现历史性进步的92年,是团结、带领人民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顽强奋进的92年。
第一节 党的历史波澜壮阔,三个阶段光照千秋 第一节 党的历史波澜壮阔,三个阶段光照千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时期(1921-1949年) (一)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救国图强呼声高涨 鸦片战争以后,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迫在眉睫。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蹋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马克思
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 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戊戌维新、维新变法,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短暂政治改革运动,变法由光绪皇帝领导,深入经济、教育、军事、政治及官僚制度等多个层面,希祈清国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然而期后遭到慈禧太后与守旧派的反扑,发动了戊戌政变,戊戌变法仅经历了103日就告终。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和梁启超逃出中国,许多维新人士被追捕杀害,光绪帝则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太后重新当政。变法失败亦引发了民间支持更为激烈的改革主张,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辛亥革命 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孙中山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 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孙中山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呈现出人们完全没有想到的一番景象: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思想界掀起一股尊孔读经的逆流;多党制、议会制,成为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权夺利的工具;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各自割据一方,相互之间展开愈演愈烈的军阀混战,使国家陷于长期的分裂和动乱之中。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书本上的学说变成活生生的现实。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布尔什维克党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打冬宫发出进攻的信号)“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有影响的刊物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
(二)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革命初现曙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思想基础和理论准备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组织准备 五四运动 —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一大旧址
毛泽东同志指出: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一是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二是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三是新的奋斗目标—一大提出实现共产主义,
(三)革命洪流浩浩荡荡,工农运动蓬勃发展 1922年1月——1923年2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 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 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 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 以上。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香港中国海员罢工、安源路 矿工人大罢工、开滦五矿大 罢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大革命时期 鉴于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1923年6月12日,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大会正确评价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党的“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在北伐进军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群众支援战争,有力地配合了北伐进军。 1927年初,北伐军接管汉口英租界
(四)土地革命掀起风暴,艰难岁月征途漫长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了,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但是,通过这次大革命,党经受了革命胜利和失败深刻的锻炼和严峻的考验,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变得日益成熟。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中国革命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道路,是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思想的起点。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这就是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经“三湾改编”后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1933年下半年由于受右倾错误的危害,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被迫于1934年10月撤离根据地,踏上长征的道路。从1934年初到1936年底,在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指挥下,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胜利完成长征。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五)抗战烽火硝烟弥漫,民族危难砥柱中流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平型关大捷是指在抗战中八路军115师于1937年9月25日在平型关附近伏击日本第5师团21旅团辎重队,歼其1000余人的战斗,这是中日开战以来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次胜利。这次胜利振奋了全国人心,加强了全国人民抗战必胜的信念。
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中,革命力量迅速发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到抗战胜利前夕,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抗日力量。
抗战胜利 经过八年鏖战,至1945年9月2日,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中国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悍然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22万人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经过三年多的浴血奋战,949年4月20日夜至21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解放南京
开国大典 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1978年) (一)满目疮痍一穷二白,荡涤污浊重建家园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战后满目疮痍,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严峻困难和考验: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使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1953年6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10日,北京首先宣布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接着,上海、天津、广州、武汉、西安、重庆、沈阳等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相继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在1956年的第一季度末,全国全行业公私合营的私营工业已达到99%,私营商业达到85%,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上海工商业者接受公私合营
(二)艰难探索道路坎坷,自力更生崛起东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56年9月15日,党的八大在北京举行。大会强调,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国家的主要任务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刘少奇在八大上作报告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过分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使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大肆泛滥,这是应该引起人们重视的历史教训,这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七千人大会 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国民经济开始转入调整的新轨道。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工作会议(即“七千人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讲话,强调要讲民主集中制,他联系三年“大跃进”的教训,阐明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需要一百年时间。经过七千人大会前后将近两年的调整,国内形势逐步好转。但是党在政治思想上的“左”的错误并没有从根本上纠正,而且还在发展。
文化大革命运动 从1966年开始,一场长达十年的政治运动、给党和人民造成严重灾难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1978年至今)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初显端倪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全面认真地纠正了“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确定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次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揭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李先念、邓小平、陈云等领导同志步入会场
(二)市场经济勇博风浪,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长期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强调了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将改革开放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括为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不坚持社会主义, 不改革开放, 不发展经济, 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邓小平
(三)建设小康目标明确,和谐社会科学发展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理论建设的又一次飞跃。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节 历史功绩永彪史册,时代精神光照后人 第二节 历史功绩永彪史册,时代精神光照后人 一、三件大事惊天动地,历史功绩影响深远 (一)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二)推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三)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四)综合国力大幅增强,国际影响力举世瞩目 (五)社会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 (六)实施“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民族空前团结
二、正确理解“两个不能否定”的科学论断,政治立场旗帜鲜明 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历史功绩彪炳千秋,光照后人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正确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发展前景。 第二,带领中国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三,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伟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了解放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和理论创新。创立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