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2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历史的必然 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由列宁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观点和学说的科学体系。国际歌

5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 灵,在欧洲徘徊。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1848年2月29日《共产党宣言》第一 次以单行本形式在伦敦出版。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6 恩格斯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

7 列宁说:“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

8 邓小平说:“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9 (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 1、毛泽东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要源于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3、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10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是 ------李大钊
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是 李大钊 他在1919年8月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中就已经认识到:一个社会主义者,为使他的主义在世界上发生一些影响,必须要研究怎样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做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11 毛泽东说过:“如果有人说,有哪一位同志,比如说中央的任何同志,比如说我自己,对于中国革命的规律,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完全认识了,那是吹牛,你们切记不要信,没有那回事。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

12 1930年,毛泽东在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中,围绕着反对党内教条主义的问题,作出了“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论断。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115页。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提出的。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命题,它既是毛泽东作为党的核心领袖人物认识水平的反映,又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思想结晶,是一种合乎历史必然性的理论思考的结果。这标志着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由感性提升到了理性,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中的一次飞跃。

14 在1945年5月党的七大上,刘少奇在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报告指出:“要使马克思主义系统地中国化,要使马克思主义从欧洲形式变为中国形式,……乃是一件特殊的、困难的事业。……不是别人,正是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出色地成功地进行了这件特殊困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事业。” 《刘少奇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第335—336页。

1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就是把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大成果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就是把中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大成果 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6 “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第801页。

17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18 (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

19 (3)1989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任务,继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21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其次,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才能引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向胜利。

22 重要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指引我们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我们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23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4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5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 (1)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6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7 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孕育和萌芽的时期。

28

29 党的一大会址现场 浙江嘉兴南湖的船

30 (2)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进入到一个极其艰难困苦的斗争时期,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正是在这个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地曲折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使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31 (3)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时期 从1935年初的遵义会议到1945年春夏召开的党的七大,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展开和系统总结从而达到完全成熟,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

32 1937年5月9日毛泽东同 部分参加秋收起义的同志合影

33

34

35 (4)毛泽东思想发展时期 党的七大之后,经过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政权,建立起新中国。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我们党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从建国初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成功地解决了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问题,使毛泽东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6 开国大典 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

37 1956年毛泽东接见劳模代表

38

39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

40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第七次最高国务会议上阐述十大关系。

41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等

42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实事求是 独立自主 群众路线

43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
我们必须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认真学习和运用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44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 指导意义 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与指导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理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45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阶段,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极大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理论成果;
第二、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三、它是指导中国革命夺取胜利的理论武器; 第四、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思想政治基础; 第五、它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第六、它是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渊源和理论先导。

46 2.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 评价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必须恰当,有分寸,真正做到实事求是。

47 必须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严格区分开来。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完全不同的。毛泽东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

48 毛泽东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

49 第三节 邓小平理论 一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0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976年1月19日《时代》杂志封面

51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2)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 (3)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需要

52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邓小平理论 “ 是在和平与发 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53 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54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邓小平理论产生的历史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以及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 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55 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 1978年12月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6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依据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邓小平文选》第3卷

57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阶段 提出理论命题 党的十二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8 2.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从1975年邓小平复出实行全面整顿起,邓小平理论就已经开始酝酿。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质上已被提上议事日程。 十二大之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59    党的十二大 ,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科学命题。

60 构建理论轮廓 第二阶段 党的 十三大 党的十二大

61 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且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十二个理论观点,确认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邓小平的理论创造,构建了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轮廓。

62 第三阶段 形成理论体系 党的十四大 党的十三大

63 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从九个方面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概念,高度评价了邓小平为创立这个理论所作出的重要贡献,阐述了这个理论的重大意义,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并且提出了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

64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成果命名为
“ 邓小平理论 ”

65 1997年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了“邓小平理论”这个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明了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了党章。

66 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邓小平理论具有完备的科学体系 第一个层次: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67 第二个层次: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这些重要原理对整个体系起着奠基的作用。
第三个层次:实践形态,即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以及基本战略和基本政策,这是以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为依据而制定的。

68 5外部条件论 4发展动力论 3根本任务论 2发展阶段论 1发展道路论 6政治保证论 7战略步骤论 8领导依靠论 9祖国统一论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69 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70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并强调这是一个至少需要上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我们所制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71 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72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其它方面的改革。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必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73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

74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我们立国的四项基本原则。它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是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75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要分三步走。在现代化建设的长过程中要抓住时机,争取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比较快、效益又比较好的阶段,每隔几年上一个台阶。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76 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77 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一国两制”的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78 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79 1.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首先,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都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其次,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 再次,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80 2.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第二,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科学水平。

81 第三,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对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对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了正确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第四,邓小平理论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体系。

82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83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84 国际环境(世情) 国内环境(国情) 党内环境(党情)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国际环境(世情) 国内环境(国情) 党内环境(党情)

85 (1)党成立以来的丰富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今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当代中国发展变化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对党的现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

86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起点是1989年6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87 200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全面总结了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入、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指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整体性及其相互关系。

88 2002年5月,江泽民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全面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地、系统地回答了新时期“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时代课题。

89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定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9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9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92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思想
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

93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 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思想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思想 ………

94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9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统一的整体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96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97 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98 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9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00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2004年2月21日,温家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 。

101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 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02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103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着一代地永续发展。

104 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一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Download ppt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政治教研室."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